第三章、燦爛溫馨的刺激-黃色蔬果 第七節、不見陽光的健康使者-韭黃
前世今生
韭黃也稱“韭芽”、“黃韭芽”、“黃韭”,俗稱“韭菜白”,為韭菜經軟化栽培變黃的產品。韭菜隔絕光線,完全在黑暗中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產生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就會變成黃色,稱之為“韭黃”。
據民間傳說,在南宋年間的一年夏天,連續下了幾天傾盆大雨,導致都江堰蒲陽河上遊的山洪暴發。洪水奔瀉而下,淹沒了楊家河心,將一段高土埂子衝塌,泥土蓋住了田中韭菜。十多天以後,主人挖開泥土,發現原來的綠色韭菜葉已變成了嫩黃的韭芽,用清水將韭芽洗淨後,芽黃白如玉,烹而食之脆而細嫩,人們叫作“韭菜芽子”,俗稱“韭黃”。於是人們都采用泥蓋韭菜,使韭菜葉子軟化變黃,培育出現代的韭黃。南宋大詩人陸遊曾在《蔬食戲書》一詩中寫道:“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東門彘(豬)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的佳句讓人神往。
而如今市場上的韭黃更因鮮、香、脆、嫩,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又因其種植技術簡便易操作,經濟價值高,迎得廣大種植戶的喜歡。
營養價值
韭黃比韭菜更加鮮嫩香美,它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超過白菜、油菜、包菜、芹菜、萵苣等葉類菜和所有的瓜茄類蔬菜。它營養豐富,人們生活中經常用韭黃來調味。
韭黃含豐富的蛋白質,糖,礦物質鈣、鐵和磷,維生素A原、維生素B2、維生素c和尼克酸以及甙類和苦味質,且含有多種礦物質,是營養豐富的蔬菜。
據相關營養學家測定,每百克韭黃中含水分93.4克、蛋白質2.1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9克(其中含膳食纖維1.2克)、維生素A43毫克、胡蘿卜素260毫克、硫胺素0.03微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7毫克、維生素C15毫克、維生素E(T)0.34毫克、鈣25毫克、磷48毫克、鉀192毫克、鈉6.9毫克、鎂12毫克、鐵1.7毫克、鋅0.33毫克、硒0.76微克、銅0.1毫克、錳0.17毫克、鉀192毫克。
保健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韭黃”有固腎縮尿之功效。
1.補腎溫陽。韭黃性溫,味辛,具有補腎起陽作用,故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早泄等病症。
2.益肝健胃。韭黃含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食欲,增強消化功能。
3.行氣理血。韭黃的辛辣氣味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反胃、腸炎、吐血、胸痛等症。
4.潤腸通便。韭黃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可以把消化道中的頭發、沙礫、金屬屑甚至針包裹起來,隨大便排出體外,有“洗腸草”之稱,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5.增強人體免疫力。韭菜含有一定量的胡蘿卜素,對眼睛以及人體免疫力都有益處。
6.調養產婦身體。從中醫理論講,韭黃具有健胃、提神、保暖的功效,對婦女產後調養和生理不適,均有舒緩的作用。
溫馨TIPS
1.適宜便秘、產後乳汁不足女性、寒性體質等人群。
2.多食會上火且不易消化,因此陰虛火旺、有眼病和胃腸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美食美刻鏈接
1.韭芽炒蛋
材料:雞蛋5個、韭芽150克,精鹽、熟色拉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1.雞蛋打散,韭芽洗淨切段,加入精鹽和味精拌和。2.取一盤子,淋上熟色拉油,倒入雞蛋和韭芽,加蓋高火4分鍾,中途翻拌一次即可。
2.韭黃炒肉絲
材料:韭黃200克、豬肉100克、雞蛋清1個、青辣椒1個,蒜、鹽、、料酒、油、鹽、雞粉各適量。
製作方法:1.豬肉洗淨切成絲,加1/6湯匙鹽、1/2湯匙料酒和1隻雞蛋清拌勻醃製15分鍾。2.韭黃洗淨切段,將韭黃頭跟韭黃尾分開;青辣椒切成絲;蒜頭拍扁去衣,剁成蓉。3.鍋內燒熱2湯匙油,放入醃好的肉絲炒散,灑入1湯匙清水炒至肉色發白,便可撈起待用。
4.添3湯匙油下鍋,爆香蒜蓉和辣椒絲,倒入韭黃頭炒30秒,再放入肉絲和韭黃尾,快炒至韭黃變軟。5.加1/5湯匙鹽、1/2湯匙雞粉、1/2湯匙料酒和1湯匙芝麻油翻炒均勻,即可上桌。
貼心叮嚀:1.炒韭黃不宜頭尾一起放,應先將韭黃頭下鍋炒一下,再放韭黃尾炒至其發軟,這樣炒熟的韭黃既不容易夾生,也不會過老。2.豬肉絲用蛋清醃過,下鍋煸炒會嫩滑很多,也可用生粉替代蛋清來醃製肉絲。3.此菜下鍋清炒的速度要快,盡量減少韭黃尾在鍋內逗留的時間,可讓成菜鮮嫩多汁。4.韭黃為韭菜經軟化栽培變黃的產品,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是主治腹中冷痛、胃中虛熱、泄瀉、便秘症的良藥。5.宜取新鮮韭黃食用,忌炒熟隔夜食用,此外陰虛內熱、有瘡瘍者不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