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門神韻 2.精心保管
法門寺地宮文物出土以後,保護和利用問題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不僅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而且受到有關專家的極大關注,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1987年5月底,趙樸初先生親臨法門寺,對有關人士語重心長地說:“對於這些國之重寶,保護工作十分重要。許多文物顏色現在還是很好的,我擔心過不久就會變。對於那些絲織品,要采取科學手段進行搶救。我希望各方麵的專家同心協力,能把這些珍寶保護下來,使之傳之久遠。現在是今之視昔,莫忘後之視今。一千年之後,還能不能看到這些東西,就要看我們的努力了。要用現代人的思想和現代技術,保護我們民族的遺產,以無愧於先祖和子孫。”季羨林教授等專家認為,對於這批稀世之寶,要專門建館進行保護,除當地政府和國家應撥出專款外,社會各界也可以捐助,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應該組織一定力量,就文物的科學保護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千方百計使這些光輝燦爛的古代珍品萬無一失,傳之久遠。
建館後,保證眾多的文物瑰寶在收藏和展出期間的絕對安全成為法門寺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法門寺博物館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嚴格管理,完善製度,努力提高全館工作人員的防衛意識和應變能力,增強安全防範措施,使安全保衛工作規範化、製度化,真正達到滴水不漏、密不透風。抓緊公安幹警和經濟民警兩支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和軍事保衛能力,硬看死守,確保文物和遊人的絕對安全。同時,加大投資力度,安裝高水平、高標準、高效應的現代化防盜技防報警及消防報警係統,達到國家一級風險標準要求,做到人防與技防密切相結合。為了避免旅遊旺季參觀發生擁擠現象,在珍寶閣內左側增設永久性鋼樓梯,便於遊客分流。展廳內外設有殘疾人通道,充分體現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之情。由於部署周密,安排詳盡,多年來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連續被評為省、市、縣文物安全先進單位,為繁榮陝西文博旅遊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保管研究部不僅建立了完整、係統的文物藏品檔案,對藏品進行科學化管理,而且嚴格庫房、展室文物出入製度,杜絕一切漏洞,保證館藏文物萬無一失。藏品櫃和陳列櫃采取密封手段,提高密封性能,定期檢測,並設計可置換的幹燥劑箱,從而達到恒溫、恒濕、防腐、防蛀等效果;采用花崗岩地板,使用空調、通風及換氣裝置淨化與過濾有害氣體;照明設備采用濾光裝置,減少紫外線對文物的損害。開展從改善大氣環境到各類文物保護處理的科技攻關,取得初步成果;邀請省考古所、西北大學等單位專家對法門寺文物實施特殊保護措施,鎏金銅浮屠、鎏金銀捧真身菩薩、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錫杖等重點器物的保護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996年6月,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專家組對法門寺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了等級鑒定工作。經專家確認,國寶級文物27件(組),一級文物80件(組),國寶級文物、一級文物占有比例為全國博物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