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東進討賊 第3章東進試鋒(2 / 2)

封常清以新募之兵列方陣於虎牢,被叛軍鐵騎衝垮,隨即退守洛陽城東的葵園,仍不能阻擋叛軍攻勢,再退於洛陽上東門內。十三日,叛軍打破洛陽城防,縱兵殺掠。封常清拚死抵抗,先敗於都亭驟,再敗於宣仁門,最後從西苑毀牆敗逃,洛陽陷落。河南伊達奚詢變節降賊;留守李橙、禦史中示盧奕、采訪判官蔣清忠於職守,不屈而死。

在南路叛軍進攻洛陽的同時,北路叛軍也發動攻勢。叛軍大同軍(山西朔縣東)使高秀岩進犯唐振武軍(內蒙和林格爾西北,即單於都護府治所)。

新任朔方節度使郭於儀早已於上月二十六日到達單於都護府,整頓兵馬。遂率軍迎敵,打敗高秀岩,並乘勝向南追擊,收複了靜邊軍(山西右玉)。

叛軍連敗兩戰,銳氣受銼,仍不甘心。十二月十二日,又由大同軍兵馬使薛忠義帶兵反撲,爭奪靜邊軍。郭子儀派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仆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四員將領,分路迎擊,大破薛忠義,斬殺叛將周萬頃,坑殺叛軍騎兵7000人,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這是開戰以來唐軍取得的第一場勝仗接著,郭子儀指揮大軍包圍雲中城(山西大同)。同時,派出別將公孫瓊岩率領200名騎兵,向南攻克馬邑戈山西朔縣東北),打開通向東隆關(山西代縣東北胡峪山上)的進兵道路,與鎮守太原的王承業取得聯係安祿山在起兵反叛確定進軍路線時,其部將何千年曾建議分路出兵,全麵進攻:一路由高秀岩攻擊朔方,並誘使河套地區的諸蕃部落攻取關內道的鹽、夏、榔1坊等郡,從北麵進逼關中;一路由李歸仁、張通儒自雲中南下攻取太原,進麵取蒲關(陝西大荔東黃河岸邊),夾攻關中;一路由安祿山率兵南下,從河陽(河南孟縣)渡河攻取洛陽;一路由蔡希德、賈循渡海攻取描(山東描博)、青(山東益都)等郡,動搖江淮但是,這一可致唐王朝於死命的建議,卻被蠻勇少謀的安祿山拒絕了。

這樣一來,郭子儀東進得勝顯得至為重要。安祿山起兵之後,河東鎮唐軍便關閉了代州(山西代縣)北麵句注山上的東、西隆關。句注山(隆嶺)橫貫東西,是天然的南北巨防,東、西隆關自來是翻越句注山的必經之途。郭子儀的攻勢,不僅打通了朔方軍與河東軍的聯係,使叛軍南下太原進趨蒲州(山西永濟)的計劃成為泡影,而且為下一步東出井隆關,進軍河北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當叛軍在河北、河南地區銳不可擋,而唐軍連連敗之際,郭子儀統率朔方軍的精兵強將,首戰告捷,成為唐朝廷希望之所在。十二月十九日,玄宗下令加封郭子儀為禦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