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改革的風風雨雨(1987~1991) 第二節龍年情緒和蛇年風波
一、龍年災禍
1988年,是舊曆的又一個龍年。龍是華夏先民的圖騰,是神靈和權威的象征,至今中國人仍自稱為龍的傳人。其實這種怪異動物在自然界是否有過,尚未可知;它會不會給世間帶來吉祥或災難,隻有現實生活才能予以檢驗。
進入1988年,各種災禍頻繁降臨。時諺雲:“飛機打滾兒,火車親嘴兒,輪船沉底兒,物價沒準兒。”自古以來民歌民謠就是世態人心的寫照。
(1)交通事故頻繁。1月7日,長沙一輛旅客列車發生大火,34人遇難。1月17日,黑龍江五常縣發生客貨列車相撞,傷亡90餘人。1月24日,一輛列車在雲南境內嚴重顛覆,死亡90人,重傷66人。2月22日,湖北沙市一輛大巴客車墜入長江,死難42人。3月24日,兩輛旅客列車在上海市郊正麵相撞,傷亡中日旅客45人。8月29日,一輛運油列車在遼東半島發生顛覆。據統計,1988年全國共發生20多萬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9175人【《人民日報》1988年12月1日。】。這是建國以來交通事故最為嚴重的一年。由於鐵道事故損失慘重,3月5日,鐵道部部長引咎辭職。
(2)空難事故驚人。1月18日,中國民航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重慶附近墜毀,108人全部罹難。7月11日,烏魯木齊一架民航客機在江西廬山迫降時衝入稻田,幸無人傷亡。8月31日,一架民航三叉戟客機在香港墜入海中,死傷22人。10月7日,山西航空公司一旅遊機不幸失事,死亡45人。這一年是建國以來空難事故最為嚴重的一年。由於航空惡性事故不斷,民航局局長胡逸洲受到記大過處分。
(3)春季病魔肆虐。2月,各種傳染病侵襲京城,腦膜炎、肝炎等威脅數十萬兒童的生命。3月至4月,上海甲型肝炎流行,患者29萬之眾,死亡11人,引起各地恐慌,飲食業生意蕭條。7月下旬,北京又流行紅眼病,北京友誼醫院眼科門診平均每天要接待七八百病人。8月,紅眼病又在天津、杭州、昆明、廣州等地流行。
(4)寒流風沙侵襲。4月上中旬,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兩次侵入我國,全國氣溫平均驟降10℃左右。受其影響,4月中旬,西北沙塵暴飄臨北中國廣大區域,北京交通阻塞,人大和政協代表的龐大車隊被阻滯。4月中旬至5月中旬,山東、江蘇、河南、黑龍江、福建和江西大部分地區先後受到罕見的冰雹、暴雨襲擊,損失慘重。
(5)高溫大旱少見。7月以來,南方諸省普遍大旱,氣溫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氣溫在36℃~37℃之間,南京、南昌等地氣溫高達40℃,中暑死亡數百人。截至8月17日,全國受旱麵積1.7億畝,主要旱區仍在長江中下遊和閩黔諸省以及內蒙古、山東、陝西等地,受災麵積均超過1000萬畝,個別省份超過2000萬畝【《人民日報》1988年8月20日、8月30日。】。1988年,我國旱災嚴重程度僅次於1978年,農作物受災麵積共計3266萬公頃,其中絕收273萬公頃【《人民日報》1989年2月26日。】。
(6)暴雨洪澇成災。7月中旬至9月上旬,甘肅慶陽地區、浙江東部、黑龍江、吉林北部、陝西南部、廣西北部和貴州南部接連受到幾十年罕見的冰雹暴雨襲擊,致使嫩江、黃河、長江汛情緊急,洞庭湖、紅水河、柳河泛濫成災。截至8月12日,全國洪澇受災麵積1.058億畝,其中成災麵積1773.5萬畝,死亡1406人,倒塌房屋29.51萬間,造成經濟損失44.95億元【《人民日報》1988年8月20日、8月30日。】。1988年全年,我國被洪水圍困近400萬人,死亡6000多人,倒塌房屋160萬間。公路、橋梁、通訊設施等均遭受損壞【《人民日報》1989年2月26日。】。
(7)礦山事故不斷。5月6日,貴州六盤水市一鄉鎮煤窯發生瓦斯爆炸,死亡45人。5月13日,湖北大冶有色金屬公司豐山銅礦一采場發生冒頂,6名民工全部死亡。5月29日,山西霍縣一煤礦又發生瓦斯爆炸,死亡49人。據統計,1月至10月,全國國營礦山因工死亡人數比上年同期上升7.9%;鄉鎮礦山因工死亡人數幾近國營礦山的兩倍【《人民日報》1988年12月1日、1989年2月26日。】。
(8)山崩地震多發。5月13日,四川白沙工農區發生劇烈山崩,山崩持續一周有餘,白沙河完全被阻斷,當地住戶80餘人無家可歸。11月6日,雲南西南部瀾滄地區先後發生了裏氏7.6級和7.2級強烈地震,受災農戶250萬人,死亡722人,經濟損失10億多元。11月27日、30日,該地區又先後發生裏氏5.9級和6.7級餘震。1988年是我國繼唐山大地震後震災最嚴重的一年,全國共發生裏氏5級以上地震25次【《人民日報》1988年12月1日、1989年2月26日。】。
(9)森林險情嚴重。4月上旬,廣東600萬畝鬆林慘遭病蟲襲擊,近200萬畝枯萎枯死。11月9日至14日,廣西南寧、桂林、柳州3個地區的10個縣連續發生山林火災,過火麵積達9萬多畝,森林受災麵積2.7萬多畝。
據民政部的評價,1988年我國災情屬於中等偏重自然災害年。各種災害的交錯發生,使我國農作物受災麵積5066萬公頃,其中絕收麵積486萬公頃,糧食作物比上年減產92億多公斤;死亡7300多人;倒塌房屋258萬多間。受災嚴重的有湖南、湖北、河南、山東、廣西、貴州、海南、黑龍江、雲南、浙江、江蘇等11個省區【《人民日報》1989年2月26日。】。
二、改革的困擾和選擇
就在人們對各種災禍驚慌的同時,物價飛漲、分配不公、官員腐敗又成為1988年三大社會問題,嚴重地困擾著改革的進程,衝擊著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影響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1)物價改革和漲價旋風。1979年以後,我國物價以調(高)為主,價格穩中有升。1985年1月,國務院實行價格雙軌製,計劃內部分仍由國家統一定價(平價),單位、個人憑票購買;企業自銷和超產部分可依市場自定價格(議價),單位、個人自由購買。雙軌製的實行,雖然打破了計劃價格的一統天下,使我國價格體製向市場邁進,但由於我國是一個消費大國,社會總需求(投資和消費)超過社會總供給,放開價格就等於物價上漲,使過去隱性通貨膨脹變成了顯性通貨膨脹。1985年全國零售物價上漲指數為8.8%,1986年為6%,1987年為7.3%,1988年突破兩位數,為14%,成為建國以來罕見的經濟問題。
1988年5月,一些大城市先後提高了肉、蛋、油、糖等主要副食品價格,再次引起漲價狂潮。這時,中央決定以物價為改革突破口,按照價值規律理順價格關係。6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改革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的評論文章。7月28日,國家統一放開20多種名煙名酒價格,提高了部分高中檔卷煙和糧食釀酒價格,試圖通過調放結合使雙軌製趨於一致。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認為價格改革的總方向,是少數重要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國家管理,絕大多數商品價格放開,由市場調節,以轉換價格形成機製;同時通過提高和調整工資,適當增加補貼,保證大多數職工生活水平不下降。
價格改革以來,物價再度上漲,四種副食品價格已突破規定的60%。北京市規定瘦豬肉平價每斤從2.5元調為4元,而議價漲至4.9元;雞蛋平價從1.41元調為1.81元,而議價漲至2.7元。一些工商部門和不法分子又趁機哄抬物價、搭車漲價,使家用電器上漲80%,部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了100%以上。
物價上漲,一方麵引起消費品的搶購狂潮,另一方麵卻導致全國性生產滑坡。截至7月,東北三省、四川、廣東等地農村,因農用塑料薄膜價格暴漲,使正在推廣的提高糧棉產量的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麵臨危機。據反映,1987年農膜每噸4000元左右,1988年市場價暴漲至1萬元以上,農民隻好棄而不用,坐看糧棉減產。由於官倒層層加價,使工業用品如鋁錠從每噸9000元漲至1.6萬元,電解銅從每噸6000元漲到1.7萬元,鋅從每噸3000元漲至6000元,鎳從每噸7萬元漲到13萬元,許多工廠被迫停產。截至7月,國營企業虧損6364家,虧損麵達17%,比上年同期增長13.1%;虧損額為36.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上交國家利稅比去年同期下降14.4%,使國家財政吃緊。普通老百姓也因承受能力有限,對日常生活消費品漲價十分恐懼。上海1張草紙從0.26元漲至0.38元,火柴1盒從2分漲至7分;北京西紅柿最高時價達8元1斤,21英寸彩電年初從2500元漲至3000元,到年底則上升到5000元。與1987年相比,1988年物價漲幅步步升高,從1月份的9.5%猛升到年底的28.4%,一年之內上漲近19個百分點。據對城鎮居民的追蹤調查表明,1986年有73.8%的人對物價上漲反感,1987年5月為79.9%,10月為83.2%,1988年5月上升至92.1%。商品流通和消費的混亂,導致人心不穩,秩序動蕩。
在缺乏統一的市場體係和非均衡經濟環境中,物價改革的孤軍深入,隻能造成經濟的混亂。8月30日,國務院召開第20次常務會議,決定做好物價工作,穩定市場。會議指出,物價改革是經過5年或更多一點時間才能達到的長遠目標,1988年下半年不再出台新的調價措施,並確保1989年的零售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1988年,要求各地堅決執行。至此,喧囂一時的物價改革告一段落,全國人民也長舒一口氣。
(2)分配不公和腦體倒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呈遞增趨勢,1988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於生活消費的收入1119元,農民平均每人純收入545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比上年分別增加了1.2%和6.3%。由於物價上漲幅度過大,部分居民實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在眾多因素影響下,個人收入差別懸殊,社會分配不公的現象日益突出。沿海與內地、個體戶和國家職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收入差距拉大。“富了海邊的,肥了擺攤的,醉了當官的,苦了上班的,難了靠邊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類順口溜廣為流傳。國營企業中等收入職工每月工資150元左右,而一個個體戶在兩三天之內即可賺到;一個教授每月工資200元左右,一個商販一次販運可超過其幾倍。尤其是科技、研究、教育工作者收入普遍偏低,腦體倒掛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怎樣衡量收入差距上的公平程度?”“應強調的是社會公平,還是社會效率?”這些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思考。1989年3月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采取措施,逐步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的矛盾。
(3)官吏腐敗和官倒橫行。1988年官吏腐敗現象繼續蔓延,雖然發案率低於上年,但大案要案卻明顯增多。一些黨政幹部以權謀私、貪汙受賄、公款享受、玩忽職守、倒賣物資等腐敗行為,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1988年各級檢察院受理貪汙受賄案45700多件,其中10萬元至50萬元的122件,50萬元至100萬元的22件,100萬元以上的15件,而作案近70%都是企事業單位的廠長、經理、財會、采購人員,這些嚴重的案件都是前幾年所沒有的。一些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用公款吃喝、旅遊、購買小汽車、摩托車、彩電、空調、沙發、地毯等,使1月至7月份全國社會集團購買消費品就達36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0%,與國家的要求正好來了一個顛倒。368.3億元這個數字比1988年全國教育經費和城市建設維修費還多27個億。
1988年,官倒現象達到高潮。由於價格雙軌製,平價議價出現落差,一些單位、領導利用職權,倒賣緊俏物資,從中牟取暴利。1月到9月京龍(常州)物資供應站將國家調給的計劃內平價薄鋼板5200多噸轉為議價銷售,獲取非法所得1000餘萬元。3月,浙江省浙華聯合開發公司將國家專項批給的230噸電解鎳層層加價,轉圈倒賣,每噸從5.77萬元漲至10.4萬元,牟取暴利。1988年,武漢市75家生產、經營農業生產資科的單位,倒騰化肥、農用薄膜、柴油等,非法所得32.4萬元。大港石油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兼紀委主任杜誌福也當上倒爺,一次給一批業餘倒爺批了30噸石油,使自己從戰爭年代的功臣變成罪犯。
近幾年冒出的官倒爺們,利用手中的權力什麼都倒,有色無色金屬、農用藥品、建築材料、家用電器,以及汽車、藥材等,什麼緊俏倒什麼,什麼來錢倒什麼。不但用人力、汽車,而且專列、飛機、軍艦都成了倒爺的工具,直倒得物價橫飛,市場動蕩,工廠停工,農業停產。
由於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深層次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物價上漲、分配不公、官僚腐敗經幾年積累,於1988年全麵爆發,勢頭洶湧,成為當時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1988年9月26日至30日,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形勢,認為深化改革不僅僅是一個價格改革問題,而是每方麵的綜合配套工程。為了減少改革風險,會議決定在改革開放總方向的前提下,把明後兩年的工作重點放在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上來。治理經濟環境,主要是壓縮社會總需求,抑製通貨膨脹。整頓經濟秩序,即整頓經濟生活特別是流通領域的各種混亂現象。這實質上還是一次調整。會議強調,下年價格改革的步子較小,務必確保下年的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今年,下年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從這一點。
10月12日,國務院召開全體會議,李鵬要求各部委緊急行動,部署落實十三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此前後,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積極開展治理整頓工作。10月3日,國務院布置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重點檢查中央和地方大型企業各類公司的違法亂紀問題,繼續執行1986年和1987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處理經濟違紀問題的若幹政策界限》及其《補充規定》。10月4日,國務院發出清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通知,繼續執行上年的三保三壓政策,要求對該停建項目遲至11月底清理完畢。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清理整頓全國各類公司的決定》(10月3日製定),重點清理1986年以來成立的綜合性、金融性和流通領域的公司,主要解決政企不分、官商不分、轉手倒賣牟取暴利等問題,要求於年底前結束工作。10月13日,國務院決定對化肥、農藥、農膜實行專營。10月15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從嚴控製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決定》(10月6日製定),要求今明兩年在上年支出的基礎上每年壓縮20%,國家專項控製商品從19種擴大到29種。10月20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全麵徹底清查樓堂館所的通知》(10月12日製定),凡未經批準和計劃內項目未及工程一半者,一律停建或緩建,對於隱瞞不報或不按規定處理的一律沒收。此項工作至次年1月結束。10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出《關於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退(離)休幹部經商辦企業問題的若幹規定》(10月3日製定),嚴禁縣以上黨政機關退離休幹部經商辦企業。10月29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物價管理、嚴格控製物價上漲的決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加強物價管理,整頓市場秩序,嚴格控製物價上漲,確保下年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今年。11月6日,由於生產資料流通領域倒賣猖獗,物資部決定對4種鋼材、3種有色金屬實行專營。
11月~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在北京召開全國農業、全國計劃和經濟體製改革、全國建設、全國監察、全國財政、全國黨員教育工作會議,繼續貫徹治理整頓的方針,部署奪取明年農業豐收、製止經濟過熱需求過旺現象、壓縮基建規模、反對貪汙受賄、實行財政緊縮、增強宏觀調控、加強改進黨的思想建設等任務。12月25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結束時,向全國提出了“要過兩三年緊日子”的要求,號召繼續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活動,為治理環境、整頓秩序、深化改革做出貢獻。
三、虛浮狂躁的社會情緒
由於物價上漲、分配不公和官員腐敗等社會問題的綜合存在和影響,導致了人們產生出許多無秩序、非理性的思想和行為,引發了社會潛在的混亂和民眾的浮躁情緒。
(1)大搶購風潮。物價上漲,必然引發搶購風,而搶購又激起物價飛漲,於是一浪高過一浪。1988年3月,搶購風從上海、南京、武漢等地開始蔓延,居民紛紛囤積日常生活用品,搶購家用電器。南京一戶居民買了400盒火柴存放在家,因小孩玩火釀成大禍。雲南一戶因怕鹽漲價而購鹽480公斤,足夠全家5人吃12年。5月副食品提價後,好像印證了物價要大漲的預言,人們繃緊的神經幾乎喪失了理智,爭相湧入商店,搶購毛線、針織品、洗衣機、冰箱等。這次搶購狂潮在全國持續了3個多月,使許多商店積壓多年的陳年舊貨不出一月即銷售一空,營業額直線上升。廣州南方大廈6月24至26日3天的零售總額分別為124萬元、151萬元、206萬元。與此同時,人們紛紛湧向銀行提兌現款,使許多的銀行儲蓄所現金吃緊,或掛起暫停取款的牌子,或閉門停業。一些企業及生產廠家也大肆搶購生產資料,使一些緊俏物資倒來倒去,價格扶搖直上。
把錢轉化為物,雖然在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情況下符合傳統保值觀念,但由於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不合理,資金流向單一,再加上銀行未能發揮利率杠杆作用去引導消費,因而加劇了流通、消費領域的混亂局麵。
(2)辦公司經商熱。1988年,經商熱又一次席卷全國。幹部、教師、工人、演員、軍人等紛紛下海經商,一時間各種公司林立,名目繁多。有時,一個招待所可容納上百個公司,一個皮包可裝兩三個公司的印章,一張名片可印七八個公司的頭銜。在這樣的公司中,除大量的皮包公司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各類機關處室的翻版。如把計劃委員會的基建處改為投資公司,技術處改為項目評估公司,勞資處改為勞動服務公司等。這些行政性公司化權為錢,坐收漁利。1986年,全國公司隻有18萬家,到1988年底則達到294946家(如果包括分支機構則為477431戶),其中各級黨政機關、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興辦的公司23913戶,占公司總數的8%;全國商業、物資供銷等流通領域的公司187500戶,占公司總數的63%;業務重疊和違章違法經營的公司數量也相當可觀【《人民日報》1989年8月30日。】。在經商大潮影響下,幹部、教師、工人紛紛追求第二職業,或擺攤設點,或外聘參股,尋找生財之道。中國讀書人憂道不憂貧、言義不言利的人生傳統已經動搖。文藝界更為活躍,一些著名演藝人員也紛紛作從事職外演出,一個節目可收外快上百元,北京人謂之“走穴”。畫家搞房屋裝飾,作家為企業作廣告。就連軍隊也插足商界,建賓館,開商店,形成了全民經商的局麵。
(3)〗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由於腦體倒掛、經商熱和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以及書本知識與現實需要相脫節的影響,讀書無用論、知識無用論再度抬頭。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已成為1988年值得重視的社會情緒。麵對社會經濟地位的日趨下降和現實的種種弊端,部分知識分子對自己和國家的前途表示憂慮,減弱了對科研、學習、教育的興趣。據7月份對複旦大學的調查,上午9~11點,隻有40%的學生在學習,其他10%的人在閑談,10%的人在看電影電視,7%的人在談戀愛,餘下的無所事事。1988年,北京地區報考研究生的人數竟比上年銳減近千人,個別專業出現了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倒掛的現象。
(4)台球麻將賭博成風。1988年,台球、麻將熱突然在全國興起。從南到北,從私宅到夜總會、俱樂部,從露天廣場到政府辦公大樓,娛樂轉化為賭博,小賭升級為大賭,並且花樣不斷翻新。麻將賭博從市民階層蔓延到高等學府、部隊兵營、黨政機關,並且出現了專門研究麻將賭博的文章和著作,有人美其名曰“賭博文化”。
(5)宗教迷信回潮。1988年,各種宗教信仰夾雜著迷信占卜,活動十分流行。佛教的善男信女到處募捐,道士雲遊四方廣集資金,修建或擴建佛寺道觀。世俗人物也紛紛前往進香朝拜,占卜吉凶。於是各路神仙如佛祖、觀音、老子、八仙、門神、土地爺、灶王爺、孫悟空、紅孩兒等的畫像、塑像紛紛登上了香案、供桌,甚至陝西關中一帶民間也廣泛供奉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神主牌”,並被稱作“三老”。這時,基督教、天主教在城市和農村也流行開來,以至許多偏僻村鎮也出現了禮拜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也比以往更為興盛。與此同時,麵相手相、計算機算卦、周易八卦、陰陽五行、特異功能、武術氣功等也熱了起來,城鄉學府、巷尾街頭、旅遊勝地到處可見有關的書籍、人物和事跡。土的與洋的,科學的與迷信的、騙人的和被騙的,魚龍混雜、光怪陸離,真偽難辨。
(6)尋求刺激和渲泄盛行。1986年以來,不少人內心積聚著難以言傳的非正常情緒,便極力尋求各種刺激和渲泄的渠道。於是,黃色書刊、明娼暗妓、販毒吸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盛極一時。流行歌曲如《妹妹你大膽地朝前走》、《一無所有》、《黃土高坡》、《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等風行全國,人們稱之為“西北風”。1988年歲尾,26位美術家自籌資金在北京舉辦“油畫人體藝術展”,展出18天,參觀人數超過20萬。這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舉辦這樣的畫展,一時毀譽參半,轟動京城。就人性和審美情趣而言,這中間自然也有高雅與粗俗之別,先進與保守之分,需要加以具體分析。人們期待著改革的浪潮蕩滌汙濁,創造一個清澈而俊美的世界。
(7)社會犯罪的加劇。1988年1月,雲南省硯山縣平遠街區一些違法分子手持武器,進入當地森林盜伐樹木,每日外運的汽車達30~60輛,破壞森林約7800畝。1月25日,深圳海關人員20餘名集體受賄數百萬港元,私放了價值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走私貨物。8月17日,兩名持槍歹徒闖入雲南省文山縣一銀行,殺死兩名營業員,搶劫大量現金。1988年全國各級法院受理刑事案件313306件,比上年增加8.2%。其中殺人案增加9.1%,搶劫案增加43.1%,重大盜竊案增加63.8%。貪汙受賄、投機倒把、走私販私、偷稅抗稅等經濟犯罪55180件,比上年有所下降。這些犯罪現象,嚴重破壞了社會治安,危害了經濟秩序,加重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