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 第二章 吳江水的少年時代(1 / 1)

45歲 第二章 吳江水的少年時代

回憶吳江水45年的人生路,不敢說一帆風順,也無大的起起落落。1963年出生的吳江水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吳江水隨著下放的父母從一個山村轉到另一個山村,那都是些山清水秀的古樸山村,青磚瓦屋,小橋流水,絕沒有現在農村中滿眼飛舞的塑料袋和轟鳴的摩托車。農民也原生態,淳樸實在,本分老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絕沒有現在被欲望和貧窮煎熬的農民的愚昧和狡猾。吳江水總自豪地說自己是鄉下人,性格也多半是“鄉下人”。無怪乎一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十分重要的,將決定這個人一生的性格和命運。農村還有一個好處是吳江水常常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學校竟然沒有停課,不像城裏的學生幾乎全部扔了書本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去鬧串聯。吳江水的小學中學是學了些知識的。永遠映在吳江水腦海裏的一個美好畫麵是這樣的:一排平房,一間教室,木桌木凳,斑駁的油漆黑板,三四十個黑孩子,窗簷下嘰嘰喳喳的燕子,操場上咯咯噠噠的母雞,空氣中飄飄蕩蕩的稻香。花白胡須的語文老師操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一本正經地說:“同學們呐,咳咳,今天--我們上第十課--啊--《黃帥日記》……”於是,老師轉身,一手拿課本一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抄課文,那一筆遒勁有力的粉筆字,吳江水再未見過。可惜的是農村學校極不屑學習美帝國主義語言,到高中畢業,吳江水也沒認全26個柴棍樣的英文字母,否則,1981年高考,吳江水也不會以10分之差而名落孫山了。待業一個月的吳江水正在幾位同學的鼓動下考慮是否去參加當年的秋季征兵,到部隊這個大熔爐裏去鍛煉幾年時,吳江水的父親單位市五金加工廠在廠子弟中招工,躁動的吳江水全不顧父親大人的極力阻撓以及弟弟吳江海的冷嘲熱諷,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當然毫無懸念的錄取了。沒有穿上綠軍裝倒穿上了藍工裝,藍的雖然沒有綠的令人羨慕、神氣,可也叫剛剛跨入社會大門的吳江水很失眠了幾夜。二十年前的工人,那仿佛是現今的影視明星眼裏的富二代或是富二代眼裏的影視明星,不是吹牛,穿上肥寬的藍工裝是可以昂胸挺腹去參加同學的酒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