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職業人士,一定要明白,工作絕不僅僅是養家糊口,工作是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企業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平台。在這個職業社會裏,任何的目標和理想都必須通過工作來實現,你的價值就在你工作的過程中得到體現,隻有把工作做好了,得到了老板和別人的承認,你才能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回報,擁有你理想的社會地位,並最終實現你的人生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事實上,正是為了成就什麼或收獲什麼,我們才會對手頭的工作加以關注,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要想獲得成功,追求快樂的生活,就一定要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完成,在工作中尋找樂趣和激情。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可以高高興興和驕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臉和厭惡地做。如果把眼前的工作當做自己喜歡並且樂在其中的事情,當成使命來完成,就會抱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和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更能發掘出自己的潛能。這樣的工作態度,即使在最平庸的職業中,也能取得醒目的成績,增加你的威望和財富。我們不是在為老板工作,我們是為自己工作。我們的職業就是我們的事業,是我們需要用生命來完成的。
為理想而奮鬥
生命重在過程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隻有堅定對生活的信念,人才能頑強地生存下去,並獲取人生的意義。隻要你一直為目標而奮鬥,整個世界都會給你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每個人也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去努力奮鬥,盡管有很多人失敗了,但是隻要心中有個太陽,心靈就不會暗淡無光。
報酬不是唯一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希望拿到高薪,但如果總以高薪酬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那麼他是不大可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薪酬固然是工作目的中的一個,但它不是最終目的。也就是說,你獲得最多的並不是裝在信封裏的工資。
紐約的一位富商的奮鬥史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他最初到紐約的時候,隻是在商店裏替人掃地,薪酬一周隻有6美元。後來又找了一份工作,每周是14美元。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一直很勤懇地工作。幾年後,他進了一家紐約的大公司,成了一位商務代表,年薪是3000美元。由於工作努力,業績顯著,在他最初合同尚未到期時,就獲得了一份長達三年的高薪酬的新合同,並且進入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成為公司合夥人之一,最終成了一個百萬富翁。
在他最初工作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就對他說過:“你工作不掙錢而且那麼累,每天加班到深夜,這樣你能發財嗎?”但是這位富商不那麼認為,他覺得任何工作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即使是在店內掃地時,他也在觀察老板是怎樣和客戶打交道的。他總是在不斷地觀察、學習、總結,即使不工作的時候,他也嚐試著和客戶交流,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需求。有時也會向老板請教一些經營方麵的問題,時間久了,他也積累了許多經商的經驗。雖然,當時隻有6美元的薪酬,但他卻學會了如何經商。
這些經商的經驗豈是6美元可以買到的?所以他覺得工作的時候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考慮。不論你從老板那裏拿到多少薪酬,你都要知道自己每天從工作中學到了什麼。
除了工資,工作還給你帶來了很多機會。一方麵,你有機會從上司和同事身上學習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學習他們的技能;另一方麵,你也有機會鍛煉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增強工作能力,使自己成為更有作為的人。
所以,工作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是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你可以在工作中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能力,比如行政能力,決策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而所有這一切都遠遠超過了你得到的工資的價值。當你從一個新手、一個無知的員工成長為一個熟練的、高效的員工時,你實際上已經大有收獲了。
所以在工作時,要時刻地告誡自己: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而努力。無論現在的工資收入是多還是少,都要清楚地意識到那隻是從工作中獲得的很小的一部分。不要過多地考慮現在工資收入的多少,而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接受新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因為你獲得的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在你未來的資產中,它們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現在你所積累的貨幣資產。
遠離抱怨,懷才有遇
千萬要小心警惕那些消極抱怨者,不要讓他們毀了你的成功藍圖。你可能準備寫一本書,進行一項發明或作出一番事業。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並非一切都是那麼隨心所欲,你可能會屢次碰壁。這時候,你那些平時就愛抱怨的非常平庸的朋友就會消極地批評你,試圖將你同化,結果你就容易受到消極的影響。
職員約翰?蘭蒂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了果斷的措施。他原來一直是跟一些人乘同一部車,但後來他卻再不與他們一起了。他說:“我們車上有個家夥,每天來去都在批評我們公司不好。不管老板怎麼做,都能挑出毛病,他對他上司沒有一個看得上的。還說我們賣的產品也不好,公司每項決策都不對。在他眼中,別人每一件事都是做得不妥當的。”
“每天早上到辦公室,我感覺像上緊了發條的鬧鍾。每晚下班聽他四十五分鍾的大肆批評,使我感到泄氣和沮喪。最後,我決定和別人同車。換車後就像換了一個世界,因為這些人看事都比較客觀。”約翰?蘭蒂不想被消極的抱怨所傳染,他積極改變了他的環境,確實是十分明智的。
你再聽聽李陽振聾發聵的豪言——“我不願聽失意者的哀歎,我不願聽抱怨者的牢騷,那是羊群裏的瘟疫,我不能被它傳染;我一試再試,忍受苦楚,爭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敗收場。我要為明天的成功播種,超過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別人停滯不前時,我繼續拚搏前行。”
愛發牢騷者從來都是行動的侏儒,如今,自以為“懷才不遇”好像成了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他人,還時常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當然,這類人中確有懷才不遇之人,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於是虎落平陽龍困淺灘。但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屈就自己,所以他們生活得十分痛苦——慢慢就養成了隻知動口不去動手的壞習慣。
現實中有才能的人都是如此嗎?不,盡管有時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的現象,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裏馬,一次錯遇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主要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客觀地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應該有一個自我評價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評估不客觀,可以找個朋友和較熟的同事幫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的結果要低,那你就要虛心接受。有些情況下,旁人可能對我們了解得更加準確深刻。那為什麼不接受他人的評價?
還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為何無法施展——是一時得不到合適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還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的原因,那繼續等待和創造機會不就行了嗎?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就離開這一環境好了。如果是人為因素,你可與人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的地方,如果是,就要想辦法與人疏通。
你也許該亮出自己的其他專長——有時候,懷才不遇者是因為用錯了專長。他們確實有才,但用得不對,或者不是時候。如果你有第二專長,可以要求他人給個機會試試,說不定又為你開辟一條生路。
你應該去營造一種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有些人確實有才,但他們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曆比自己低的人,結果因為人際關係處不好,也不能才有所用。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反而應該以你的才幹協助其他同事。但要記住,幫助別人時不要居功,否則會嚇跑你的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你要繼續強化你的才幹——也許你是在某一方麵有才,但可能由於才氣不夠,所以沒讓人看出來。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更加強化自己這方麵的能力,當時機成熟時,你自然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別人當然會另眼看待你,機會就會來到你的麵前。
不管怎樣,你最好不要成為一位懷才不遇者,這樣會成為你的一種心理負擔,勤懇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那也比沒用要好。慢慢從小用開始,你也許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給自己的價值定位
由於受時間資源的限製,人生有限的時間內隻能在特定的行業中謀求成功。在選擇行業的時候,一定要理解特定的行業對人生的意義,自己可能在特定行業中出任的職務,以及在行業中是否會有所發展。所有的職業無所謂好壞,關鍵看是否適合自己。
人在不同的領域其價值的實現程度有一定差別,有時這種差別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好看,師父說:“不要真的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隻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能賣多少錢。”這個人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這當做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隻不過幾個小硬幣。那個人回來後說:“它最多隻能賣到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隻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元錢。”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但不要賣掉它。”他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元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10萬元。他說:“我不打算賣掉它。”他們說:“我們出20萬元、30萬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隻要你賣!”他說:“我不能賣,我隻是問問價。”他不能相信,覺得這些人瘋了!他自己覺得蔬菜市場的價已經足夠了。
人們智能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不要執意在“貧瘠的土地”上耗費精力,而荒廢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紀初德國著名化學家奧斯瓦爾德讀中學時,父母為其選擇了一條學習文學的道路。孰料老師的評價是:“他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無望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父母充分尊重了兒子的選擇,讓他改學油畫,但他既不善於構思,亦不會潤色,更缺乏藝術的理解力,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變得簡短而嚴厲:“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材。”父母和奧斯瓦爾德並未氣餒,主動到學校征求意見。化學老師見他做事一絲不苟,建議他試學化學。奧斯瓦爾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點燃了,這位在文學、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材竟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麵“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1909年,奧斯瓦爾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先了解自己在哪裏能實現最大價值,然後再走進那個領域,去實現這種價值。這樣才更有可能與機會不期而遇。
為更高的目標工作
因為夢想和現實總有距離,所以你的“夢想”可以不必過於“真實”。哪怕有人認為你的想法隻是“癡人說夢”,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畢竟超越了現實的夢想才值得我們用心去追逐,也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我們的潛能。
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隻走l公裏路的時候,在完成0.8公裏時,便會有可能感覺到累而鬆懈,以為反正快到了。但如果你要走10公裏路程,你便會做好思想準備,調動各方麵的潛在力量,這樣走七八公裏,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夢想與現實的關係也同樣如此,你的夢想越遠大,你為之而付出的努力就會越多,即便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狀態,你也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
幾年以前的一個炎熱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最後一節車廂的窗戶——順便說一句,這節車廂是特製的並且帶有空調——被人打開了,一個低沉的、友好的聲音響了起來:“大衛,是你嗎?”大衛?安德森——這群人的負責人回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於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鐵路公司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後,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立刻包圍了他,他們對於他是墨菲鐵路公司總裁的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的。
其中一個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麼他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1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美國潛能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如果你是個業務員,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賺10萬美元容易?告訴你,是10萬美元!為什麼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麼你的打算不過是能糊口罷了。如果這就是你的目標與你工作的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
卓越的人生是夢想的產物。可以說,夢想越高,人生就越豐富,取得的成就就越卓絕。相反,夢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期望值越高,達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高尚的目標能切實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業。”
明武將戚繼光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壯誌,最終成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司馬遷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大誌,終於完成了古往今來第一史——《史記》。
偉大的目標將充分發掘你身上無窮的潛力。正如高爾基所說:“目標愈大,人的進步愈大。”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能當上元帥,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好士兵。“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規律。一個好的員工一定擁有遠大的誌向,上進心一定非常強,否則隻能庸碌無為。
有一個農夫意外地拾到了一隻老鷹的蛋,他把這隻蛋和一些雞蛋一起放到了一隻母雞的巢裏,這隻蛋孵出了一隻幼鷹。
這隻幼鷹長大後,行為舉止跟其他的雞一樣,它咯咯地叫,有時拍拍翅膀像雞一樣隻在低空飛幾公尺遠,也像雞一樣,隻吃在地上的種籽和昆蟲。
有一天,它抬頭仰望天空,看到了一隻老鷹在萬裏晴空中繞著大圈子翱翔、在雲中鑽進鑽出的英姿,它問:“那是什麼東西啊?”
一隻公雞用少見多怪的口氣說:“那是老鷹,是最偉大的鳥。”
“太厲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樣。”
那隻公雞說:“別做夢了,我們跟它不一樣。”
如果幼鷹放棄夢想,那麼它到死都會認為自己是隻雞,但它卻沒有放棄。雖然多年過雞的生活讓它的翅膀無力,肌肉萎縮,但它堅持不懈,摔下來,再飛上去。終於有一天它飛離了雞巢,飛上了藍天,成為了“最偉大的鳥”。
目標越遠大,意誌才會越堅強,沒有遠大的目標,一生隻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
心中有底氣,職場有機遇
誰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希望在工作中得到升遷的機會。要想得到肯定和重視,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能力。要想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獲得一份從容,就要用實力證明自己,打鐵還要自身硬。用自己的實力,給自己增加一份機遇。
用實力獲得上司青睞
誰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都想在工作中得到老板或上級領導的重視。換句話說就是——得到升遷的機會。但是,要想得到肯定和重視並不是無條件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能力。也就是說,你得有讓老板重視你的資本和理由。
曾經有一個人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憤憤地對朋友說:“我的老板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裏,在他那裏我得不到重視。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
“你對於那家貿易公司完全清楚了嗎?對於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他的朋友反問。
“沒有!”
“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建議你把他們的公司當成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那人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
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說:“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嘛!”
“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爾後你痛下苦功,擔當重任,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隻知抱怨老板,卻不反省自己的能力,這是人們常犯的毛病啊!”
讓老板重視你的最好做法,就是用真本領武裝自己。得到別人的肯定,要靠自己的實力去實現。
看低別人,抬高自己。一般人為博得別人青睞時總是這樣,這在人與人的“短期交往”時可能奏效,但若想與人長期打交道,有意讓對方看輕點自己,這既能使自己更容易被對方接納,同時又能在他人不高的期待中減少心理壓力,獲得一份從容。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讓實力證明自己。當然,常言道,打鐵還要自身硬。要想用實力證明自己,你就得練就真正的實力。武鬆明知山有虎還是上了景陽岡,因為他自信可以打死老虎。所以,他這樣做可以抓住機遇,如果讓武大郎去呢?那就不是機遇而是災難了。
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
人間處處是機遇,但隻有那些預先做準備的人才能認出機會並加以有效地利用。未經妥善準備,任何人都無法看出或利用優勢。請記住,機遇往往喬裝成問題而出現。
2002年夏天,鄭雯和韓寧大專畢業了。她們製作了精美的簡曆,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求職旅程,起初鄭雯和韓寧一樣,買了大遝的信封郵票,一次次地到郵局寄求職信,然而她們等來的是一次次的失敗。終於鄭雯坐不住了,她決定改變戰術,主動出擊,首先她到網絡上下載了許多關於求職之道的資料,細心解讀後,先理了一個老少皆宜的發型,然後又買了一套職業裝,還買回了大包的口香糖。再買信封,也是挑那種印刷精美、質地優良的,開始了新一輪的投送。回音又不斷傳來,鄭雯又像趕場似的去麵試。然而結局還是跟沒理發、沒嚼口香糖之前一樣。
屢戰屢敗的鄭雯,翻著手頭所剩無幾的麵試通知書,心中好不淒涼。其中有一張通知是一家化妝品公司寄來的,這無意間提醒了她,家裏的洗滌用品該買了。在商場裏,鄭雯看到了那家公司的產品,鄭雯突然明白該怎麼做了。
她在商場泡了一整天,觀察有多少顧客光顧化妝品櫃台,有多少人買了這家公司的產品。她小心翼翼地賠著笑臉,向售貨員小姐詢問有關化妝品的事情,得到了不少“情報”。
兩天後的麵試,鄭雯又是嚼著口香糖去的,但這次她的口裏吐出不少關於化妝品市場的分析。
主持麵試的那家公司的副總,是特地從上海趕來北京的,聽完了鄭雯的講述,率直地說:“鄭小姐,對不起!您剛才講的有很多錯……”
“哦!請您,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鄭雯帶著期望的眼神看著麵前的副總。
“鄭小姐,聽我把話說完,盡管你講的很多情況是錯的,但你是所有應聘者中唯一肯花時間到商店去看我們產品的人。我看你是一個有心的女孩兒,這樣吧,你明天來上班吧!”
一切是這麼的艱難,艱難是因為自己以前沒有準備;一切又是這麼的簡單,簡單是因為自己現在有了準備的頭腦;一切是這麼的偶然,一切又是這麼的必然。就這樣,鄭雯上班了。幾年後,她憑借自己有準備的頭腦,把握住了一次次的機會,終於坐上了營銷總監的寶座。而韓寧則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回老家結婚去了。
機會隻給有準備的人,而我們往往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嚐試,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敢跟他人接觸,因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跟他人溝通情感,因為害怕失落的痛苦而不敢對別人付出承諾。
把握道德的底線
紐約市新成立的公司要招聘一名女出納員,工資待遇優厚得讓人不敢相信。頓時,全市的女青年像瘋了似的,每人交納100美元報名費,然後麵試、筆試,折騰了半個月,隻剩下不到10人。最佳人選將從這幾個人中間產生。
瑪利過關斬將,成了其中的幸存者。她觀察了一下自己的幾名競爭對手,論年齡,論口才,尤其是相貌和風度……她至少也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瑪利高興得芳心猛跳,夜夜從夢中笑醒。
誰知好事多磨,進入決賽後,用人單位反倒沒了動靜。瑪利差不多天天去打聽消息,唯恐讓別人鑽了空子占了先,但消息絕對準確:招聘人選根本沒定下來。她猜想,這肯定是騙局,每人100美元,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瑪利又恨又沒辦法,隻好耐著性子在原單位上班。
這一天,剛發完工資,瑪利閑得無聊,便約了同事瑪菲逛商場,當她買了些東西返回時,發現同辦公室的另一名同事也走了。她的椅子上卻坐著個陌生男子,見她們回來,連忙欠身打招呼。
瑪利很反感。一個男人呆在女人的辦公室裏幹什麼?
她冷冷地問:“你找誰?”
“先不說找誰。請問二位是在這兒辦公嗎?”那男子問。
見兩位姑娘點頭,男子又問,“你們坐哪把椅子?”
“這跟局外人有關係嗎?”瑪利更反感了,“你找誰?”
男子取出壓在茶杯下麵的一張百元麵值的大票,錢的一角沾了些碳素墨水。他微微一笑:“我等失主呢。剛才在這兩把椅子中間拾到這張錢,你們說我揣走還是歸還?哪位丟的錢,她應當謝我才是。”
瑪菲拿眼一掃:“不是我的。再說,發完工資,我貼身裝著,不可能躥出來,肯定是瑪利的。”
男子把百元大票放在瑪利麵前,說:“那就是這位小姐丟的啦。”
瑪利心口撲撲直跳:這男子撿錢是咋回事,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傻的人,發了財還在這兒等人認領回去。她故作遲疑地說:“是我丟的嗎?”
“你不會數一數兜裏的錢嗎?”瑪菲提醒她。
“我的錢沒數。”瑪利雙手一攤。
百元大票歸了瑪利。為了表示禮貌和感謝,她微笑著給來客沏茶,並詢問對方是來找誰的。
“我專門恭候您哪,瑪利小姐。”男子也報以微笑,
“我是您應聘那家企業的職員,奉命來對您進行最後一次測試。”
這真是意外的驚喜!瑪利滿麵春風地說道:“要測試什麼就馬上開始吧。我從來不像別人那樣,還需要準備這準備那。這樣突然的考試最合理,最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水平。”
“說得太對了,”男子說,“可我們的測試已經結束了。我十分遺憾地通知小姐,您不夠錄用條件。”男子站起身來告辭。
瑪利一下子明白過來了,剛才那張百元大票,是塊試金石!她沮喪地掏出那張錢,還給男子:“你們這種考試方法含有某種欺騙性和侮辱性,我兜裏的錢的確沒有數。”
“不會的。”男子搖搖頭,“您在以前的測試中表現突出,尤其記憶力驚人。您不會不清楚自己兜裏有多少錢,何況其誤差達百元之多,你更不可能忘記自己有沒有這樣一張被嚴重汙染過的鈔票。按常理,剛才您去購物時,如果真有這張錢,您一定會先把它花出去。這張鈔票依然歸小姐您,就當我們退還您的報名費。假如這一位小姐有興趣的話,不妨去敝公司一試。”男子轉身向瑪菲說:“作為出納員,首要的是麵對金錢的態度。別的不論,最後這一測試,您卻過了關。”
沒想到那男子竟是那家公司的副總裁,更沒想到的是瑪菲後來居然通過了其他的考試。她成為該企業的出納員。有一天在閑談中,瑪菲很為瑪利惋惜:“她隻差那麼一丁點兒。如果她再冷靜一點兒……”
“應當祝賀她。”副總裁說,“要是她果真當上出納員,那才是瑪利真正的悲哀。”
是貪欲讓她喪失了機會。貪心的人想把什麼都弄到手,結果什麼都失掉了。
成功在努力的終點站
有一對孿生兄弟,同時進入高考考場。結果,哥哥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弟弟則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兄弟倆長相酷似,哥哥拙於言辭,弟弟口若懸河。哥哥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麵對貧病交加的父母默默無語,弟弟關在房裏不吃不喝,長籲短歎“天公無眼識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兩個通宵,終於眨巴著眼睛向大兒子開口了:“讓弟弟去讀書吧,他天生就是個讀書的料!”
哥哥把錄取通知書送到弟弟手中,並在弟弟身旁說了這麼一句話:“這不是走進天堂的門票,別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麵。”
弟弟不解,問:“那你說這是什麼?”哥哥答:“一張吸水紙,專吸汗水的紙!”弟弟搖著頭,笑哥哥盡說傻話。
開學了,弟弟背著行囊走進了大都市的高等學府,哥哥則讓體弱多病的老爸從鎮辦水泥廠退休回家養病,自己頂上,站到碎石機旁,拿起了沉重的鋼釺……
碎石機上,有斑斑血跡。這台機器上,曾有多名工人斬斷了手指。哥哥從走上這個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個美麗的夢。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對機身進行了技術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質量,又提高了安全係數。廠長把他調進了燒成車間,這裏灰霧彌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幾個技術骨幹一起,殫精竭慮,苦心鑽研,改善了車間的環保設施。廠長又把他調進了科研實驗室,他博覽群書,多次到名廠求經問道,反複試驗,摸索新的生產工藝。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創新試驗,使水泥質量大大提高,為廠裏創出了新的品牌產品,水泥暢銷華南幾省。之後,他便成為全市建材界的名人……
弟弟進入大學後,第一年還像讀書的樣子,也寫過幾封信問問老爸的病。第二年,認識了一個大款的女兒,雙雙墜入愛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包,整整兩年他沒有向家中要過一分錢,渾身脫土變洋,“帥呆了”,“酷斃了”。進入大四後,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個陷入了“青春苦悶期”,泡網吧,上網,無心讀書,考試靠作弊混得了大學畢業文憑。他像一隻無頭蒼蠅飛了一個圈子又回到家鄉所在市求職。他還有那麼一點羞恥感,不願在落魄的時候回家見父母。經市人才中心介紹,他到一家響當當的建材製品公司應聘,好不容易闖過了三關,最後是在公司老總的辦公室裏答辯。輪到他答辯時,老總卻遲遲不肯露麵。最後秘書來了,告訴他已被錄用,不過必須先到條件最艱苦的燒成車間當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見老總。秘書遞給他一張紙條,他展開一看,上書八個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獄。”他一抬頭,猛見哥哥走了進來,端坐在老總的椅子上。他的臉頓時燒灼得發痛。
“欲上天堂,先下地獄”。奉勸初涉社會的年輕朋友們,暫時收起自己的鋒芒,平息內心的浮躁,到“地獄”裏磨煉自己,然後,你才能體驗到到達“天堂”的幸福。記住:成功在努力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