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夜色晚了我就回家,到了家門口,老媽攔著不要叫我進屋。
老媽端出一臉盆清水,用一個棕刷在我後輩刷了刷,又用桃樹枝沾點水在我身上灑灑。完了叫我在臉盆裏洗了把臉,再用一麵八卦鏡照了一下,才叫我進屋。
“老媽,你這還給我搞個歡迎儀式”
“你這個臭小子,幹什麼不好,非得去調查這些不幹淨的動西。這是我從隔壁張阿姨家學來的,她女兒在火葬場上班,每天下班回來都要這樣,免得髒東西跟回來”老媽邊拍我的背邊說。
“老媽,這都什麼年代了,還講封建迷信這一套。”
“呸,不許胡說,做父母的擔心自己的孩子有錯嗎?等你結婚有小孩了,你就懂了。”老爸左手裏端了一把紫砂西施壺,右手拿一把點燃的檀香在我頭上繞了三圈。
“好了,可以進屋了。”老爸拍拍我的肩膀。
我無語!淩亂中!
早知道就不給老爸老媽他們說我的節目內容了。
我屁股剛坐下來,老媽就坐我邊上,問這問那,問我在省城有沒有女朋友?隔壁張阿姨家的女兒不錯呦,長的高眺,皮膚白皙,臉蛋子漂亮,臀部大,胯骨寬,以後好生養。
老媽的話逗的我差點把喝進嘴裏的茶噴出來。
老爸在一旁一臉嚴肅的板著臉說“你都老大不小了,還不娶媳婦生孩子,你看你的同學……”
“老爸,你怎麼也跟那些三八婆一樣八卦,你一個老爺們兒不養花養草,喂狗養魚怎麼也愛絮絮叨叨的”
“我不管,你娶了媳婦,給我生個孫子孫女,看你怎麼在外麵跑,我就不管你……沒娶媳婦你還有道理了?……”老爸把紫砂西施壺往桌上一方,劈頭蓋臉就給我一頓。
“好了好了,不說了,我洗洗睡了,明天還得進北山?”我說。
“好端端的進北山幹嘛?”老媽問我。
“我…………”話到嘴邊我又咽了回去。
不能暴露我的真實意圖,免得父母又要擔心。
老爸老媽問了半天我就是不說,堅持守口如瓶。
“哎呀,北山呢,咱們還有幾家親戚呢,本打算讓人家招待你了,你不說就算了,你自己去吧,沒人帶路山裏迷了路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啊。”老媽見我不說就換個套路。
無奈我交代了去北山找林九叔的事情。
我一提到林九叔,父母到不是很驚訝。他們知道林九叔這一名號人物,而且林九叔年輕時和我大姨夫關係好,後來我大姨父一家從北山搬進城裏,兩人就沒怎麼見麵,時常電話聯係。
我求老媽打電話給大姨夫叫他帶我去北山。老媽拗不過我的苦苦哀求就答應了。
第二天我和大姨夫一起騎嘉陵125摩托車進了北山。
北山是秦嶺往陝南延伸的餘脈,山勢坡緩,林密樹高。在解放前和解放後的一段時間,老百姓日常生火取暖都是到北山砍柴,一度砍伐泛濫造成水土流失。
後來全國實行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十幾年間北山植被茂盛,樹木林立。
同時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當地的能源由煤炭取代木炭,木材、木炭退出當地能源市場。建築房租也從磚混結構轉變為混凝土框架結構,居民蓋房也就不需要木頭。消費決定生產,沒有了市場,就再也沒人去北山偷盜伐木。
南鄉縣從前幾年開始實行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公路”工程。原來進山的土路全部用水泥硬化,路麵情況很好,沿途都是樹木花草,偶爾能碰到一兩個行人。
我和大姨夫騎著嘉陵125沿著大路一直往裏走。走過幾個崖口,轉過幾個山口,終於看到前方的山凹裏有一個新農村,有幾十戶人家,清一色新修的混泥土結構兩層小樓整齊的排成一列。
這和我印象裏的山區不一樣啊,山區不都是小矮土房子,一家一個小院,院子裏養條狗,喂點雞,人煙稀少,單家獨戶,零零散散的嘛。
大姨父給我介紹,現在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把原來的單家獨戶、獨自居住的人家全部集中到統一的新村。
把原來的幾個村子合並成一個行政社區,把原來東一個村,西一個村的小村莊全都遷到一個社區來集中居住。
社區裏有超市、衛生室、郵局辦事點、農村銀行、黨群工作站,該有的基礎設施都有了,極大的便利山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閑話少敘,大姨父一腳油門就騎到林九叔家門口。
林九叔熱情的招待我們,我看他家裏放了很多鋸子、刨子、墨鬥、直角尺、斧子等工具。
原來林九叔是木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