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知道洪教授是一個低調的人。他是國內頭銜、職務最少的著名學者之一。拿他自己很謙遜的話說,便是我是一個‘無力’的人,會更多從那種思考、形象和語言中獲得呼應。”我想,正是這樣的一種態度,形成了洪教授與中國當代文學之間的特殊關係,形成了他自身絕不隨波逐流的品質,形成了他很內在的精神追求。作為一位個性獨特的學者,洪教授其幽邃的靈魂和敬業的氣韻,使他的人格力量正代表著北大精神的另一種深藏的魅力。
麵壁而坐—記作家陳村想與陳村見麵,已經有很多年了。但一次次失之交臂。直到前年大年初二,網友聚會,才真正見上麵。那天我與女」海美術館趕到天倫酒店時,陳村已經早早地坐在包房餐桌前,恭候網友們的光臨了。他脫了外衣,穿著深藍色的羊毛衫,架著寬邊眼鏡,靜靜地坐著。他坐著,我仍能感覺著他原本高高的個子。
也許是初次見麵,也許是在餐桌邊,我們幾乎沒有交談。他是那麼安靜,靜靜的不說什麼話。而我感覺中的陳村,是能說會道,反應奇快,口才雄辯的。於是我也靜靜地坐著,默默地感應著,仿佛千言萬語都在舉高的灑杯之中。
知道陳村這個名字,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那些年這個名字如雷貫耳,在我不多的朋友中,也能聽到他一些新鮮的詞語。比如“男人是婦女用品”等等。那時候我讀過他的處女作《兩代人》、《少男少女,一共七個》。若幹年後我又翻讀過他的小說集《屋頂上的腳步》和長篇小說《鮮花和》。但我沒有讀過他的散文、隨筆。所以對他的人生經曆和家庭背景,也一直不了解。後來又聽說他是格樹下躺著讀書的版主。可惜那時光我上電腦,隻打字不上網。但是想讀讀他的文集和大部分作品,卻是我心中的願望。然而歲月如梭,一年年總有很多借口與理由。比如出國、比如養家糊口、比如寫作忙累。好在我們總還是時斷時續地聯係著,這便有了後來我也成為99讀書網站,他主持的小眾菜園的-腺農。4自從做了菜農,我與陳村的聯係就多了起來。我是網絡新手,不會發帖,不會引用,不會貼圖。--向他討教,直到今天還是不會貼圖。大概是去年12月10日左右,我在某個帖子上看到這樣一段話陳村隨上海作家代表團來悉尼訪問,我有了機會與陳村小聚。第一眼見陳村嚇了我一跳,他是坐在輪椅上的!……陳村坐了輪椅不算,身子還僵僵地彎在那裏,連脖子也不肯隨便抒動一下。隻見他目不斜視,直勾勾地盯著一個目標不放,即使是和他說話,他也還是盯著那個目標不放。再看他的臉,陰森森地。……第二天在文學講座上,陳村突然就換了個人似的,雖然還是坐在輪椅上,可他侃侃而談,妙語連珠。”看了這個帖子,我十分慚愧。這麼多年,我竟然不知道陳村患強直性脊柱炎,不知道他老早以“彎人”自居。於是我馬上很有激情地給陳村電話,表示要去上海探望他。但他怕我來回奔波累得慌,沒有成行。這之後,我便覺得閱讀他的文集和大部分作品的功課,已經不能再拖了。
第二天,我把家裏僅有的他的小說集《屋頂上的腳步》,以及載有他長篇小說《鮮花和》的《收獲》雜誌找了出來。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我開始重溫他的這些小說。感覺當然是與那年的閱讀,有所不同。在這部小說集中,我首先重溫《死》,因我當時剛讀完魯迅散文《死》。《死》講的是翻譯家傅雷的故事。我把它當作一篇很精致、很深摯的散文來讀。我知道這是作者與死者的交流與對話,通篇流動著幽靈般的光,讓我讀後喘不過氣來,陷入沉重的思索之中。接著我又讀了他的《藍色》、《故事》、《願意》、《心》等小說。
《藍色》是一篇宛如抒情詩歌一樣優美的小說。很空靈,水一樣靈性的思維,仿佛是伴著《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一揮而就的。這不太像陳村的其他小說。這個小說洋溢著柔軟與慈愛。在這部小說集中,我最喜歡《故事》。《故事》中男主人公張三的形象,栩棲如生,非常清晰。尤其是張三與資本家小老婆張玉娟的那段情感糾葛,寫得相當到位,把兩個人物都寫活了,並且寫得合乎他們的個性、身份,自然、貼切。像《故事》這樣深邃地表達人性精神主題的小說,還有《願意》、《心》等。陳村是個思索型的作家,在他很大的腦袋裏,幾乎無時無刻不產生哲學。
我是在那個杭州多年無雪的雪夜裏,開始重溫陳村的《鮮花和》的。窗外的雪花紛紛揚揚,小說中也有紛紛揚揚的雪。通讀全書,恍若自己也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了。我有點遺憾當年怎麼沒有認真讀這部書,這部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不像講故事,卻又實實在在是一部好小說。好小說是一種提升。無論宗教的,還是人物精神的、靈魂的。它總有無數精靈在小說中漫遊,使整部書的氣韻貫通。
幾天認真讀下來,其實不難看出這部看似隨意的書,卻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陳村把一部長篇的故事,壓縮在幾天時間裏,沒有嚴謹的結構,是很難寫好的。他幾乎是一環扣一環地寫,看似曰常,實則是通過日常來揭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於是浮在表麵的日常,便被陳村浸透在筆下人物的靈魂中。各個不同的靈魂,飛舞在紙頁上。我們看到“冊那”的市罵背後,有多少的酸甜苦樂,多少的血淚恨仇?
讀完這兩部書,我仿佛對陳村的小說有了些了解。陳村4、說的敘事風格,似乎不像他在網上回帖那麼輕鬆自在,或者他在文學講座上那樣滔滔不絕、侃侃而談。他是那麼的節製、嚴謹,以至於毎一個標點符號都相當講究。因此我讀他的小說,總有一種他自己把自己內心火一樣的激情限製了的感覺。倘若他能放開一些,在小說裏也“性情中人”一下,那麼可能比我現在讀到的更有激情一些,更多一些水樣的靈性。然而真正要提升小說的,還是智慧與理性。
現在我幾乎每天都會去99讀書網的小眾菜園溜達溜達。在菜園種菜、賞菜是快樂的。每天我都能看到陳村長置換固頂帖子、回答大賽問題、整理版麵,還有跟帖,幫助不會貼圖的菜農貼圖,像一隻勤勞的蜜蜂,在菜園子裏飛來飛去。這時候我感覺中的陳村是輕盈的、飛翔著的。然而飛翔著的他卻又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的。好幾次我都看到他指出菜農文章中的出典錯誤,並予以糾正。我也是其中一位。因此我深感陳村的治學嚴謹,並很真誠地要好好向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