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時間與機遇——規劃時間,讓人生與機遇結緣
把時間當成自己的生命
一個人來到世間,最大的資本是什麼?說到底就是他的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時間來計算的。時間是世界上最充分的資源,每個人都擁有24小時的一天,然而時間又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懂得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如何分配且運用你生命中的時間,將決定你能否成功。管理好了你的時間就是管理好了你的生命。
一個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喪失的財富可以賺回,忘掉的知識可以通過勤奮努力複歸,丟掉的健康可以通過飲食的調節和醫療保健來改善,而唯有我們的時間,流失了就永不再回,無法追尋。
把時間握在自己手裏
時間就是生命,它能糾正錯誤,考驗真理,醫治憂慮;它也是最聰明的哲學家,對它的教訓,人們必須聆聽,因為它所闡明的真理,是任何人都無法教給我們的。
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非常寶貴的,離開時間,人就無法生存。你的時間,你在這世上所花的每分每秒,都是你最有價值的資本。這些時間是無法重來也無可替代的。
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擁有的都同樣多,關鍵是怎樣利用。愛惜時間的人,把時間當成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他們能抓住點滴時間,投入學習和工作。他們心裏想的是爭分奪秒,為自己的成功添磚加瓦,積少成多,打好基礎。達爾文在與疾病做鬥爭時,抓緊時間寫成了《物種起源》。當有人問達爾文,你身體有病怎麼還做了那麼多事情呢?達爾文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正是這種惜時如金的好習慣,使他們成就了超乎尋常的事業。
善用時間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要是有人在浪費你的時間,那絕對是在謀害你的生命,偷走你的財富。
在法國有一家化工廠正準備批量生產自己研究開發的新洗滌劑時,卻意外地發現,美國的同類產品已經問世,並在緊鑼密鼓地打入國際市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家法國化工廠在研製新型洗滌劑時,美國人就已經得知了這一信息。他們決定將這種洗滌劑的生產技術據為己有。他們在巴黎的報刊上登出一則醒目的廣告:“本公司為在歐洲開設分公司,欲招聘8名高級化工專家,月薪50萬美元,應聘從速。”於是,法國許多化工專家都被這則誘人的廣告所打動,紛紛前往美國公司辦事處報名。這些美國人一查名單,發現其中竟有8人參加過法國化工廠新洗滌劑的研製工作。他們欣喜若狂,趕緊通知包括這8人在內的15人前來參加複試。這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能和知識,博得招聘者的青睞與賞識,都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情報和盤托出。尤其是在麵試中,美國人從他們每個人的口中掏出了一部分新型洗滌劑的製造方法。他們將這些得來的資料收集在一起,送給有關專家加以歸納分析,便輕而易舉地獲取了新洗滌劑的配方和生產流程。那些經過了麵試的應聘者,也沒有心思認真努力地工作,天天盼望著美國人寄來一紙錄用文書。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那些美國人早已偷偷地溜回了國,正用他們提供的資料,還利用他們這種觀望等待的時間,緊鑼密鼓地組織新洗滌劑的生產。
可憐的法國人就是這樣被美國人偷走了技術,將他們的時間和財富一起偷走。
別讓別人浪費你的時間
一個人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珍惜時間。時間價值表現在生命的全過程。
最佳的時間應用應該是,合理利用應對時間,珍惜自己的自由時間,不浪費別人的時間,也不要讓別人浪費自己的時間。
索尼公司的大老板盛田昭夫不僅是一位企業家,還是一名出色的科研人才。他對電器很內行,而且很有一套抓科研的辦法。在摸清市場行情之後,他組織人馬搶先研製出了一種家用錄像機。他本以為這種錄像機可以給他帶來滾滾財源,卻沒有想到一下栽在老謀深算的鬆下幸之助手下。
盛田昭夫研製出家用錄像機之後,很想找到一個夥伴聯手,使他的錄像機能夠一下子進入所有的家用電器商店。這樣一來,其他廠家也就隻好按他開拓的路子走,他自然也就能控製局勢大發其財了。盛田昭夫選中了赫赫有名的鬆下電器公司,派人把錄像機搬到鬆下總部,並要求麵見鬆下幸之助本人。
其時,鬆下是世界上頭號家用電器生產廠家,他們已經看出錄像機是當前最有前途的產品,因此也投入了許多心血加以研製,卻沒想到索尼搶先了一步。這讓鬆下及其部下感到傷心和失望。當索尼公司將產品送上門並邀請合作時,老謀深算的鬆下心生一計,決定采取補救措施。他一方麵聲稱有事,避而不見盛田昭夫,隻讓他等候回音,另一方麵又督促手下人加緊攻關。
盛田昭夫左等右等沒有答複,開始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妙了。他在最後一次求見不得的情況下,果斷地向外界公布了錄像機研製成功的消息。這一消息果然引起了外界的轟動。但令人遺憾的是,鬆下集團也幾乎同時公布了與索尼不同型號的錄像機研製成功的信息,並憑著自己的強大銷售力量,大量地推出自己的產品,迅速占領了市場,在競爭中領先了一步。鬆下就是利用浪費索尼公司的時間,而把索尼公司打了個措手不及,使其在市場處處被動,而大獲其利的。
索尼公司不小心讓鬆下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時間是最昂貴的
人們大多都隻擔心財物的損失,卻不擔心歲月流逝的損失。失去時間就是失去生命。今天就是很重要的一天,不管你打算怎麼過,你的生命又少了一天。
機會其實就在你的眼前,成功與否取決於你的行動。新的生活態度和新的努力,可以使失敗變為成功。我們應該善於抓住機遇,果斷行動。
魔方原來是匈牙利一位數學家發明的。一天,一個美國數學家到他的家中做客,發現了桌子上放著的魔方設計圖紙。這位美國數學家很有經濟頭腦,他一眼看出了魔方的價值,便把它帶回了美國,進行技術上的谘詢。他在了解了工藝、成本和市場需求後,確認這是一筆有利可圖的生意。於是他用五萬美元向原發明者買下了專利,在美國組織了一家生產魔方的公司,並通過媒體大做廣告。他預言:魔方能夠成為全世界暢銷的玩具。
事實證明了他的預言,魔方一經投世,就風靡全世界。然而,更令人稱道的是,他預測這種玩具隻能風靡一時。於是,在生產了幾批之後,等市場一出現飽和就立即轉產。果然,不出幾年,魔方市場就出現飽和。但此時,他已經賺了幾千萬美元,並且早已轉產。
時間具有不可逆性,這是人所共知的。“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經營者為了製定經營策略,大量獲取市場信息,為的是要把握機會。精明者一旦抓住機會,就會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它,利用它。
有位智者說,大街上有人罵他,他連頭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罵他的人是誰。因為人生如此短暫和寶貴,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為這種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費時間呢?
巴爾紮克說:“時間是勞動者的資本……從個人角度看,一個人擁有的最大資本就是自己的時間。”
一個人懂得了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生命,就會釋放出大大超出常人的能量。
時間是最有用也最無用的資源,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
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就體現在:人懂得時間的不可重複性。我們永遠思索著怎樣去駕馭時間、去安排時間,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最豐富的價值。我們能親身體驗時間的機會隻有一次,必須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在珍惜時間、體驗時間的同時,更應該善待人生。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和生命中去尋求人生價值的平衡。一方麵,不能做工作狂,抓緊了時間,卻忽視了人生的樂趣;另一方麵,也不能隻會享受人生,卻放縱了時間,從而一事無成。
珍惜時間,別錯過機遇
機遇的船不會定時定點為你起航,你要做好準備,蓄勢以待,當機遇之船來臨時,你要抓緊時間,迅速出擊,緊緊抓住。抱著凡事明天再說的想法,永遠不可能達到目標。你等待的船隻不會在未來某一個未知的時刻駛來。把眼前唾手可得的樂趣推到下周或明年是一種浪費,你隻在眼前、今天、此刻擁有這個機遇。期待明天或不久之後出現奇跡,是不切實際而且必然失敗的想法,尤其是期待別人為你製造奇跡。依靠自己的才華、自己的決心、自己的信念,才能創造奇跡。
從零星時間裏擠出機遇
“知足常樂”,這是一句平庸的格言,如果可以做得更好的話,根本就沒有什麼“足”。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享受你擁有的東西,讓傻瓜去追求更多的吧。”精力充沛的美國人則把這句話倒過來:“當傻瓜在享受他現在擁有的東西時,我要追求更多。”
追求更多的方法就是善於利用你的零星時間。節省下每一分鍾並善於利用它,用它獲利,它就使生命更有意義更有潛力。要有這個意識:失去的每分鍾一旦失去,就再也要不回來。
想想早飯前的一刻鍾,想想晚餐後的半小時,這些都是你日常生活的零星時間,記住去算、去讀、去想今天可能會出現的與工作有關的事。
一個古老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有一位老師在玻璃杯裏倒滿了牛奶。老師問:“還有空間嗎?”所有的學生都搖搖頭說:“沒有空間了。”這位老師從手指上脫下一枚金戒指,放進了水杯裏,他說:“總是有空間容納更多的東西。”
幾乎每一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時間,但是,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這就取決於我們對時間的利用,而對時間的利用又體現在對零星時間的駕馭上。
事實上,那些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就是那些最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
當愛迪生領著微薄的薪水當發報員敲打著鍵盤時,他並沒有忽視那些零星時間,在敲擊鍵盤時,他想著、計劃著,對各種信息進行試驗。利用這些零星時間,他不僅贏得了各項發明,也贏得了百萬財富,並為世界貢獻了價值難以衡量的新觀念。
利用零星時間不僅使自己獲利,而且也增加自己生命的潛力。如果人的心智渴望變化,往往在日常工作之外就會做出不平常的事。
利用這些零星時間,你就可能發現許多偉大人物所發現的東西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這時,你生命的意義就會被延長了。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成功的訣竅:化廢為寶,變“閑暇”為“不閑”。他們都懂得把那些常人不注意的、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零零碎碎的時間都收集利用起來。等待咖啡煮好的半小時,不期而至的假日,兩項工作之間的間隙,無聊等候的閑暇,等等,都被他們如獲至寶般地加以利用,並因此取得驕人業績,令那些不懂得這一秘密的人目瞪口呆。
很多人利用路上、車上、床上、廁上千百個零碎時間,廢寢忘食,含辛茹苦,取得了成功。不幸的是,在我們的周圍,也有成千上萬的青年男女對光陰的匆匆流逝視而不見、麻木不仁,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青春。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時光如箭的殘酷,自信還有充裕的時間在等著他們。而當他們在毫無顧忌地虛擲大把大把的光陰時,另外一些懂得時光如流水、年少難再來的人則在與時俱進,爭分奪秒。這就是富人與窮人、強者與弱者、成者與敗者的區別所在。
在人人喊忙的現代社會裏,一個越忙的人,時間被分割得愈厲害,無形中時間也相對流失得更迅速,諸如等車、候機、對方約會遲到、旅途、塞車……這些情況都必須“等”。不要在無聊的等待中將自己的時間資本白白耗掉,若能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這些時間正好可以拿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一位牧師問一位學者:“你知不知道任何有關南非樹蛙的情況?”“不知道。”學者有點兒驚訝地回答他。牧師說:“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樹蛙的情況,但如果你想知道,可以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堅持下來,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有人會付你一大筆錢就為聽聽你對南非樹蛙的意見。想想看,隻要持續5年內,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你就能夠成為南非樹蛙這領域中最具權威的人。”
經常想想牧師的話,為何不每天投資5分鍾的時間(僅僅5分鍾)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呢?
尊重時間,準時守約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構成偉人的兩個要素,就是才能和準時,而前者往往又是後者的必然產物。因為凡是珍惜時間的人,不肯讓一分一秒從自己的指縫中流走的人,最後一定能在他的生命中打上“高能力”的標記。
每件事、每個約會都守時的人,無形中增加了他自己的時間。拿破侖曾經說過,他之所以能戰勝奧地利人,是由於奧地利人不知道五分鍾的價值。實際上,每失去一分鍾就是多給自己一個遭遇失敗的機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再沒有比準時更重要;也沒有別的比準時更能節省自己和他人的時間。
拿破侖?希爾曾經提起過他如何處理時間的問題:“有一段時間,我必須與一位電視台的總經理和一位大學校長共事,他們兩個都經常不能準時,而且會讓別人等很久。借著認識他們的執行秘書,我可以事先打電話詢問他們的時間表,將等候時間縮短至最少;有時,如果會麵時間延遲太久,他們的秘書就會在確實可以見麵之前的幾分鍾,打電話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