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時的新鮮感沒有了,自豪感也沒有了。有的隻是又脹又腫的雙腿,腳上磨出血泡,移步生疼。更讓她受不了的是,越是想快些學會越是趕不上趟,工作量遠遠超過了她嬌小的身子具備的體能所能承受的,弄得她常常疲憊得心裏像有幾隻小貓爪在撓。
這些辛苦與勞累對於會會來說,還不是最難忍的,更苦的是她想家和寂寞的情緒煎熬。一個剛出校門的中學生啊!家境再怎麼貧困,在家也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再加上廠裏除了一起來的同伴之外,她根本聽不懂師傅們的本地話,常常聽得愣頭愣腦不得要領,可又不敢多問,生怕會引起人家的不滿,還怕會被人家看成是啥都要問的笨蛋一個。
當看到和自己一起來的姐妹們因為吃不起苦而打道回府時,她就會更加想家,想媽媽。她咬咬牙狠狠心之後再次下定決心:“不行!我不能就這樣當逃兵似的回去,師傅們也一定經曆過這一關的,人家能挺過來,我也一定能挺過去的,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到底。”
就這樣,會會每次痛哭一場後,總是先擦幹眼淚,再從被窩裏鑽出來。她從不帶著淚水去上班,也從沒因腳脹手破而遲到早退,天天就這麼撐著忍著。
所謂“風雨過後見彩虹”,“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崔會會不滿16歲輟學,剛滿18歲入黨,20歲就成了技術超群的“神紡女”,榮獲慈溪市勞模、寧波市“五一”文明標兵和“優秀外來務工者”稱號,21歲當上公司團委書記,22歲榮獲浙江省勞動模範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當選為省“最感動您的十佳民工”之一,25歲成為總經理助理。
作者將崔會會那種堅韌不拔和看似柔弱實則剛強的個性通過豐富的細節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像這樣的文字在書中隨處可見,這就增強了這部報告文學的吸引力和可讀性。對崔會會,峻毅顯然是多花了不少筆墨,但在麵對工人這一日益邊緣化的群體,作者多花點筆墨予以細致地描繪並做出如此理性和深邃的解讀,是完全有必要的,事實證明,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現實生活或者對當下社會生活的直擊,是報告文學與生俱來的基本品質,這應該是文體常識。一段時間來報告文學的“曆史敘事”或“曆史化”傾向值得我們注意,忽視現實書寫有多種原因,但這並不能成為報告文學回避現實的理由。《履痕》的作者能夠走出書齋,走向工礦、田野,觀察著時代的變遷,並下功夫寫這類非虛構文學作品,是一件大好事。
筆者相信,這部作品一定會在社會上產生影響,尤其會在新市民群體中產生共鳴,並給他們帶去一定的啟迪作用。當然我現在讀到的還隻是作品的打印本,因此要說它的不足,也就在此作的總體設計與結構上還不夠考究,比如沒能編入寫實作品所要求的足夠多的照片和圖片,從而減弱了此書的可讀性。總之,這是一部很有價值也很好看的書,相信會受到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