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未雨綢繆,準備做足辦事快 1.機遇永遠青睞有備而來之人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是形容那些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人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是通過點滴積累而成的。此外,有的人急功近利為了一時的眼前利益,可以不擇手段。這些都是做事的大忌。
機遇隻偏愛那些做事有條理,為事業的成功做了最充分準備的人。
隻有做事有條理的人才懂得積累實力,而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機遇便會自動登門拜訪。如果機遇可被每個人輕而易舉地抓住,尤其是那些做事毫無條理得過且過的人,那麼這種機遇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
的確,隻有愛思考的、做事前有充分準備的人,才能獲得機遇。
“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是一句早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言。
做事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的青睞,又能在機遇來臨之時牢牢地抓住機遇,就是因為他們為此進行了漫長和充分的準備。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積營養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長成挺拔俊秀的棟梁之材。這就很好地解釋了這樣一些問題,即:為什麼有的人總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遇?為什麼麵對同樣的機遇有人成功,有人卻失敗了?為什麼有些資質原本不好的人卻能得到命運的垂青,而某些天資甚佳者卻最終庸碌無為?為什麼成功者總顯得比別人幸運?等等。答案隻有一句話:機遇隻偏愛那些為了事業的成功做了最充分準備的人。換句話說,隻有在“萬事兼備”的情況下,東風才顯得珍貴和富有價值。
機遇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的結合。主觀方麵條件的增強會影響到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好的機遇更容易產生。同樣,當一定的客觀機遇已經出現後,那些不斷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麵進行努力的人則要較之常人更容易接近和抓住這些機遇。
許多做事成功者就是創造機遇的高手,開始時他們是在找尋機遇,而一旦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機遇便會自動登門拜訪。而且,隨著他們自身才能的不斷提高,知名度的不斷增大,所麵臨的發展機遇也會相應地有質和量的提高。所以,沒有他們的這些主觀努力,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良好機遇。從這個角度上說,機遇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
機遇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想得到它,必須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卓絕的準備。這就是機遇永遠青睞有備而來之人的原因。
雖然有時那些毫無準備的人也會獲得某種機遇,但從長遠來看,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樹。而在我們視力所及的當代名人的成功史上,無不記載著他們為迎接機遇所做的種種準備。
當今時代,人才濟濟,很多時候都是工作在選擇我們,而不是我們都選擇工作,所以,很多情況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或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當麵臨這種情況時,有人將之視為不幸,而有人卻將之視為機遇,他們能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沉沮喪,而是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幹一行,愛一行,把精力投入到所從事的新領域,從而開創出一番嶄新的事業。
我們發現“把不幸也當作是一種機遇”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做事成功的一大秘訣。
許多做事成功者不僅是開拓機遇、捕捉機遇的能手,而且還有發掘高潛能、高效運用機遇的能力,他們的成功啟示,就是一定要提高機遇的利用率,把機遇發揮到最大效用。
有的人一生中有過許多好的機遇,但他們不懂得充分利用這些機遇,結果喪失了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有的人抓住了機遇,但是並未理解其全部內涵,因此他們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仍不免留下諸多的遺憾。
的確,隻有準備充分的人,才能得到機遇的青睞,將事情做成、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