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夕陽西下,散盡帝國餘輝 第八章 崖山挽歌,浪濤英魂
宋亡帝的小朝廷在茫茫大海上東奔西跑,像喪家之犬或者是被開水燙了的小貓咪。假如他們能像文天祥這樣的英雄一樣地有血性,完全可以和蒙元大軍決一雌雄。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東起兩淮,西至川蜀,整個中南,到處都有不願意淪為亡國奴的軍民在浴血奮戰。如果流亡的南宋小朝廷能夠君臣一心,團結奮戰,領導軍民們和元軍戰鬥到底,前景還真難預料。
但是小皇帝才10歲,怎能做戰時領袖?主政的楊太後無主心骨,凡事都聽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這三巨頭的。陳宜中誤了一次國,繼續禍害趙宋王朝的殘存骨血,精於內鬥,拙於抗戰,其法寶不是講和就是逃跑。張世傑嫉賢妒能,不懂軍事,隻會躲避。陸秀夫是個文人,隻會教授小官家哭鼻子,學點子乎者也之類的東西。
小朝廷拋棄了國土,拋棄了人民,拋棄了戰機,最終也必然被曆史拋棄。
一路惶恐逃命的南宋小朝廷遠離戰場,躲避在蒼茫浩瀚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上空有海鷗相伴,下方有魚蝦作陪,全身心地做一隻海上喪家犬。
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朝廷跑到官富場(深圳西南),到了這個偏僻地方,蒙古人應該追不到了吧?那就在這裏建造宮殿住下算了。但是元軍如影隨形,鬼魅般地出現了。小朝廷撒丫子再跑,東奔西竄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海麵上,躲閃於各個島嶼之間。
蒙古人遠比當年追擊趙構的女真人強悍,你跑我追,追你到天邊!當年11月,元軍在香山島追上殘宋艦隊,狠狠敲打了一頓。
陳宜中嚇破膽子,驚慌失措地對小皇帝和楊太後們說,蒙古人太厲害了,我們別在海上漂泊了吧,到占城(越南中南部)去吧。
還不等答複,位列百官之首的陳宜中就學兔子,借口探路,溜到占城,第三次當了逃兵。幾年後,元軍高唱著“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攻陷占城。陳宜中道,你有月牙彎刀,我有戴宗式的神行太保,跑到暹邏(泰國)去也,從此再沒了音信。
年底,殘宋艦隊逃到了井澳(廣東中山南海),遭遇颶風,船翻人落水,損失慘重。小皇帝掉進又冷又險的海水裏,差點送命。被搶救上來後,一病不起。
再跑。第二年三月,小朝廷逃到了雷州半島附近的島嶼,小皇帝宋端宗趙昰駕崩,享年11歲。
群臣議論紛紛,散夥吧,各謀生路去也。陸秀夫義正詞嚴地說道,我們百官還在,各個衙門齊全,軍隊也不算少,為什麼不能學古人複興立國?
大家被說服了,一直推舉8歲的宋衛王——趙昺即位,由楊太後繼續垂簾聽政,張世傑主持朝廷日常工作。
一個沒見識的老娘們,一個8歲的孩子,一個誌大才疏的庸將,傻瓜也會知道結局怎樣。
張世傑指揮收複雷州失敗,不敢再孤島,決定搬到要塞崖山,據險死守。
據《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南宋卷》介紹,崖山位於廣東新會以南八十裏的海中,東西兩山如同兩扇門一般,夾著隻有數百米寬的入海口,裏麵是天然港口。港口北麵是一片淺水,隻有漲潮時候才能通船。
張世傑尋思,你們蒙古人再厲害也不可能插翅飛進來吧?此地易守難攻,就此安家。建行宮,蓋軍營,忙活了三四個月。
張世傑此人曆史評價甚低,文天祥批評他沒有遠大誌向,擁有大量兵力,雄厚財力,隻知道逃跑,越遠越好(遠遁)。這樣的指揮中樞,必然導致軍心渙散,毫無鬥誌,引頸就戮。
就在他們安於釣魚觀海的幸福生活時候,雄才忽必烈慧眼認識英雄,任命漢人張弘範為蒙漢軍都元帥,於1279年正月,從潮陽泛舟入海,像大鯊魚巡視獵物似地,追尋南宋小朝廷。
正月十五日,皓月當空,清輝滿海,輕雲漂浮,波光粼粼,恍若仙境。但是月下卻是一副鮮血飛濺的慘象:元軍找到殘宋蹤跡,猛攻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