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不怕危機,就怕被危機壓垮(3 / 3)

善待厄運,因為它可能是個機

厄運能把人擊倒,當把它看成一個機會時,它又能使倒下的人站起來。

人的一生中不如意的事總要碰到,誰也不可能凡事順風順水,做生意更是這樣。當厄運來臨時,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選擇逃避,還有人把它看成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一個商業神話就這樣誕生了。

IBM公司的創辦人老托馬斯·沃森出身貧寒,早年曾挨家串戶推銷縫紉機,屢遭磨難與挫折,但最終創下了大業。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繼承父業,抓住機遇,率先將企業投身於新興的計算機行業,使IBM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躋身於世界最大企業之林。

1874年,老托馬斯·沃森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北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7歲時,沃森便趕著馬車替老板到農戶家推銷縫紉機、風琴和鋼琴。他不辭辛苦地奔波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一家一家地上門兜售。

始,他對老板付給他每周12美元的工資還挺滿意。後來,他偶然得知,推銷員通常拿的是傭金,而不是工資,如果按傭金計算,他每周應得65美元。

次日,他就向老板提出了辭職,然後乘上火車,到大城市布法羅,希望能找到按傭金付酬的銷售工作。

當時正趕上經濟蕭條,城裏工作也不好找。兩個月過去了,他又了一家公司,當上了推銷縫紉機的推銷員。後來,他又推銷股票。好不容易積攢一筆錢,開了一家肉鋪。可人心難測,他的合夥人在一個早把他的全部資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了。

肉鋪倒閉,沃森也破產了,他隻好重返老本行搞推銷,在國民收銀機公司當一名推銷員。由此,沃森踏出了他時來運轉、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國民收銀機公司的總裁約翰·亨利·帕特森是一個卓越的企業家,也是現代銷售術的鼻祖。沃森在他手下幹18年,他的經營之道和推銷藝術對沃森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在收銀機公司,沃森如魚得水,大顯身手。僅用三年時間,沃森就成了公司的明星推銷員,其傭金破紀錄地達到一星期1225美元。

1899年,沃森被提升為分公司經理。到1910年,他已經成為公司中的第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帕特森。但是,在這之後,厄運又一次向他襲來。

帕特森性格專橫,總是解雇雖有功績但可能會對他造成威脅的下屬。1913年夏天,帕特森聽信讒言,認為沃森拉幫結夥、扶植親信,便決定辭退他。沃森努力為自己申辯,但毫無結果,無奈於次年4月憤而辭職。

他在走出公司辦公大廈時,大聲地對一位好友說:“這裏的全部樓都是我協助籌建的。現在我要去另外創一個企業,一定要比帕特森還要大!”

可是,該怎樣重新創業呢?雖然帕特森給了他一筆5萬美元的分費,但沃森失去了工作,丟了飯碗,年齡也快40歲了。他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兒子,去紐約尋找機會。

兩個月後,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號稱“信托大王”的弗林特,是當時華爾街最紅火的金融家,他早就聽說了沃森才幹,馬上聘任他為計算製表記錄公司的經理。這家弗林特屬下的公司,主要生產磅秤、天平、製表機和時鍾等,由於經營不善,瀕臨倒閉。

沃森上任伊始,就借貸5萬美元,作為開發研究新產品的經費,使製表機得到極大改進,很快在市場上成了暢銷貨。沃森運用從帕特森那兒學到的一套方法,在1915年夏末發起了大規模的推銷運動,使公司銷售額從1914年的420萬美元,增至1917年的830萬美元,幾乎翻一番。

厄運來臨,不要陷入悲觀失望的泥潭不能自拔,如果你正確看待厄運,會發現它帶給你的並非全是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