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思想惡魔(6)恐怖再臨(2 / 3)

木犀草號案在法律上就此定讞。各位,你們覺得如何,針對這次事件的判決是否符合你們心中的預期?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否得到了完全的彰顯?”

王寒看著一臉驚呆的眾人,提出了他的問題。

他查過資料,這個世界確有其事,與前世不同的是似乎名聲不顯,而前世的事件卻極為轟動,即使過去了幾百年,很多人也依然為之瘋狂。

“大海”、“遠航”、“吃人”等關鍵詞總能吸引人們的眼球,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該案發生的曆史背景是,當時的英吉利人對死亡有著詭異的迷戀和熱衷。血腥味總能很快地吸引民眾的眼球,成為津津樂道的談資。木犀草號案就發生在那樣的時代。

王寒的問題遲遲沒有人回答,這種飽受爭議沒有定論的事件太過棘手,台下鬧哄哄的都在議論,有人認為是合理的,絕境食人可以諒解,就算不吃帕克,他也快要死了。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六個月判決太輕了,那是一條生命,就這樣輕易地殺死,最後卻被特赦,這個世界上活著的人會怎麼想,法律不能嚴正典刑那還叫法律嗎?

然而這就是西方資本世界的現狀,特殊的事件總有例外的結局。

薩羅塔瞪著眼睛啞口無言,旁邊的弗朗茨一句話都沒說,額頭上的冷汗流了下來,這一瞬間他感覺有些慶幸,昨天還隻是電車殺人,今天直接吃人了!

雖然弗朗茨一直在等待機會反駁王寒,但這時候他不好站出來說話。如果他說判案合理,那就是在打薩羅塔的臉,薩羅塔認為殺人者必然得到裁決和執行,然而王寒提供出了與之相悖的結果。如果他說不合理,那就是在打資本世界的臉,資本主義的法則,資本主義的文明,是西方人為之傲然的精神脊柱,怎麼能自己親手去褻瀆和摧毀它?

薩羅塔當然也是如此,他像是被人捏住了脖子一樣難受。

雙雙陷入悖論之中!

王寒心中冷淡,原本沒有這個圈套,這是他們自設的圈套,我講我的心理學,你非要插嘴。

他打斷嘈雜的議論,把眾人拉回現實,說道:

“這個案子的核心爭點是:法律會允許一個人為了生存的必要而殺死另一個人嗎?在木犀草號案中,法官推翻了長期存在的海上慣例,即在公海上遇到海難時通過抽簽決定殺死並食用船員的肉而生存,判定“在極端威脅生存的狀態下”並不能成為殺人的正當理由,即使處於生存本能也不能無視對生命之高尚性的尊重。”

“其實早在這起事件發生的五十多年前,就有人以小說的方式預言了此類事件,那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阿戈皮姆的故事》,這本書當時不太暢銷,我想大概是這個原因所以大家沒怎麼聽說過,書中描述的同樣是海難,三個幸存者抽簽吃掉了一位船上的服侍生……”

說到這裏王寒突然停頓了一下,掃了一眼眾人,目光顯得有些異樣,

“而那名被吃掉的服侍生,名字就叫,理查德·帕克。”

薩羅塔和弗朗茨大驚失色。

其他人亦毛骨悚然。

一瞬間,他們浮想聯翩:小說成書先於木犀草號事件,書中被食者名為理查德·帕克,木犀草號案中被割喉飲血的練習生也叫理查德·帕克,這到底是巧合,還是人為?

而網絡上的西方學者早已目瞪口呆,這個華夏人絕對是惡魔,穿破人心的惡魔!

王寒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裏,心道還不止呢。其實除了《阿戈皮姆的故事》、木犀草號事件,還有《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頭孟加拉虎的名字,也叫理查德·帕克,不過奇幻漂流成書較晚,這個世界還沒有出現。

“當然,各位,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不是法律,而是心理學,現在我要改一改題設,大家請注意聽,假如你是一場海難的幸存者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兩人,過了不久,小A死了,這時候,你要吃他嗎?各位如何選擇!”

現在眾人一聽見王寒提問就渾身起雞皮疙瘩,他到底還是沒有放過他們。終究不是僅僅讓他們叢旁觀者的角度討論判決的合理性合法性,而是讓他們進入情境中來選擇!

直播間裏的人隻覺得這種實驗太誇張了,但是又具有詭異的魔力吸引著所有人。

南都心理學大會的第二場實驗,堪稱徘徊在法律與道德的十字路口,將成為曆史上心理學中的傑作,反映出人的偉大哲思。

“來,各位看數據,沒有一個人選擇去吃人!我為此感到高興,但我並不相信這個數據,因為這個實驗永遠無法真正的讓你們身臨其境,饑餓的可怕不是通過模擬就能測量的出來的,在這個思想實驗中,盡管設定你很饑餓,但由於你並不具備真正的感覺,反而覺得吃人是相當惡心的,你就會抗拒!就這一點上來說,它與電車難題非常不同!”

“但也有相似之處,原理上分析,功利主義的人為求取最大幸福會讚成吃人,這裏的幸福就是生存,而讚成康德義務論的人則不會選擇去吃人,他們認為這不道德,這是一種義務。”

王寒給出的解釋,沒人站出來反駁,他們也並不能判別自己在絕境當中到底會不會改變初衷,沒有人感肯定的說這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