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命之鏈(四) 認契爺
不知道是不是“看”在李顯富出手大方的份上,阿蒙突然慢悠悠地說:“顯富大哥,本來呢,我是不幫別人起大名的,但我實在忍不住,我想送這個孩子一個名字,不過他要認我做契爺。”
那時候,在古城縣良田鄉農村,由於擔心孩子養不活或者不好養,家裏的長輩都習慣等到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才給他們起大名的。家長帶著自己家的男孩或者女孩到學校去報名,順便請老師幫忙起大名。如果是男孩,家長還要說明孩子的排名;如果是女孩,就不存在排名的問題。古城縣良田鄉農村小學的老師們一直都兼著免費為新生起名的工作。
因此,阿蒙問清楚阿奀兒是“勝”字排後,當場為他取名“官勝”。
從此之後,李官勝便有兩個名字:小名“阿奀兒”和學名“李官勝”。按照兄弟排行,本來他還應該有一個“二弟”的小名的,可是李顯富有些忌諱,不準別人這樣叫他。
對五行不全的孩子,仙公兒、仙婆兒會要求家長為他(她)認契爺或者契娘,花根單裏還要寫上認什麼命的人做契爺或者契娘。而有些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養,即使仙公兒、仙婆兒認為他(她)不需要認契爺或者契娘,也會為孩子認契爺或者契娘。他們認為,多一重父母帶契,孩子的健康、生命甚至前途就會更有保障。
古城縣良田鄉農村的認契爺或者認契娘與其他地方的“認幹爹”、“認幹娘”不同,不看感情好壞隻講命相相合。契兒、契女與契爺、契娘之間講究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命相的互補性,要取長補短,金少的孩子要認金命的人做契爺或者契娘,木少的孩子要認木命的人做契爺或者契娘,水少的孩子要認水命的人做契爺或者契娘,火少的孩子要認火命的做契爺或者契娘,土少的孩子要認土命的人做契爺或者契娘。認下了契爺或者契娘,契爺的老婆和契娘的老公自然就是契娘、契爺了。
給孩子認契爺或者契娘是件很難辦的事情。有兒有女的人一般不願做別人的契爺、契娘,怕認了契兒、契女,自己的福氣分給了別人的孩子,就會克著自己的孩子。一般隻有沒有生養的無兒無女的中老年人才會認契兒、契女,為的是以後逢年過節有人上門探望、死後有人上孝。當然,也有極個別人,自己有兒有女,但出於各種原因還是做了別人的契爺、契娘,但那畢竟是極少數。因此,家長為了給孩子認到契爺或者契娘,往往要發動很多親戚朋友,找到幾個甚至十幾個命相相合的人,而且完全可能跨鄉跨縣,才能從中求得一個願意認契兒、契女的人。可以說,整個過程,處處都要“求”。所以這裏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土話,叫做“像求契爺那樣求”,就是用來形容事情極其難辦的。反過來,如果不想求某個人,他就會說:“他又不是我契爺,我求他幹什麼?叫他來求我還差不多!”
有些孩子的家長,因為開始時相信了某個仙公兒、仙婆兒的話,所以就沒有為孩子認契爺或者契娘,但一旦孩子有個頭痛腦熱的,不那麼好養,他們就會立即去找另外的仙公兒、仙婆兒再算算命。這些仙公兒、仙婆兒又極會投家長之所好,讓他們為孩子認契爺或者契娘。因此,在古城縣良田鄉農村,幾乎每個孩子都認過契爺或者契娘,有些人甚至認下兩三重契爺或者契娘。甚至一些結了婚生了女孩而沒有生男孩的男人和女人,也會去認契爺或者契娘,好保佑他們早生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