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德行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19.知有生之樂,懷虛生之憂
【原文】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隻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注釋】萬古:古,分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萬古指時間長久。
虛生:虛度人生。
【大意】宇宙天地是永恒存在的,而我們的生命卻不會有第二次;人的一生隻有百年,這在茫茫而永恒宇宙中不過是一瞬間,很容易就過去了。有幸降生到這個宇宙中的人,不可以不知道人生的珍貴和樂趣,同時,也不可以不懷有虛度此生的憂慮。
這是個古老但意義永恒的話題。很多人都知道這個話題的分量,也都知道“生不再來”、“此生可貴”的道理,但真正用這個道理來管理自己的生命的人,卻少之又少。這裏麵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想,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無奈吧!
問題的關鍵不是想不想虛度,而是怎樣才叫虛度,怎樣才叫不虛度。好權者認為當了大官,就沒有虛度;好財者認為富可敵國,就沒有虛度;好學者認為才高八鬥、著作等身、名滿天下,就沒有虛度;好色者認為有三妻四妾、紅顏三千,就沒有虛度;道家以修煉成仙為沒有虛度;佛家則認為一切都是虛的,無所謂度不度,能到西天極樂世界就算沒有虛度……所以,自己的人生到底虛度沒虛度,要有自己的標準,不要拿別人的東西來套自己。好多老太婆都指著自己的老伴兒說:“我這輩子嫁給了你,真是白活了!”言下之意就是:她嫁給他就虛度了此生。不過,我考慮,假如她嫁給了別人,也許還不隻是虛度呢,弄不好是遭罪一生也未可知。
因此,就人生是否虛度的問題,我們應該看開一點,不要過於功利。玩了命地想要不虛度,結果很可能就是個瞎忙活。
“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們都很渺小,也很無奈,但是,我們都活著。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我們可以盡情生活、盡情地享受。隻要活得踏實、誠懇就好了。
其實,最好的觀點是:做該做的事,享該享的福。虛度不虛度的問題,隻有到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才能有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