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規避傷害 11.我來教你如何“說謊”(1 / 2)

第四章規避傷害 11.我來教你如何“說謊”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著“不要說謊”、“誠實是一種優良品德”的信條,很多人也願意相信開誠布公是避免受到自己或別人良心譴責的不二法門。但是,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處處充滿謊言。

所以“謊言”是人類天生就會用的一種手段、一種“處事方法”。在說謊前,不妨想想你能為自己的謊言負責嗎?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教我們:“說謊是不對的。”然而,現在我們發現,其實謊言根本不可能杜絕,大獲好評的電影《無間道》,一連三集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串連而成的。在公司中,你有沒有說過謊?別人向你說謊,你又如何看待?

“塞車”、“肚痛”,往往是遲到、請假的最佳借口,換言之,就是“說謊”。你從沒說過“大話”?你認為有人相信嗎?

像為黑黑的朱古力塗上一層七彩斑斕的糖衣一樣,真實往往被緊緊包在美麗的外殼下。然而,這層糖衣包得好不好,有沒有“穿幫”,卻要看天時人和及包裝功夫。

對謊言深惡痛絕?先別太快下定論,其實謊言也有“善意”與“惡意”之分,也有“必要”與“非必要”的。有些工作是非說謊不可的,正所謂“虛虛實實”,商場上免不了使使手段和計謀,當中自然也牽涉大量的謊言和陷阱。

到底什麼是說謊呢?你或許會說:“說謊就是不說實話”。

(一)什麼是“實話”?

實話是客觀事實?錯!嚴格來說“實話”是因人而異的。我給“實話”的定義是:“個人主觀上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就是實話。”“實話”,是個主觀的概念,而不是客觀的概念。這是這篇文章的出發點,要是不讚同,我來給你解釋。

古人說,大地是一塊平板,平板是由四隻大烏龜馱著的。那麼我們能否說古人不說實話?如果這樣古人會覺得很冤枉,因為對於他們,地球天經地義是這個樣子的。

伽利略用觀察來證明地球繞太陽轉,當時的教會斷定他是不說實話,而且差點要了他的命。我們作為後人覺得伽利略冤枉,伽利略明明說出了“真理”反而被誣蔑。

不讚同?好,再通俗些:兩人打個照麵,一人問“吃了嗎?”我要是吃過飯了我就說:“吃了”。這就是所謂的“說實話”。你肯定讚同吧?好,我給你個例子:據說牛頓有一次做實驗做得很晚,家人等的不耐煩,就不等他吃飯,先吃了。結果牛頓出來,看見桌子上的飯菜都被吃過了,就喃喃說:噢,原來我吃過飯了。然後轉身回實驗室去了。然後牛頓碰見你,你問:吃了嗎?牛頓說:吃了。請問大家,牛頓是否在說謊?牛頓的頭腦裏,他是“吃了飯的”。

實話是“主觀的”。說實話不一定是在“說實話”。

實話的本質,就是每個人主觀上的“理所當然”。說實話的本質就是想啥說啥。

(二)什麼是“謊言”?

謊言,就是“不是實話”。既然“實話”是主觀的,那麼謊言是一種“主觀上故意的說與之理解相反的話,而且,往往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取的故意的手段”請注意,謊言與說謊者的“主觀理解”相反的,而不是與“客觀事實”相反的。如果搞不清實話的本質,你就搞不清什麼是“謊言”。

電視劇裏一個美女痛哭訴說男友的謊言。她說男友跟她說今天電影院放《蜘蛛俠》,結果到了一看是在放《十麵埋伏》。美女就認定男友品質惡劣。敢騙美女?和你吹!男友向天狂呼:“冤枉啊,我記錯了而已,不是想騙你啊……”

謊言的本質,就是“故意把自己主觀上的理所當然作出相反的表達”。也就是知道啥不說啥。

(三)什麼是“說謊”?

說“謊言”不就是說謊了?基本上正確。要是再加上說謊的動機、表情、神態、暗示,說謊何止是“說謊言”這麼簡單?

說謊的本質,就是“費精力地故意利用一定手段來達到和自己理解相反的意思”。至於“費精力”如何解釋,看看下麵:

有一天,你和小明一起玩,打壞了教室的一塊玻璃。你勇敢地承認是自己做的--做人要誠實。結果,你被罰掃地,而且你老爸出錢賠了一塊玻璃。而小明,從始至終一臉無辜:“不是我幹的。”從而得以逍遙法外,而且,還不時嘲笑你:“笨!”。你產生了困惑。

出來工作了,你逐漸發現,不說謊簡直混不下去。不說謊,與上司的關係,與同事的關係,與親朋好友的關係,工作業務的開展……這些,都要一團糟。

親戚患病了,你說:“醫生說了,沒啥大事,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其實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