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的生辰八字很好,聰明伶俐,將來必定福大命大。”阿矇繼續捏著手指,說:“我的師傅曾經對我說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老人家還對我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顯富大哥,以你兒子這樣的命數,如果能送他讀書,他將來必定能考上大學,而且會官運亨通,前途不可限量。顯富大哥,你一定要好好地栽培他,一定要栽培好他。他的前途將是不可限量的,他一定可以光宗耀祖的。”
阿矇繼續對李顯富說:“在以前,農民子女要想跳出農門,基本上隻有兩種辦法:一是被招工,二是去當兵。但如果自己的父母手中沒有實權,就不要想被招工的事。你也知道,數十年來,桑葉大隊隻有方支書的一個兒子、袁會計的一個女兒分別被招到白雲市、古城縣的工廠去當工人,沒聽說過其他人有這個能耐。他們都是得到菩薩特別保佑的人,國家不但給他們安排了穩定的工作,使他們成為有米簿的城市人,從此以後就可以過上旱澇保收的幸福生活。至於去當兵的,也要有一定的關係,而且隻有少數人當過兵之後能夠留在外地的城鎮裏發展,其他人幾年之後照樣還是回家當農民繼續修理地球。最近幾年才有了第三種辦法,那就是考大學。考大學完全不同於被招工或者去當兵,根本不能靠關係,全憑真本事。隻要你有真材實料,高中畢業後都可以去報考。在高考製度恢複的短短幾年時間裏,桑葉大隊已經有三個農民子女考上大學了。他們一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就可以把戶口遷移到學校所在的城市裏,農業戶口馬上就變成城鎮戶口,從此以後就有了米簿,吃上國家糧。大學文憑不但可以讓他們不必像父母那樣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耕田,不再靠天吃飯,不必養兒防病防老,而且他們的生老病死都有國家料理,大學一畢業就是國家幹部,就可以當官作主人。啊,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阿矇雖然看不見,但他的香案前人來人往,信息相對集中,這種發生在桑葉大隊鄰近的新鮮大事,他有什麼不知道的?那三個考上大學孩子的家長全部到他這裏來問過適宜出行的日角(吉日)和今後的發展前途。憑著阿矇的能言善辯,他自然很容易從那些家長的口中了解到他需要的信息。因此,在鄰近恐怕沒有誰比他更了解高考政策。經過分析比較,他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結論:考大學不靠關係憑本事,完全公開、公平、公正,這個機會人人都應該充分利用。因此,他在幫人算命時,隻要覺得孩子的資質可以,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都要慫恿家長送孩子去讀書。在他的意識裏,農民的孩子不讀書,隻能當一輩子農民,像父母一樣修理地球,命中注定沒有什麼前途。
所以,對於像李顯富獨生兒子這樣的孩子,父母長輩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阿矇更是極力慫恿。他希望,在他給算過命的孩子中多出幾個大學生。其他的不說,將來這個孩子考上大學之後,個個都會誇他阿矇有先見之明,說阿矇早就知道了。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榮耀。
的確,當時和以後一段時期,高等教育作為精英教育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稀缺人才,由國家統一分配,一畢業就是國家幹部,生老病死都有單位料理。這種機製曾經為那些中低階層家庭的子女提供了通過讀大學改變命運、改變未來生活的機會。但是,隨著“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政策的實施,特別是大學擴招以後,大學文憑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而且,麵對日益攀升的大學學費、需求不足的就業市場,加上又沒有什麼人際關係,那些來自中低階層家庭靠幹啃饅頭苦撐四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就很成問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畢業可能就變成失業。那時候,他們可能會覺得兩手空空,四顧茫然,前途未卜。
所以,盡管阿矇是個仙公兒,他也沒有算出二十年多後與李官勝同樣背景的大學生所麵臨的問題:學費猛漲,就業困難,讀大學可能非但無法改變他們的命運,反而會加重了他們家庭的經濟負擔。
卻說李顯富聽到阿矇這樣說,喪母的悲傷一掃而空,說即使這個孩子有讀書命還要靠福慧先生栽培,然後又著急地問道:“先生,那你再幫查查,看看他有沒有什麼關煞,有沒有什麼阻滯。”
阿矇繼續捏手指,然後說:“這個孩子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裏什麼都不缺。唔,沒有什麼關煞,也沒有什麼阻滯,他將會一生平安。啊,他生下來就有六斤多差不多七斤重,夠重的。為了好養,名字應該反過來叫,那就叫他‘阿奀’吧。”
當地孩子的小名,往往都是仙公兒、仙婆兒幫起的,叫做“石生”、“北海”、“金蘭”、“月容”、“引娣”等,甚至這些小名在他們出月那天拜公拜神時被叫過之後,長輩們幹脆按照他們的性別和排行,直接叫他們做“阿弟”、“二弟”、“大(阿)妹”、“二妹”等,或者同時使用這兩個名字。
然後,阿矇大聲叫住在對門的堂侄兒胡理建過來,代他執筆寫花根單。
胡理建今年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重點高中。本來阿矇想資助他,幫他出讚助費,讓他到古城高中繼續讀書,爭取三年後考上大學,也好擺脫修理地球的宿命。但胡理建這個孩子沒有什麼雄心,更加沒有什麼鬥誌,尤其是不想辛苦讀書,擔心自己基礎差跟不上古城高中的學習進度,更擔心將來考不上大學,他死活不願意去古城高中讀書,隻想到良田高中再讀三年書,“考不考大學,到時再說吧”。而他的父母卻認為,如果他去讀普通高中,將來肯定考不上大學,既然這樣,還不如不讀高中的好,趁早回家幫耕幾年田,多少積得一點錢,等他再大幾歲,就幫他娶個老婆,好讓他們早日抱上孫子。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胡理建成了一個初中畢業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