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各 論 第二十一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3 / 3)

(三)推拿按摩

揉脾俞,揉腎俞,重揉腰骶,揉環跳,拿委中,揉陽陵泉,揉足三裏,拿承山,拿昆侖、太溪。

(四)針灸治療

針灸可以緩解和消除疼痛,也可以促進神經根水腫和炎症的吸收,是中醫治療腰突症中重要的輔助療法,能發揮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散寒溫經的作用。按照經絡學說選取相應穴位,有腎俞、環跳、承山、委中、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阿是穴等,每次選穴3-5個,急性期每日1次,好轉後隔日1次。

手法:除急性損傷外,腎俞用補法,其餘穴位可用強刺激或中等刺激,使針感向遠端放射。

(五)藥物治療

1.中醫治療

(1)常用中成藥

①四妙丸:每次3克,每日2次,適用於濕熱內侵型腰腿痛。

②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腰腿痛。

③左歸丸:每次10粒,每日2次,適用於腎陰偏虛型腰腿痛。

④右歸丸:每次10粒,每日2次,適用於腎陽偏虛型腰腿痛。

⑤脈絡通衝劑:每次1包,每日3次,適用於寒濕型腰腿痛。

⑥通絡開痹片:每次3片,每日1次,適用於寒濕內侵、經脈痹阻型。

⑦腰痹通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適用於氣滯血瘀型。

(2)分型治療

①寒濕內侵、經脈痹阻型:治宜祛寒除濕、溫經通絡法,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②勞傷跌仆、氣滯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法,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③腎精虧虛、筋骨失養型:腎陰偏虛者治宜益腎滋陰、舒筋活絡法,方用六味地黃湯或左歸丸加減;腎陽偏虛者治宜溫腎補陽、強筋壯骨法,方用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加減。

2.西醫治療

(1)急性發作應嚴格臥硬板床休息。

(2)疼痛症狀,非甾體消炎鎮痛藥物臨床應用廣泛,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等。

(3)嚴重者主要依靠手術治療。

(六)防治誤區

1.腰腿痛不算病

根據相關數據的調查,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有過腰腿疼痛的經曆,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幾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係統。有些腰腿痛的原發疾病治愈後,疼痛也隨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認為腰腿痛不算病。事實上,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不僅算病,而且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病不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還會引起下肢麻木、發涼、無力,甚至癱瘓和大、小便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腰突症治不好

腰突症比較容易複發,特別是有神經係統障礙的人,其修複過程較長。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些非專科醫生也認為腰突症治不好。其實腰突症治療的總體效果非常好。所謂治不好原因有二:一是選擇方法不當,二是沒有堅持治療。有的患者一聽說哪裏有新療法就去哪裏治,但在哪裏都不能堅持,最終是跑的地方不少,效果卻不理想。

3.迷信某一方法

腰突症病人有兩種主要的治療方法,一是手術,另一個是非手術治療。後者又有牽引、按摩、內外用藥、經皮切吸、膠原酶溶解等方法,應該說任何一種方法都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都不能包治所有的患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某些療法是禁忌的。因此,正確的態度是根據臨床症狀、體征、病程、影象學檢查,選擇適合患者的具體治法,不能片麵誇大、迷信某一種療法,也不能從主觀上抵製某一種療法。

4.對運動的誤解

許多腰突症患者,甚至有些非專科醫生也認為,腰部活動會促使腰椎間盤髓核進一步突出而加重病情,故而限製腰部運動。其實,這是很不全麵的。對於腰突症患者來說,腰、背、臀、腹等肌肉的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弱,而上述肌肉對維持腰部穩定性至關重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合理的運動,能增強肌肉的功能,對腰突症的康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