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阿矇知道,李顯富為了交那無異於天文數字的900多元超生罰款,加上最近又辦了母親的喪事,已經弄得負債累累。阿矇覺得李官勝的命確實好,出於同情和愛護,就決定盡自己的能力幫幫他們,能幫多少是多少。
阿矇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一直都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曾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所以他也經常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阿矇真是雪中送炭。101元,能幫上他們家多少忙?李顯富喃喃地說:“憑空得了一個這麼好的親人,憑空得了一個這麼好的親人。”
江秀蓮一邊喃喃地說著感激的話,一邊悄悄地擦眼淚,心裏想著:“終於有酬謝花姐那筆火燒眉毛的錢了,我可以象象樣樣地替阿嬤解決問題了。”
李帶娣姐妹三個則在悄悄地議論,說阿奀兒真是個貴人,一出生就可以幫助父母解決大難題。
自此以後,兩家便常來常往。阿矇就是在娶妻生子之後,也時不時地給予李官勝家經濟上的幫助,比如過年回給的利市有時是100元,多時也給過200元,李官勝考上大學時,阿矇還給他封了一個1000元的大利市。
盡管農村不比城市,但父母和三個姐姐都十分珍愛李官勝,而且給予李官勝盡可能多的嗬護,生怕這隻“玻璃盎”被打碎,斷了自家的香火。他們嚴格按照阿矇提出的注意事項,從來沒有給他坐過坐籃,也不許他到村邊的竹湧去遊泳,所以同齡的孩子都會遊泳,隻有他一個不會;沒有家人陪伴,不準他獨自出門;不經過家長同意,不得到左鄰右舍家串門;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讀書,讀好書。而李官勝也十分懂事,從來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過年過節時也不鬧著要父母給他買新衣服,即使平時穿著補過的衣服甚至姐姐們穿過的舊衣服,他也從來沒有意見。
雖然說父母和姐姐們給了李官勝盡可能多的嗬護,但李官勝仍然是那種在農村長大的粗放粗養的孩子,因為父母實在沒有更好的條件來嬌生慣養他。
那時候,村裏沒有幼兒園,自家的孩子自家帶。由於家裏沒有老人幫助照看,江秀蓮隻好帶著他到田地裏勞動。好在此時已經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了,否則,江秀蓮背著孩子出工,不但會被別人指指點點,而且還要被生產隊扣工分的。
李官勝出月後不久,江秀蓮把他帶去挖花生。盡管她小心地把他放在用於遮擋太陽的竹篁下,他還是被曬脫了一層皮。從此以後,李官勝臉上的皮膚便不再光滑細膩,初中以後,青春痘還特別多。
由於沒有了阿嬤,在朦朧的童年裏,疲倦的母親沒有也不懂得唱歌謠給他聽,更多的時候是姐姐們陪伴著他。少年時代,他經常在稻田、桑地裏和豬圈旁,幫助父母做各種各樣的家務和農活。
他也像父母一樣不愛說話,性格偏內向,不像別人家的男孩那樣講大話(撒荒)、講粗口話,也不會去別人家的地裏偷挖一棵花生和幾條紅薯吃,更不會到別人家的雞籠裏偷捉一隻雞到田垌裏做燒雞吃,而且無論做家務、幹農活還是學習,他從不偷懶。總而言之,在父母和鄰居的眼,他是一個誠實本分、勤勞上進的乖孩子。
直到讀高中,李官勝才可以脫產學習,集中精力讀書,基本上不用再幫家裏做家務和幹農活了。也直到這個時候,家裏才有錢給他買了一本《新華字典》,但他的複習資料極少,他更加沒有條件參加收費的興趣班和強化班的學習。但是,他的學習成績一貫優秀,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三好學生。他在初三時曾經參加過一次全國性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二等獎。
一直以來,李官勝的表現,不但讓父母感到欣慰,也令老師覺得滿意。他就是全家的希望,也是老師的驕傲。
李官勝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更加不願意相信,父母堅持送他讀書,隻是因為相信仙公兒阿矇的話。
如果不是他的父母聽從阿矇的說話,也許李官勝就沒有機會讀那麼多書了,也許會像李強勝等同齡的孩子一樣,尚未成年就到廣東打工掙錢,每次回家都可以帶一些城市裏的新鮮東西回來給父母長輩觀看、給父母長輩品嚐、給父母長輩享用,孝敬父母長輩;也許會像李強勝他們一樣結婚成家了,準備生兒育女做父親。誰知道呢?命運這種東西,實在太深奧了,沒有誰說得清楚。即使聰明如仙公兒胡福慧,他也沒有準確地預見到李官勝將來的結局,否則,他大概就不會認李官勝做契兒了。
盡管阿矇一直這樣善意地對待李官勝,但李官勝對他這個契爺卻非常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