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民國奇恥 (一)(1 / 3)

第十五章 民國奇恥 (一)

1915年5月,長沙的天氣漸悶熱起來,空中積滿厚雲,陽光似乎努力想從雲層裏掙紮出來,滲出淡淡的光,投在灑掃得沒有一絲塵土的車站月台。

月台上每隔不到一米,便肅立著一個荷槍實彈的士兵,沿鐵軌迤邐向北一字排開。警戒線外擠滿了湖南各界的縉紳士商,官員賢達,西裝革履,長袍馬褂,各色不一,一麵大橫幅扯開,上書“三湘各界恭迎湯大將軍蒞臨督湘”,陽光折過來,將這一行金字和眾人舉著的彩旗映得人眼花繚亂。

一聲汽笛長鳴,一列火車自北緩緩駛進站來。半響車門方才開了,從裏步出一個人來,這個人年紀不過三十歲年紀,白淨的臉上架著一付精致的細金絲眼鏡,容長臉兒,眉目清秀,穿一身細竹布長衫,手裏習慣的把玩著一串晶瑩透亮的玉質念珠。姿態優雅,氣質沉靜。除了剃得極短、極整齊的日本式板寸頭外,他全身上下,幾乎找不到一點能和軍人聯係起來的痕跡。

這個人就是湯薌銘,字鑄新。湖北浠水人,海軍中將,新任的湖南布政使,督理湖南軍務將軍。

湯薌銘17歲中舉。曾留學法國英國學習海軍,精通多國外語和梵文、藏文,乃是學貫中西的佛學大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0月12日湯薌銘奉命反攻武漢,在海容艦召集各艦軍官密謀起義,被各艦代表推為起義艦隊臨時司令,接管了艦隊指揮權,立即下令起義艦隊複駛武漢,遊弋於漢口外江麵阻止清軍渡江,在作戰中擊斃清軍400餘人,有力的聲援了武昌革命軍。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湯薌銘因援漢之功,被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為中華民國首屆政府國務委員、海軍部次長兼北伐軍海軍總司令,時年27歲。湯薌銘奉孫中山之命率艦隊北伐,協助山東革命軍光複山東登州,正當湯薌銘北伐艦隊節節勝利之時,傳來了南北議和的消息,清末代皇帝溥儀、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相繼宣布退位,而袁世凱卻出人意外的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湯薌銘奉命停止北伐,袁世凱為攏絡湯薌銘,宣布湯薌銘為海軍中將,繼之又削奪其兵權,改任湯薌銘為教育部次長。

1913年國民黨“二次革命”戰爭,南方諸省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令湯薌銘重披戰甲,以海軍次長之職率領艦隊奔赴江西,配合九江鎮守使李純攻打宣布江西獨立的李烈鈞都督。7月20日段芝貴率拱衛軍8營抵達九江,在湯薌銘的艦隊配合下發起猛攻。7月25日湯薌銘擊敗李烈鈞攻占江西湖口,袁世凱聞報加封湯薌銘為湖南查辦使,令其赴湖南鎮壓反袁的湖南都督譚延嬽。譚延嬽入京待罪,湯遂率軍入湘取譚而代之。(注:湯薌銘為1913年入湘,此處為便情節安排,故設在1915年,實為小說家言)

湯薌銘才一下車,軍樂聲,歡呼聲頓時響成一團。湯薌銘不覺微微皺眉,他一向崇尚佛道的清靜無為,極為厭棄這種繁文縟節。這時軍樂聲一停,一個長袍馬褂、白須垂胸的老頭子捧著本錦緞冊子,顫微微地迎了上來:“三湘父老、官民代表恭迎湯大將軍蒞臨督湘——”旋即打開冊子,搖頭晃腦,“伏惟國之盛世兮——明公蒞矣,民之雀躍兮——如遇甘霖……”

湯薌銘看也沒看老頭一眼,邊走邊對身後的副官說:“收了。”言語輕柔,輕得隻有那副官才聽得見,但目光冷峻。

副官伸手便把老頭捧著的冊子搶了過來,老頭遲鈍,一時還沒反應過來,直叫道:“哎,哎——”

歡迎的人群都呆了一呆,頓時冷了許多,大家都不免緊張起來,伸長了頸看著湯薌銘。他卻向人群旁若無人地直走過來,人群隻得趕緊讓開了一條路。

湯薌銘走不過兩步,突然站住了。輕聲說道:“省教育司有人來嗎?”

後排人群裏的紀墨鴻一愣,趕緊擠上前:“卑職省教育司代理司長紀墨鴻,恭迎湯大將軍。”

湯薌銘的神情一下子和藹了起來,居然伸出手,說道:“紀先生好。”

紀墨鴻受寵若驚,忙小心地握住湯薌銘的手:“大帥好。”

湯薌銘淡淡一笑說:“有個地方,想勞煩紀先生陪我走一趟,可否賞個麵子啊?”

紀墨鴻慌忙答道:“大帥差遣,墨鴻自當效勞。”

這時一個軍官小心地湊過來,說道:“大帥,省府各界已在玉樓東備了薄宴,大家都盼著一睹大帥的虎威……”

湯薌銘扭過頭,看了他一眼,目光雖平和,卻自然透著股說不出的不耐煩,硬生生把那軍官的半截話逼了回去。

但一轉頭,笑容重又到了他臉上,說道:“紀先生,請吧。”

紀墨鴻低聲問:“不知大帥要光臨何處?”

湯薌銘淡淡說道:“敝人生平最服左文襄公,就去他當年讀書的城南書院吧。噢,現在應該叫做第一師範的。千年學院,仰慕久矣。”(注:左文襄公:左宗棠,諡文襄,早年與胡林翼就讀於城南書院。胡林翼,字潤芝,諡文忠。)

一行人浩浩蕩蕩直出了火車站向一師而來。其時雖然南北大戰,但湖南得到譚延嬽周旋,未經大的兵火,長沙城裏倒也繁華。不過沿街各省逃難而來的難民也是極多,湯薌銘到來之前,城中軍警已經是傾盡全力驅趕,也驅之不盡。

湯薌銘坐在馬車上,手裏摩弄念珠,長沙街景在他身後一一退去,但他心思全不在這裏。

1905年湯薌銘在巴黎結識孫中山,並經孫中山介紹加入興中會,事後湯薌銘知道孫中山曾是三點會幫會首領,湯薌銘認為三點會是黑社會組織,因而反悔道:“革命我們自己革,豈有擁戴三點會、哥老會首領之理。”於是湯薌銘到孫中山居住的巴黎東郊橫聖納旅館取走入會盟書,向清廷駐巴黎公使孫寶崎自首。自此為革命黨人所不恥。後來雖然有援漢的功勞,孫中山又寬宏大量,不計前嫌,但湯薌銘心中始終存有芥蒂。

而袁世凱因他曾助孫中山,也對他心存疑忌,雖發布命令任命他為湖南都督兼民政長,執掌湖南軍政大權;但並不放心,先是派親信沈金鑒至湘掣肘其權;繼之任命愛將曹錕為長江上遊警備司令,命其率第三師進駐嶽州嚴密監視湯薌銘舉動。

湯薌銘不是譚延嬽,深知南北對峙,湖南地處要衝,北方軍隊南下首攻湖南,南方軍隊北上,也是一樣。譚延嬽所謂的湘人治湘,在南北之間中立無異於癡人說夢。他湯薌銘現在兩邊都不討好,惟有乘著這第一次成為一方諸侯的機會,明裏向袁世凱納誠效忠,暗裏在湖南擴充軍隊,到時候有大軍在手,他就誰也不懼。

但要討好袁世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火車上他反複權衡。

自1914年5月,袁世凱宣布廢除具有民主主義精神的《臨時約法》,撤銷國務院,成立政事堂和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通過這次改組,迫使支持過他的進步黨人退出政府,剝奪了段祺瑞等人的軍權,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革命黨人就在傳說“袁世凱要做皇帝”。1915年以來,這樣的傳說就更多了。

年初,日本向中國政府提出企圖把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於其控製之下的二十一條。二十一條要求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袁世凱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消息一經傳開,反日輿論沸騰。歐美列強對日本損害他們在華的權益一致不滿,紛紛給予抨擊。1915年2月2日中日兩國開始正式談判,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引誘於前,以武力威脅於後,企圖迫使袁世凱政府全盤接受二十一條,但迫於輿論,一直拖到了現在。最近傳來消息,據說日本打算以最後通牒的形式來逼迫袁世凱接受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