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德行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3.心有正邪,思無利害(1 / 1)

第一章德行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3.心有正邪,思無利害

【原文】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稍遷就,稍遷就則失從違之準;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大意】當是與非、正與邪兩種觀念或行為交鋒的時候,不可以稍加遷就,隻要稍一讓步,就喪失了是非的準則;在利害得失的問題上,不要弄得太清楚,太清楚了,就難免為私利而患得患失。

在當今社會,在是非、正邪問題上模棱兩可,甚至助紂為虐,而在利害得失方麵卻錙銖必較,你死我活的事情太多了。正義敢言之士越來越少,而唯利是圖之輩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

事實上,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我們不可能事事處處仗義執言。但在我們的心裏,對於孰是孰非、孰正孰邪則一定要有一個明確認識,而且,隻要有條件就應該用語言和行動把它擺出來,以影響整個社會道德趨向。比如,我們不能站出來說某人在說假話欺騙公眾,但我們卻可以不給他鼓掌!我們無力去抓那個流氓,但我們可以躲到一邊去給警察打個報警電話……

而在利害得失方麵,我們應該本能地在心裏就淡化它,不要躺在被窩裏還在抓心撓肝地琢磨。多一點、少一點有什麼關係?與其多得一點,而被人蔑視和戒備,倒不如少得一點而被人敬重和親近。不用擔心人家會拿走你的全部,倘若平時你表現得不是一個十足的傻瓜,估計沒人敢過分地占有你的利益。因此,利害得失,不必斤斤計較,心思能糊塗一些,心境就朗麗幾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