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麵對危機要善於隨機應變(1 / 2)

第34章 麵對危機要善於隨機應變

事情是幹出來的,但是隻顧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尤其是不知道根據“路況”的變化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注定要吃苦頭。經商是項係統工程,玄機多多,善於以變應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學會另尋新路

世上沒有打不開的門,也沒有走不通的路。隻不過開門的鑰匙不原來那一把,裏麵另有機關。走路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變,老方法找不到路隻能另尋新路。

凡事都有解決辦法。當常規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時,唯一的辦法是常規之外尋找突破點。

世上沒有不可能之事。所謂“不可能”,隻不過是暫時還沒有找解決辦法而已。一旦想到辦法,很困難的事也許一下子變成很簡單事。所以,遇到難事時,切勿“不可能”三個字來打擊自己的信心,積極想辦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多年前,諾貝爾研究出硝化甘油新型火藥,並創辦了生產火藥的工廠。當時生產工藝很落後,諾貝爾工廠多次發生爆炸事件,一些人死於非命,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諾貝爾本人也負傷累累。市民們向市政府請願,要求關閉這座危險的工廠。市政府順從民意,強令諾貝爾工廠遷到城外對居民無傷害的地方去。無奈,諾貝爾決定將工廠整體搬遷。

但是,這座城市的周圍是大片水域,陸地麵積很小,人口密集,本找不到一個絕對不危害居民安全的地方。看來隻有遷往人煙稀少的偏遠山區,但昂貴的運輸費用卻是諾貝爾難以承受的。怎麼辦?諾貝爾退兩難。

經過苦思冥想,諾貝爾想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主意:將工廠建在麵上。具體做法是:以一條大駁船做平台,將工廠比較不安全的部分生產車間、火藥倉庫建在上麵,用長長的鐵鏈固定在岸上;將工廠其部分建在岸上。一道難題就這樣解決了。

好主意常常裝在別人的腦袋裏,甚至裝在一個遠不如自己聰明的腦袋裏。隻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的商人,是沒有出息的商人,一流商人擅長的一件事是從別人那裏得到智慧。然後他將發現,當他無計可施時,總有人能幫他找到一條出路。

還有一個叫杜爾奈的商人,以低價購買了一家小得可憐的號牌製造廠。這家工廠隻有四台老式機器,生產效率低下,根本無法跟那些采自動化生產的大廠競爭,虧損累累。

杜爾奈無法可想,向全體員工宣布:“請各位一起想想辦法,看這個工廠還有沒有救。否則我隻好宣布倒閉。”說罷,他給員工們送上紙和筆。

每個員工都想了一些辦法,寫在紙上交給杜爾奈。其中一位的一句話觸動了杜爾奈的靈機:變更材料,是不是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杜爾奈想,以他的實力,改進設備和技術都是不現實的,隻有改材料才是可能的辦法。當時的電線號牌都是鋁製的,價格比較貴,如果能找到一種便宜的替代材料,就能降低成本和價格,跟那些大廠競爭。

於是,杜爾奈與員工們一起研究,終於找到了一種理想的替代材料:將一種韌性很強的白皮紙刷上一層透明膠,硬度、柔韌度都跟鋁製品差不多。

杜爾奈申請了這項發明的專利後,很快生產出價廉物美的電線號牌,其價格比鋁製品便宜三分之二,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

半年後,杜爾奈的工廠擴大了兩倍,完全采用自動化設備,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一舉成為同行中最有實力的公司。

在經商過程中,你可以有很多選擇,不要一條道跑到黑。像諾貝爾和杜爾奈那樣,隻要你用心,總能找到一條到達終點的新路。

了解原因換路走

市場給商人提供了各種機會,也提供了各種與他人的合作途徑。當商人在一條路上走不順時,先退後一步了解原因就會發現,更多光明的大道被自己忽視了。

鬆下公司的兩個新產品--附屬插頭和雙燈用插頭--剛投向市場就備受歡迎。

為了迅速打開局麵,鬆下幸之助與經銷商吉田簽訂總代理合約。吉田負責總經銷,鬆下負責生產並從吉田那裏取得3000萬日元保證金。

鬆下立即將資金用於擴大生產規模,月產量劇增。

東京的電器製造商因此聯合起來,不惜血本,大幅降價,致使鬆下的雙燈插座幾乎到了無人問津之境。

吉田於是趕到鬆下住處,交涉減價事宜。

鬆下為難極了。要減價,先得從出廠價減起,可出廠價如何減下來?

不得已,鬆下與吉田解除了合約。怎麼辦呢?鬆下決定自己抓銷售。鬆下走上大阪的大街。走了數家電器經銷店後,他發現一個驚人有趣的事實:經銷商要求減價的部分,與吉田商店批發的毛利大約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