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3 / 3)

子貢曰:“向子之言,穆如清風,不悖我語,和暢我心。於此有琴而無轉,願借子以調其音。”婦人對曰:“吾鄙野之人也,僻陋而無心,五音不知,安能調琴?”

子貢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纖絡五兩以授子貢日”善為之辭,以觀其語。”子貢曰:“吾北鄙之人也,將南之楚,於此有締絡五兩,晉不敢以當子身,敢置水浦。”婦人對曰:“客之行,差遲乖人,分其資財,棄之野鄙。吾年甚少,何敢授子?子不早去,今竊有狂夫守之者矣。”

出自《韓詩外傳》卷一。

【注釋】

阿穀:山穀名。隧:通道處子:處女、姑娘璐:玉名。浣:洗衣。觴:酒杯。鄙:邊遠地區,潭潭:同“燂燂”,煩熱的祥子。隱曲:幽曲。祀:大河旁邊的支流。載:又。奐然:盛滿的洋子。促流:順流。珍:琴腹下轉弦的木柱。穆如:和煦的樣子。悼逆。緯絡:葛布。兩:匹。當:對。水浦:水邊。差遲:差錯。乖:反、背。竊:私。狂夫:瘋子。

【譯文】

孔子南遊到楚國去,走到叫阿穀的山穀,有一個戴著玉佩的姑娘正在洗衣服。孔子說:“這個姑娘,大概可以與她交談吧“就解下杯子交給子貢,說:“給她說好話,看她怎樣講。”子貢過去對那女子說:“我們是北方人,將要向南到楚國去,碰上天熱,心裏像火燒一樣,希望討一點喝的,女人回答說:“阿穀的通道旁邊,到處是彎曲的支流,裏邊的水有清的有渾的,一直流到海裏,想喝就喝,何必問我呢了接過子貢的杯子,迎著流水舀了一下,舀得滿滿地又倒了,又順著流水舀了一下,舀得滿滿的,然後把杯子放在河邊沙子上,說:“按照禮法,本來就不能親手交給你子貢國來把女子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知道了。,又把琴下麵調弦的住子拔掉以後交給子貢,說:“對她說好話,看她怎樣講。”子貢過去對女子說:“您剛才的話,和煦得就像春風,不背逆我,我聽了感到心裏適暢。另外這裏有一架琴而沒有調弦的柱子,想請您幫助調一下音“女子回答說:“我是個粗野的人,見識淺陋沒有知識,又不懂音樂,怎麼能夠調琴呢?子貢回來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知道了“抽出五匹葛布交給子貢說:“好好對她說,看她怎麼講?”子貢過來對女子說:“我們是北方人,將要向南到楚國去。這裏有五匹葛布。我不敢把它直接交給你,隻敢放在水邊”女人回答說:“客人的行為差錯與人不同,分自己的財物,又丟在野外。我年紀很小,怎麼能敢接受您的東西?您如果不早點離開,就會有守護我的瘋子出現了。”

“路室之女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王逸注:“言孔子出遊,過於客舍,其女方采桑,一心不視,善其貞信,故以自侍。”

出自《楚辭·七諫》注。

【注釋】

路室:客找。自侍:同“自持”,自己克製自己。按:此《楚辭》原文。王逸:人名,東漢人,字敘師,注《楚辭》有(楚辭章句)。貞:認真,一心一意。

【譯文】

“客棧上的姑娘正采桑葉啊,孔子經過她而更加克製自己。”王逸注雲:“是說孔子出遊經過客淺,淺上的姑娘正摘桑葉,專心致誌,目不斜視孔子認為她做事認真,所以用它克製自己。”

孔子遊於腹山,見取薪而哭;長梓上有孤鵝,乃承而歌之。

出自《北堂書鈔》一百六引《琴操》。

【注釋】

膺:音“臘”,山名。長:高。梓:樹名,艇:鵝鵝,比翼鳥。承:上對。

【譯文】

孔子遊臈山,看到了打柴的,就哭;看到高高的梓樹上有一隻孤鵝,就仰望著它唱歌。

孔子遊泰山,見薪者哭,甚哀。孔子問之,薪者曰:“吾自傷,故哀爾。”

出自《藝文類聚》三十四引《琴操》。

【注釋】

自傷:自己砍傷了自己。

【譯文】

孔子遊泰山,見到一個打柴的人哭,而且哭得很悲哀,就問他原因。打柴人回答說:“我自己砍傷了自己。所以悲哀。”

夫差聞孔子至吳,微服觀之。或人傷其指,王怒欲索,或而誅之。子晉諫,乃上。

出自《繹史·孔子類記四》引《吳越春秋》。

【注釋】

夫差:吳王名。微服:穿一般人的衣服索:找。子胥:伍子晉,名員,本楚國人,逃難吳國埔佐吳王夫差。

【譯文】

吳王夫差聽說孔子到了吳國,就換上老百姓的衣服去看。結果在人堆裏有人弄傷了他的手指。夫差大怒,搜尋那個人,並想殺掉他。伍子肯勸阻,才沒有搜索。

越王既已誅忠臣,霸於關東,從琅邪起觀台、周七裏,以望東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居無幾,躬求賢士。孔子聞之,從弟子奉先王雅琴禮樂奏於越。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帶步光之劍,杖盧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以陳關下。孔子有頃到,越王曰:“惟惟!夫子何以教之?”孔子曰:“丘能述五帝、三王之道,故奏雅琴以獻之大王。”越王喟然歎曰:“越性脆而愚,水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說兵敢死,越之常也。夫子何說而欲教之?”孔子不答,因辭而去。

出自《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十》。

【注釋】

越王:指越王勾踐。琅邪:山名,在安徽滁縣。死士:拚死之士。戈船:戰船。奉:同“捧”。唐夷:寶甲名。步光:寶劍名。屈盧:良矛名。

【譯文】

越王勾踐殺了忠臣以後,稱霸於關東地區,在琅邪山上修築大台,周長七裏,從上麵遠觀東海。出動了勇士八千人,戰船三百艘。過了不久,又親自求訪賢士。孔子聽說後,讓弟子跟著,帶上先王的古琴曲和禮樂製度,去越國演奏。越王於是披上唐夷寶甲,帶上步光寶劍,拿著屈盧寶矛,出動勇士三百人,在關下列陣等候。一會兒孔子到了,越王說:“是啊,先生拿什麼教我尹孔子說:“我能講述五帝和三王的治國方法,所以先奏古琴曲獻給大王“越王長歎一聲:“越國人生性脆弱而愚昧,在水裏行,在山上住,以船當車,以槳當馬,跟去的時候像順風孤蕩,離開的時候卻難以相從。而且士兵不怕死,這是越國的常情。先生想說什麼來教我?”孔子不回答。就辭別而去了。

孔子出遊於山,使子路取水。逢虎於水,與戰,攬尾得之,納於懷中。取水還,問孔子曰:“上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殺虎持虎頭。”中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殺虎持虎身。”又問:“下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殺虎捉虎尾“子路出尾棄之,複懷石盤,曰:“夫子知虎在水,而使我取水,是欲殺我也。”乃欲殺夫子,問:“上士殺人如之何?”曰:“用筆端。”“中士殺人如之何?”曰:“用語言。”“下士殺人如之何?”曰:“用石盤。”子路乃棄盤而去。

出自《金樓子·雜記上》。

【注釋】

懷:抱。石盤:大石塊。筆端:指文章,文字。

【譯文】

孔子出門遊山,讓子路去打水。子路在河邊碰上老虎,與老虎搏鬥,最後牽住老虎尾巴捉住了老虎,抱在懷裏。打水回來,向孔子:“上等士殺老虎怎麼殺釁孔子說:“上等士殺老虎捉虎頭。”又問:“中等士殺老虎怎麼殺?”孔子說:“中等士殺老虎捉虎耳”又間:“下等士殺老虎怎麼殺?”孔子說:“下等士殺老虎捉虎尾。”子路鬆開老虎尾巴放了老虎,又掄起一塊大石頭,說:“先生知道老虎在水邊,而讓我去打水,是想讓老虎吃了我。”於是就想殺孔子。他問孔子:“上等士殺人用什麼?“孔子說:“用筆尖又問:“中等士殺人用什麼尹孔子說:“用語言。”又問:“下等士殺人用什麼尹孔子說:“用石頭。”子路便扔下石頭走了。

禹始洪水,至牧德之山,見神人焉,謂禹曰:“勞子之形,役子之慮,以治洪水,無乃怠乎!我有《靈寶》五符,以役蛟龍水豹。”因授禹而誡之曰:“事畢可秘於靈山”禹成功後,藏於洞庭苞山之穴。至吳王間之時,有龍威丈人得垮獻之。吳王以示群臣,皆莫能識。仍令資符以問孔子,曰:“吳王閑居,有赤鳥銜此書以至王所,莫辨其文,故令遠問。”孔子曰:“昔禹治水,於牧德之山遇神人,授以《靈寶》五符,後藏洞庭之雹山。君王所得,無乃是乎。赤鳥之事,丘所未聞。”

出自《蜂史·孔子類記四》引《吳越春秋》。

【注釋】

牧相:山名。形:體。役:使用。慮:心。怠縈。《靈寶》:書名。符:筒、章。靈山:有靈之山。雹山:山名,也作曰包山在今蘇州西南。龍戚:人名。丈人:老人。資:擁帶。無乃:莫非。

【譯文】

大禹治水,到了牧德山,見到一個神人,對他說,勞您的體力,用您的心思,來治洪水,不是太累了嗎?我有《靈寶經》五符,可以役使蛟龍水豹,讓它們幫您治水。”於是把書送給了大禹並囑咐他:“事完以後,可以秘藏在靈山裏邊。”大禹治水成功以後,把它藏在了洞庭湖邊的苞山的山桐裏。到了吳王聞間時代,有個叫龍威的老人,從山桐裏得到了那書符,獻給了吳王聞間。吳王闔間把它拿給大臣們看,都不認識。吳王就讓人帶著書符去問孔子,對孔子說:“吳王閑呆著,有一隻紅鳥銜著這書飛到了吳王那裏,沒有人認識上麵的字,所以讓遠遠地來問您“孔子說:“從前大禹治水,在牧德山遇到了神人授給他(靈寶)五符,後來藏在洞庭湖邊的苞山。昊王所得的符,莫非就是這書吧。紅鳥銜書的事。我沒聽說過。”

鮑永,字君長,為魯郡太守。時彭豐等不肯投降。後,孔子闕裏無故荊棘自辟,從講室掃除至孔裏。永異之,召郡府謂曰:“方今厄急,而闕裏無故自滌,意豈夫子欲令大行饗誅無狀也。”修學校,理請豐等會,手格殺之。

出自《太平禦覽》一百五十七引《東觀漢記》。

【注釋】

彭豐:當時叛峨。圈裏:孔子講學的地方。辟:除。孔裏;孔子當年的居室。郡府:郡縣的官員。始:用酒食招待人。無狀:指罪不可形狀的人。理:同“禮”。格:傅鬥。

【譯文】

鮑永,字君長,為魯郡太守。時彭豐等不肯投降。後來孔子故裏的荊棘無緣無故地自行辟除了,從當年的講堂一直清除到孔子的住處。鮑永感到奇怪,召集郡縣官員,對他們說:“想來莫不是孔夫子想讓太守大規模地用酒席招待人,乘機誅殺罪人吧。”於是修整孔子當年的學校,按禮節請彭豐等人來聚會。彭豐到了以後,鮑永與他搏鬥,親手殺了他。

昔魯人有浮海而失津者,直查州,見仲尼及七十子遊於海中,與魯人一體杖,令閉目乘之,使歸告魯侯,築域以備寇。魯人出海,投杖水

中,乃龍也。具以狀告,魯侯不信。俄而,群燕數萬,銜土培城。魯侯乃大城曲阜。迄,齊寇至,攻魯不克而還。

【注釋】

浮海:船海。津:渡口、港口。宜州:東侮中島名與:給。體:柄。具:全。培:培土。迄:完畢。

【譯文】

從前有一個魯國人出去航海,找不著回來的港口,到了直州島。在島上見了孔子和七十名弟子在海上遊,並給了那魯國人一柄手杖,讓他閉上眼騎在上麵,回去告訴魯侯,讓他修城牆防備敵寇。那個魯國人回來出了海,把手杖投進水裏,原來是一條龍。把這些情況報告了魯侯,魯侯不相信一會兒,一大群燕子有幾萬隻都銜著土飛來培高城牆。魯侯這才大舉修築曲阜城牆。修好以後,齊國的人者就到了結果齊國人攻城攻不下,就返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