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篇 10.醫生不該成為搖錢樹?(2 / 2)

記者:那你認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在哪裏?

廖:關鍵在於籌資與支付製度。籌資就是確定政府的投入為主渠道,其他社會資助和

慈善資助為輔。支付製度就決定了醫生與護士的價值取向,給他們什麼待遇和如何給予績效考核。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衛生投入要立法,規定各級政府每年對衛生的最低投入。其次,績效考核不能單純通過計件來引導醫生“超常”的工作,要讓醫生的勞動價值得到體現。

記者:具體來說,績效考核應該如何做呢?

廖:績效考核的指標和內容很多,國外是以安全為主要的考核指標。我們也可以用各

類衛生指標來考核。比如國家提出雙向轉診,我們可以用計分製,鼓勵大醫院多看疑難雜症,少看小病。治療一個疑難雜症,計分就高,治一個小感冒,分值就低。而社區醫院考核就要看你服務人群的百分率,控製傳染病發生率完成多少,由下往上轉移情況等,而不是單純用經濟做杠杆,或者靠發表文章來激勵。如果你也叫基層衛生院發表與大醫院同質的論文來決定他的升遷,還有誰能夠留在基層呢?一種沒有為基層醫生設計的成長機製,是難以解決群眾看病問題的,也不能完成新方案提出的任務。

新動態:新農合也要有政府投入

記者:現在廣東省也進行了新農合試點,但是實踐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廖:新農合讓大家有錢看病,還救活了一大批鄉鎮衛生院。但是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就是不該提供的服務提供了,不該用的治療手段也應用了,比如不該打吊針的,讓你打吊針;不該住院治療也住院治療了。這就是因為政府沒有解決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的問題,而是單純通過按項目付費的辦法解決基層醫院的生存問題。因而,目前這種醫保支付製度,產生了多花醫保錢的問題。

記者:現在新醫改不斷出現新動向。8月份廣東省版的醫改方案也出了征求意見稿,裏麵提到了允許中醫坐堂。你怎麼看?

廖:老中醫坐堂,這是走回舊的模式上,其實是無奈之舉。這還是靠藥來維持。老中醫坐堂畢竟效率低,這個辦法並不是主流,隻是滿足群眾一些小病小痛的需要。

記者:你曾經說新醫改就如同在月宮中行走。為什麼這麼說呢?

廖:我覺得,如果我們良好的願望得不到實現,落不了地,就如同在月宮中行走,

飄飄然。我認為政府要把國民健康當成戰略物資來考慮。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就把這個作為未來國家的競爭力。衛生從經濟學上來說也是值得投入的,把預防做好,把發病年齡推遲,產生的效益無可估算。如今的現實是,領導意誌決定了投入,決定了對衛生的財政投入。在中國,第一把手就是關鍵。其實我們呼籲加大投入,不是為部門利益,而是為了公民的福祉,大家的利益,目前的基本目標就是讓大家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