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美國新一代石油大亨邦尼說:成功的關鍵是膽量和勇氣
創業鐵律:
邦尼說:“成功的關鍵是膽量和勇氣。如果沒有膽量和勇氣堅持下來,就不會擁有一切。”
創業故事:
由一名鄉村報童終成擁有30億美元家產的超級富豪,美國新一代石油大亨邦尼一生的經曆是具有傳奇色彩的。
邦尼1928年出生於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荷頓威爾鎮。他的整個童年時期都在這個偏僻的鄉村小鎮上度過,普普通通,誰也不會想到這孩子以後會有一番了不得的作為。從12歲起,他像大多數美國少年一樣,開始靠打零工來賺取零用錢,他給人送報,並給報社做鍾點工。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到報社領取當天的報紙,送上長途汽車。然後,他再挨家挨戶地送報,每份報紙賺1分錢。
1949年,邦尼轉入俄克拉何馬大學,主修地質學,並於1951年以優秀的成績順利畢業。他沒有成為地質學家,他的教授介紹他到菲納斯石油公司當了一名職員,月薪才290美元。
從此,邦尼開始與石油打交道。邦尼不願意做這樣一名小職員了,他準備努力去奮鬥一番,做一個獨立的石油人。
在廣闊的得克薩斯州西部,資源豐富,人煙稀少,發財機會很多。隻要身體好,肯吃苦,有幹勁,再有一點資金,開創一片自己的天地並不難。 1956年9月,邦尼和麥卡特、約翰·奧伯恩就在這裏組成一個新公司——石油發展機構。
1958年3月,公司提出開發16口油井的計劃,立即就有51名投資者參加,集資達50萬美元。經過精心、艱苦的探測、打鑽,一年以後,除7口井是幹井外,8口井開始生產石油氣,1口井可供開采石油。這一年的生產總值達225萬美元,超過投資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資者都盈利了。
邦尼的事業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邦尼決定把“石油發展機構”改名為“麥沙石油公司”,開始向華爾街進軍。
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膽的行動,上市集資發行42萬股新股,第一年營業額就達到150萬美元,純利43萬美元。然後,又開展收購活動,收購了吉爾遜石油公司。
1969年,邦尼又開始另一項收購活動:收購目標是得克薩斯州的赫高頓石油公司。麥沙石油公司發行每股價值約8美元的新股來交換赫高頓股票,同時向願意交換者贈送認購憑證,在未來的5年內可認購麥沙股票。這一著棋走得漂亮,年內收購任務順利地完成了。
隨著財源的滾滾而來,邦尼的收購活動也一浪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1982年12月,邦尼成功收購了當時美國排名第六的海灣石油公司。此時,邦尼的成功達到了頂點。
在美國,石油大亨不少,不過,像邦尼這樣白手起家的卻不多。像尤金吉提、高特兄弟都是繼承家族的財產,依賴父蔭成為巨富。邦尼的家庭沒有給他任何幫助,他的一切成功,全是他自己努力創造的。
如果他安於現狀,害怕失敗,不敢冒險,憑他的能力,在菲納斯石油公司也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但他選擇了自我奮鬥的道路。他遇到過許多挫折,也曾幾乎瀕臨絕境,但終於都被他闖過來了。
現在,他前麵的道路已經變得平坦寬闊,盡管還不能說未來沒有一點風險,但他已經是一個成功者,這是不容置疑的。
創業指南:
創業需要膽量與勇氣,這是在年輕人在創業時必備的素質。能否有意誌力去承擔更大的風險,具備足夠的應對風險的能力,這是年輕人創業時,他們由執行者向決策人和投資人轉型過程中不得不麵對的挑戰。
沒有勇氣去麵對不確定的未來,這正是許多想要創業的年輕人“蠢蠢欲動”而一直沒有跨出去的原因。
可見,創業需要在不斷的失敗中摸爬滾打中體驗的。隻有在失敗中不斷積累經驗財富,不斷前行,才有可能到達成功彼岸。美國3M公司有一句關於創業的至理名言: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隻青蛙接吻。對於創業家來說,必須有勇氣直麵困境,敢於與困難“接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