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規避傷害 11.我來教你如何“說謊”(2 / 2)

鄰居小孩打破了你的一個花瓶,用驚恐的眼光看著你,你說:“這東西不值錢,破了就破了。”其實你知道,這個“破”東西是你跑遍半個城市才“淘”到的。

老婆照菜譜燒了一個菜,然後滿臉自信地看著你,你說:“不錯,蠻好的。”

有人在你麵前把胸脯拍的山響:“我從來不騙人,請相信我!”可是,你會相信他麼?

於是,你不得不承認:說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

(四)為什麼要說謊?

無論是誰,任何人都得承認一點,那就是謊言無所不在;而且善用謊言,有時也會有正麵的結果。無論動機為何,“謊言”其實都是人類天生就會用的一種手段、一種“處事方法”。它的確能幫助完成一些較為麻煩的事。

一般而言,生活中出現的謊言目的不外是兩種:保護自己和得到好處。

保護自己而說的謊言,可能是最常見的。做錯了事,一想到後果可能是負麵的,便會以謊言掩蓋真相。此外,有些人為了得到一些東西,也會說一些好聽的話,甚至許下不能成真的諾言。

還有人說,其實說謊的動機就是因為——“太在乎另一方”。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在乎的話,費心思“說謊”幹嗎?即便說得隻有特別在乎了,才會想辦法和自己做對抗,把自己主觀上的“理所當然”扭曲來表達給對方聽。

舉個例子:見了麵打招呼:“吃了嗎?”你知道你沒吃,但是你想都不想,說:“吃了”。為啥?因為你知道你就算說“沒吃”對方也不會請你,所以你沒有“費精力”去琢磨如何騙吃。你主觀上知道你還沒吃,你隨便說了“吃了”,這個並不能算“謊言”。誰吃飽了撐的一天到晚琢磨對你說謊?

再比如,你買了輛二手車。買的時候你問經紀人,這車有啥毛病?他說:“一切都好!”可是等你買了開回來就發現很多毛病。哎,這個經紀人如果真的不知道這車有這些毛病,那他也不是說謊。不過,既然有商業利益,估計他說謊的可能性很大!他可沒少費精力編一些和他主觀認知相反的話來鼓動你買車。而且,作為他想賺你的錢,他當然很在乎你(的錢)!

(五)說謊前先想後果

若隻要能幫助你達到目的便隨便“講大話”,那你隻能是一個“大話王”--記住,沒有人會欣賞你這個才華。那如何才算是動用得宜的謊言呢?那就要把謊言成果的好與壞放在天平兩端,仔細衡量了。

在說謊前,應該先要了解謊言帶來的好處往往是暫時的。

不妨先花一點點時間去考慮一下謊言的後果。為了推搪一些推銷電話而說的大話,自然無傷大雅,倘若是對你所工作的公司開支收入動手腳,或是為了爭取客戶,許下根本無法達成的承諾,這種謊言會有什麼後果?若謊言被揭穿,你又需付出多少代價?是否值得承受?正如前麵所說,謊言可以幫助完成一些較為麻煩的事,那不妨在撒謊前,先計算一下,若後果會比承認更嚴重,那何不坦白從寬?

此外,也不妨想想,除了“撒謊”之外,是否有更可行的方法。為什麼不試著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相信誰也不願意自己成為一個不能讓人信任的人。

(六)我們應該如何說謊?

一位歸國人士回來後,照例被人請去天天吃飯喝酒沒個盡頭。媽媽怕他喝酒傷肝,給他買了380元一小盒的“昂立多邦”,據說護肝。此人吃後,並沒有覺出有什麼效果。妻子想對媽媽“說實話”,告訴她這些昂貴的藥根本就是浪費。結果這位歸國人士還是對其母說謊了:“媽媽,你給我買的藥很好!謝謝。”媽媽聽了很開心,然後第二天又買了一盒給他帶到國外……事後他的妻子抱怨他,說他不該說謊,以致媽媽繼續破費,當然一頓數落是難免的。

可是此君自有道理,他對妻子說:媽媽給我買藥,她買的不是藥,而是一種“希望”。她希望她的兒子健康,從而她自己體會到做媽媽的驕傲和開心。所以為了讓她實現她的目的,我就跟她說這藥很好,多虧了媽媽買藥。你想,媽媽那時候多麼地開心和自豪!我能為了不讓她繼續給我買藥而刺傷她的心嗎?盡管我認為“實話是:沒用的藥!”

380元錢,給媽媽買個開心和放心,值!

說謊有理

有專家說:“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撒謊或扭曲事實,是待人接物的技巧。”事實上,隻要稍留意,還是能夠發現哪些是謊言,哪些是實話的。說謊時一般出現下列症狀:瞳孔膨脹;聲量和聲調突變;笑容較少;眨眼太多;頻頻聳肩(主要指西方人);眼神接觸出奇地多或少;說話中帶有較多停頓、假裝清喉嚨、中間穿插“嗯”等語氣詞;經常摸鼻子;頻頻吞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