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生告訴大家把第四點講完就下課,已經四點半了。馬先生講道:”一個大義商不僅達理而且通情,做人務在通情,做生意更要通情,有情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則得人和,得人和者和氣生財。除此之外,重情輕利的人不僅善生財,而且常安樂。反之,重利輕情的人惟利是圖貪得無厭把別人當工具使用,結果別人也隻當他是工具,他獲利越多越不快樂越空虛。人情不外乎孝順、親愛、恭敬和好高慕遠這幾點。在家孝順父母,在外親愛朋友,在社會對人恭敬,誌當存高遠,對高遠之人傾心追慕。錢,我所欲也;情,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錢而取情者也。錢有千萬,不足以解憂;情滿心胸,足以安樂。”
小翔傻乎乎地問道:“先生,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呢?”馬先生微微一笑:“小翔呀!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什麼事都可以做出來,更不用說親愛朋友恭敬別人追慕高遠之人啦!你想想看,生我者父母,對父母不感恩的人怎麼會對其他人用情用心呢?做人孝為先,不孝的人肯定不仁不義。孝順的人有情,有情者心存仁義,處處有禮,事事謹慎,對人恭敬,對朋友親愛,對高遠之人傾心追慕。無情的人不是傲慢無禮就是自暴自棄,心如堅石,冷如寒冰,自以為是,愚頑不化,惟利是圖,以虐待人為樂,以虐待自己為樂,常此以往,心理變態,不是發狂就是變傻。”小翔聽後冷汗直冒,毛發聳然,父母在不遠遊,心想自己太不孝了,羞愧不堪,轉而一想,男兒誌在四方,心裏稍有點安然。
辛正問道:“先生,俗話說親人要東西。沒有東西親人也是一句空話啊!”
馬先生答道:”這固然不錯。人有富有貧,但隻要心誠就行了,心至誠則人感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何況人呢?反之心不誠即使給人百萬也不能感化人心。俗話說不食嗟來之食,就是這個意思。”
衛善問道:”先生,一個大義商肯定善於交際,對不對?”
馬先生說:”對啊!一個大義商心存仁義,通乎人情,謹慎地奉行孝順之道親愛之情恭敬之禮好高慕遠之理,廣交天下朋友,獲得財富不忘周濟貧窮之人,失去財富不忘仁義之道,得亦樂,失亦安。失去財富也沒有失去人心,得人心者終究會興隆的;獲得財富也不貪得無厭,不貪者心知足,心知足則常安樂。一個大義商不僅達理,而且通情,通情的人重情輕利,這樣的大義商肯定善於交際。”
高慕遠問道:“先生,是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呢?”
馬先生笑了笑說:“這個問題好像與經濟沒多大關係啊,不過說到情,順便說一下也無妨。有情的人舍生取義,為情而生為情而死,人不畏死,還怕成不了眷屬嗎?兩情相悅是戀愛的開始,鍾情不變是愛情的真諦,得到愛情的人出生入死視死如歸天不怕地不怕,勇於克服困難,敢於同世俗鬥爭,有情人終成眷屬,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嗎?”成明默默地聽著大家的議論,在心理思考著一些事情。
小翔最後問道:“先生,交際從什麼做起?有沒有具體可行的辦法讓我廣結人緣廣交朋友呢?”
馬先生說:“交際從禮義開始。懂禮義的人必能廣結人緣。反之無禮的人,人人都不喜歡他,人人都不想與他交往,怎麼會交到朋友呢?小翔呀!你要學會禮義啊,禮多人不怪,隻要處處以禮相待,即使不善言說,也會有很多朋友。”小翔仿佛如獲至寶,把馬先生的話記在心上。
下課後四個學生與馬先生行禮告別,一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