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3)

好風憑借力,送你上青雲。助你一臂之力的不僅僅限於工作中結識的人。因此,尋找“貴人”,與人交往不要人為地劃出界限,隻有做個有心人,抓住機會展示出你的優勢,才更有可能得到貴人的賞識與幫助。

珍視機會,成就未來

人在職場,時時處處有機遇。你的同事、朋友、上司,都可以成為你的貴人,你的工作環境,你的行為方式,都可以是你的機會。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著上帝賦予了你奮鬥進取的特權,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珍惜這些機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去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機會所能給予你的東西要遠遠大於它本身。

用熱心創造機遇

永遠別說這個世界沒有給我們機遇。機會從來就不是上帝拱手奉送的,我們必須創造機遇。每個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很多機遇。這些機遇可能不是我們所喜歡的,但是,我們所利用的每個機遇,都會為我們帶來更大更好的機遇。身體或智能上的缺陷,或許意味著我們必須去探索一些別人所不知道的領域,但這也表示,我們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機遇。

那些以無比熱情看待自己工作和事業的人,總能發掘無窮的機遇;相反地,那些抱怨沒有人給他們機遇的人,就隻能坐視自己的機遇走進別人的大門。當我們下定決心不再讓他人替我們決定未來,更拒絕讓暫時的挫折擊倒時,我們就注定會成功,機遇也總會不離我們的左右。

有一位朋友,他從一個小加油站開始創業。當時他心想:“我要如何在附近其他加油站的競爭下生存呢?”他不知道能夠提供什麼東西來吸引顧客,因為他所能提供的產品、營業時間和服務,他的競爭對手也都同樣提供給顧客。他總是小心地問他的顧客:“需要我為你檢查機油嗎?”

有一位顧客回答他:“不了,謝謝你。我在席爾斯百貨店買機油。老實說,他們的價錢便宜多了。”這時,這位年輕的加油站老板忽然想到了一個不錯的主意:“便宜多了?他們是隻為你更換機油呢,還是隻賣機油給你,你必須回家自己換機油?你把在席爾斯百貨店買的機油拿來,我免費幫你更換,我很樂意這麼做。”

這位受寵若驚的顧客接受了他的慷慨服務。這件事傳開來了,顧客們蜂擁而至,加油站的生意因此火了起來。

“我就是這樣建立我的事業!他們讓我把車子架起來,當我將舊機油排空時,我從車子底部往上看,看到了其他東西,我隻是想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比其他人早一步。我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信譽,人們知道我值得信賴,假如我說他們需要更換濾片或調帶,他們就會向我購買。提供免費更換機油的服務,為我帶來了許多商機。”

“如果他們的刹車皮或輪胎還能用,我決不會試著賣任何東西給他們。但是我會告訴他們:“一個月後,你會需要更換新輪胎。這就是誠實,對別人有幫助!”由此,他獲得了良好的名聲。

你一定要相信幸運之神隨時可能叩響你的大門,關鍵在於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有一個年輕人是一名商店店員。這天下午,外麵下著雨,一位老婦人走進店裏,漫無目的地閑逛,很顯然不打算買東西。大多數售貨員都不搭理這位老婦人,而那位年輕的店員則主動向她打招呼,很有禮貌地問她是否有需要服務的地方。老婦人說,她隻是進來避避雨,並不打算買東西。這位年輕人安慰她說,沒關係,即使如此,她也是受歡迎的。他主動和她聊天,以顯示他確實歡迎她。當她離開時,年輕人還送她出門,替她把傘撐開。這位老太太向這位年輕人要了一張名片,就走了。

後來,這個年輕人完全忘了這件事。但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辦公室,老板向他出示了一封信,是那位老太太寫來的。老太太要求這家百貨公司派一名銷售員前往蘇格蘭,代表該公司接下一宗大生意。老太太特別指定這位年輕人接受這項工作。原來這位老太太就是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母親。這位年輕人由於他的敬業和待人熱忱,獲得了這個極佳的工作機會。

這位年輕人得到了晉升的機會,而他的機會的取得與他的熱情分不開,其實是他自己創造了機遇。

無論你在哪裏,做什麼事情,都能始終保持熱情,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你就能不斷戰勝挫折。

用敬業精神贏取機遇

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並為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抱著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即使一件平凡的工作,你也要盡心盡責。當你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去從事工作時,你就會從中得到收獲,找到快樂。偉大是由許多小事積累起來的,要想成就大事首先得把一些小事做好。

有一個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擔任撞鍾之職。照他的理解,晨昏各撞一次鍾,簡單重複,誰都能做,鍾聲僅是寺院的作息時間,沒什麼大的意義。半年下來,無聊之極,心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吧。

有一天,方丈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之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方丈告訴他說:“你的鍾撞得很響,但是鍾聲空泛、疲軟,沒什麼意義。因為你心中沒有‘撞鍾’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義。鍾聲不僅僅是寺裏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眾生。為此,鍾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鍾,即是無佛;不虔誠,不敬業,怎能擔當神聖的撞鍾工作呢?”

無論你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都必須懷著一種敬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盡心盡責,善始善終,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大的改變。

在收發室工作的查理是個臨時工,這段交接等待期間,他完全不必來上班,因為去留不定之時,連很多年輕的大學生都已好久不來上班了。接收單位是個高科技公司,對人才素質要求很高,很多人認定自己將是被淘汰的對象,查理心裏更清楚:新單位不會留他這樣一個臨時工。然而,他依然像往常一樣,先把報紙、信件送到各個部門,再回來打掃衛生。

終於,交接的一天到了,查理知道自己也是最後一次做這份工作了,所以幹得格外仔細。這時,有個年輕人走過來問他:“好些人都不來了,您怎麼一直堅持到今天?”

查理說:“明天我也不來了,但今天的活還得幹完、幹好,等把鑰匙交了,我也就可以放心地走了。”

“做事總要有始有終啊!”過後,他將門房收拾幹淨,又把有點搖晃的椅子修理了一下,下班時到接收辦公室交了鑰匙。

第二天,公司宣布留用人員名單時,有查理的名字!原來,那個年輕人就是新公司的董事長。他在員工大會上鄭重宣布:“查理是個對工作敬業,做事有責任心的人,公司需要這樣的員工。”

一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能對工作盡職盡責,他必定會擁有許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做事情無法善始善終的人,是意誌不堅定的人,是不盡心盡責的人,這種人是不可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的。

一位總統演講時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樣將一件事情做好。與其他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麼,你就永遠不會失業。”

打破思維定勢,擁抱機遇

一隻在瓶子裏自我設限的跳蚤,注定無法逾越新的高度!人有時就如一隻跳蚤,習慣了平淡而毫無激情的生存方式,自我設限,自我封閉,安分守己,消極保守,這其實是一種人性的悲哀。隻有從這種固有的模式中跳出來,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你才能走出現狀,才能有出路。

法國博物學家讓?亨利?法布爾研究的是巡遊毛蟲。這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跟著。法布爾把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個圓形。這些毛蟲開始動了,像—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法布爾在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但這些毛蟲要想吃到食物就要解散隊伍,不再一條接一條前進。

法布爾預料,毛蟲很快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蟲沒有這樣做。出於純粹的本能,毛蟲沿著花盆邊一直以同樣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它們一直會走到餓死為止。

這些毛蟲遵守著它們的本能和習慣,它們幹活很賣力,但毫無成果。許多不成功者就跟這些毛蟲差不多。他們以為忙碌就是成就,幹活本身就是成功。其實,隻要有一條毛蟲能夠突破自己,解除它們的習慣模式,走出原來的圓圈,就不至於餓死。

對現狀、對自我的一種否定與肯定常常會決定事物的成與敗。

如果一個員工或管理者認為現狀“已經夠好”,他便會以如同後照鏡一般狹窄的視野來工作或進行管理。如果這樣,以現在的經濟環境來看,他的未來鐵定會失敗得粉身碎骨。所以,為了要保持競爭性,任何人目前都必須不斷質疑目前的所有作為。

挑戰所有事物目前的狀況,可以讓公司不致因現有的成功而被蒙蔽。在世界著名的戴爾公司中,這種“自我批判”的態度,已深植在它的文化中,每個人都隨時質疑自己,隨時尋找改進事物的方法。它的公司總裁邁克?戴爾試著由上至下建立起這樣的行為模式:聘用具有開放觀念的人員,並且把他們培養為領導者。這些人在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必須能夠接受他人公開的反對或糾正。這樣可以促進公開的辯論,鼓勵理性的“能人治理製度”。

如果你認定自己不能成功,你就局限了自己的遠見,要敢於有偉大的理想,不要關閉你自己的潛能。

許振超曾是青島港一名普通的橋吊司機,他憑借苦學、苦練、苦鑽,練就了一身絕活兒,成為數萬人的港口裏響當當的技術“大拿”,進而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人物。

“無聲響操作”,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兒,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方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有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刻把絕活兒亮出來了,隻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麵對這輕鬆如行雲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聲。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兒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借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裏的絕活兒愈來愈多了。

在企業改製過程中,不少人下崗,其中不乏中專、大專學曆者,而許振超以一個初中的學曆,硬是靠關鍵時刻能打硬仗的絕活兒成為一個大型企業的員工楷模。

“安分”本是一種美德,在任何一個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不浮不躁是每個領導都願意看到的。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不能讓安分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固步自封,而要勇於創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許振超用自己的不安分創造了奇跡,也為自己贏得了機遇。因此,要想贏得難得的機會,就必須勤學苦練,培養自己的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重視和肯定,獲得機會的垂青。

主動工作,超越平庸

機遇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和天賦一樣,機遇也畢竟隻是提供一個機緣、一個條件、一種可能,能否成功,還要靠自己主動地去努力抓住。

嘉楠在參加她現在就職的單位招聘時,她的主動精神一直讓應聘考官記憶猶新。

那天正好是早期六,剛剛大學畢業的嘉楠到當地的人才市場上去尋找工作時,發現有一家招聘攤位前擠滿了求職人員,嘉楠於是也擠過去看。她發現這家單位正好也招聘自己想要尋找的秘書職位。

由於前來應聘的人特別多,再加上當時正值酷暑期間,大廳內溫度非常高,眾多求職者的嘈雜聲讓應聘考官心煩意亂。就在應聘考官決定當天暫時停止招聘時,他突然發現整個大廳裏的嘈雜聲沒有了,當應聘考官正要站起來看個究竟時,應聘考官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是前來應聘的一個女孩子,在大廳內主動地幫助維持秩序。應聘考官聽到這話,心頭一震:自己從事招聘工作這麼多年了,還從來沒有遇見類似這種女孩的主動工作行為呢,像這種積極性、主動性強烈的女孩現在的確還很少見呢,這種行為難道不正是一個秘書所要具備的基本要求嗎?

於是,這位應聘考官立即停止手頭的工作,並讓旁邊的工作人員把正在大廳後麵維持秩序的嘉楠小姐叫到自己的跟前,並向她詢問她為什麼能夠主動站出來維持大廳的秩序,同時戴上自己的眼鏡仔細地看了嘉楠提交給他的求職簡曆。嘉楠拂了拂額前的頭發,然後麵帶微笑地說:“沒什麼,我也是求職隊伍中的一員,維持好求職秩序和環境,是每一位求職人員應該做的事情,況且您主考大人也需要清靜一些來閱讀我們的求職材料。”經過一番問答,這位應聘考官緊握嘉楠的雙手,並向她表示感謝。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嘉楠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的求職成功者。

通過上麵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嘉楠這種看似無意但積極主動的行為,正是幫助她求職成功的主要原因。

利用機遇,成就輝煌人生

每個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很多機會。這些機會可能不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所利用的每個機會,都會為你帶來更大更好的機會。身體或智能上的缺陷,或許意味著你必須去探索一些別人所不知道的領域,但這也表示,你擁有他人所沒有的機遇。

比別人期待的更多

“機遇青睞有準備的大腦”,成功的機遇不是在某一天隨便碰上的,而是與日積月累的努力分不開的。

張邁畢業那年正趕上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他在一年間參加了大大小小各種人才交流會幾十個,但聽到的都是“這個專業不要”、“收滿了”等五花八門的拒絕理由,四處碰壁。

眼看就到了畢業留京的最後期限,這是最後一次大型的招聘會了。來招聘的用人單位挺少的,大家都在一家一家地搜尋,哪怕是有一線希望也毫不猶豫地投上簡曆。張邁把目標對準了一家出版社。但兩位工作人員很明白地告訴他,簡曆他們已經收了一大摞,而且大多是來自全國名校的優秀學子,已經給他們留下了良好深刻的印象——張邁的機會很渺茫了!

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一切,而是自信地介紹自己四年來學習、工作、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各方麵的表現,招聘人員的臉上漸漸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機會來了!關鍵時候,張邁靈機一動,他從容不迫地講起了給某雜誌“挑刺”的故事。那還是他上大三時的事:在我喜愛的一本英語雜誌上,我看到一篇文章的翻譯存在小問題。譯者可能是個“老外”,在翻譯“老少邊窮地區”時,未必了解這個“中國特色”詞語,因此譯得有點詞不達意,意思成了“居民或老或少的地方”。雖然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但出於對雜誌的喜愛,我幹起了“雞蛋裏挑骨頭”的事——給主編陳先生寫了一封信,指出上述錯誤,並不揣淺薄,提供了自己的譯法。囿於水平,我的譯法還很不精致簡練,但一片誠心,自覺頗有點像“獻曝”的“野人”。令我驚喜的是,半個月後,我收到了陳先生的回信,對我的意見表示感謝,並給出了一個相當出色的譯法,還贈給了我一本翻譯小說。我當時真有點喜出望外,但這隻是我大學四年中的一朵小浪花,泛起的一些漣漪很快就平息了。

聽著聽著,招聘人員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說道:“你說的是一本很不錯的雜誌,我也很喜歡。好了,回家等通知吧!”

一個月後,張邁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出版社英文編輯的工作。因為,後來領導告訴他,也許他並不是最優秀的。在他來之前,他們已經相中了幾位名校畢業生,本想帶資料回去慢慢挑選,就此“鳴金收兵”。因為時間尚早,於是就又多停了一會兒,恰好這時張邁出現了。一開始,他們對他興趣並不大,他的學校算不上什麼名校,但他的素質讓他們有點心動,尤其是“小故事”中所體現出的認真、嚴謹、苛刻的態度,這正是編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之一,這一點深深感動了他們。

所以往往在關鍵的時候,平時不太經意的一點小小的努力,很可能成為成功的一個重要砝碼。這一次,它就幫助張邁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的一次飛躍!

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來好像很曲折,但事實並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夠做到拋棄浮躁,安定自己的內心世界,錘煉自己,為自己準備更多的“資本”,比別人多做一點就往往會得到幸運的垂青,也就可能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更遠。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會給別人一種信任感,會吸引更多的人與自己合作。信守責任的同時,就是在信守一個人的人格和道德。試想,一個在責任感方麵很欠缺的人又怎麼能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呢?

因為責任,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選擇放棄,也不要為此尋找任何借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都要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要以飽滿的態度麵對人生旅途上的每一個“不”。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路障,摔跤跌倒的也隻能是自己。

當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時,他又在完善自己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作為員工,不要總抱怨老板沒有給你機會,有空的時候不妨仔細想一想,你是否能夠漂亮地完成任務並且沒有那麼多的廢話?你是否平時就給老板留下了一個能夠勇於負責的印象?如果沒有,你就別抱怨機會不來敲你的門。當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理由,多一分認真、多一分主動的時候,你再看看機會會不會來敲你的門?

邁克和漢斯是新到速遞公司的兩名職員。他們倆是工作搭檔,工作都很認真、也很賣力。上司對他們倆都很滿意,然而一件事卻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次,他們倆負責送一個古董到碼頭。這個古董很貴重,上司反複叮囑他們要小心。但沒想到,車開到半路卻壞了。

漢斯說:“怎麼辦,你出門之前為什麼不把車檢查一下,如果不按規定時間送到,我們要被扣獎金的。”

邁克說:“我的力氣大,距離碼頭也沒有多遠了,讓我來背吧。這條路上的車特別少,等車修好,船應該開走了。”漢斯同意了。

於是,邁克背起古董,一路小跑,終於按照規定的時間趕到了碼頭。但在這時,漢斯卻說:“我來背吧,你去叫貨主。”漢斯心裏暗想,如果客戶把這件事告訴了老板,老板也許還會給我加薪呢!他隻顧想,當邁克把古董遞給他的時候,他卻沒接住,“嘩啦”一聲,古董掉在了地上碎了。

“你怎麼搞的,我沒接你就放手。”漢斯故意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才遞的,是你沒接住。”邁克辯解。

邁克和漢斯都知道,古董打碎了不僅意味著被解雇,可能還要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果然,老板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不是我的錯,是邁克不小心弄壞的。”漢斯偷偷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對老板說。老板平靜地說:“謝謝你,我知道了。”

隨後,邁克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板,最後邁克說:“這件事情是我們的失職,我願意承擔責任。另外,漢斯的家境不好,如果可能的話,他的責任我也來承擔。我一定會彌補上我們的損失的。”

不久,老板把他們倆叫到了辦公室說:“公司一直對你倆很器重,想從其中選擇一個人擔任客戶部經理,沒想到卻出了這樣一件事情,不過也好,這會讓我們更清楚誰是合適的人選。”

漢斯暗喜:一定是我了。

沒想到,老板卻宣布邁克擔任公司的客戶部經理,解雇了漢斯並讓他自己想辦法償還給客戶造成的損失。

“為什麼?”漢斯問。

“其實,古董的主人已經看見了你倆在遞接古董時的動作,他跟我說了事實。還有,我也看到了問題出現後你們兩個人的反應。邁克是一個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責任。

隻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而缺乏責任感或者不負責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的是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譽和尊嚴。

不必找一些理由作為自己不負責任的借口,借口永遠不能成為一個人不負責任的理由。對別人的不負責任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學會認清責任,是為了更好承擔責任。首先要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然後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最後再去想我怎樣做才能夠做得更好。當你能夠盡自己的努力承擔更多的責任時,你所得到的收獲可能就是綠樹成林,相反,你所獲得的可能就是滿眼荒蕪。這就是責任感不同的差距。請記住,那些不需要別人監督而且更具有堅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變世界的人。

抓住機會,果斷出擊

沒有行動,理想永遠是句空話。隻有行動,理想才會變成現實,人生才能走向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對行動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動。遺憾的是,許多人會等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時才去行動,有的人則以積極的姿態積極行動,後者才是具有實在意義的行動。

橫下一條心,結果會大不相同。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可憐又最可恨的人,莫過於那些總是瞻前顧後、不知取舍的人,莫過於那些不敢承擔風險、彷徨猶豫的人,莫過於那些無法忍受壓力、優柔寡斷的人,莫過於那些容易受他人影響、沒有自己主見的人,莫過於那些拈輕怕重、不思進取的人,莫過於那些從未感受到自身偉大內在力量的人。他們總是背信棄義、左右搖擺,最終自己毀壞了自己的名聲,最終一事無成。”

瞻前顧後的行動習慣使人喪失許多機會。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橫下一條心去做,事情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有個人聽說某公司招考一個職員,這公司的待遇優厚,遠景也好,他很想去試試。但是他怕自己能力不夠,又怕萬一考不取丟臉。於是他猶豫著,沒有下決心。直到最後,他發現另外一個比他條件差得遠的人居然考取了,他才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去試一試。許多事是應該用勇氣和決心去爭取的。

如果你總是敢於嚐試,就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有的時候,人們總是太過規律了,太乏味了,以至於一開始就知道結尾了。人們總是習慣於用慣性的思維去看他們看到的事情,其實他們並沒有親自去試探一下,就像小馬一樣,如果你不去親自趟過河水,最終也不知道河水的深淺。

不同的態度產生不同的結果。有許多被動的人平庸一輩子,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萬無一失以後才去做。當然,我們需要追求完美,但是人間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隻能永遠等下去了。

有兩個學生同時報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隻招一個學生,於是教授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目,兩個學生同時做完了題目。過程一樣精彩,結果也一樣正確,難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選擇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很不服氣地找教授問:“為什麼沒有選擇我?”教授指著題目開始做的時間說:“題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點開始做的,你是周一開始做的。我之所以選擇從周五下午四點開始的他,是因為我認為一個立刻開始行動的人更具競爭力。”

“立即行動!”無論何時,當“立即行動”這個警句從你的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有意識心理時,你就該立即行動。許多人都有拖遝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

有一位先生,他是某公司經理,他有一種不允許別人有機會擾亂他意誌的長處,往往在別人還在他旁邊囉囉嗦嗦地敘述事情的困難的時候,他已經把他的辦法拿出來了,幹淨利落,決不拖泥帶水。他那種明快果決的本領,十分使人折服。

奧格?曼狄諾是美國一位成功的作家,他常常告誡自己:“我要采取行動,我要采取行動……從今以後,我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時、每一天都要重複這句話,一直等到這句話成為像我的呼吸習慣一樣,而跟在它後麵的行動,要像我眨眼睛那種本能一樣。有了這句話,我就能夠實現我成功的每一個行動,有了這句話,我就能夠製約我的精神,迎接失敗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戰。”

迅速就是最好的成功秘方,這就好像一顆子彈在空氣中的行動一樣,其飛行之迅速為人目所不及也。所以不要在行動時三心二意,要集中精力去行動,行動的效果取決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你集中的精力越多,行動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你的行動越快,成功的幾率就越高。

把職業當成事業

幾乎所有的老板心目中的最佳員工標準都是: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滿懷熱情,當他對客戶介紹本公司的產品時,應該有一種傳道士傳道般的狂熱!一句話,將你的職業當成一門事業來做,它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會立即將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掃而空。工作越幹越有勁,人越活越年輕,道路越走越寬廣,生活越來越美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小鎮上有三個石匠,一個過路人問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石匠說:“我每天都枯燥地搬石頭砌牆。”第二個石匠說:“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牆壘好,這樣房子才結實。”第三個石匠則很自豪地說:“我的責任十分重大,這是鎮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將它建成百年的標誌!”

同樣是砌牆,三個人看待這件事的眼光卻不一樣。第三個石匠心中有百年大教堂,他把自己的工作當做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幹,因此他不僅不覺得枯燥無味,反而很有自豪感,他一定會為了心中的那個教堂兢兢業業地幹活,不會有一絲懈怠,因此他必將是那三個石匠中幹得最出色的一個。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如果你僅僅把眼前的工作當做一件差事,你就很難對它傾注熱情,你做事情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而如果你把你的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則會完全不同。試想一下,在你擬訂合同的時候,心裏想的是很快將要簽訂的一筆上百萬的定單;在你辛苦地收集資料、熬夜撰寫標書的時候,心裏想的是招標會上的奪冠和隨之而來的大筆項目,你還會認為自己的工作周而複始、枯燥無味嗎?你會覺得很有鬥誌和激情,知道自己今天的努力是為了明天的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即使辛苦一些、艱難一些,也都是值得的!

然而,目前社會上很多人都還沒有這樣的觀點,他們把工作當做養家糊口的差事,每天按部就班地幹活,隻要完成上司的任務就可以了,沒有創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的生活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除了混口飯吃,找不到一點個人的價值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