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3)

忠誠顧客一次,就等於往自己的小舟之下注了一次水。本來很窄多礁的經商之航道,就會一帆風順,使自己的小舟變成大船,漂河過海駛入大洋,最後把自己的大船變成超級航母。

這就是典型的富人做生意。富人做生意,首先是把自己經營好,然後再去經營他的生意,他不但做有形的東西,更注重無形的東西。而窮人卻從來不注意或不注重去經營自己。這就是窮人之所以不能掙大錢的原因。

“小富靠謀,大富靠德”,窮人切記。

步步深入,抓牢機遇

機遇時時都有,處處都在,就看你到哪裏去尋找,去發現。有時候,機遇潛藏在市場的縱深處,你要擦亮自己的慧眼,到縱深處去挖掘。

20世紀70年代中期,為使當時尚名不見經傳、遭人歧視的索尼彩電擠進美國市場,索尼公司的經營者曾煞費苦心。索尼公司海外部部長卯木肇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決定選擇美國芝加哥最大的電器經銷商——馬希利爾公司作為主攻對象。第二天上班時,他興衝衝地趕到該公司求見其經理,可回答是“經理不在”。

卯木肇不甘就此罷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造訪馬希利爾公司,要求與經理會晤。到第四次,馬希利爾公司經理終於同意接見。

“我們不賣SONY(索尼)的產品!”馬希利爾公司的經理劈麵就是這樣一句,“你們的產品降價拍賣,像癟了氣的足球,踢來踢去沒人要。”

卯木肇先生決定采取“韌”的方法,繼續“纏”住這位經理,並在當地報刊上重新刊登廣告,再造產品形象。

哪知馬希利爾公司經理又提出:“SONY的售後服務太差。”卯木肇沒有爭辯,回駐地後立即設置特約服務部,負責售後服務,並在報上公布特約服務部的地址和電話號碼,保證隨叫隨到。

但在又見麵時,馬希利爾公司經理再度提出:“SONY在本地形象不佳,知名度不夠,不受消費者歡迎。”因而拒絕經銷。雖然屢遭拒絕,但卯木肇認為這位經理挑剔的理由越來越少,是成交的先兆,值得繼續努力。卯木肇立即集合三十多位職工,規定每人每天撥五次電話,向馬希利爾公司購索尼彩電。接連不斷的求購電話,搞得馬希利爾公司的職員暈頭轉向,誤將索尼彩電列入“待交貨名單”……馬希利爾公司的經理為此大為惱火。

卯木肇則不慌不忙,等經理火氣消了一點時,大談索尼彩電的優點,並指出:“我三番五次求見您,一方麵是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時也考慮了貴公司的利益……索尼彩電一定會成為馬希利爾公司的搖錢樹!”

經理動了心,勉強同意代銷兩台彩電試試。

卯木肇立即選派兩名年輕能幹的推銷員送兩台彩電去,並要求他們:要留在櫃台裏,與店員並肩推銷,休息時輪流請店員去咖啡館喝咖啡,如果一周之內賣不出去,他們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當天下午4點鍾,兩台彩電已銷出,馬希利爾公司又訂了兩台。其後的一個月內竟賣出了700多台。

有了“帶頭牛”開路,芝加哥地區的100多家電器商店紛紛要求經銷索尼彩電。不到3年,索尼彩電在芝加哥地區的市場占有率達30%。有了芝加哥這頭“帶頭牛”,在美國其他城市的銷售局麵也打開了。至此,卯木肇先生憑著其堅忍不拔的“推銷精神”,終於使得索尼彩電成為占領美國市場的“日本名牌”,為索尼公司贏得了源源不斷的豐厚利潤,也為其出色的推銷生涯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事實上,客戶拒絕推銷,常常有各種原因。或是基於內在需求的本能反應;或是因當時正苦惱、困惑的其他問題的緣故,無暇或無心考慮你的推銷;或是遭受了他人情緒的騷擾,將不良情緒轉移到了你的頭上。在這些情況下被拒絕,便不一定是你有問題,而很可能是對方有問題。當我們明白被拒絕並非我們自身的原因,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打起精神去幫助一個存在著問題、又急需我們去疏導的“受難者”呢?

即便我們明明白白、確鑿無疑地被客戶拒絕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世界是這麼大,人群是這麼多,“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十步之內,豈無芳草?在這件事上,你被拒絕了,但不表示別的事兒上你就會被拒絕,這個人拒絕了你,也不表示那個人同樣會拒絕你,今天你被拒絕了,明天你未必還會被拒絕……隻要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必勝的信念,誰又能剝奪你成功的機遇呢?

依勢而擇,巧占商機

一個機構隻有敢於負擔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才有可能脫穎而出;決定去做其他人認為不能做的事,這種人才是發明家、革新者以及把世界推動向前的偉人。

1945年,鬆田峪二在充分考慮到日本市場狀況後,做出了戰略性決策,他在家鄉南部又從頭開始,重新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拉鏈製造工廠。

鬆田峪二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以當時日本的實際情況作為參照的。作為二戰中的戰敗國,日本在戰後幾乎成了一片廢墟,經濟蕭條,市場冷落。他看準這一時機,在當時貨物奇缺、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依靠豐富的辦廠經驗和技術,同時也克服了資金籌備、人力培訓等困難,抓住了時機,進行有力的出擊,結果很快生產出大量的拉鏈。

盡管鬆田公司用人力機械製造的拉鏈質量粗糙,但由於供不應求的原因,在投放市場後,還是形成了搶購的熱烈局麵。因為鬆田峪二善於捕捉機遇,並善於充分利用那些千載難逢的機遇,使鬆田公司的資金在二戰後的十幾年間迅速上升。

鬆田峪二的事業出現了真正的轉機是在1947年。

這一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一位美國買主找到鬆田,要訂購他的產品,他首先提出要看看樣品究竟怎麼樣。於是,當鬆田峪二把貨樣拿給美國買主看時,卻引起了對方的嗤笑,連連說“No”。原來,鬆田公司生產的產品粗糙,質量低劣,而且價高,難以滿足美國買主的需求。

從這件事情中,鬆田峪二意識到自己落後了。尤其是在他看了美國生產的優質拉鏈之後,感到大為吃驚。與他們相比,自己就像一個蹩腳的匠人拿著一堆破爛叫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鬆田峪二並不因此而氣餒,在他的眼前似乎又出現了一個美好的前景。沒過多長時間,又一個機遇來臨了。倘若把美國生產拉鏈的機器與日本的勞動力結合起來,就可以用較美國低得多的成本生產出同美國一樣好的拉鏈,在市場上一定會有較強的競爭力。意識到這一點後,鬆田峪二很快行動起來,將計劃付諸實施。

鬆田峪二在技術、裝備改良方麵總是不遺餘力。1948年,鬆田峪二出資從美國引進了四台製造拉鏈的舊機器,他將機器投入生產,但並不以照抄美國人為滿足,而是不斷地創新。不久,他又試用各種不同的合金材料製作拉鏈,這在當時的世界上還是首創。

很快,經過鬆田峪二的銳意改革和苦心經營,大量物美價廉的拉鏈源源不斷地從鬆田公司裏生產出來。在鬆田峪二看來,市場就像大海中的滔天巨浪,隻有優質的產品才能安然通過,不至於船毀人亡。正是因為隨時有這樣的憂患意識,鬆田峪二時刻都要向他的員工灌輸質量意識。他的公司生產的優質拉鏈為他所製定的前景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果不其然,僅僅兩年後,鬆田公司的拉鏈不僅鞏固了它在日本市場的地位,而且還進一步打入全球市場。也就是在這一年,也就是這一次偶然的機會,目光敏銳的鬆田峪二牢牢地抓住了它,鬆田公司也欣逢轉機並重新命名為鬆田興業會社。一個拉鏈王國就在一次不經意之中拉開了輝煌的序幕。

決策是一種高妙的藝術,它的出爐要依時而定,依勢而擇。無疑,鬆田峪二深明個中要義,他不因迎麵撲來的眾多機會而眩暈,不因機遇門可羅雀而沮喪,他總能根據瞬息萬變的局勢,作出靈活而迅速的判斷,抓住關鍵的時機實施最後的一擊,因此,他成功了。

巧籌資金成就夢想

在商業經營中錢能生錢,也就是說,有了一定數量的錢,再加上合理有效地運用和調配,就能獲取更多的錢。如何合理地運用、調配已有的金錢,這是對一個經營者的才幹和智慧的考驗。然而,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一名經營者,無論你有多麼強的經營能力,但如果沒有錢供你運用、支配,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中國傳統商人有以“一文錢創天下”的誌向和能力,但也知道,完全靠自己一文錢一文錢地積累,這個發家過程無疑會十分漫長。因此,跳過最初資金積累階段,直接由借貸——負債經營入手,便成為傳統商人的經營捷徑。

吳蘊初先生是解放前有名的“味精大王”,他起步時身無分文,但他憑著自己的機智與聰明,巧妙地籌集到了一筆資金,成就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夢想。

20年代初,吳蘊初就讀於上海陸軍兵部的專科學校,在化學方麵頗有造詣。當時,日本的味精——“味之素”風靡中國,一直占據著中國的味精市場。吳蘊初有心改變這一現狀,決定下功夫搞出自己的中國味精來。他經過一年多的反複試製,終於獲得了成功。他在欣喜之餘,又不能不感到擔憂,當時他手上一點資金都沒有,根本無法將他試製出來的味精投入生產。怎麼辦?他苦思冥想之後,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開始頻繁地出入於酒館飯店。每到一個地方吃飯,他都會上演相同的一幕:當著所有客人的麵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瓶,然後從瓶中倒出一點味精放入湯中,很得意地喝起來。他的舉動常常引起旁人的好奇。終於有一天,在座的一位寧波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趣,請吳蘊初也給他的湯中放一些。他品嚐過放了味精的湯後,大加讚賞。吳蘊初則趁此機會大力宣揚起自己的技術來。這位心服口服的寧波人便將吳蘊初介紹給了一位姓張的巨商。

張老板接觸吳蘊初後,覺得他的技術有利可圖,便立即拿出五千塊銀洋給吳蘊初,讓他將味精投入生產。吳蘊初就這樣解決了燃眉之急。他拿著這筆來之不易的錢,苦心經營,終於使自己一躍而成為舊中國赫赫有名的“味精大王”。

胡雪岩也是一個“錢眼裏翻跟鬥”的高手。他在自己事業的草創階段,其實是身無分文,就是因為他知道如何在“錢眼裏翻跟鬥”,他的一項項事業,也就一項接著一項地“翻出來了。

胡雪岩創業之初所動用的資金,其實都是借來的,而不是他自己的。一筆生絲生意交割之後,胡雪岩立即著手要開藥店、典當,這時他其實仍然沒有足夠的資金。第一筆生絲生意做下來,不僅分文不剩,還拉下了萬把銀子的虧空。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他卻又要上兩個大“項目”,不能不讓人驚訝,認為他現有的錢莊、生絲就是兩樁最大本錢的生意,哪裏還有餘力去開藥店、典當?

胡雪岩有自己的打算。胡雪岩的打算,是憑他的信譽、本領,因人成事。阜康的進一步發展,有已經結成牢固的生意夥伴關係的龐大支持;做生絲生意,仍然由大家集股,藥店可以打官府的主意;而典當業,他則看中了蘇州潘叔雅那班富家公子。

胡雪岩曾說他自己就知道“銅錢眼裏翻跟鬥”,這種“因人成事”的方法,大約也應該算做是這“跟鬥”的一種“翻”法。所謂因人成事,說到底,也就是根據自己麵對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自己的對策,不失時機地開創自己的事業。從籌措、積累資金的角度看,這“因人成事”,其實也與有多大力量辦多大事情相類似,但它不是那種從少到多慢慢積累的被動等待方式,而是充滿一種積極主動的精神。因此,它也是體現一個經商者才幹、眼光、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麵。

商務經營、開辦實業,都需要本錢。沒有資金,必將寸步難行。天大的本事,再好的機會,都將是一句空話。立誌在商場爭雄的人,不能不會為自己籌措資金。當然,為自己籌措資金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最穩妥的方式,大約也就是有多少資金,做多大的計劃,憑著自己的慘淡經營,從少到多地慢慢積累。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經營者,應該學會走好第一步——籌措資金,隻有踏踏實實地走好了這一步,才能為將來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正應驗了中國的另一句老話: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洞察先機,搶占商機

現代信息社會,商機瞬息萬變,你要學會廣泛獲取信息,利用最新的信息,抓住最好商機。信息的生命力在於流動,其價值同流動的速度成正比。流動速度越快,信息的價值就越高。

信息創造財富

信息社會,信息就是資源,就是財富,就是機遇。信息媒體——下一個財源機遇,高雅賺錢方式,巨大事業前程,這也可能是當今社會最大的機遇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在達到高度工業化之後,就進入了新的技術革命時期。其特征之一,即從工業社會轉入信息社會。

由於信息社會化,電腦、自動控製以及生物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勞動技能主要不是靠體力,而是以智力和知識為基礎。從事科學研究,從事發明創造,更需要智力和知識,掌握最新的信息。

有人斷言:在信息社會裏,人類的社會生產將製造出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信息社會,整個社會將形成通信網絡係統,信息將得到廣泛交流和充分利用。全球通訊網絡的建立,使人類進入了全球衛星通信時代,使世界通過信息的聯係而形成了一個整體,地球縮小成為一個“村莊”。信息社會,由於大量的、日新月異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向人類社會湧來,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無論你是從事什麼行業,信息都將給你帶來資本、帶來機遇。信息與機遇的關係十分密切。信息可以看作是人們獲得新的知識,改變舊的知識結構的有力工具。

1984年,中國政府準備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並決定為中國運動員生產一種專門飲料。這一信息被一個分管虧損啤酒廠叫李經偉的人獲悉後,他立即行動,四處奔走找人,經過反複配方試驗,終於成功地配製出一種特佳飲料,這種名為“健力寶”的飲料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這個啤酒廠後來發展成為健力寶集團,其係列產品風靡全國,走向世界。李經偉的成功,得益於迅速抓住有價值的信息。當時國內生產飲料的廠家林立。然而,為出國參賽的運動員生產專門飲料的信息被李經偉最先獲取,為他捷足先登贏得了時間。要學會判斷信息,信息的價值往往需要準確的判斷;還要學會分析和選擇信息,否則,會勞而無功、貽誤戰機,造成損失。

王安的興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60年代末,王安從一份調查報告中得到這樣的信息:一般工廠平均每個工人都有價值上萬美元的機器和工具幫助其提高效率,而辦公室工作人員隻有一台幾百元的打字機。王安由此分析,認為計算機進入辦公室前景看好。他很快決定開發計算機文字處理係統。1975年,王安公司研製成功世界第一台具有編輯、檢索功能的文字處理機,計算機辦公領域的革命遂告開始。就在同一時期IBM公司開始開拓另一個計算機應用市場,而且是一個比辦公室更大的市場——家庭。該公司研製的個人電腦價格便宜,使用方便,功能齊全,迅速占領了廣大市場。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王安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十分有價值的信息:用戶普遍關注計算機係統的兼容問題。他繼續采取封閉式技術路線來發展文字處理係統,結果產品由俏到滯,逐漸失去了用戶。1992年8月18日,曾是電腦驕子的王安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看來,對先機的分析判斷十分重要。經濟商場如同戰場。麵對激烈的競爭,如果信息不能及時反映到管理的決策部門,則作出的決策是“事後諸葛亮”,沒有作用;如果信息判斷不正確,就可能使決策者作出錯誤的決策,這種決策必然對實踐起破壞作用。

作為宏觀管理機構,需要準確運用信息作出決策;對於個人來說,同樣如此。1985年,隻身到美國留學的周勵,踏入異鄉時身邊隻有40美元,舉目無親。她曾在美國人家裏做保姆,在中國餐館裏端過盤子。在短短不到4年時間裏,她已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經營上千萬美元的進出口貿易。她的成功,也是得益於信息效應。一次偶然的機遇,她在美國的一個商店裏發現一種新的商品——韓國產的木珠門簾。這種門簾,在美國要30美元一條,而在中國,在周勵的記憶中,原料幾乎不需要多少錢!她決定做木珠門簾生意,當即到商店記下了門簾的尺寸、款式,並通過傳真同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聯係,向美國D.C進口公司賣出了50個貨櫃的款式全新、質量優美的木珠門簾。短短幾年,韓國的木珠門簾幾乎不見蹤影。

信息改變她的命運,改變了她的人生。信息是財富,信息也是機遇。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為機遇的獲得提供條件,而機遇的獲得必須依賴信息。你學會獲取信息並能夠準確地判斷信息、運用信息,那麼,機遇女神就會常在你的身旁駐足。

具有超前意識

在現代商業活動中,商機的獲得與戰場上戰機的獲得同樣重要,掌握了主動權就有了勝算的把握,失去主動權就意味著市場被競爭對手占有和分享。同時,商機的獲得還包含著這樣一種意義:無論是在商品上還是在地域上,要有別人之所未有,到別人之所未到。商場上的先機往往意味著你要盡可能地做獨家生意,你的商品無論是品質還是價格都應該是獨一份,舍此無他;你要到別人還沒有開發的生意場上去,在別人未到之前實實在在地賺上一筆。

美籍猶太人哈默1931年從蘇聯回來時,正是羅斯福逐漸走近白宮總統寶座的時候。當時美國正麵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提出“新政”加以解決,獲得了一些人的讚許。哈默研究了當時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認為“新政”一定會成功。正是從這點出發,精明的哈默找到了一條可以發財的新路。他認為:一旦羅斯福新政得勢,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會被廢除,為了滿足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那時將需要空前數量的酒桶,而製作質量上乘的酒桶必不可少的白橡木的需求也將大大增加。

哈默在蘇聯住了多年,知道蘇聯人有製作酒桶用的桶板可供出口,於是,他訂購了幾船桶板,並且就近在紐約碼頭建立了—個臨時性的桶板加工廠。由於供不應求,他又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酒桶工廠——哈默造桶廠。當哈默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滾滾而出的時候,恰好趕上廢除禁酒令,人們對威士忌、啤酒等酒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酒廠生意量急劇增加,這就需要大量酒桶。於是,哈默的酒桶被那些最大的威士忌和啤酒製造廠用高價搶購一空。哈默獲得了巨大成功。

世界上的生意人都懂得抓住先機,而有些人在這方麵又有自己獨到的精明和機敏,他們抓住了很多難得的商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市場常常青睞那些有膽識的人。實際上,“膽識”二字可以分開看,“膽”是魄力,“識”是眼光。因而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張明正拿到電腦碩士學位後,選擇了被時稱為“旁門左道”的防病毒軟件作為主攻方向。1999年4月,第一個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梅麗莎”病毒忽然爆發。正當眾多IT企業無計可施時,張明正的“傳奇故事”開始了,他的防病毒軟件“解藥”被大量使用,他創立的趨勢科技公司目前市價已逾100億美元,張明正本人也先後兩次被美國《商業周刊》推選為“亞洲之星”。生意場上,眼光有時起決定性作用,很多資金不多的小創業者,都是依靠準確抓住某個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第一桶金”的。市場經濟剛起步時,機會特別多,好像做什麼都能賺錢,隻要你有足夠的膽量和能力。如今,每個行業每個領域都有人做,激烈的市場競爭宣告“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微利時代”,因此,創業機會必須靠創業者自己發掘。

永遠領先一步

人生中猶豫和徘徊往往導致失敗,而成功則在於領先一步。

張瑞敏是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在一次中層幹部會上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把石頭掏空。張瑞敏搖搖頭;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張瑞敏說,沒有木板。有人說,石頭是假的,張瑞敏強調石頭是真的……終於有人站起來回答:“速度。”張瑞敏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答案:“正確!《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是速度決定石頭是否能漂起來。”

有這樣一個笑話:兩個人在森林裏,遇到了一隻老虎。A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隻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人生也是一樣,沒有人在為你等待,也不會有機會為你停留下來,隻有與時間賽跑,那才有可能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飛在別人前麵,永遠比別人快一步,永遠也不要停留下來,這是競爭者的心態,也是勝利者的姿態。如果成功有捷徑的話,那就是飛,時刻準備著去飛!

有這麼一個例子,在十多年前,何飆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棄商從農到高明開發綠色農業產品,把高明作為農業生物肥料和綠色農業生產的“大戰場”。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中國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物等問題一定會成為出口的“瓶頸”。憑著這種超前的意識,他果斷行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他們公司生產的有機肥料獲得了成功,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