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廣播作品 29專 題
我的心肝寶貝
寧波人民廣播電台創作 播音:雪莉
她是平常農家的柔弱女子,
林萍:因為我知道我的父母他們其實真的是很老實的那種農民,很善良。
她是尋常人家的普通母親,
林萍:我對女兒肯定負責任,不會對不起我女兒。
她以非凡的勇氣和力量,
林萍:那個小女孩實在太可憐了,應該救她。
用自己身體48%的肝髒撐起了同村女孩100%的生命,
林萍:她就像花一樣的,還沒開放,就一天一天枯萎下去,我說你忍心啊!
演繹了一段跨越血緣的母愛傳奇。
林萍:我當時在想,哪怕給她就是能夠多活一年、兩年,都值得的。
廣播專題——我的心肝寶貝
(壓童聲童謠)
大拇哥
二拇弟
三阿姐
四小弟
小妞妞來看戲
手心手背
心肝寶貝——
2009年4月,在浙江寧波鎮海一個叫團橋的小村莊裏,原本平靜的一戶普通人家,突然掀起了一場從來沒有過的家庭風波。
林萍婆婆:自己的女兒我刮也要刮過去了,媳婦不能罵啊。
林萍丈夫:都43歲的人了。家裏,你老爸老媽這麼大歲數的,還有你女兒也還在讀書,這個你考慮過沒有啊,你腦子進水了還是怎麼樣的?
林萍女兒:我隻有一個媽媽呢,媽媽沒了怎麼辦呢?我怎麼辦呢?你要是敢去捐的話,那我書就不讀了。你看著辦好了。
林萍婆婆:我說我去回頭他,我給你去回頭。
林萍丈夫:我就跟她說,這個東西你說話這麼快幹嗎,我說你考慮過沒有。
一家老小,上上下下,所有的指責和勸阻都針對這戶人家的女主人——林萍。
林萍:我說我覺得小孩子就像一朵花一樣,還沒開放,就一天一天地枯萎下去,我說你忍心啊,我說我是不忍心,真的。
原來,與林萍同村的8歲小女孩徐潔患上了一種叫“肝痘核變性”的病。不幸的是,小徐潔的病情已到晚期,醫生說隻有一個辦法——肝髒移植。
然而,隨著父親母親、爺爺奶奶、表舅公、表舅婆的一一檢查、驗血,他們中沒有一個人能夠與小徐潔的O型血相匹配。
徐潔母親:哪知道小孩這個血型驗出來是O型血的,當時一下子有從山頂上掉下來的感覺。能等到別人的肝源麼等,等不到的話嘛,就是說在她最後的一段日子裏,陪她遊山玩水,有什麼心願就幫她達到,就這樣子。
團橋村不大,鄰裏鄉親之間,平時即使很少有走動來往的,也都紛紛前去看望這個可憐的小女孩。
林萍家住河東街,徐潔家住河西街。兩家隔了一條小河,平常進進出出的,打個照麵,應聲招呼什麼的,林萍對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印象很深刻。
所以,得到消息的第二天,4月13日,林萍在寧波市婦兒醫院第一次見到了原本活潑的孩子被病痛折磨的痛苦的樣子。
林萍:當時看到她的時候她躺在病床上,肚子已經很大了,好像孕婦一樣,在寧波,她這個病也沒有藥治的,就掛掛鹽水什麼。那我就說,那個小女孩實在太可憐了,我該救她。我說各方麵都努力過了,留不住她,那我們心裏就安心了,至少可以有一份安慰,那你如果沒有努力過,沒有去爭取過,會有一輩子的陰影在。
在林萍的熱心幫助下,徐潔的父母聯係上了李惠利醫院的專家。聽從那裏的專家的建議,他們帶著孩子去往上海瑞金醫院給女兒做進一步的救治。
林萍:當時我是說過了,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O型血,如果你們需要我什麼的話,我會幫助的,我會盡力而為的。
然而,令林萍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隨口說說的這一句話,卻鼓起了孩子父母的勇氣。
林萍:小女孩的那個大姨媽打電話給我了,她說“你願不願意去做配型”?那我接到電話,就猶豫了三五秒鍾,我說我願意,那說要趕快,明天就去,那我說好的。這個大概是4月14號。
自然,有如故事的開頭所講述的,林萍要去做配型,遭到全家人的激烈反對。
林萍:我是有先斬後奏的意思,然後我就是瞞著他們去上海的。
4月23日,瞞著父母女兒、同事朋友,林萍獨自一個人去了上海做血型配對。然後,丈夫王海文第一個聽到了這個令他心裏五味雜陳的結果:配對成功。這樣的結果多少也有點出乎林萍的意料。可是,既然如此,她就沒有退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