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三十四章 經濟學2
馬先生讓大家休息一會,柳師母叫大家出來喝點茶,辛正、衛善和成明,還有高慕遠和小翔魚貫而出,坐到茶幾前邊喝邊聊。牆上的掛鍾發出滴滴搭搭的聲音,仿佛是時間老人的感歎聲。陽台上的幾盆牡丹、月季開著鮮紅的花朵,點綴著平淡的生活,給人幾許生氣和希望。大家聊著中國茶道,品嚐著濃鬱可口的荼香,真是沁人心脾,餘味幽遠。十分鍾後幾人陸續回到書房,小翔去了趟衛生間也回到了書房,馬先生把一杯茶端進來,喝了一口,開口說道:“我們探討第三點,一個大義商需要具備的人文素質:明。一個大義商必須明察秋毫,見人之所不見,為人之所不為,尊師敬賢,以仁義服眾人之心,得人心者得人和,和氣生財。明的含義有五點:一懂規矩、二尊師敬賢、三知人、四有所不為有所為、五服心。一個人無論如何聰明,如果不懂規矩,也成不了大才。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不以仁義無以成事業。宅心仁厚,行走義路,才能正大光明萬事順利。懂規矩就是要以仁義為出發點,製定公司的用人製度,使人各得其位,各盡其材,各得其所,也就是說人人要講禮義,沒禮義是辦不成事的。仁義禮就是規矩。一個大義商懂得規矩,力行仁義,就會左右逢源,生意興隆。”
辛正問道:“先生,一個大義商的資本是什麼呢?”
馬先生說:“常人都說商人以資為本,但大義商卻以人為本,尊師敬賢,謙虛地向專家和賢能的人請教學習,惟能與師處,與賢處,一個大義商才能真正發達起來,並且經久不衰。而那些大奸商不尊師不敬賢,枉自尊大,好為人師,雖能繁華一時,但終究曇花一現,免不了衰敗。”
成明問道:“先生,如何知人呢?”
馬先生答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騙不了人的。一個人不管如何善於偽裝,但是眼睛卻能告訴一切。心術正的人眼睛明亮,心術不正的人眼睛渾暗。一個大義商要重用正人善士,以德為首,以才為次。心正的人挾才行善,心不正的人挾才行惡。最好能發現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公司發展的棟梁之才。才是德的兵卒,德是才的將帥,無德的人縱有千般才能也隻是公司發展的隱形炸彈,一有機會他們就會置公司於死地。一個大義商最大的事莫過於知人,知人才能用人,善用者生意必興。”
高慕遠邊做筆記邊認真地聽講,這時她不慌不忙輕啟朱唇問道:“先生,為什麼要有不為呢?我不懂什麼叫不為而後有為?怎樣才能做到有不為而後有為呢?”
馬先生喝了一口茶,接著說:“知人者智,知已者明。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優勢和劣勢,就不會無所不為,更不會為所欲為,而是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為。一個大義商知道如何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優勢,而不是在缺點、短處和劣勢方麵用力,所以一個大義商要有不為而後有為。不僅如此,一個大義商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合理的欲望什麼是不合理的欲望,不為惡不為物役不為欲望控製,言行必以仁義為先,以人為本,知廉恥識善惡明是非,隻有這樣才能大有作為,否則一事無成,無所作為。”
小翔聽了他們的話,很受啟發,不過他傻裏傻氣仍不開竅,笑著問:“先生,為什麼要服心呢?”
馬先生高笑一聲說道:“小翔啊,以力服人者人畏之,以利服人者人利用之,以仁義服人者人敬愛之,惟有以仁義服人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小翔歎了口氣,心想服人真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