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政而封以書社七百子西謂楚王口;”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諸侯有如宰子者乎?長官五官有如子貢者乎?昔文王處豐,武王處鎬。豐鎬之間,百乘之地。伐上殺主,立為天子,世皆日聖。王令以孔子之賢而有書社七百裏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
【注釋】
書社:即社。居民單位組織,二十五家。社有書冊(名冊)所以又叫書社。子西:楚國令尹。豐:地名,在今陝西長安,豐河西。鎬:地名,在今陝西長安豐河東。伐上殺主:指伐封滅商。
【譯文】
楚王召來孔子,準備讓他執政,並用有居民的七百裏土地封賞他。子西對昭王說:“大王的臣子裏邊有像子路那樣善於用兵的嗎?有像宰予那樣善於出使諸侯的嗎?有像子貢那樣的好官員嗎?以前文王住在豐邑,武王住在鎬邑。豐鎬之間,隻有能出一百輛戰車的地方。結果他們伐主上殺君主,做了天子,世人都說他們聖明。大土如今認為孔子賢明而賞他七百裏封地,再加上那三位賢弟子輔佐他,這不是楚國的利益。’楚昭王便中止了這件事。
孔子適楚,楚狂接典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於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進。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出自《莊子·內篇·人間世》。
【注釋】
接輿:人名,楚國隱士。有道:指太平安定。無道:指棍亂載:負、背。迷陽:野草。卻由:扭曲、不平直。
【譯文】
孔子去了楚國楚國的瘋子接輿遊逛到他門口說:“鳳凰啊鳳凰,德行衰退了怎麼辦?來世等不到,往世追不回天下太平,聖人成就功名;天下大亂,聖人從中誕生。當今社會,僅免刑罰。福比羽毛還輕,而沒有人知道撿來背上;禍比大地還重,而沒有人知遭躲避。算了吧!以德臨人;危險啊!固步自封。野草啊野草,不要影響我走路;我走路扭曲。不要傷了我的腳。”
出自《綺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曆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過隱穀之中,見蘿蘭獨茂,唱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仍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夫為倫也。”乃止車援琴鼓之雲:“習習穀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之處。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自傷不逢時,托辭於蘿蘭雲。
出自《琴操》。
【注釋】
《猜蘭操》:琴曲名。聘:訪問。險穀:幽穀蘿:同“香”。邵夫:粗俗的人。倫:類。習習:大風聲。穀風:山穀中的風。以:帶來。按此《詩經鄧風·穀風》句。之子:這女子。歸:出嫁。按此《詩經鄧風·燕燕》句。暗:昏、愚。蔽:不明。邁:越、過。
【譯文】
出自《狩蘭操》琴曲,是孔子作的。孔子遍訪諸侯,諸侯沒有人願意用他。他從衛國返回魯國,經過一條幽隱的山穀,見穀中的蘭草長得特別茂盛,感慨地歎息道:“那蘭草應當為做君王的發香,現在卻獨自茂盛,與普通野草為伴,就好像賢人不逢時,與粗俗的人在一起。”就停下車操起琴彈唱道:“習習穀中風,天陰又下雨。姑娘要出嫁,遠送到郊野為什麼啊老天爺,我得不到應有的處所?逍遙遊九州,沒有固定處。世人昏又蔽,不識大賢人。歲月多流逝,我身將要老。,據說是傷感自己生不逢時,托辭於香蘭草而作。
昔者,陳成恒相齊簡公,欲為亂。憚齊邦鮑、晏,故徒其兵而伐魯。魯君憂也。孔子患之,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國也,丘墓在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
出自《越絕書》七。
【注釋】
陳成恒:即由成子田常,又名田恒。古音田與陳同。悼:怕。齊邦:齊國。鮑、晏:齊國兩大貴族。出:出國。
【譯文】
從前,田成子相齊簡公,想作亂,因為害怕齊國的舊貴族鮑氏、晏氏,所以先移兵伐魯。魯君很優懼。孔子擔心這件事,就召來門人弟子對他們說:“諸侯互相征伐,我們尚且感到恥辱。如今警國是我們的祖國,祖墳埋在裏麵,現在齊國要來攻打,我們能夠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嗎?”顏回要出去,孔子阻止他;子路要出去,孔子阻止他,子貢要出去,孔子讓他去了。
子貢與夫子坐,告夫子曰:“大宰死。”夫子曰:“不死也。”如是者再。子貢再拜而問:“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欲以亡吳。吳今未亡,宰何病乎?”後人來言,不死。
出自《越絕書·外傳本事》。
【注釋】
大宰:指昊國太宰翻。括:吳國太宰,姓伯,名嚭。
【譯文】
子貢與孔子閑坐,告訴孔子說太宰廂死了“孔子沒有死”告訴了兩次,孔子都說沒死。子貢行禮間怎麼知道他沒死,孔子說:‘老天爺生下太宰M。是想讓他使吳國滅亡。吳國現在還沒有滅亡,他怎麼能死呢?
後來有人來說,太宰豁沒有死。
昔者,衛君朝於吳,吳王囚之,欲流之於海。說者冠蓋相望,而弗能止。魯君聞之,撤鍾鼓之縣,縞素而朝。仲尼入見曰:“君胡為有憂色?”魯君曰:“諸候無親,以諸侯為親;大夫無黨,以大夫為黨。今衛君朝於吳王,吳王囚之,而欲流之於海。執衛君之仁義而遭此難也,吾欲免之而不能,為奈柯?”種尼曰:“若欲免亡,則請子貢行。”魯君召子貢,授之將軍之印。子貢辭曰:“貴無益於解患,在所由之道。”致躬而行。至於吳,見大宰舒,太宰拓甚說之,欲薦之於王。子貢曰:“子不能行說於王,奈何吾因子也洲大宰杯曰:“子焉知予之不能也?“子貢曰:“衛君之來也,衛國之半曰:不若朝於晉;其半曰:不若朝於吳。然衛君以為吳可以歸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
今子受衛君而囚之,又欲流之於海。是賞言朝於晉者,而罰言朝於吳也。且衛君之來也,諸侯皆以為著龜兆。今朝於吳而不利,則皆移心於晉矣。子欲成伯王之業,不亦難乎!’大宰蔚入複之於王王報出令於百官曰:“比十日而衛君之禮不具者死”子貢可謂知所以說矣。
出自《淮南子·人間訓》。
【注釋】
衛君:衛出公。朝:朝見。吳王:吳王夫差。流:流放蓋:車蓋。冠蓋相望:形容人和車不斷。一批接一批。每君:奮哀公。縣:同“懸”。編衰:白色衣服。胡:何覺:同黨。由:經、行。效躬:整裝。昔龜:指占覽卜卦。兆:兆示吉祥。伯:同科吸。複:報告。比:等到。具:備。
【譯文】
從前、衛出公去吳國朝拜,昊王夫差拘囚了他,並準備把他流放到海上去。勸說的人絡繹不絕,也不能阻止吳王。
魯哀公聽到這事,撤掉音樂,穿著白素服上朝。孔子進見說:“君王為何有優慮的表情?“魯哀公說:“諸侯役有親人,就以別的諸侯為親人;大夫沒有同黨,就以別的大夫為同黨。如今衛君朝見吳王,吳王拘囚了他,還想把他流放到海上去。像衛君這樣仁義的人都遭遇這種災難,我想免禍也不可能,怎麼辦呢屍孔子說:“如果想免禍,那就請讓子貢去一趟”魯哀公召來子貢,授給他將軍大印。子貢說:“尊貴的身份無助於解患。而在於所采用的方法。‘便整裝出發了到了吳國,見了太宰,太宰非常喜歡他,想把他推薦給昊王。子貢說:“您不能勸說吳王,我為什麼要通過您呢釁太宰說:“您怎麼知道我不能呢?”子貢說:“衛君來的時候,衛國一半人說:不如朝晉另一半人說:不如朝吳。然而衛君以為吳即使死了屍骨也可以返回,所以恭敬地前來受命。現在您接受衛君朝拜而拘囚了他,又想把他流放到海上。這是獎賞那些主張朝晉的,而懲罰那些主張朝吳的啊!而且衛君來的時候,諸侯都以為草與龜甲兆示著吉祥。如今朝吳不利,那麼他們就都會把心轉向晉國了。您想成就霸王之業,不就困難了嗎?”太宰進去把它報告了昊王,吳王隨即向百官發令說:“十天之內,對衛君各種禮節不周到的。殺!。子貢可以算是知道用什麼來遊說人了。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
出自《史記·衛世家》。
【注釋】
衛亂:衛靈公太子蒯碳,攻衛公爭奪君位之亂。嗟乎:歎息聲。柴:高柴、子羔。
【譯文】
孔子聽到衛國出了亂子,說:“唉呀!高柴,大概會回來吧:仲由,大概死了吧。”
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死衛,人酸之孔子覆磕,每聞雷聲,惻恒耳。
出自《大平禦覽》八百六十五引《風俗通》。
【注釋】
藍:肉普。廈倒。惻沮:優傷。
【譯文】
子路是感應雷聲的精氣而降生的,所以崇尚剛烈愛好勇武。在衛國被殺以後,有人把他做成肉醬送給孔子。孔子倒掉肉醬,後來每當聽到雷聲,就很優傷。
孔子相魯之時,有神鳳遊集。至哀公之末,不複來翔。故雲:“鳳鳥不至,可為悲矣。”。
出自《拾遺記》。
【注釋】
(略)
【譯文】
孔子當魯國相時,經常有鳳凰光顧。到了哀公末年,鳳凰不再飛來。所以說:“風凰不到,值得悲哀。”
魯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獲麟,去之,傷其左足,將以示孔子。孔子道與相逢見,優而泣,抱麟曰:“爾孰為來我!孰為來哉!”反袂拭麵,乃歌曰:“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佇視其人,龍顏日角。
出自《藝文類聚》十引《琴操》。
【注釋】
會袁公十四年:公元前8年。薪者:打柴的人。倪:同“俯”。袂:衣袖。佇:久立。龍顏:眉骨圓起。日角:頓骨中間突起。
【譯文】
魯哀公十四年,在西邊狩獵。一個打柴的人得到一隻麒麟,打它,傷了左腿,準備把它拿給孔子看。孔子在半道上與他相遇,看到被打傷的麒麟,俯身就哭,抱起麒麟說”你為誰而來呢?你為誰而來呢?”翻起袖子擦擦臉,唱道:“唐堯虞舜時代啊,麟麟風凰遊。今非其時啊,你來有何求?
麒麟啊麒麟,我心好優愁!”唱完站在那裏長時間審視那個人,見他眉骨回起,額骨中間突起如角,有帝王之相。
孔子有疾,哀公使醫視之。醫曰:“子居處飲食何如?”孔子曰:“丘春居葛室,夏居密陽,秋不風,冬不揚;飲食不造,飲酒不勤。”醫曰:“是良藥也。”
出自《太平禦覽》二十一、又七百二十四引《公孫尼子》。
【注釋】
葛室:用葛蕊裕的房子。密陽:見不到陽光的房子。揚:烘烤。造:作、細。
【譯文】
孔子得了重病,魯哀公讓醫生給他看。醫生問:“你的居住、飲食情況怎麼樣砂孔子說:“我看天住透風的草屋,夏天住見不到太陽的密室。秋天不吹風,冬天不烤火;飲食不講究、酒也不常喝,醫生說:“這些都是好藥啊!。”
孔子病,子貢出卜。孔子曰:“吾坐席不敢先,居處若齋,飲食若祭,吾十之久矣。”
出自《繹史·孔子類記》四引《莊子》。
【注釋】
病:重病。齋:齋戒。整潔。十:完全、肯定久:長壽。
【譯文】
孔子得了重病,子貢出去占卜吉凶。孔子說:“我坐席的時候把別人讓在前麵,自己不敢搶先;平時像齋戒一樣,講究衛生是吃飯像祭祀一樣,認真仔細。我肯定長壽的。”
孔子病,商瞿卜,期日中。孔子曰:“取書來!比至日中何事乎?”
出自《論衡·別通》。
【注釋】
商瞿:人名。孔了弟子,字子才,魯國人。期:待。比:及。
【譯文】
孔子得了重病,商瞿要進行占卜,等著太陽中天。孔子說:“拿書來!等到中午還能做什麼事呢?”
宣尼臨沒,手不釋卷。
出自《劉子·崇學》。
【注釋】
宜尼:即孔子。漢平帝元始元年遭謐孔子為衰成宜尼公,因有其名。沒:伺“歿”。
【譯文】
孔子臨死,手還不放下書。
孔子卒,以所受黃玉葬魯城北。
出自《水經注》二十五引《春秋說題辭》。
【注釋】
卒:終、死。以:謂以之隨葬。黃:同“璜”。貴族朝聘、祭祀、喪葬的禮器,也作佩飾,半環形。
【譯文】
孔子死後,用他生前魯君授給他的磺陪葬,埋在魯國都城的北邊。魯大夫叔梁絕塚,在魯國東陽聚安泉東北八十五步,名日防家。民傳曰:防墳於防,地微高。十五步,名日防家。民傳曰:防墳於防,地微高。孔子家,魯城北便門外南去城十裏。家營方百畝,家南北廣十步,東西十步,高丈二尺。家為祠壇,方六尺,與地方平,無祠堂。家瑩中樹以百數,皆異種。魯人世世皆無能名其樹者。民傳雲:孔子弟子異國人,各持其國樹來種之。孔子瑩中不生荊棘及刺人草。伯魚家在孔子家東邊,與孔子並,大小相望。子思家在孔子家南,亦大小相望。
出自《太平禦覽》五百六十引《皇覽·塚墓記》。
【注釋】
叔梁統:孔子父親。東陽:地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南。步:今兩步。營:同 “全”,墓地。祠壇:祭祀的土台。伯魚:孔子兒子,名鯉,字伯魚。子思:孔子孫子,名彼,字於思。
【譯文】
魯國大夫叔梁吃的墳家,在魯國東陽聚安泉東北一百七十步處,名叫防塚。民間傳說:防墳在防地,地勢稍高。孔子的墳家,在魯國都城北便門外離城十裏處。墓地麵積一百畝。墳家南北寬二十步,東西寬二十步,高一丈二尺。冪前有祠壇,方六尺,與地麵一樣平,沒有祠堂。墓地中有幾百株樹,都不同種,魯國人世世代代沒有能叫全樹名的。民間傳說:孔子的弟子是不同國家的人,各自拿自己國家的樹種來種。孔子墳地裏不長荊棘和刺人的野草。伯魚的墳家,在孔子家東邊,與孔子家並列,一大一小,遙遙相望。子思的墳家,在孔子南邊,也是一大一小,遙遙相望。
恭王初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聞鍾磐琴瑟之音,遂不敢複壞。於其壁中得古文經傳。
出自《漢書·魯恭王傳》。
【注釋】
恭王:番恭王劉徐,漢景帝兒子,封於魯。古文經傳指古文《尚書》、《禮》、《孝經》等。
【譯文】
魯恭王開始喜歡修築宮室。拆毀孔子家的舊宅,來擴建他的宮殿,聽到舊宅中有演奏琴瑟的聲音,便不敢再拆,並在舊宅牆壁中得到了用古文書寫的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