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17.梁宗岱先生製藥記
關於梁宗岱先生,文藝界、教育界素來有不少傳聞,其中之一是他會武術,而且像一般懂武術的人那樣懂得醫治跌打損傷。梁先生少年時代確實喜愛過武術,但未從師,他也確實從小喜愛醫藥,但不僅限於對醫治跌打損傷有興趣。
在這一方麵,梁先生可以說有一些家學淵源。梁先生的父親梁奕爝先生雖然很會讀書,但因家貧無力升學,隻好從家鄉廣東新會坐民船去廣西賀縣到一位在那裏經商的族叔那裏“揾食”(謀生),當個學徒。坐民船要花很多時間,他帶了一些“驗方新編”之類的醫書,一路上邊看邊抄,把認為有效有用的藥方抄錄下來,收集了一批流行病和疑難雜症藥方,細心揣摩。不久,他離開賀縣,和遠在桂西百色的父親、梁先生的祖父會合。由於他們善於經營,生意發展得很快,成為百色的殷實商家。奕爝先生想到一個外地客商落戶桂西,應該做些樂善好施的事,於是從收集的驗方裏選出三種,製成治各種喉痛的“藥梅”,治痢疾的“紅白痢疾散”,治惡毒大瘡的“降癰活命飲”等成藥,贈送給生病的窮苦平民,梁家的施藥遠近聞名。這對當時才八九歲的梁先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開始閱讀一些看得懂的藥書,想從中尋求一些可以試製的藥方。
每逢墟日,廣場上少不了有江湖賣藝者叫賣他們的藥品:“家有‘六羽玲’,生瘡生不成!”“身有‘半邊蓮’,不怕共蛇眠。”“‘大羅傘’,‘小羅傘’,不怕銅錘鐵尺板(打)。”……形形色色的草藥使年幼的梁先生神往,竟使他和這些江湖賣藝者結成忘年之交,一次又一次地肩挑一擔籮筐,跟著他們上山采藥,一直到十一歲被家裏送回故鄉新會讀中學,這種幼年時代的富於浪漫色彩的探索才告終止。
梁先生真正潛心研究並從事製藥,已是三十年後的1944年了。值得注意的是,已成為五四以後中國著名的詩人、學者、教授的梁先生,為什麼從文學轉而從事醫藥?在那以後,即使不是全部,應該說他的大部分精力是用於研究、製造藥品和醫治病人上麵了。梁先生後半生給我們留下的隻有譯作《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毀於“文革”之後僅能重譯半部的《浮士德》,當然這都是精品,正因為是精品,更使人感到惆悵,和他的著述的高峰期相比,這畢竟太少了!當然這有許多甚至更重要的原因,不能說全是由於製藥施診,何況對於富於創造力的梁先生來說,製藥施診本可以對他的文學事業不造成任何影響。梁先生自己說,他之所以開始從事醫藥,從生活上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1941年他的父親去世以後,他們家經營的商業交給聘用的經理主持,免不了有說不清的種種弊病,到那時已經幾乎無法維持了。梁先生是長子,他的繼母一再催促他回家整頓家業,而他回到百色時,廣西的一批教育界名流,因為桂林、南寧淪陷,隨著遷至百色的廣西省政府雲集於這個桂西小城,他應雷沛鴻、李任仁、白鵬飛諸先生之邀參加創辦西江學院。他決定辭去複旦大學教職留下來。但還有一個也許是最重要的原因:他和粵劇女演員甘少蘇的相戀、同居,和沉櫻女士的仳離。很難理解梁先生生活上的這一重大選擇中理智和感情所占的比重,何以會有如此出人意料的傾斜。我們隻知道,他們在這一事件中都表現出作為一個人的高貴,而且無疑地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深藏著痛苦。
梁先生在百色住下來了,鄉親們習慣地仍然來找他要藥,施藥是梁家的傳統,是他要繼承的家業的一部分。還要製藥,他忽然想:與其沿用舊方,何不創製新藥?詩人畢竟是詩人,麵對澄碧河兩岸,百色城門口,和城外山巒上蔥蘢的草樹,童年時代上山采藥的夢又回來了。已到中年且已是名詩人名教授的他,對於製藥,已經有新的,可以說是雄心壯誌的理想。那時,青黴素和黃胺劑剛被發明出來,療效廣闊、準確,震驚了全球醫學界,然而,沿海地區被日寇侵占,長期被封鎖的我國很難買到這種藥品,許多本可治愈的病人隻好眼巴巴地因缺藥而喪生。梁先生矢誌用中草藥製造出可與青黴素、磺胺劑媲美的藥,為此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投入了不知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梁家向來有施藥的傳統,向來為群眾所信任,這成為梁先生試製新藥的最重要的有利條件。一般說來求藥的往往是疑難炎症或腫瘤患者,本身並非專業醫師的梁先生在用研製過程中的新藥進行治療時不能不格外小心,避免可能出現的那怕最小的失誤和反複,需要病人的合作,而病人的合作首先必須建立在對醫師的信任上。因為梁家素以施藥深具德望,當地的草藥醫生對梁先生是敬重的,這位有名望的文學家、教授肯放下架子來向他們請教使他們感到高興。每逢墟日,梁先生就請他們到家裏吃飯,執禮甚恭,使他們感動。就這樣他向他們學到不少草藥方麵的知識,這些知識,他們是從不輕易外傳的。他還常常和一兩位草藥醫生一起上山采藥,太陽初升就動身,背上一個裝水的葫蘆,幾隻裹蒸粽,一手拿鐮刀,一手拿鋤頭,渡河上山,一路上邊走邊采集,直到暮色蒼茫,才披星戴月地下山回家。經過幾年的采集,研究,實驗,到1949年,梁先生終於研製出三種很有效力的新藥:草精油、寧神、綠素酊,初步實現了他的理想。草精油是一種外用藥,性質與三十年代流行的萬金油,近年流行的紅花油等相類似。寧神的成分是黨參,北芪,當歸,枸杞子,茯苓,五味子,金櫻子,女貞子,沙參……補益藥,其功能是補血氣、強筋骨、消炎、止痛、鎮咳、鎮痰。主治失眠、神經衰弱、神經功能失調、心律不齊、精神分裂、風濕性心髒病、水腫、腦震蕩等。可以說與一般補益類中成藥相類似,無明顯特色,但梁先生創製它的目的是與綠素酊配合使用,如治療精神分裂症、風濕性心髒病以三比一或二比二的次數兩藥同時服用。以上兩藥因市場上有多種可代替藥品,後來梁先生漸漸減少製造,最具特色、最有效力的當推綠素酊,梁先生後半生精力,亦集中於此。
就像文學作品要有讀者,藥品要有需要治療的病人。文學作品要能使讀者讚賞、感動,藥品要能醫好病人,才能流傳。起初,梁先生隻在自己家裏接待病人,這種臨床實驗隻能是小規模的,隨意性的。綠素酊的功效使它的影響不斷擴大,必須有新的推廣方式來適應。1949年,梁先生找到兩位開業醫生,和他們合作,進行經常性的臨床應用,收到極好的效果,治好患有各種性質不同的重病的病人不下五六百人,藥效之速,治療範圍之廣居然超過最受信賴、最流行的西藥,而且具有兩種不容忽視的優點:沒有副作用、不會在病人身上產生對藥力的習慣性。初步成就鼓舞了梁先生,本來,為了提高出口商品茴油的質量,他已開始從事化學工業的研究。這時,他決定把家裏的一間煙絲廠和一間進出口商行停辦,將相連的兩間老鋪屋拆建為一座四層樓的化工廠,用以提煉茴油,生產肥皂,製造綠素酊和草精油和寧神。
在梁先生,此舉十分合理也十分自然,但社會上卻有不少人感到離奇。新的執政者,工商政策,人們還在將信將疑之中,有資產的人認為他太冒失。作為一個有聲望的名詩人、名教授,這時卻想棄文從醫,棄學從商,在參加過省人民代表大會,被委聘為省參事室參事之後,他卻不願留在省會南寧,一定要回百色,完成他的建立化工廠和進行製藥的素願,這和整個社會氣氛確實有些不大協調,難道他這位名人真的想要“隱於藥”嗎?
梁先生的太和化工廠1950年4月動工興建,當地執政者中也有給予多方支持的,銀行且給予超過最高限額的貸款。文人總是不免天真,萬想不到厄運正在一旁對他虎視眈眈。在一次運動中他被定為重點對象,鬥爭大會給他列舉的罪名從偷貓到通匪、濟匪、強奸幼女、殺嬰……大小共480多條,1951年9月他終於被捕入獄,關押兩年九個月之後,終於1954年6月獲釋。梁先生入獄期間,有關方麵來搜查時沒有忘記索取已經很有名的靈藥綠素酊,他們還想取去綠素酊和草精油的配方,甘少蘇女士以女性特有的忠忱和機智,事先將它藏在牙膏袋內,幸免於難。值得一記的還有:梁先生在獄中時,有個犯人得了水腫病,梁先生在廁所旁邊采了一種名叫雷公根的草藥,設法煲(煮)給他服,病人當晚就解了很多小便,很快就消腫了。他自己出獄時也已得浮腫病,當即上山采藥,趕製綠素酊,服後也就很快消腫了。
宣布無罪釋放後,梁先生已無力恢複舊業,太和化工廠的房屋、機器設備、原料等都已變賣償債,這次變故的打擊太重大了。幸好,1951年8月,衛生部長李德全(馮玉祥將軍夫人)到桂西視察,在田東縣墜車受傷,廣西省人民醫院院長盧永克奉令偕外科陸主任來百色診治,盧院長參觀太和化工廠後,試服綠素酊治好了他的各種中西藥多年沒有治好的慢性腸炎,他懷著感激之情約梁先生隨時到他們醫院進行臨床試驗。這次,盧院長得知梁先生已平反恢複自由,邀請他立即到南寧來。梁先生又趕製了一批綠素酊,動身去南寧。對他來說,這真是絕處逢生。遺憾的是,這一次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
從1954年秋到1956年秋,梁先生以一個不是醫師的醫師的身份,在廣西省人民醫院進行了兩年臨床實驗。他以不求名利、虛心學習的態度贏得不少醫護人員的熱情支持,他自己也認為他因此而學到了許多醫學知識。開始時勢頭非常好,實驗的重點是肺結核舍。實驗的第二天,護士們都說:昨天晚上全舍特別安靜,聽不到往常那麼多的劇咳聲了。第三天衛生廳長找梁先生談話,要他組建一個中草藥研究所,應允“要人有人,要設備有設備”,但卻被梁先生謝絕了,他表示,他隻願綠素酊能實驗成功,交給政府就好了,研究所是他不能勝任的。這不免使人感到奇怪,當時,綠素酊可以說已開始得到公認,但還應該作進一步完善,草精油和寧神還有待推廣,不願接受組建研究所的任務,急流勇退,到底是為什麼呢?百色冤獄之後,依約毅然來到南寧,表現了他對製藥還有堅定的信念和濃厚的興趣,但在內心深處,我們可以相信他還是抱著“試試看”的那麼一點保留。果然,這次實驗的初期,雖然少數醫生有抵觸,總的說還算順利。1955年夏,盧院長奉命去廣州學習,情況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部分科、室的主任、主治醫師、護士換了人,有的由梁先生負責治療的病人被調到別的病房去了。有一個患腳蹠上皮癌的病人,經過治療,下體消腫,不到一個月體重增加七公斤,化驗員為病人腳麵那一大朵肉菜花的新生肉芽叫好,鼓勵梁先生再接再厲把病人醫好。不料,有一天早上查病房時,病人忽然向梁先生哭訴,說是醫院已經通知他所在的單位:他的病再也沒法醫治了,最好送到廣州去求醫。這樣的事情連續發生多起。在總結會上,主持會議的衛生廳技術處長和醫院醫務長,提到久治不愈一用綠素酊立即見效時總是笑著說“行運醫生醫病尾”。在這些科班出身的醫師們眼裏,半路出家的梁先生搞的這一套不過是野狐禪,非我族類,排斥之意越來越無意掩飾。以性格剛烈聞名的梁先生,在經過那場大災難之後也學會隱忍了,多半也是為了對製藥事業的執著,他居然隱忍了一年之久。到1956年夏天,他發現他已經不能不走,不能不讓實驗暫停了,他離開南寧,到了廣州。
廣州中山大學新成立法語係,係主任戴鎦鈴先生多方設法,把梁先生聘來任教。在此之前,1955年秋,梁先生到廣州參觀蘇聯展覽會,邂逅他的中學老師冼錫鴻先生的女婿、廣東省人民醫院小兒科主任朱鍾昌醫師,他對綠素酊很感興趣,表示也要在他的小兒科進行實驗,用“掛鉤”方式,由梁先生把藥從廣西寄過來供他們使用。實驗的效果非常好,朱鍾昌醫師甚至稱綠素酊為“兒科聖藥”。可以說梁先生這次到廣州,不光隻是為了重新過教授生涯,也是為了製藥,不久,廣東省人民醫院正式要求由他們製造綠素酊,梁先生並為此請示廣東省衛生廳,得到的答複是:繼續實驗,將來再考慮由省或中央製造。朱鍾昌醫師還建議通過門診部將綠素酊應用到各科,但因醫師們的認識統一不起來,特別是門診部主任不同意而未能實現。接著,朱醫師提出改組門診部以實現推廣綠素酊應用,不幸的是,“反右”運動忽起,朱被打成右派,實驗中斷,綠素酊失去了進一步得到社會公認的第一個機會。
在中山大學,梁先生和他的得力助手甘少蘇女士,仍然堅持製藥,施診,施藥。由於綠素酊的可以說是神奇的療效,影響不斷地擴大。1963年,新會縣中醫研究所接過實驗任務,繼而,新會縣人民醫院也開始進行實驗,新會是梁先生的老家,梁伯南院長和院裏的醫生們都很熱情,工作是認真的。不久,來看病的病人就有不少自動請求醫生給開綠素酊,影響繼續擴大。但是,有一種能夠從根本上決定社會生活的任何一方麵的命運的最重要的因素:叫做“形勢”的無形而又有形的東西,又在起作用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鬧起來了。新會方麵最後一次到中山大學取藥是在1967年秋天,隨即,以揪出劉少奇為信號,“文革”進入高潮,什麼都停頓了,除了“革命”。就這樣,相隔十年之後的1976年,“形勢”稍有轉機,新會方麵還派一位司藥來找梁先生,接洽關於繼續製造綠素酊的事,當然,由於那時“形勢”還沒有完全明朗,是作不出任何決定的。看來最有希望的新會實驗,終於又成為泡影。
在“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的時代,人們首先想到的不免隻是如何保全自己。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經曆中,梁先生似乎一直在文學事業(這是他的“正業”)和放棄它去從事文學以外的辦化工廠、製藥(不務正業)之間搖擺著,作為“文革”前奏之一的、在知識分子中開展的“拔白旗,樹紅旗”運動中,梁先生最敬愛的羅曼·羅蘭的名著《約翰·克裏斯朵夫》和白朗底的《簡·愛》一起被列為重點批判對象。瓦雷裏(梵樂希)更是早已沒有人願意提起的了。文學事業確實有些前途渺茫。但中國的知識分子卻總是有那麼一顆赤子之心,總覺得今生今世如果不能對養育自己的祖國做出哪怕一點點貢獻就內疚,生命就失去意義,梁先生所以對製藥如此執著,即使在“文革”中也不願放棄,我們是應該從這顆拳拳的赤心去理解的。
“文革”中,從1966年7月28日第一次抄家算起,梁先生共被抄家七次,“搏亂”(亂來)十三次,拿得走拿走,不想拿走的砸爛。第一次來抄家時,梁先生還在看法國女作家奧克萊寄來的三本法國草藥書,馬塞爾·奧克萊是法國著名作家讓·普雷沃(1901—1944)夫人,梁先生早年留學法國時結識的文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雷沃參加抵抗運動,在一次抗擊德寇的戰鬥中犧牲。二戰結束後,梁先生的一個學生在巴黎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工作,和普雷沃的兒子小普雷沃同事,奧克萊女士開始和梁先生通信。不久,梁先生的這個學生回國休假,梁先生托他帶綠素酊給她。1957年她作為法國的一個文化代表團成員來中國訪問,和梁先生重逢歡敘,自此,梁先生每年都給她寄綠素酊。1965年歐洲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她寫信給梁先生說:“綠素酊救了我,還剩下半瓶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防備萬一。”“自從有了綠素酊,省去很多麻煩,從不看醫生”,這當然給梁先生很大的激勵。類似的事情到那時已經很多,以後就越來越多了。1963年梁先生曾專程攜藥去新會人民醫院進行實驗。在該院用綠素酊醫婦科病(陰道滴蟲念珠菌),都是兩天治好,療效神速。甘少蘇女士曾以省政協委員夫人的身份參加訪問新會,梁伯南院長告訴她:你可以到居民家裏去看看,家家都有綠素酊,都說“有了綠素酊,半夜三更急病不用請醫生”。梁先生製藥的信心不斷加強,即使在“文革”開始一年後,“派仗”打得正凶,廣州街上吊著死屍的時候,製藥亦未中止。梁先生認為,到這時,他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當初預期的媲美青黴素、磺胺劑的目標了。
但是,所謂“在劫者難逃”,梁先生自己發明的靈藥,到頭來卻不能不用來醫治他自己的傷殘破碎的身體。“文革”期間,梁先生一共挨打四次,跌傷三次。第一次挨打是1968年5月9日,紅衛兵在中山大學工人村飯堂鬥爭外語係主任戴鎦鈴,梁先生陪鬥,散會出門時遭毒打,回家時成了一個血人。甘少蘇女士先給他吃一大盅綠素酊,用藥棉浸綠素酊敷傷口止血,連敷二十次才把血止住,再用浸綠素酊的藥棉包紮,同時繼續口服綠素酊,六天以後,傷口愈合(一般療法,是要縫針的)。第二次挨打是在5月15日,紅衛兵成立“紅鬥”,所有“牛鬼蛇神”全都跪在台前,有的紅衛兵說要踢瞎梁先生的雙眼,說他因為書看得多毒也放得多,踢倒後滿麵流血,臉部腫得“豬頭大”(甘少蘇女士如此形容),這次同樣用綠素酊治好。第三次挨打是在5月23晚,被當胸猛擊三拳,跑回家時幾乎氣絕,話都說不出來,十分鍾後才平靜下來,告訴甘少蘇女士在綠素酊裏加白糖,除毒歸心,瘀血不致聚心。第四次挨打時,“工人宣傳隊”已進駐,鬥爭會搞“噴氣式飛機”,散會後又被用長板凳當頭劈下,彎著腰踉蹌回家,那時每天都要參加勞動,好容易請準兩天假,用綠素酊治傷。第一次跌傷是在廣東坪石“五七幹校”勞動時,上山伐樹自建營房,不小心跌落山坑,幸好身邊帶有兩斤白糖,和著樹上的積雪邊走邊咽,回到宿舍時全身發抖,幸好帶來的兩千毫升綠素酊分給別人一千二百毫升後還剩八百毫升。第二天屙血尿,連屙三天,就靠這八百毫升綠素酊止了血尿,但又並發了急性黃疸肝炎。幹校把梁先生送回廣州中山一醫院,內外科醫生會診,診斷為:遷移性膿陽菌敗血症,並發性急性黃疸肝炎及跌傷。甘少蘇女士帶來五百毫升綠素酊,此時梁先生已不能自己服藥,甘少蘇女士用滴管一滴一滴滴進他的口裏,滴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上午高燒從394°退到384°,醫生們才鬆了一口氣,讓梁先生從急診室住進重病房,此時又發現兩個膿包,雙腳骨節發燒並劇痛,甘女士征得醫生同意,仍用敷綠素酊及用綠素酊按擦,連續十天總算止了痛,但還有低燒,醫生認為敗血菌還沒有消失,梁先生堅持再服綠素酊,一個月能下床走動,轉入輕病房,十幾天後出院。第二次跌傷是在出院休息幾個月後又去惠陽幹校勞動,一個人負責五十多頭豬的豬菜,自種的椰菜很快被豬吃光,每天都得上山找野菜,一次在一個山坑邊望見對麵山上有很多野菜,高興得忘記了自己已經是個病殘之身,想一躍跳過去,失足跌下山坑,雖然還是靠綠素酊治好了,但兩腳從此就不大方便了。第三次跌傷是在1970年,中山大學法語係合並到廣州外國語學院後不久,梁先生被派帶學生到一個工廠裏去“開門辦學”,那時候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人應該有理性,人應該有人的尊嚴,有個學生惡作劇,把梁先生的眼鏡故意丟到地上,他隻好彎身自己去撿起來,那學生卻從背後猛力一推,推得他重重地摔了一跤,左手當即骨折,他還是不想做聲,隻想坐下來休息一下,那學生又突然把椅子抽開,讓他又跌了一跤。就這樣還是每天早上五點鍾就動身趕到工廠上課,後來因為沒有休息,手腫得厲害,經過醫院透視檢查,手節骨脫位十多公分,才獲準請假醫治。這次雖然同樣靠綠素酊治好了,但一個人的軀體經過這樣多的摧殘,要恢複健康已很困難的了。
在那些日子,人們的希望是不能不隨著“形勢”起落的。惡貫滿盈的“四人幫”下台後,對於製藥,梁先生又有了新的設想。即使還沒有足夠的理由樂觀,但懷著希望總比沒有希望強。他寫了“我學製藥的經過”(初稿,甘少蘇女士曾打印若幹份分贈友好,格於當時形勢,文中不能不有一些“左”的語言,作者生前並不滿意,未公開發表),縷述製藥經過,綠素酊等藥的成分、效能、主治、用法,以及他對治療癌症的看法。並附有一批病曆,這些,應該說都具有無可置疑的醫學科學價值。文中列舉的綠素酊成分有:陰陽草、律草、勝紅薊、天香爐、麥冬、石連子、益母草、野煙、雞爪艾、六羽玲、馬纓丹、蛇床子、馬鞭草、地膽頭、崩大碗、紫珠、黃連、牛掃鞭、稀簽草、紅絲線等,可以說是洋洋大觀,想見搜求、試驗、采集、研製過程是多麼艱巨!關於綠素酊的效力,文中總結為:一、殺菌,消炎。“文革”前廣州中山醫學院作過化驗,結論是能殺一切菌(包括真菌、病毒),消一切炎。二、通過新陳代謝,起調整神經、體溫、血壓、血液血像、內分泌等作用。三、止血(內外血),鎮痛(內外痛),消腫,退燒(高低燒)。四、無毒,無副作用,不產生抗藥性。極個別病人服用後有皮膚過敏,但不影響療效。極少數病人(約百分之三四)有較劇烈的反應,隻要堅持服用,反應會很快消失,療效即見顯著。綠素酊能醫治的病,文中列舉的有:一、一切常見病,流行病:感冒、流感、吐瀉、便秘、頭痛、暈眩。二、一切炎症:肺炎、真菌性肺炎、支氣管炎及氣管炎、咽喉炎、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脾腫大、肝硬化、腹水(胃髒性的)、前列腺炎、鼻炎、中耳炎、沙眼(結膜炎)、腮腺炎、軟骨炎、骨膜炎、肝炎等。三、婦科病:月經不調、經漏、血崩、經痛、經閉、宮頸炎、輸卵管炎、陰道滴蟲、白斑、產後風,以及因婦科炎症引起的不育症。四、小兒吐瀉、便秘、急驚風、水痘、天花等。五、血液病:白血球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對白血病血管瘤有顯著作用。六、出血:衂血、咯血、吐血、便血、血尿。七、糖尿病、痛風、腸梗阻。八、結核病:肺結核、淋巴、腎、泌尿係統結核、腸係膜淋巴結核、結核性子宮內膜炎等。九、癌:鼻、咽、肺、舌、喉、食道、甲狀腺、胰腺、乳腺、胃、肝、陰道、子宮、骨……癌。對淋巴肉瘤作用不大。十、皮膚病:濕疹、癬、神經性皮炎、圓形斑禿(圓癬)、疥瘡、天泡瘡、癰疽。十一、心肌炎、心肌勞損、心律不整、風濕性心髒病等。十二、燙火傷、跌打:止血、止痛、排膿、消種、肌肉萎縮。治療範圍之廣,令人驚異,然而這是事實。作者鄭重地寫道:“在三十餘年的臨床實驗中,有多至千餘病例(如鼻炎、腹瀉、便秘、跌打),少的亦有百餘例(如肺結核、胃潰瘍、肝炎等)。但亦僅有一二病例者,然均症狀明顯,證據確鑿(如腎結核、腸係膜淋巴結核等)。”梁先生這番話是鄭重地說出的,因為所根據的是大量的事實:一千多份臨床治療記錄。我們再看看這些記錄中有代表性的病例:癌症,有肝癌,肝細胞癌,肺癌,葡萄胎肺轉移,鼻咽癌肺轉移,陰道癌,尿道癌,子宮癌,子宮頸癌,乳腺癌,骨癌,胃癌等三十二例,另有晚期癌症服用綠素酊過遲,延長生存期且死前不感疼痛二十三例。心髒病,有冠心病,心窩痛,高血壓等八例。類風濕關節炎一例。風濕性心髒病及腦神經腺萎縮、十二指腸潰瘍、淋巴腫大等六例。肝硬化及脂肪肝六例。肝炎,急、慢性肝炎,黃疸肝炎,敗血症並發黃疸肝炎十七例。乙型肝炎十七例。精神分裂、神經失調、神經官能症、腦動脈硬化引起癲癇、神經衰弱、麵部神經抽搐、口眼歪斜、肌肉萎縮、神經性頭痛等二十三例。瘤,有子宮肌瘤,動脈性海底血管瘤,上顎混合瘤,喉頭狀瘤,聲帶瘜肉,淋巴瘤等六例。結石,有尿管結石、膽結石各一例。胃病,有胃痛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胃下垂,慢性胃炎等十五例。各種炎症、真菌等,有乙型腦炎,真菌性肺炎,腸道淋巴結核,泌尿係結核,肺結核,前列腺炎,急性肺炎,淋巴結炎,副睾丸炎,皮炎,骨膜炎,牙根炎,咽炎,美尼爾氏綜合症,扁桃體炎,膽囊炎,胸膜炎,急性腮腺炎,急、慢性鼻炎,腎炎,腎盂腎炎,十二指腸球部發炎,坐骨神經炎,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前列腺肥大,胸積水,急性闌尾炎等共八十六例。婦科不育症,有婦科念珠菌,子宮增植,經漏,血崩,月經痛,月經不調,尿道炎,盆腔炎,葡萄球菌感染等共十四例。紅、白血球低,蛋白尿等三例。腦震蕩二例。眼病,有化膿性眼內膜發炎,眼斜視等四例,以及二十七年偏頭痛、十三年偏頭痛各一例。所有臨床治療記錄都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住址、電話、服用綠素酊前疾病診斷和治療經過、服藥後病情變化醫生診斷意見、每日服藥次數、每次劑量,共服藥時間、備考等欄目,填寫詳細,往往附有病人感謝信及病人家屬、病人所在單位的感謝信。1983年3月,廣東電視台記者周春鬆曾征得領導人同意,以廣東電視台新聞部的名義,向接受過梁先生治療,服用過綠素酊等藥的病人進行書麵采訪,給病人的信中寫道:“最近,本台記者獲悉廣東外國語學院梁宗岱教授為了探索我國的醫藥寶庫,幾十年來,努力挖掘、鑽研,利用中草藥研製了幾種能治療各種疾病的藥物。幾十年來堅持贈藥贈醫,救死扶傷,使許多病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受到廣大群眾的讚揚。為了表彰梁宗岱教授這種刻苦攻關的可嘉精神,本台準備報導他的事跡。據梁宗岱教授提供的資料,知道你曾接受過他的藥物治療,本台特向你了解如下情況:一、你患的是什麼病,經什麼醫院確診的?二、患病期間曾在什麼醫院作過治療?三、什麼情況下服用梁教授的何種藥物?四、服用過程如何?有何反應?五、什麼時候治愈?至今有沒有複發?六、對梁教授的藥物有何看法?(下略)”該台收到的回信有不少極具醫學價值的內容,寫信的人雖然一般文化水平不高,但感情真摯,十分動人。下麵是勞浩全1983年3月18日寫的信,他患的是肝癌:“(上略)我在1975年2月4日入院,出院1975年3月22日。醫生診斷十二指腸潰瘍,做胃大部分切除手術時發現肝表麵不平滑,稍硬,色較深,經活體組織檢查,合符(符合)肝癌診斷,建議我出院後到內科門診繼續治療,這是芳村人民醫院內科手術醫生鄧立德醫生的診斷。後來得到一位街方(坊)在外語學院工作的工人說起,他說有一位老教授贈醫贈藥,為廣大群眾的,不收分文,是個好教授。後來我前往學院求醫取藥,把醫院的各種檢(查)單,診斷交給梁宗岱教授看,後來他給我綠素酊,大約有一拾多斤的綠素酊,後來我給他一點禮品他不收,還叫我好好保養身體自己多食一點。自從我飲用過綠素酊後精神有改觀,大有希望,精神大有好轉。後到醫院多次檢查和檢(驗)血,照超聲波,沒有問題一切正常,我重新又走上服務工作了,我們飲食行業每年檢查身(體)一次都沒有發現問題。(下略)”。鼻咽癌患者謝麗雙的丈夫歐祖亨1983年3月14日的信寫道:“謝麗雙同誌是1977年冬患病,經過腫瘤醫院確診,於1978年3月底在該醫院入院進行放射性治療兩個療程,病情處於頸兩側結核腫脹,頸骨緊硬,頭重墜,喉幹作渴,睡覺多做夢,鼻間中流血,(中略)由於上述情況尚未能消除,對其後果毫無把握。經過芳村區水運一社譚炳介紹(他已故)外語學院梁教授曾在水運一社治愈多名患癌者。我當時就感到非常興奮,我回家和愛人商量,持著醫院診斷證明書前往白雲山(按:廣州外國語學院所在地)找梁教授,受到梁教授一家的同情和接受醫治,我們堅信他的醫療,嚴格遵照他的醫療要求,堅持服藥時間、用量、使用方法,禁忌事項等等,通過一百五十多天的服藥,回腫瘤醫院複查,病情一次比一次好,最近在醫院檢查情況穩定,身體保持做家務工作,精神很好。(下略)”心髒病,宮頸炎,不育症患者李月華1983年5月5日的信寫道:“(上略)我和我愛人結婚時年齡已經很大,我29歲,他32歲,當然想早些有個孩子。可是因為我患有先天性心髒病(房間隔缺損),經常有吹風樣雜音(二級),又加上‘文革’期間社會動亂,我經常發作竇性心動過速124次/分鍾或心律不齊。我又患有婦科病宮頸炎(中度),在勞保醫院就診,沒有根除,經常發作,經期紊亂,體質非常差,隻有94斤體重。1967年結婚後二年曾懷孕,但不幸流產了,那時我們夫婦是分居兩地的,轉眼四年了,還沒有孩子。1971年我在年初又去廣州,梁教授和夫人建議我試試他們自製的綠素酊,每次服20CC,涼開水衝服,一日兩次,探親期間連續服用了約2000CC,回家時帶了約3000CC到上海連續服用,就在這一年的十月我順利地生下了一個漂亮的男孩,為了表示我們對梁老的敬意,取名為‘雲佳’,白雲山的梁老好的意思。以後每年探親,總要帶上雲佳去探望白雲山的外公外婆。(下略)”慢性肝炎患者鍾仕森1983年5月1日寫的信裏說:“(上略)我患的是慢性肝炎,曾作脾切除脾腎靜脈吻合手術,手術後長期肝功能不能恢複正常。於1973年11月經同事介紹去廣州外語學院梁教授處求藥,梁教授及梁太熱情接待,並贈藥給我。未服梁教授藥(綠素酊)以前,自覺症狀有右背肩胛角區鈍痛或脹悶感,過勞則加重,胃納差或惡食,食後腹脹,間有鼻血,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失眠多夢,容易感冒。經服綠素酊後上述症狀隨著肝功能恢複而逐漸消除。(下略)”乳腺癌患者皮克貽1983年5月5日寫的信裏說:“(上略)1972年3月,我無意中發現乳房內上方有一黃豆般大的腫塊,有壓痛感,經本院(按本人是醫院護士)外科采用肌注丙酸睾丸素治療,用藥後乳房腫塊消失,停藥後又出現腫塊。同年5月在本院進行手術,病理切片報告:乳腺增生。術後四年在原手術處摸到腫塊,而且比第一次腫塊大,第二次手術病理切片報告診斷為乳房汗腺瘤,在本院看中醫服中藥都不見效。後來聽說梁教授治這種病有豐富經驗,我帶著一線希望的心情找到了梁教授,他熱情地接待了我,把自己自采自製的中藥給我吃,服了三個月,腫塊消失,這樣我堅持服了半年。現在我已結婚,有一個一歲多的女孩,在哺乳期間,乳汁分泌正常。(下略)”有些來信,附有各醫院的檢查報告。如風濕性心髒病及肝大患者楊肖棟有順德縣桂洲衛生院1977年6月10日的心電圖報告,子宮癌患者楊妹服用綠素酊一個多月後,1979年2月16日、3月23日兩次去廣東省人民醫院門診部檢查,檢查單上的檢查結果都是“塗片未見癌細胞”。肺癌患者劉庸,服綠素酊一個半月後去廣州中山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做血液檢查和照胸透全胸片,報告書臨床診斷為:“左上肺稍有複強,示病變稍有好轉”。卵巢癌轉移肺癌患者梁小萍服綠素酊六個月後病情逐步好轉。1977年8月22日去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作X射線檢查,報告書稱:“雙側肺野清晰,未見有不確實質浸潤病變,與1976年1月27日照片相比,右肺底轉移病變已消失。心髒橫膈無異常。”此外,還有不少病人求醫時和病愈後帶來廣州市各醫院的臨床檢查報告,超聲波檢查記錄,同位素診療室掃描報告,放射科檢查會診單等,或是用以說明原先在醫院就診時得到的診斷,或是用以證實服用綠素酊後病情的變化,好轉,痊愈,無法一一列舉。下麵再舉上文提到的那位在醫院工作的慢性肝炎患者鍾仕森服藥後曆次所做肝功能檢查結果製成表格附在感謝信後麵,該表顯示的情況是:“SGRT穀—丙轉氨酶:73年11月20日:175;74年1月4日:105;74年2月18日:123;74年3月25日:98(正常100以下);74年5月2日:正常;74年5月25日:正常;74年6月1日:正常。Enso4硫酸鋅濁度試驗:73年11月20日:12;74年1月4日:13;74年2月18日、3月25日、5月2日、5月25日、6月1日:均為正常。CFT腦磷脂膽固醇絮狀試驗:73年11月20日:++;74年1月4日:++;74年2月18日:++;74年3月25日:+;74年5月2日:+;74年5月25日:陰性;74年6月1日:陰性。TKT高田氏(歐柯氏五管陽性最高+++):73年11月20日:++;74年1月4日:+;74年2月18日:+;74年3月25日:+;74年5月2日:陰性;74年5月25日:陰性;74年6月1日: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