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陳出新 2.唐密曼荼羅陳列(3 / 3)

唐代京兆府昭應縣人,俗姓馬。

世稱青龍阿闍梨,為密教傳法第七祖。大曆元年(766),惠果在慈恩寺正式出家受具足戒,從善無畏弟子玄超受胎藏及蘇悉地諸法,從不空受金剛界密法,並融會建立“金胎不二”思想。惠果曆任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備受崇敬。惠果將“金胎不二”理念傳授於日僧空海、新羅僧惠日和悟真,從此密宗傳入日本、新羅。所著《十八契印》為密教重要著作之一,是密教修法之根本形式,日本真言宗所謂真言八祖中,惠果為唐土最後之祖師,故在密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的密宗,由弘法大師空海所傳,以東寺及高野山金剛峰寺為根本道場的稱為“東密”;由傳教大師最澄結合天台宗思想所創立,以比叡山為總本山的稱為“台密”。

空海(774—835)

日本高僧,貞元二十年(804)來華,曆訪長安諸大德,受青龍寺高僧惠果傳法灌頂,密號遍照金剛。翌年歸還日本,在京都久米寺講授《大日經》。日本大同三年(808),嵯峨天皇敕許弘揚真言宗。

未久,修金剛界和胎藏界,並傳授於高僧最澄,為日本兩部灌頂之嚆矢。後被尊為真言宗高祖,諡號“弘法大師”,空海一生的佛學和文學著作豐富。

最澄(767—822)

日本天台宗開祖,近江(滋賀縣)人,俗姓三津道,是日本天台宗的開祖,也是第一個把中國密宗傳到日本的人。貞元二十年,與空海同行來華。翌年返國,設灌頂台傳密教,為日本秘密灌頂之始。

清和天皇追贈“傳教大師”稱號,著述甚多。

地麵陳列自南而北依次布置的形式是:

一為根據八重寶函第五重上麵的圖案立體雕刻“寶篋印大曼荼羅”,二層共17尊佛像,采用玻璃鋼塑形彩繪,27以契合地宮供養舍利的內容,亦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像頂端的寶篋印塔裏供奉佛骨舍利,將胎藏界曼荼羅立體化、形象化地表現出來。

二為立體雕刻“五部九重”曼荼羅,取材地宮出土八重寶函,予以適度放大。八重寶函第八重用玻璃鋼仿檀木黑漆函,高160厘米;第七至四重采用鏨鋼鍍鈦(金色和銀色);第三、二重采用銅鑄鍍銀嵌仿珷#石及珍珠;第一重四門金塔采用銅鑄鍍金。

陳列采取兩種方式:南北排列式,即將八重寶函自外而內依次排列,表示“五部九重”之義,體現佛法不受時間限製,無始無終;縱向堆疊式,將八重寶函由大至小逐層堆疊,形如寶塔,比前八重寶函略小,表現佛法不受空間限製,無邊無際,以示華嚴世界“重重無盡”。

矗立在地宮中央的大日如來高280厘米,鏨銅圓雕,原在地宮後室八重寶函之上,居高臨下1000餘年。一切法界為“前呼後擁”,形成輪圓具足、萬德交彙、惟妙惟肖的法門寺唐密曼荼羅大千世界。

三為方形重層壇場上立體雕刻的“理趣會”曼荼羅,列45尊佛像,雕塑采用玻璃鋼彩繪。金剛界根本成身會曼荼羅創自不空,傳於惠果,表示大日如來內證法門,取材於地宮秘龕五重寶函之第二重——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予以適當放大陳設,將金剛界曼荼羅立體化、形象化地表現出來。

四為五輪塔,由方形、圓形、三角形、半圓形、寶珠形五種造型堆疊而成,高360厘米,以黑色大理石為基座,以表現地、水、火、風、空等唐密“五輪、五大”

觀念。五輪塔由下至上各刻一個種子符號,梵文讀音阿、巴、拉、卡、開。密宗認為世界萬事萬物是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緣起,是六種性能發起的,植物、動物、人類也是如此。整個法界都是由六大組成的:地大表示堅固性能,水大表示理性,火大表示溫度,風大表示流動,空大表示容納,識大表示了解、辯解。因此,五輪塔是法界的縮影,為胎藏界標誌。五輪塔背後襯以紅太陽,紅太陽中的古梵文字念“般”。紅太陽表示胎藏界,古梵文字表示金剛界,其組合代表金胎合曼,是密宗修持的最高境界。

上述四組雕刻周圍分別布置有關法器和供養器,鏨銅製作。如塗香、供花、燒香、飲食具、燈明等,器形依照地宮出土文物仿造。

南北兩側壁分別陳列繪製金剛界、胎藏界大曼荼羅各一部,邊長為320厘米,采用絹底彩繪,敷中國畫顏料,分塊組合安裝。

金剛界大曼荼羅依據《金剛頂經》繪製,表現大日如來的智慧(智差別)。以大日如來為受用身,五佛轉五智,即中央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無量壽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胎藏界大曼荼羅依據《大日經》繪製,表現大日如來的理性(理平等)。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分為佛(大日如來)、蓮花(阿彌陀佛)、金剛三部。

兩部曼荼羅取材於唐代青龍寺惠果送給日本高僧空海的《大毗盧遮那大悲胎藏界大曼荼羅》與《金剛九會曼荼羅》,係長安著名畫工“供奉丹青李真等十餘人”所繪,當是惠果製的唐密曼荼羅本圖。兩部曼荼羅各長一丈六尺(唐尺),由空海攜歸日本後,近年又由日本真言宗重新繪製,陳列於青龍寺空海紀念堂。現依據兩部曼荼羅原有尺寸著色、繪製、複原陳列於兩側壁上。東、西壁依次用佛像、種子字和法器表示諸佛、菩薩的位置。東壁胎藏界曼荼羅以上方為東,中央設中台八葉院,大日如來居中,周列四佛、四菩薩;西壁為金剛九會曼荼羅。

除此之外,兩側壁各繪金剛界、胎藏界曼荼羅以及與理趣界曼荼羅、五部九重曼荼羅和寶篋印曼荼羅相應的種子圖。

頂壁繪製蘇悉地大曼荼羅壁畫,以示金胎不二。

拱頂蘇悉地曼荼羅采用絹底彩繪,三合板組裝。同時用玻璃鋼繪製象寶、馬寶、輪寶、曲女寶、主兵寶等七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