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出籌劃和算計之牌
經商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哪怕一個小本生意,算計不周全也可能會吃大虧。人們常說經商要有經商的頭腦,這個頭腦的最大特征就在籌劃和算計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在“算計”中追求更大的利潤
追求利潤是商人的天職。但同樣是利潤,追求方法的不同會產生小之分。將生意利潤最大化,這是最精明的生意經。
與猶太人做生意,你會發現他們非常精於算計。一單生意,如果按計劃他能賺100元,那就絕對不能隻拿99元。他會拚命地想盡切辦法,讓最終實現的利潤是101元甚至更多。
美國石油巨子蓋蒂認為,一個擁有百萬富翁頭腦的人,當然不是個注意小錢、守財如命的人。但如果他負責一個公司,他就應該注意銷,采用一切辦法降低它們,與此同時努力去增加產量及銷量。
蓋蒂認為,一個人假如具有領導才能、想象力、魄力和進取心,那麼他就幾乎能做好任何生意。行業可能不同,但做生意的原則並不改變。
在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蓋蒂已近50歲,他仍然試圖加入海軍。19422月的一天,蓋蒂在華盛頓同當時的海軍部長--弗蘭克那斯上校進行了交談。弗蘭克那斯上校知道蓋蒂間接地控製著斯巴達飛機公司和斯巴達航空學校的大部分股權,上校希望蓋蒂能夠改變主意,主持斯巴達飛機公司和航空學校的業務。上校說道:“這將是你對海軍和我們的祖國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我們需要大量的飛機和飛機零件以及有良好訓練的飛行員,要迅速地得到這些,我們需要像你這樣驗豐富的管理者來主持那裏的工廠和飛行學校。”
蓋蒂沒有立即答應。兩天之後,他來到俄克拉何巴的土沙城--斯巴達飛機工廠和航空學校所在地進行考察。當時的斯巴達飛機公司是小公司,它的生產遠遠不能滿足軍方的需求。盡管斯巴達航空飛行學校已經是全美最大的私人飛行學校,它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
蓋蒂此時確實有些猶豫,因為他在飛機製造和飛行訓練方麵的知識幾乎為零。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隻知道飛機有翅膀和引擎,如此已,也隻知道飛機製造得對,駕駛得好,它們就會飛行。”事實上,蓋蒂在其商業生涯中主要是尋找、生產、提煉和推銷石油,除此以外,還從事過一些房地產和旅館業的投資,對於飛機製造卻是一點經驗也沒有。在結束了這次土沙城的考察之後,蓋蒂下定決心,承擔起斯巴達飛機公司和斯巴達航空學校的管理工作。
蓋蒂狂熱地投入到他的新工作中。他仔細視察了該公司的每一個車間,研究公司的賬簿和各種記錄,同公司的員工進行了廣泛的溝通。
隨著工作的展開,蓋蒂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他認為他要完成的這些工作所牽涉的一些基本原則是合乎邏輯的,這同經營一家石油公司沒什麼本質的區別,當然,在技術方麵,區別是極大的。蓋蒂認為生意就是動頭腦--不管哪一種生意,根據他的經驗,做生意就“提供一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服務”。
蓋蒂努力把他的這種商業精神貫徹到斯巴達飛機公司的生產中去。
對斯巴達飛機公司來說,所提供的並不是大多數人所要的商業服務,它的目標也不是要賺取最大的利潤。然而斯巴達工廠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和盡可能低的價格,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這同別的任何行為沒有區別。蓋蒂相信,把他在石油業中運用的經驗、原則應用到所麵對的新工作中同樣獲得成功。
斯巴達公司於1942年4月收到一份副契約,要求生產戰鬥機機翼。
專家們預測,要進入正常生產狀態,這家公司要花上至15個月的時間來準備所需要的工具、人員。這個時候,戰爭卻處在最艱苦的階段,菲律賓失陷了,納粹德軍在前蘇聯長驅直入,盟軍處在被動的防守中,而軸心國則看來勝利在望。在此情況下,為生產前線急需的戰鬥機機翼卻要準備15個月,這實在是太長了。
蓋蒂對飛機製造專家們的預測提出質疑,蓋蒂指出他們的計劃缺乏進取心和好勝心。在同斯巴達公司的高級職員、監督人員和工人們進行了周密的探討後,他們提出了一6個月的準備計劃。
那些專家們大聲抗議,表示難以置信。他們說:“保羅·蓋蒂從來沒有經營過飛機製造,他不知道他在幹什麼。”格魯曼上校和海軍的代表們同樣對斯巴達工廠能在6個月交貨表示懷疑,然而他們同意盡一努力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