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用大氣魄走出一條經商的新路子(2 / 3)

巨石向前推不動,有時換一個方向就能把它移開。商人做生意是為了賺錢,一條路走不通就換一條。方法隻是手段,盈利才是目的。創就是達到目的的方法之一。

(1)從革心做起

常言道:革新首在“革心”,創新首先要解開心靈,不“開心”就無法創新。

首先須知:創新是有心人的傑作。創新並非指無中生有,而是有心人將知識與事物重組,將其製成有新功能的物品。

其次,不要怕變,要“善變”之心。有變動才有進步,“以不應萬變”的做法將為萬變所摧毀。

再者,應塑造關愛他人的溫馨環境。創新並非來自批評,批評會激起抗拒,人們永遠分不清“對事對人”,批評隻有礙事,一旦引起當事人心理反抗,任何的良策,都無法激起對方的共鳴。

此外,應鼓勵大家找事做,切勿等事做,並以做小事為榮。

最後,我們應更加重視專業與功能權力,而不以地位職權作為判斷事務的依據。

創新並非無中生有,它來自“熟能生巧”,隻有務本才能圓熟,圓熟就可求變化進而創新。但僅僅務本仍是不夠的,還必須力行,經過無數的演練才能敲開圓熟的門。到此境界,創新不求自得。

(2)以策略思考創

策略思考最重要的內涵即“平常心”。有時形勢雖緊急,我們解決問題卻不能采取頭痛醫頭的態度,而應暫把得失成敗棄之一旁,才能找到更多的途徑。

缺乏“平常心”常會導致視野狹隘,有平常心,思慮才能周全深遠。

其次,策略思考強調的是創新精神與彈性。策略思考的條件即是向現狀挑戰,突破當前的束縛與限製,保持彈性,以“如果……則”的形式來探討各種解決方案。

誠然,策略思考並不要求十全十美的對策,而隻是求得可行方案。

再者,策略思考以追根究底的態度,從基礎“原點”考慮革措施。

策略思考不要求麵麵俱到,它隻掌握關鍵性的問題。若能培養整體性的策略思考,革新就可抓準方向,提出創新措施。但要使策略思考落實到現況上,必須在觀念、態度及行動上相配合。

在觀念上,革新總是會遭受守成者的反對,這些絆腳石就是推動革新必須要克服的難題。

限製並非不可突破,重要的“淩空”看問題避免掉“當局者迷”的陷阱,隻要肯向限製挑戰,創新的活力就會滾滾而來。

策略思考不是空談,它最大的特點就“行動導向”,它要求規劃、執行、考核的配合,任何革新方案都要有前瞻性的規劃及行動。

唯有如此,革新才能有成果。

開先河的商機要大膽嚐試

有眼光的人不但善於發現市場的空白地帶,而且善於以開創性的方式對它進行占領和經營。可以說,最空白的地方正是最適合大顯新奇想法神通之處。

美國鄉下一個小火車站,有個叫理查德·西爾斯的工作人員,曾為了一點小生意被人追打過,他深深體會到了生存的艱難。當他步入界以後,更是覺得如履薄冰,往往是蝕本而歸,令他不勝煩惱。

有一次,西爾斯到田納西州去采購一批珍珠,碰到幾位到鎮上的小店買熒光燈的農民。店主搜尋了半天貨倉,還是沒找到這類商品。這件小事觸動了西爾斯一直想發財的那根神經,於是他突發奇想,隻覺得個大好的商機向他撲麵而來:美國的鄉村都是遠離城市的,鄉下人想買一件東西,就要花許多時間翻山越嶺去城市。我要是向他們提供一種中介性質的服務,他們購物就要比以前省事多了。如此一來,我也就可以獲得一筆不小的中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