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胸襟是成就大事的前提 29.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
【原文】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人品星淵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營家國,乞人號饔飧,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注釋】烈士: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的人;有抱負、誌向高遠的男子;為道義可以舍棄一切的人。千乘:古時以一車四馬為一乘。當時,國家軍事實力以車馬的多少來衡量。星淵:星辰和深淵。比喻高下差別。饔飧:食物。饔:早飯;飧:晚飯。霄壤:天和地,比喻相去極遠。霄:高空稀薄遊動的雲;雲際、天空。壤:土壤。焦:著急,煩躁,痛苦。
【大意】一個恪守道義的人,能把千乘之國拱手讓人;而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就連一文錢也要力爭。就人品而論,其差別就如星辰與深淵一樣。然而,沽名釣譽博得好名與不擇手段獲取錢財,在本質上也並沒有什麼不同。皇帝治理國家,乞丐討要食物,就地位而言,其高下就像雲霄與土壤一般。但是,皇帝的憂思與乞丐的哀求,其苦狀也沒有什麼差別。
“好名不殊好利”,這話有理,其實,就本質而言,好名就是好利。隻不過他拐了個彎兒——以名取利而已。從古到今,什麼時候“名”與“利”真正分開過?
皇帝的“焦思”我們可以想象,而乞丐的“叫聲”我們都聽到過。從心裏說,區別很大。這兩種痛苦絕對處在不同的精神層麵上。皇帝的痛苦最終或許可以用神聖來得到安慰,而乞丐的痛苦則永遠由恥辱相伴隨。皇帝的痛苦可能是人人追求的,而乞丐的痛苦則必定是人人都逃避的。如果在做皇帝而痛苦和做乞丐而痛苦之間作一個選擇,誰會選擇做乞丐呢?
洪應明如是說的初衷,是勸人們不要貪戀權貴,要安分守己,用心可謂良苦。但是,再好的用心也不能違背事實。不同的形式可能會具有相同的屬性,而不同的屬性也可能表現為相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