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國共對壘與局部抗戰(1927~1937) 第三節日本入侵與局部抗戰(3 / 3)

東北義勇軍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遊擊戰爭,逐漸居於東北抗日的主力地位。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就提出“組織東北遊擊戰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打擊”的口號。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針對東北特點,從實際出發,先後派大批幹部到義勇軍中去協助工作,到偽軍中去做策反工作,到工廠、農村中發動群眾,廣泛開展對日鬥爭,建立抗日遊擊隊。1932年到1933年,中共相繼在遼寧成立了盤石遊擊隊,在吉林成立了東滿遊擊隊,在黑龍江成立了珠河遊擊隊、密山遊擊隊、寧安遊擊隊、湯原遊擊隊、饒河遊擊隊等,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在各地遊擊隊普遍發展的基礎上,1933年9月至1935年,中共先後改編各地遊擊隊為東北人民革命軍,共5個軍。人民革命軍在黨的領導下,有一定的政治覺悟,組織紀律性較強,又有廣大群眾的支援,因而粉碎了敵人的多次“討伐”,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為了統一領導各抗日武裝,1936年1月,東北各抗日部隊在黑龍江湯原縣召開了軍政擴大聯席會議,決定統一改編各部隊為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公推楊靖宇為總司令,趙尚誌為副總司令,李紅光為參謀長。2月,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製宣言》。改編後的抗日聯軍共有7個軍:以磐石遊擊隊發展起來的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為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東滿遊擊隊發展起來的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為抗日聯軍第二軍,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委;珠河遊擊隊發展起來的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為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誌任軍長;密山遊擊隊發展起來的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為抗日聯軍第四軍,李延祿任軍長;寧安遊擊隊發展起來的人民革命軍第五軍為抗日聯軍第五軍,周保中任軍長;湯原遊擊隊擴編為抗日聯軍第六軍,夏雲傑任軍長;饒河遊擊隊擴編為抗日聯軍第七軍,陸榮久任軍長。後來又成立了抗日聯軍第八、九、十、十一各軍。1937年後,抗日聯軍先後進行了整編,將第一、二軍合編為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指揮;第四、五、七、八、十各軍各編為第二路軍,周保中任總指揮;將第三、六、九、十一各軍合編為第三路軍,趙尚誌任總指揮(後改由李兆麟任總指揮),全軍4.5萬人。東北抗日聯軍在南起長白山、北抵小興安嶺、東到烏蘇裏江、西至遼河的廣大地區內,開展遊擊戰爭,襲擊敵偽據點,焚燒倉庫,炸毀機場,破壞交通,大量消滅日偽軍,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討伐”,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的殖民統治。

四、長城抗戰和中間階層的抗日要求

日本關東軍占領東北全境,建立“滿洲國”後,便準備向關內進攻,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位於東北和華北之間的軍事戰略要地熱河省。1932年7月,關東軍公然宣布熱河屬於偽滿的一部分,長城是偽滿的國界,決定“將熱河置於支配之下”。於是,關東軍不斷派遣特務進入熱河,製造分裂、挑釁事件。

1933年1月1日,日軍在山海關製造事端,隨即炮轟臨榆縣城,進攻山海關。東北軍何柱國第九旅奮起還擊,安德馨營300人力戰殉國,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在日軍陸海空軍的聯合進攻下,東北軍被迫放棄山海關,退守北戴河。3日,山海關陷落。2月9日,關東軍提出《經略熱河計劃》,全麵部署對熱河作戰。2月21日,關東軍聯合偽軍10萬人分三路進犯熱河,北路由通遼向開魯,中路自錦州攻朝陽,南路出綏中趨淩源。23日,日本外務省向中國提出備忘錄,要求中國軍隊退出熱河省。中國外交部給予拒絕。麵對日本侵略,坐鎮熱河省省會承德的省主席湯玉麟毫無抵抗準備。他竟然從前線征集240多輛汽車,滿載鴉片和家產,於3月3日下午自稱赴前線督戰而逃之夭夭。日本關東軍先頭部隊128名騎兵竟於4日清晨未放一槍輕取承德。僅僅10天時間,熱河全省皆告淪陷。熱河輕易失守,全國輿論紛紛譴責張學良,要求懲辦湯玉麟。7日,北方軍政長官張學良引咎辭職。

日軍占領熱河後,繼續擴大侵略範圍,進犯長城各口。蔣介石被迫離開江西“剿共”前線北上,派軍政部長何應欽兼代北平軍分會委會長職權,並調中央軍第十七軍軍長徐庭瑤率3個師北上馳援,與西北軍宋哲元部,晉軍商震、傅作義部、東北軍王以哲部抗禦日軍,展開長城抗戰。

3月9日,奉命擔任喜峰口防務的宋哲元第二十九軍先頭部隊剛到喜峰口,就與日軍展開遭遇戰,戰鬥十分激烈。10日、11日兩天,二十九軍士兵手執大刀與敵人短兵相接,拚死肉搏,敵人的飛機、炮兵無法支援步兵作戰,使喜峰口陣地失而複得。11日,日軍又向古北口陣地發動總攻,第十七軍的關麟征第二十五師等3個師先後接替與敵人展開作戰。在大部隊撤走後,一個軍事哨所仍留守陣地,日軍用炮火將該哨所轟平,7名勇士壯烈殉國。4月9日,日軍又向冷口發起進攻。商震第三十二軍憑借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日軍占領冷口後,於4月20日向南天門發起攻擊,第十七軍堅守陣地,與敵人血戰7晝夜,直至高地化為焦土,才奉命撤退。長城抗戰是在國民政府直接領導和指揮下的有組織的抗戰,給驕橫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挫傷了日軍侵略的銳氣。日軍在長城各口受挫後,改由山海關向灤東進攻,國民黨軍隊腹背受敵,先後撤出長城一線。5月,日軍繼續向前推進,強占了冀東的密雲、遵化、唐山等22縣,侵占了察哈爾省東部的多倫、沽源、張北等縣,戰火危及平津城下,華北諸省嘩然大亂。

長城抗戰時,國民黨繼續鼓吹“一麵抵抗,一麵交涉”的政策。3月14日,行政院長汪精衛指使外交部長羅文幹在北平與英、美等國代表會談,請其調停中日衝突。5月3日,國民政府任命黃郛為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主持華北政務,負責與日交涉停戰問題。黃郛到達北平與何應欽商議後,與日本進行了秘密談判。5月31日,何應欽派北平軍分會參議、陸軍中將熊斌作為中國方麵全權代表,與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陸軍少將岡村寧次在塘沽的日本陸軍運輸派出所舉行正式會談,最後簽署了由日本提出的停戰協定,即《塘沽停戰協定》。協定規定:日軍撤歸長城一線,中國軍隊撤至長城以南地區,劃冀東為非武裝區,由中國警察維持治安。這個協定,實際上默認日本對東三省和熱河的占領,承認冀東為非武裝區,中國軍隊不能駐守,致使華北門戶洞開,日軍可以隨時進犯冀察,直取平津。

由於日本進攻關內,加重了民族危機,國內要求抗日的力量不斷增強。1933年1月17日,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聲明,願意在停止進攻蘇區、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三個條件下,同國民黨任何軍隊訂立抗日協定,共同抗日。同月,王造時發表了《安內必先攘外——為政府進一忠告》一文,認為安內必先攘外,“隻有決心抗日,隻有積極抗日,才是唯一出路,才是唯一安內的辦法”。丁文江也發表《假如我是蔣介石》的文章,要求立刻與共產黨商量休戰,共同抗日。4月,天津《益世報》社論說:“從民族觀念的立場上說來,與其被外族征服,毋寧在同族中表示退讓”,“與共產黨負責領袖,謀有條件的政治妥協”。在民族危機的激蕩下,資產階級和知識界上層人士紛紛抨擊國民黨的內外政策,要求國民黨改變“剿共”政策,停止內戰,聯合共產黨抵抗日本侵略。中原大戰後一直隱居泰山的馮玉祥到達張家口,積極開展抗戰的準備活動。

熱河失陷後,由東北而來的大批義勇軍退入察哈爾境內,由於何應欽采取不收容政策,他們紛紛投奔主張抗戰的馮玉祥。馮玉祥與共產黨合作,以二十九軍教導團方振武部和義勇軍組成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共約8萬餘人。5月9日,馮玉祥在《大公報》公開答複各民眾團體,表明他抗日救亡的誌願和決心。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發出通電,宣告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正式成立,馮玉祥為總司令。6月15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召開第一次軍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民眾抗日同盟軍綱領決議案》,宣布同盟軍為革命軍民之聯合戰線,以外抗暴日、內除國賊為宗旨。會後,馮玉祥任命方振武為前敵總司令,共產黨員吉鴻昌為前敵總指揮,分三路迎擊日偽軍,相繼收複康寶、寶昌、沽源等地,向多倫挺進。7月7日,同盟軍向多倫敵軍發起總攻,血戰5晝夜,終於收複多倫,把日偽軍全部趕出察哈爾省。

同盟軍的活動,引起南京政府的不安,他們一麵派部隊進入察省,一麵對同盟軍進行分化瓦解。馮玉祥被迫一麵抵抗日偽軍,一麵阻止中央軍,遂與中央軍形成對峙局麵。在日本和蔣介石夾攻下,同盟軍處境日益艱難。8月5日,馮玉祥通電全國,忍痛收束軍事,交出察省軍政大權。9日,撤銷抗日同盟軍總部,辭去總司令職務,回泰山休養。馮玉祥走後,同盟軍大部被宋哲元收編。吉鴻昌、方振武等堅持繼續抗日,所部改稱抗日討賊軍,奮戰於熱河、長城一帶。在日、蔣軍隊的聯合進攻下,抗日討賊軍於10月中旬失敗,名震一時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完全瓦解。

上海抗戰後,蔣介石調十九路軍到福建去和紅軍作戰。十九路軍廣大官兵厭惡內戰,要求抗日反蔣的情緒越來越高。1933年10月26日,十九路軍和紅軍訂立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11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陳銘樞、蔣光鼐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一部分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他們在福州舉行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發表《人民權利宣言》,認為“國民黨政府為買辦軍閥地主豪紳之反革命政府”,號召組織人民革命政府,推翻南京政府,製定憲法,解決國是。大會推舉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黃琪翔、餘心清(代表馮玉祥)等11人為人民革命政府委員,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以李濟深為主席。人民革命政府改組了軍事機構和軍隊,建立第一方麵軍,下轄十九路軍總指揮部和7個軍、兩個空軍大隊。蔡廷鍇為第一方麵軍總司令兼十九路軍總指揮,並向閩浙邊界推進。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是國民黨營壘的破裂,反映了國內中間階層的抗日民主要求。12月,蔣介石自任“討逆軍總司令”,調集15萬軍隊,向福建攻擊。翌年1月,由於蔣軍的猛烈進攻,十九路軍一些重要將領反戈投降,曆時兩個月的福建人民政府終於失敗。

1934年4月20日,由中國共產黨提出,宋慶齡、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共同簽名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號召中國人民自動武裝起來驅逐日本帝國主義。5月,他們在上海成立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總會,以促進人民的武裝自衛鬥爭,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正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