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工作與機遇——努力工作,成就成功的事業

充分認知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些人不了解自己,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不知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所以常感到手足無措,這是件可怕的事!擇業很關鍵,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性格、愛好、能力……從而做出理智的選擇。真正閱讀自己,了解自己,揚長避短,才能走在別人的前麵,得到發展的機會。

打磨好精美的“敲門磚”

簡潔明了的簡曆:

打造出一份好的個人簡曆和求職信等於求職成功了一半,另一半隻在於麵試時的表現。求職者要充分準備好自己的簡曆,以便及時遞上這塊敲門磚,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新穎獨特的求職信:

在還沒踏進應聘場之前,除了個人簡曆外,求職信無疑是求職者拋出的又一塊“敲門磚”。讓你拋出的這塊“磚”能引來“玉”,精心設計求職信,別出心裁地追求新意,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學習中文的耿冰去沿海某報社應聘,事前他精心準備了學校的推薦意見等等,用打印機打了滿滿八頁。可到了應聘現場,耿冰發現,由於應聘者太多,報社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隻能對每份材料草草掃上幾眼,根本無暇詳閱。於是他急中生智,在一旁把自己的自薦材料重新修整,隻重點突出個人簡曆、所獲榮譽、發表作品和自薦信四項,並用漂亮的鋼筆字工整地謄寫出來。結果他以簡明扼要、一目了然的自薦材料,與那些枝蔓龐雜、華而不實的自薦材料區別開來,讓報社的工作人員一眼就把他挑了出來,從而圓了自己的記者夢。

麵試中脫穎而出:

如今麵試的機會越來越多,然而無論麵試的方式怎麼變,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下功夫,你的麵試成功率就會提高。

1. 靈活的反應能力

情況是死的,人是活的,也正是“靈活”二字表現出了你的獨特過人之處。

有一家賓館打算招聘一名客房部經理,賓館老板麵試甲、乙、丙三個男性候選人時問:“假如你無意中推開房門,看見女客一絲不掛在淋浴,而她看見你了,這時你怎麼辦?”甲答:“說聲‘對不起’,就關門退出。”乙答:“說聲‘對不起,小姐,’就關門退出。”丙答:“說聲‘對不起,先生’,就關門退出。”結果丙被錄用了。相比之下,丙的答案更靈活,更高明,丙被錄取也就不足為怪了。

2. 自身的形象

形象是一封最有說服力的介紹信,一言一行就可以反映出你的綜合素質,千萬不能忽視!

美國著名企業家史密斯先生在報紙上刊出一則廣告,欲招聘一位年輕的男秘書。廣告一刊出,立即擁來了五十多位應聘者。史密斯先生選中一個空手而來的小夥子查理。

史密斯的助手不解地問:“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會選中一個連簡單的介紹信都沒有帶來的小夥子?”

史密斯平心靜氣地解釋說:“那你可錯了。查理帶來的東西可多呢——他進門先擦淨皮鞋,進門後能輕輕關上門,表明他細致小心;他一進來便摘下帽子並且很從容很敏捷地回答我的問話,表明他很有禮貌而且很聰明;我故意把一本書扔在地上,隻有他撿了起來,並放回桌上,而其他人都毫不在意地踩了過去;他不像別人那樣使勁地往裏擠而是耐心地排隊等待;同他談話的時候,我注意到了他整潔的衣著、幹幹淨淨的頭發和指甲。難道你認為這還不夠嗎?在我看來,這是一份最有說服力的介紹信。”

3. 務實的態度

求職中不要盲目地炫耀自己,不管是對老板,還是對自己都要有務實的態度。

有一個大公司高薪招聘司機,工作是給老板開車。由於關係到老板的身家性命,所以,司機的技術水平和化險為夷的素質至關重要。老板親自做招聘的考官。

廣告貼出去之後,應聘者絡繹不絕。經過幾輪專業技術的考試,還是剩下了四個人難分高低。最後,老板向每一位應聘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有一天你開車接近懸崖時,你最多能開到多近才停止?”

第一個人當過汽車教練,他說:“我可以開到離懸崖30厘米的地方停止,甚至更近些。”的確,他自信他有能力做到這樣。第二個人技術很高超,他很輕鬆地說:“我可以開到懸崖的最邊上,保證又刺激又不出任何問題。”第三個人當過軍人,回答也很別致,他聰明地說:“您讓我開多近我就開多近,我隨時服從老板的安排。”第四個人想了想,很誠實地說:“老板,我不知道我可以開得多近,但我想我應該把車停在離懸崖最遠的地方,因為懸崖邊很危險。”

第二天,招聘結果出來了,第四個人被高薪錄用了。

4. 堅毅的品格

有時候看似毫無希望,其實隻要爭取一下就有可能扭轉乾坤。求職過程中遭遇了挫折,你更需要堅持到底。

一位女大學生剛畢業時,到一家公司應聘財務會計工作,麵試時便遭到拒絕,原因是她太年輕,公司需要的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女大學生卻沒有氣餒,一再堅持。她對主考官說:“請再給我一次機會,允許我參加完筆試。”主考官拗不過她,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

人事經理對這位女大學生頗有好感,因她的筆試成績最好,不過,女孩的話讓經理有些失望,她說自己沒工作過,唯一的經驗是在學校掌管過學生會財務。找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做財務會計不是他們的預期,經理決定到此為止:“今天就到這裏,如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

女孩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裏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是否錄取,請都給我打個電話。”

經理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一下子呆住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你怎麼知道我不給沒有錄用的人打電話?”

“你剛才說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沒錄取就不打了。”

經理對這個年輕女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如果你沒被錄用,我打電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請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哪方麵不夠好,我好改進。”

“那兩塊錢……”

女孩微笑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於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電話費,請你一定打。”

經理也微笑道:“請你把兩塊錢收回,我不會打電話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機會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把每一次麵試當成一次人生機會的實戰演習,機會必能光顧你。

認真做好求職過程中的每一件小事,機會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選擇好自己的職業

對人的職業生涯來講,有策略的職場一族,總會將眼光瞄準持續高薪的行業,並會挑選這些行業中的好企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成功者的經驗可以學習,成功者的經曆卻不可複製,你首先要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陳安之是當今國際上繼戴爾?卡耐基、拿破侖?希爾、安東尼?羅賓之後的第四代成功學勵誌大師,也是世界華人中唯一一位世界級成功學勵誌大師。追尋陳安之所走過的足跡,就會發現找到自己的位置雖然不容易,但是隻要“入對行”,那麼回報也是迅速而巨大的。

陳安之十幾歲就負笈美國,他雖然有強烈的成功渴望,但身體中蘊涵的力量卻找不到合適的爆發點。他嚐試過許多不同的職業,他做過服務生,賣過淨水器,推銷過汽車、美容保養品、電話卡,散發過超級市場折價券,從事過物流、郵購等工作,但這些都不能帶給他想要的一切。直到21歲遇到他的啟蒙老師安東尼?羅賓之前,幾乎是一事無成。

是安東尼?羅賓的兩句話重新點燃了他成功的欲望。這兩句話是:“這世界沒有失敗,隻有暫時停止成功。”“過去不等於未來。”陳安之決定追隨安東尼,投身到該公司的推銷和課程推廣中。

在這個行業中陳安之如魚得水,他在25歲時成立了陳安之研究訓練機構,寫了多本暢銷書,短短兩年半的時間,陳安之就由一個“迷途羔羊”成為億萬富翁,獲得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巨大成功。

陳安之的成功就在於他牢牢地掌握了選擇的力量,在反複的嚐試和失敗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他充滿激情地投入這個行業,平均每年閱讀300至500本書籍,並拜訪過100位以上世界各行各業的頂尖成功人士,終於建立了自己的成功學體係,邁向了金字塔的頂端。

連續12年保持全世界推銷汽車的最高紀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全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也同樣認為,事業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投入聰明、有智慧的工作。

無論陳安之還是吉拉德,他們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其共同的秘訣就是不在沒有增長力、見效慢的行業中蹉跎青春。比爾?蓋茨能成為世界首富,正是抓住了計算機迅猛發展的主潮;陳天橋能排在財富榜的第一位,也與他敏銳地抓住遊戲行業的巨大增長力分不開。所以,入行一定要謹慎,要找到適合自己並且有高附加值的行業,才能有前途。

選擇合適專業的職業應當考慮到自己的興趣,但不要過於遷就自己的偏好,人畢竟要在社會上生存,必要的妥協是明智的做法。在決定職業前,作充分的準備,知道哪些行業更有發展前景,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做得最好的企業而投身於內,你就會比那些沒有計劃、誤打誤撞的人更有優勢。

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是自知之明,但要找屬於自己的職業,還要靠興趣。隻有把自己的興趣和工作深深地結合在一起,才可能使你走上成功的職業生涯。

朱光潛先生早年沒有學過美學,後來他經過自我考察發現,自己的興趣主要是文學、心理學和哲學,後來才發現自己喜歡的是美學,最終成為一代美學宗師。

在學校裏被人罵為“傻瓜”、“低能兒”而被勒令退學的愛迪生,在發明的王國裏卻顯示了傑出的才華。在課堂上“智力平平”的達爾文,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則顯得異常聰明和敏銳,成為進化論的創始人。

正是興趣,使他們從“愚鈍”變得聰明了。

是的,要根據自己的學曆和智能來選擇屬於自己的職業。但又要注意到一個人的氣質、意誌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畢田出生在一個醫生世家,他在上學期間,對醫學研究專心致誌,並且積極從事實踐活動。父親對畢田的表現很滿意,經常對他說:“我們又多了一名優秀的醫生。”但過了一段時間,畢田對這項職業失去了興趣,轉而決心去外地求學,想成為一名律師。臨行前,父親心痛地問:“你為什麼放棄燦爛的前程,又從零開始呢?”畢田說:“前程我不感興趣,我需要的是學習。”父親問他:“你學律師幹什麼?不就是想當大法官嗎?”畢田說:“我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我隻清楚現在該怎麼去做。”

畢田畢業後進了內殿法學協會。他刻苦鑽研法律,幾年後被招進律師界,可生活卻無法保障,他隻能是節衣縮食,經濟十分緊張。三年中畢田幾乎是靠家裏的支援挺過來的。父親勸他趕緊回頭,繼續從醫。但畢田不願意就這樣放棄一切。由於他在辦理小案子時表現出眾,守信用,一些人開始把大宗案子也交給了他。畢田辦案的成功率達到98%。

多年後,畢田成了聲名顯赫的主事官,戴上了最高封號——貴族這頂王冠。畢田依靠淵博的知識和頑強的意誌,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生命的快感來源於長途跋涉的過程,天才真正的苦惱不是產生在成功之前,而是產生在成功之後。而一旦得到了仰慕已久的成功,或許會有更多的失落在等著你。

萊克曾說:“追求真理的過程,勝於重視真理本身。”過程是美麗的,人隻有在經曆過程中,才會享受到樂趣和激情。

死亡早在人出生時,就成為人的結果。人們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創造了超越生命的東西。創造的過程雖艱苦,但隻有在經過了磨難之後,人們才能更透徹地領悟人生的真諦。

曾經有一位女教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是碩士生,在大學裏也是高材生。可是一上講台,她就覺得渾身不對勁,45分鍾的課時,她講到15分鍾時就把要講的都講完了,下麵的時間不知該講些什麼,隻得宣布下課了事。後來,她調到機關工作,卻是如魚得水。比較之下,她才覺得自己更適合幹行政工作。

事實上,這位女教師並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在於她的性格、氣質等方麵的原因,使她在機關中工作,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自信。

正確認識自己,去尋找那些屬於自己的職業,讓自己像一顆珍珠,發出耀眼的光輝。

做珍珠別做砂礫

阿迪斯的學習成績挺好,畢業後卻屢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覺得自己得不到別人的肯定,為此而傷心絕望。

懷著極度的痛苦,阿迪斯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正當他即將被海水淹沒的時候,一位老人救起了他。老人問他為什麼要走絕路。

阿迪斯說:“我得不到別人和社會的承認,沒有人重視我,所以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老人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阿迪斯看了看,隨手扔在了地上。然後對他說:“請你把我剛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撿起來。”

“這根本不可能!”阿迪斯低頭看了一下說。

老人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隨手扔在了沙灘上,然後對阿迪斯說:“你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嗎?”

“當然能!”

“那你就應該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認識到,現在你自己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要別人承認,那你就要想辦法使自己變成一顆珍珠才行。”阿迪斯低頭沉思,半晌無語。

隻有珍珠才能自然且輕鬆地把自己和普通石頭區別開來。你要得到重視,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有出類拔萃的資本才行,這樣才算找準了讓別人重視自己的關鍵。

學會推銷自己

一個人若想獲得成功,必須善於推銷自己。推銷自己是一種才華、一種藝術。有了這種才華,你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因為當你學會了推銷自己,你就幾乎已可推銷任何值得擁有的東西。有的人具備了這項才華,而有的人就不這麼幸運了。

推銷是一種才華,就像是繪畫的能力,這需要培養個人的風格;沒有風格的話,你隻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而已。能夠將自己推銷給別人的人,才能推銷世界上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懂得這些的人就不那麼幸運了,他們把自己包在安於現狀的套子裏,不敢向自己提出挑戰,亦不敢將自己的形象公之於眾。這類人會時時碰壁,一無所成。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他們不善於推銷自己。

思路突破:學會自我推銷的技巧

推銷自我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十分重要。推銷自我一般有如下幾種技巧:

要學會表現自己。

青年人大多喜歡表現自己,但如果表現不好,就容易給人一種誇誇其談、輕浮淺薄的印象。因此,最大限度地表現你的美德是最好的辦法,這是你的行動而不是你的自誇。靠人發現,終歸是被動的;靠自己積極地表現,才是主動的。成功者善於積極地表現自己最高的才能、德行,以及各種各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樣不但表現了自己,也吸收了別人的經驗,同時獲得了謙虛的美譽。

學會表現自己吧——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向你的領導與同事表現你的業績,這是很有必要的。

將期望值降低一點。

人有百種,各有所好。假如你投其所好仍然沒能被對方接受,你就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倘若期望值過高,目光盯著熱門單位,就應該適時將期望值下降一點,換一個稍稍冷門的單位,或到一個與自己專業技術相關的行業去自薦。美國谘詢專家奧尼爾說:“如果你有修理飛機引擎的技術,你可以把它變成修理小汽車或大卡車的技術。”

適當表現你的才智。

一個人的才智是多方麵的,假如你是想表現你的口語表達能力,你就要在談話中注意語言的邏輯性、流暢性和風趣性;如果你想要表現你的專業能力,當上司問到你的專業學習情況時就要詳細說明,你也可以主動介紹,或者問一些與你的專業相符的新工作單位的情況;如果你想要讓上司知道你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那麼當上司問到你的興趣愛好時就要趁機發揮,或主動介紹,以引出話題,如果上司本身就是一個愛好廣泛的人,那麼你可以主動拜師求藝。至於表現自己的忠誠與服從,除了在交談上力求熱情、親切、謙虛之外,最常用的方式是采取附和的策略,但你盡量講出你之所以附和的原因。上司最喜歡的是你能給他的意見和觀點找出新的論據,這樣既可以表現你的才智,又能為上司教育別人增加說理的新材料。

推銷自己應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做作地表現。

會表現的人都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做作地表現。成功者從不誇耀自己的功績,而是讓其自然地流露。在你向領導彙報工作時,不妨說:“我做了某事……但不知做得怎麼樣,還望您多多指點,您的經驗豐富。”這樣,你好像是在聽取領導的指點,而實際上你已經表現了自己,又充分體現了你謙虛的美德。如果你以請功的語氣直接向你的領導說,我做了某事,這事很不簡單,做起來真不容易,其具有怎麼怎麼高的價值。這樣,你隻會降低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價值。

推銷自己時你一定要看起來很有信心,絕不能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讓人覺得你好像剛被人從一架飛機中推出來一樣。最重要的是,你要認為你有資格擔任那項職務,如果你被雇用的話,你認為你會做得很好。此外,當你推銷自己的時候,別擔心做錯事,但一定要從錯誤中得到教訓。

身邊的機遇

成功的機會是無限的。在每一個行業中,都有無數的機會足以去發明產品、改善製造和管理的過程,甚至去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優越的服務。但是,每個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除非有人抓住它,並善加利用。每當麵對難題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這個難題之下,可能藏有什麼機會呢?”當你發現了機會,你就超越你的對手了。

與同事和諧相處

沒有人願意拒絕機會,但是,輕視你的人際關係,就是拒絕機會。

這裏有一個反麵的例子:劉昆畢業於某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在計算機方麵極具才華。他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自信,常說自己是“本科的學曆,碩士的水平”。華東某軟件開發公司慧眼識珠,把他從眾多的應聘者中挑選出來,在和他做了一番深談之後,公司老總更是對他大加讚賞,甚至直接把開發一款中型遊戲軟件的任務交給了他。劉昆是非常幸運的,他的大多數同學都還在當程序員或普通的係統工程師,他卻可以擔當大任,主持開發遊戲軟件,劉昆也決定抓住這次機遇,大幹一場。

一段時間後,老總從香港開完會回來,詢問項目進展情況,劉昆卻滿臉委屈地向老板抱怨起來:“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不配合我的工作!真人模特換過一個又一個,動作遲遲設計不出來。係統方麵不合作,這工作怎麼做得下去?”

公司老總大為震驚,這是公司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問題,他馬上召來了除劉昆之外的開發組成員了解情況。第二天,他麵色凝重地把劉昆約到自己的辦公室,“年輕人,你的才華出眾,真的很讓我喜歡!可是你知道開發組的工作人員對你是怎麼評價的嗎?他們說你自私霸道、不通人情事理,每個人都不喜歡你!你該知道團隊合作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我不能為你一個人犯眾怒,所以非常遺憾,我必須把你撤換下來,調到別的位置,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考慮一下和別人相處的問題,那很重要!”劉昆謝絕了公司老總的調職,離開了這個本來可以讓他大展拳腳的公司。

劉昆本來擁有一次絕好的發展機會,但卻因為人緣不好而失去了它,這實在是非常可惜。其實生活中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都存在這方麵的問題。他們過分強調個人才能,強調發展機遇,但對人際關係卻不夠重視,結果他們往往在與成功隻差一步的地方慘遭滑鐵盧。要想迅速成就一番大事業,你就必須努力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了好人緣,你才能把握住機會、發揮出你的才能。輕視人際關係的人就是在拒絕機會;沒有好人緣的人就很難敲開成功的大門!

在辦公室,要樂於幫助他人,這樣才能在需要幫忙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忙。

海倫娜在辦公室裏是個新來的人員,但她對辦公室裏的軟件不太懂,為此,她向旁邊的伊芙琳求教。

伊芙琳見她問這些,就故作不明白的樣子,海倫娜也隻好作罷。

到了下午,海倫娜還是忍不住去問了其他同事。其中的一位叫凱莉的女孩子很熱情地給她講解了一番。海倫娜學會後,忍不住地說:“你真好,我問其他同事,他們都似是而非地回答。”

“是嗎,他們怎麼會這樣,下次我跟他們說一下。”

“別這樣,大家都是同事。”

這之後,凱莉繼續教她電腦方麵的知識,其他同事對凱莉提出警告說:“電腦都不會用就敢進公司?凱莉,你不要太友善,花這麼長時間教她電腦,你有加班費嗎?她不會自己花錢去學嗎?”“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你可別被人利用了還不知道。”“她才沒來幾天,連底細都還摸不清楚,你就什麼話都跟她說,什麼本事都教給她,值得嗎?”

凱莉聽到這些話後,有些猶豫,可她還是對同事們說:

“可是……照顧新人是應該的啊!而她又是我們團隊中的一員,早一點教會她,不是對我們也有好處嗎?”

於是凱莉仍繼續做她覺得該做的事。

一日,凱莉家裏突然來了電話,說她父親病重。她聽到後,頭腦一片恍惚。過了好一會兒,她才醒悟過來,必須回家一趟。可是她手頭的活兒等著要,這該如何是好啊?

她想了好一會兒,忽然想到海倫娜,“對啊,她這段時間不是閑一點,而且我已把所有會的都教給她了,為什麼不請她幫忙呢?”想到這點,她緊皺的眉頭鬆開了。

下班後,她徑直走到海倫娜麵前,說道:“海倫娜,父親生病了。我有點事想請你幫忙。”

海倫娜道:“請直說就可以了。”

“我想請你在這幾天幫我把這些活兒趕出來,因為這些活兒,公司趕著要。”

“嗯,那好吧,你放心回去吧,我會盡力的。

凱莉很感激地望著海倫娜。此時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下了。

你是否記得電影《教父》裏麵的老教父柯裏歐恩,總是在別人不會為他做任何事情的很久以前,就幫他們許多小忙?當意外獲得他幫助的人詢問,要怎麼報答他時,柯裏歐恩總是告訴他們:以後總有需要他們幫忙的時候。

請遵循這種處世之道。在你看中的人還尚未開口提出要求之前,就盡可能地為他做許多事。

誰才是“對的人選”?就是你信得過,和你脾氣相投的人,而且你直覺判斷他是懂得禮尚往來的人,這些人正是你的團隊需要擁有的人才。

你越與這樣的人接觸,就越容易把工作做好。你們的工作目標相似,且會尋求各種方法互相幫忙。

最重要的是:盡可能隨時隨地對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這樣一來,當你有困難時,他們將不會忘記你曾給予他們的幫助。時機一到,他們也會幫你的忙。假如你失業,卻不見半個人來幫你,八成是因為你從未幫助過任何人。現在你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給人,別人當然不可能對你的痛苦做出任何回應。

合作才能雙贏

人隻有與他人合作,才能使自己享受到天堂般的快樂,獲得他人幫助的前提是自己去幫助他人。

有一天,上帝帶傳教士來到地獄,他們進入一個房間,許多人圍著一個正在煮食的大鍋坐著,他們又餓又失望,每一個人都有一把湯匙,但是湯匙的柄太長,所以食物沒法送到口裏。

然後,上帝又帶教士進入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和前一個房間的情景一模一樣,也有一大群人圍著一隻正在煮食的鍋子坐著,而他們的湯匙和剛才那一群人的一樣長。所不同的是,這裏的人都把自己湯匙裏的食物送到別人的嘴裏,這裏的人看起來快樂又滿足。

教士奇怪地問上帝:“為什麼同樣的情景,這個房間的人快樂,那個房間的人卻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著說,因為這裏是天堂。

這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能夠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的人生活在天堂裏。

人類的優勢在於合作,如果不懂得與人合作,或放棄與人合作的機會,你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你在公司裏工作,那麼,你是否具有團隊精神,直接關係到你的業績。一些大公司招聘人才時,十分注重人才的團隊精神,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和他人相處和相互協作,要比他個人的能力重要得多。

在企業裏,每一個員工都有不同的技能,這些不同的技能的人才構成了團隊的價值。因此組成團隊時,我們就假設了團隊成員的專業性,因此團隊中有成員出現了問題,其他成員可以去幫助,但是不能拋棄自己的工作而去幫助。畢竟每個人的職責是不一樣的、擅長的專業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舍棄了自己的職責是不恰當的。在科技高度發展的2l世紀,一個人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取決於他是否善於合作。一個人再能幹,也難以獨自做完所有的事。有些事需要眾多人的同心協力來做。人與人隻有彼此尊重和理解,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共同向著同一目標努力,才能產生一加一加一大於三的功能。如果互相都不信任,甚至相互攻擊、相互推諉責任,那麼一加一加一就小於三。

職場處處有“貴人”

大多數人沒有特殊背景,也沒有超凡的能力,然而有些人卻能找到合適的職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過自己理想的生活,如魚得水、自然愜意。有些人卻不得不看老板臉色過日子,一遇到經濟不景氣就憂心自己會不會被解雇。他們的區別不在於自身的能力大小,而在於他們是否能遇到“貴人”——賞識他們、願意提攜他們的人。

你紮實的專業知識、雄辯的口才、周到的準備不一定能夠敵得過關鍵人物的一句話。這就是現實。

在某些轉折性的場合,如果一位有影響力的人願意協助你,為你開開金口,必定會大大減少你將遇到的阻礙!

十幾年前剛剛被挖到鳳凰衛視的吳小莉雖然有著卓越的能力,但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對她並不熟悉。1998年3月,在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默默無聞的吳小莉被朱鎔基總理點名提問,從而一舉成名。如今,吳小莉已經是鳳凰資訊台的副台長,她憑借自己勤奮的努力、鮮明的風格和對新聞準確的把握受到華語電視觀眾的廣泛歡迎。如果沒有當年的“點名”,吳小莉當然也會有一個精彩的職業生涯,但是要走到今天這一步,也許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如果你意識到“貴人”的重要性,盼望一朝得到貴人提攜,從此飛黃騰達,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知道“貴人在哪裏”。可能有人認為,隻有少數位高權重的人才有資格做“貴人”,其實不然。隻要你留意建立好人脈關係,你會發現,生活中從來不缺“貴人”,他們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同事、顧客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不過你得清楚,“貴人”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給你機會,你能不能善待機會把握機會,最終還是取決於你的工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