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3 / 3)

20世紀30年代,在莫幹山建造別墅的除了國民黨官僚、大流氓之外,還有金融家與大商人。莫幹山金家山路(也稱屋脊頭〉一帶的別墅均建於1933年,如今統稱為武陵村賓館。這裏共有7棟別墅,其別墅構築精美,參差錯落、展布自如地融於綠陰叢中。江庸曾有詩曰玲瓏半山棲,掩映修篁間。“每棟別墅前都有寬敞鬆坪,黃楊、玉蘭、山茶、桂花、銀杏等樹木點綴庭院。特別是它們地勢陡峭,最宜遠眺。可俯視山景,又可觀日出月落。鬆月廬就是這7棟之中最壯觀的一棟。

說起莫幹山最具有政治意義的會議,除了1937年白雲山莊的國共談判,就要算1948年鬆月廬的”金圓券“會議廣。鬆月廬也就是如今550號別墅,俗稱武陵村一號,其業主為輪船製造商陳永清。

陳永清的祖輩都經營航運業,最早發家要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那時候洋務運動剛剛興起,各地官僚、商人身攜巨款雲集上海同洋人接洽談判,各種商業活動空前繁榮。陳永淸的曾祖父陳阿大初到黃浦江上撐船,默默無聞。但他生得人高馬大,頗有力氣。當時外國輪船可以在中國內河自由行駛,它們仗著渾身鐵甲,馬力大,總是橫衝直撞,肇禍連連。清政府懦弱無能、害怕引起外事交涉,不敢過問。有一天一艘外籍小火輪又在黃浦江中擅沉一艘滿載貨物的駁船,小火輪加大馬力企圖逃脫,陳阿大一聲大喝駕船迎上前去,猛地將自己的一支碗口粗的竹籬,死死地頂住輪船船頭。小火輪慌忙中把船停了下來,中國水手趁機紛紛跳上小火輪同船長交涉賠償事宜。

由於勇敢,陳阿大很快名聲遠揚,成了船戶的當然領袖。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陳阿大為了發家致富便打起了船上貨物的主意,成了偷竊船上物品的小偷。將偷竊來的物品,比如鴉片等販賣後,獲取巨大利潤。後來他將這些利潤的一部分賄買江海的洋人、買辦和官府,得以充任上海域南關巡査頭目及江海南關一號巡船頭目。這個官兒不大,權利卻不小。陳阿大乘機購置了小火輪,包運洋船運來的洋紗,用海關巡船掩護偷運入關,不納關稅、然後運往內地銷售。這又給陳阿大開了財源。有了這兩大穩定財源,接下去的生意就越做越大了。到了陳永清這一輩,祖輩積累下來的財產和資金已相當豐厚。

1933年,已成為大商人的陳永清隨潮流從上海來到莫幹山,在屋脊頭買了一塊地皮開始修築他的鬆月廬,也就是武陵村一號別墅。此時的設計師和工匠對建造別墅已相當有經驗,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人在莫幹山的別墅已一棟比一棟造得洋氣,無論數黿還是質最,都已完全超過了洋人。所以當陳永淸對設計師和工匠提出要造出他輪船製造商的身份時,設計師和工匠都滿口答應。隨後就把別墅設計成宛如輪船般的模樣,尤其那個半圓形的露天陽台,讓陳永淸感到既有新意又顯示出了他們家族的祖業,真是兩全其美。

應該說鬆月廬的布局和結構十分有趣,它將方形建築與圓形建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比如東麵三重屋簷,層層疊高,方門、方窗、方柱、方檻,給人以舒展的感覺;而西麵的半圓形平台,則是圓牆、圓窗、岡檻、圓柱,透出幽雅的古意。加之古鬆拂檻,疏影搖窗,格外使人貰心悅目,舒適愜意。難怪蔣經國1948年6月底來莫幹山住在武陵村2號樓時,要選擇鬆月廬為蔣介石的臨時總統官邸了。

武陵村2號樓與鬆月廬距離不遠,蔣經國選擇鬆月廬不僅僅是它整棟別墅的結構布局很好,還在於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居中,有一種皇家花園的味道。若蔣經國當年不選中鬆月廬,那麼鬆月廬不過就是一棟普通的別墅。有關它的業主陳永淸,我沒有找到他本人有什麼鮮活生動的故事。

如今鬆月廬的出名,完全在於蔣介石的一次曆史性垮台會議。不過武綾村的風最的確不錯。它最色清幽,綠竹萬竿,恍若世外桃源。尤其在村口還有一個滴翠潭‘滴翠潭係人工開鑿,漳水淸澈,內植睡蓮。旁邊還有挹翠亭,鬆木結構,古樸典雅。潭邊的緒紅色巨岩高20餘丈,鐫”風月無邊“、”莫幹好“及錢君陶所題”翠“宇。”翠“宇高如三層樓,氣度雄偉,神韻飄逸,為江南第一大字。

說起莫幹山鬆月廬的”金圓券“會議’令人不禁想到1947年12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表的宣言:”曆史的轉折點已經來到了,中國共產黨現在已從防禦階段走向進攻階段。……蔣介石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毛澤東主席是正確的,曆史的潮流確實轉向了。國民黨中央政府的失敗已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壯大,已成為一支不可抵擋的部隊。然而這些蔣介石似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1948年初上海貨幣市場調査表明:中國通貨膨脹的速度是驚人的,幾天之內美元與法幣的兌換率由1:200萬漲到1:400萬。到X6月底比率一下又上漲到廠1.1100萬,高得令人難以置信。可這時候的蔣介石卻在一篇講話稿中說:”經濟形勢令人滿意,通貨膨脹全是共產黨宣傳的結果,是外國人瞎說的結果,是上海商人投機的結果。“其實蔣介石不是+知道通貨膨脹,隻不過比通貨膨脹更令他擔心的是軍事形勢。6月他右要擔心太原方麵的情況,因為山西的國民黨駐軍被圍困,共產黨正在逐步占領那裏。

1948年7月,蔣介石不得不麵對節節上漲的通貨膨脹,並開始采取措施。然而蔣介石總想從各個方麵提拔兒子,蔣經國對炮製金岡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7月26日那天,蔣介石、宋美齡、翁文灝、俞鴻鈞、王雲五、王世傑、蔣經國等政府高官乘坐17頂轎子浩浩蕩蕩地登上了莫幹山。蔣介石與宋美齡住鬆月廬二樓。他們倆備住一間房,蔣介石屋裏是紅木家具,玻璃瑩光閃閃;宋美齡居處卻是竹榻寬敞、清幽潔靜。而那像半個月亮的陽台,就是蔣介石煩惱極了時看風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