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莊重與隨便場合
“我特地來看你”,顯得很莊重;“我順便來看你”,有點隨便的意思,可以減輕對方心理負擔。
可是,在莊重的場合說“我順便來看你”就顯得不夠認真、嚴肅,會給對方一種不好的感覺,而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順便來看你”,卻偏偏說成是“特地看你來了”,則有些小題大作,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
四、喜慶與悲痛場合
一般地說,說話應與場合中的氣氛相協調一致。在別人辦喜事時,千萬不要說悲傷的話,在人家悲痛時,你逗這個小孩玩,逗那個小孩樂,說些玩笑的話,甚至哼哼流行音樂,別人就會說你是個瘋子。
五、適宜多說的與適宜少說的場合
雙方很忙,時間很緊,跟人說活就得簡明扼要。如果談笑風生,海闊天空,主觀願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效果是不會好的。
不可亂開玩笑
開玩笑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事,也是人們喜歡做的,生活中不能過分嚴肅,過分嚴肅,精神就會緊張,這便減少了生活中的許多情趣。沒有了情趣在交往中就顯得呆板,這樣就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親熱程度。適當地開個玩笑,就是要精神一緊一鬆以為調節。所謂精神的鬆,就是有時你要與人有說有笑,說些風趣的話,說些詼諧的話,是調節精神的好辦法。一般年老的人,因為少去了這一點,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輕人便不太高興與他接近。如果年輕人是整天板著臉,顯出嚴肅的神情,老年人也許稱他是少年老成,其實這是你的錯誤,年輕人應該活潑、高興,應該嚴肅時嚴肅,不應該嚴肅時,還是要嘻嘻哈哈,充分發揮你天真的一麵。
即便是說說笑笑也不是件容易和隨便的事,需要合適的場合和人群。你要說笑話,總不會不分場合,總不會自己說自己聽,或自己逗自己發笑,一定要幾個人在一起。當你觸景生情時,就要臨時找出取樂的資料。但是要注意,普通說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對象,利用他的缺點,造成一個笑話,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來製造一個笑話。如果對方與你交情很深,彼此原是無所不談,你向他取笑,也許不會發生誤會;如果彼此之交,原屬泛泛,你向他取笑,往往會被誤會成惡意,心理上難免就會發生不快的感覺;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可是對方氣量狹窄,隻許討別人的便宜,不許別人討他的便宜,你向他取笑,他也會感到不大樂意。而且取笑也要有個分寸,在分寸以內,大家歡樂,超過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歡而散了。這裏所謂分寸,原沒有明確的標準,而對方心理上的反應程度,不能不注意。謔而虐,才是善謔,謔而至虐,就是不善謔,謔是人分寸的分水嶺,什麼叫做虐?就是說笑的刺激過分強烈,對方不能忍受,而發生不愉快的反應。
大家在一起休閑時最好是有說有笑,但說笑的資料最好不要取材於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麵,比方拿眼前某種事或物來做說笑話的資料,絲毫不牽涉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發生的社會奇聞,做說笑資料,也可以無中生有,臨時編造一個笑話。但笑話的內容,更要針對聽笑話的人的程度,對有地位,有學問的人說粗俗的笑話,隻能顯出你的鄙陋;對普通人說高雅的笑話,他們無法領會,不會覺得好笑,可見說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說笑話時,還要注意聚在一起的女人,說笑不要太任意了。
說笑話的最高技術,是能夠用巧妙的語句,化陳腐為新奇,雖然輕描淡抹,已感到興味淋漓,這是幽默式的說笑話。其次是利用滑稽的態度,滑稽的表情,講一則輕鬆的寓言,這是戲劇式的說笑話。再次,引幾件相反的事實做一個對照,顯出其中可笑的矛盾,這是諷刺式的說笑話。最下等的,是把一件事實,繪影繪聲,盡量粗俗,不知忌諱,這是小醜式的說笑法。至於揭露他人隱私,任意攻擊以圖一快,這不是說笑話,指謫一事或一人,冷嘲熱諷無所不至,這也不是說笑話。說笑話一定要無損於他人與自我,而且是有益於大家的。
你應該說笑話,而不應該隨便說笑話,你要說笑話,先得學習說笑話的技巧,研究說笑話的方式,看在什麼樣的場合說。在說笑話的場合不會說笑話以前,還是先聽他人說笑話,先學做個聽客,不要做說客,漸漸地你也成為說客了。
為閑談場合做準備
無論什麼場合都有一個進入角色的問題,如果在宣布一件事情之前說一聲“請各位注意!”或在開會之前說“我們開始吧”,這實際上是說“請大家注意聽”。這意味著客氣地請求在場的人停止交談及其他活動,將注意力轉向即將發生的事情上來。
閑談場合的第一步是作好聽的準備並且讓別人知道自己確實在全神貫注地聽,但這一步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積極參與就是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說你已經做好了積極參與談話的準備了。
有人為參與技巧六要素(SOFTEN)做了說明。
SOFTEN是由6種最重要的參與技巧的英文首字母縮略而成。
S——微笑(Smile)
0——準備注意聆聽的姿態(Open Posture)
F——身體前傾(Forward Lean)
T——音調(Tone)
E——目光交流(Eye Communication)
N——點頭(Nod)
把上述6種技巧巧妙地結合起來會使人產生一種舒適和受到重視的感覺。其原因詳述如下:
一、微笑
微笑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很多在聽對方談話的人常常會忽略這一點,他們隻指望對方不停地和他講話,而不注意自己是否會走神,臉上是否露出無所謂甚至是不友善的表情。微笑是友好和接受的標誌。男人尤其要多笑一點,因為他們平時沒有這個習慣。女人則要注意不可笑得太多,不然會顯得像孩子一樣。微笑是根據交談時聽到的信息內容所作出的反應,如果別人告訴你一則壞消息,決不能站在那兒傻笑不停。
二、準備注意聆聽的姿態
這是一種非語言交流形式,它表明你作好了聆聽並接受別人說話的心理準備。此時,你應全神貫注地麵對講話人端坐或者站立。站立時,兩腳平行放置,全身重量均勻分布,這表明你穩穩地站著而不是隨時準備抬腳就走。不要交叉雙臂或雙腿,因為這樣會給人以敵視或防備的感覺。如在美國,商務交談時談話人之問的最佳距離為3英尺左右。距離太近會使人感到緊張,人一緊張,聽力效率就會下降。
三、身體前傾
你不必侵犯對方的空間,當然也不應離得太遠讓對方不得不抬高嗓門。不要觸摸對方的輪椅,因為輪椅被看作是身體的一部分。交談的時候要時不時地將身體稍稍前傾以表示你在專心聽講,既保持機警又不失輕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