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危機轉身——讓機遇瞄準成功的方向
從危機中找到轉機
當你身處逆境時,當你遭遇危機時,不要悲觀,不要氣餒,拿出自己的勇氣,從危機中找到轉機。也許,機遇就在失敗的拐角處。
在絕望中揚帆
經一事,長一智。一次的失敗,往往能給予人預防百次損失的智慧。當然一般人都不願意虧損或失敗發生,可是關鍵是當你不幸失敗時,是否能從中拾取智慧。不論身處任何階層,成功必然屬於那些能活用過去虧損或失敗經驗的人。虧損的經驗,將會使你更成熟。在工作上或商場上,成功必屬於活用虧損經驗的人。
許多人在困難出現時,退卻了;在無法突破時,灰心了;也有人在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時就喪失了鬥誌,甚至有人用放棄自己的生命了結問題。
生命是一張畫板要靠你自己去著色,失敗了,我們不能把這張畫板摔得粉碎,而要有重整舊山河的氣度,拿起畫筆再來一次,或許,失敗將不再屬於你。
日本人中田修曾在駐日美國軍隊中當過仆役,做過黑市小販、印刷公司職員,走馬燈似地換了十幾次工作。他不是被辭退就是工作不太好而放棄,經常流落街頭。一次,他徘徊在東京的一條街巷,感到萬念俱灰,決心臥車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無限煩惱和痛苦。
他躺到街巷中間等待死神的召喚。一輛黑色的小車急速地駛來,卻在就要軋上他時刹住了車。車上的人朝他大喊了一聲:“站起來,到一邊去!”
“真是不走運,連就近結束自己生命的方便都不給。”
中田修暗罵一句,晃晃悠悠地站了起來,準備到一街之隔的河邊去完成這件事情。正在他站起來要走到河邊的時候,他突然發現旁邊不遠有一塊寫著“壘澤設計研究所”的招牌。這塊招牌喚醒了他——我為什麼不能回頭再去當一名印刷公司的職員呢?就在這一瞬間,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原來,中田修在印刷公司工作時,就被公司職員優厚的待遇迷住了。為了擺脫饑餓,中田修下決心做個設計師,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當時並沒有學習設計的學校,中田修便利用工作的方便,把設計公司的作品帶回家研究,自學設計方麵的書籍,堅持了半年,他終於學會了設計技術。
在放棄了自殺念頭後,中田修認真地想辦法完成自己的心願。沒有雄厚的資金,他通過報紙的“讀者欄”招收學生。開始隻辦“周日教室”,以後又租借公共場所作為教室,以容納更多的學生。為籌措辦學資金,他把“前金製”引入學校的建設之中。所謂“前金製”就是預收款。慢慢地,一個正式的設計學校就形成了。
1959年4月,“東京設計所”在大阪成立。起名東京,是為了紀念東京那間挽救了中田修性命的設計所。後來,在中田修的苦苦經營下,“東京設計所”終於成了日本一流的設計研究所。
在漫漫人生路上,災難就像強盜一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破門而入。遇到災難不要手忙腳亂,要沉著麵對,找出解決的方案,給自己尋找出獲得生機的機會。行動,選擇行動,才能從痛苦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機遇。
將錯就錯,種瓜得豆
人處絕境,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實力,經常被推上困境的人,必定能產生卓越的思想。
一件事情,即使本身沒能成功,但是在做的過程中,如果注意失敗中的意外發現,或許會有“種瓜得豆”的意外效果。
18歲的巴金,本來想用人工製造瘧疾特效藥,但配合各種藥品和化學液實驗的結果,卻完全失敗。但他把調合和組合的物品一一記錄下來,並且詳細注明因果。
一天,他從筆記簿裏發現還有兩種藥品沒有配合過。
“好,用它試試看!”
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試驗管裏竟呈現黑色的液體。
“唉!又失敗了!”他沮喪地把試驗管裏的液體倒入盥洗池裏。結果,那液體竟在水中變成紅色!
他馬上根據這種變化,構想其他用途。他放棄製造瘧疾特效藥的願望,從這種意料之外的發現研製出了染衣服的染料。他不僅開了人工染料的先河,而且和他父親合夥建立一家染料公司,獲得巨大的財富。
無獨有偶。英國的佛來明醫生培育葡萄球菌時也經曆了這樣的過程。他把“寒天”(又名瓊膠)放入充分消毒過的培養皿裏,培養細菌。幾天後,培養皿的葡萄球菌中竟紛紛長出青色微菌。
“糟糕!失敗了!”
當佛來明想丟掉這些培養菌時,忽然看見青黴菌周圍長著透明的小斑點。佛來明銳利的眼睛沒有放過它。他把培養菌放在顯微鏡上一看,原來葡萄球菌損傷的地方都呈透明。
“嘿,這太奇怪了!說不定青黴菌裏含有殺死葡萄球菌的成分囉!”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青黴菌,放入葡萄球菌中一再實驗,結果完全相同,真是偉大的發現。他進一步培養青黴菌,檢驗結果發現這種青黴菌不含毒素。於是,他試從青黴菌中提取液體,這樣的結果,竟產生了有名的抗生素盤尼西林。
葡萄球菌是一種引起肺炎或化膿的細菌,而抗生素盤尼西林的誕生,是人類的一大福音。其實,這就是“種瓜得豆”,在失敗中獲得了意外的成功。
發明螺旋槳的史密斯也是在實驗的失敗中找到“意外”的成功的。福爾頓(Robert Fulton 1765~1815)發明的蒸汽船克拉蒙特號,可以說是世界航海史上劃時代的一大發明。但這種蒸汽船由於兩舷的車葉露出水麵一大半,容易發生故障,而且負荷較重時,車葉即沉下七八分,需要很大的蒸汽壓力才能推進船隻;相反地,載貨較少時,則大多浮在水麵,經常打空轉。
為了排除這些缺點,史密斯曾經把自製的螺旋槳裝在船上,而一再實驗的結果,卻始終無法提高船隻的速度。
有一天,他在實驗時,忽然聽見“砰”的一響,接著,船尾竟掀起浪花,船隻開始疾駛了。史密斯驚喜交集地馬上把船拖上岸,檢查原因。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發現螺旋槳斷了一半!
“原來是偶然發生的現象嘛!”他喃喃自語。
“折斷螺旋槳,怎麼會增加速度呢?”
他一再探討失敗的原因,繼續實驗,結果才發覺原來的螺旋槳太大、太笨重,所以不能使船隻增加速度。他根據這個發現,終於發明了今日一般船隻仍在沿用著的小型螺旋槳。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在失敗中發現機遇,常常會有“僥幸成功”出現。小心翼翼地洗淨失敗的傷口,失敗的另一端,也許有一個意外的驚喜在等著你呢!
禍福相依,因禍得福
阻礙我們成功的絆腳石不是“不幸”本身,而是麵對不幸時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的心態。因此,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放棄希望,要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糟透了”的境況中是怨天尤人、頹廢沉淪,還是樂觀豁達,隨時注意捕捉窮途末路時的靈感是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轉折點。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次挫折,麵對挫折,能夠“逆水行舟”才是偉大的人物。當你走投無路時,能夠挺下去,常常會別開生麵,柳暗花明。
詹姆士是個在新墨西哥州的高原經營蘋果園的果農。他每年把收獲的蘋果裝箱,通過郵政銷售給顧客。“如果寄奉的蘋果,你不滿意,請賜告一聲,縱然不退回蘋果,訂金照樣奉還不誤。”他以這樣奇特的廣告語言,吸引了許多預約訂戶。
但有一年冬天,新墨西哥高原下了罕見的大冰雹,使顏色鮮豔的蘋果全部受到損害。
麵對被冰雹損傷的蘋果,詹姆士心裏萬分悲痛。“冒退貨的危險呢,還是幹脆退還訂金?”不管怎樣,都是使他頭痛的事。他愈想愈懊惱,竟歇斯底裏似的抓起受傷的蘋果拚命地咬。這時,他忽然發覺這種蘋果卻比平時更甜、更脆、更有汁,而且更美味可口。但乍看起來,的確非常難看。他自己心裏也想:“唉!多矛盾,好吃卻不好看!”
有什麼辦法補救呢?
一天晚上,他輾轉失眠,腦際忽然浮起一個創意。他決定像往常一樣裝箱郵送。
第二天,他根據構想,把蘋果裝好箱,在每個箱裏附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這次寄奉的蘋果,表皮上雖然有點受傷,但請不要在意,那是冰雹的傷痕,這是真正在高原上生產的證據呢!在高原,氣溫往往驟降,因此蘋果的肉質較平時結實,而且產生一種風味獨特的果糖。”
在好奇心驅使下,顧客莫不迫不及待地拿起蘋果,想嚐嚐味道。
“嗯,好極了!高原蘋果特有的味道,原來就是這樣!”大多顧客都不禁這樣笑逐顏開地讚美。
陷入困境的詹姆士想出來的創意,不但挽救了他蒙受損失的危機,而且引來紛紛訂購受傷蘋果的訂貨單。
不幸也能成為創業的機會,關鍵在於不把它當做不幸。風靡世界的“米老鼠”形象也是在絕境中誕生的。
發明米老鼠形象的是一對窮困潦倒的青年夫婦。
當初,他們住在一間狹小破陋的房間裏,牆角的壁土已經剝落,而成群的鼴鼠,竟不分晝夜地在那裏“招搖過市”。丈夫每天疲於工作的身體,和疲於美術設計的頭腦隻有靠鼴鼠的滑稽動作來慰藉著。但因為付不起房租,他和太太竟被房東趕出了公寓。
這對窮困潦倒的年輕夫婦,隻好來到公園,坐在長椅上思考前途。
“今後怎麼辦呢?……”
這時,從丈夫的行李裏,忽然伸出一個小腦袋,原來,那是他平常所愛護的、可愛的鼴鼠。想不到這隻鼴鼠竟跑進他的小行李裏,跟他一起搬出了公寓!
滑稽的麵孔,迷人的眼睛……夫婦倆看見這充滿幽默感的鼴鼠的麵孔,一時竟忘記了現實的煩惱。
太陽開始西下了,暮靄慢慢地籠罩了大地。這時,丈夫忽然驚喜地叫嚷道:“對啦!世界上像我們這樣窮困潦倒的人一定很多。讓這些可憐的人們,也看鼴鼠的麵孔吧!把它的麵孔組成漫畫,來撫慰那些哀傷和煩惱的心靈吧!對啦,對啦!就是它!就是它的麵孔!”
這樣,活潑可愛的“米老鼠”誕生了。
後來證明,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構想。米老鼠形象一傳播到人們中間,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歡迎,遍及到了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當我們陷入窮途末路時,不要放棄,幸運就在不遠處等著你,隻要你敢於往前走。
將缺點變成特點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允許錯誤出現的,在抓住和創造機會上更是如此,所謂“一著走錯、滿盤皆輸”。有時,一個錯誤可能就導致你這輩子永遠都抬不起頭來。
然而,犯錯誤仿佛又是人的一種天性,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不犯錯誤的人,但人們對待錯誤的態度不一樣,就導致了抓住和創造機會的結果不一樣。
“王致和”臭豆腐今天已是許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但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這臭豆腐竟然是因為一次錯誤而生產出來的。
相傳康熙年間,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應試落第後,決定留在京城,一邊繼續攻讀,一邊學做豆腐謀生。可是,他畢竟是個年輕的讀書人,沒有經營生意的經驗。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隻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塊醃好。但日子一長,他竟把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涼時想起來了,醃豆腐已經變成了“臭豆腐”。
王致和十分惱火,正欲把這“臭氣熏天”的豆腐扔掉時,轉而一想,雖然臭了,但自己總還可以留著吃吧。於是,就忍著臭味吃了起來,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聞起來雖有股臭味,吃起來卻非常香。於是,王致和便拿著自己的臭豆腐去給自己的朋友吃。好說歹說,別人才同意嚐一口,沒想到,所有人在捂著鼻子嚐了以後,都紛紛讚不絕口,一致公認此豆腐美味可口。
王致和借助這一錯誤,改行專門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影響也越來越廣,最後,連慈禧太後也聞風前來嚐一嚐這難得一見的臭豆腐,對其大為讚賞。
從此,王致和的臭豆腐身價倍增,不僅上了書,還被列為禦膳菜譜。直到今天,許多外國友人到了北京,都還點名要品嚐這所謂“中國一絕”的王致和臭豆腐。
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王致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事實上,與王致和有著相同經曆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獨有王致和能夠看到並抓住了這樣一個因為錯誤而產生的機會呢?原因至少有兩點:
一是王致和的細心。
在他發現臭豆腐壞了以後,並沒有一氣之下將其扔掉,而是留下來並品嚐了一口,結果發現臭豆腐居然如此之“香”。
二是王致和獨具慧眼。
事實上,雖然王致和的臭豆腐十分可口,但它仍舊十分“臭”,而有許多人是完全接受不了這股臭味的,哪怕今天仍是如此。但王致和認為,自己能接受,就一定會有人接受,所以一定會有市場,這也體現出王致和敢於冒險的精神。
錯誤本身雖然能夠產生機會,但這種機會是隱藏著的,隻有細心和獨具慧眼的人才能從錯誤中發現機會,從而抓住機會。
利用錯誤創造機會的例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並不鮮見。
“雪花呢”在今天已經是流行時尚的寵兒,它的出現,同樣是一次錯誤導致的。
某織布廠的工人在生產呢布的時候,由於工作中的不小心,生產出來的幾匹呢布上染上了白點,這一下問題就大了,按規定,這樣的呢布隻能作廢,不能出廠。
這時候,廠裏有一位青年發現這種呢布非常漂亮,就與廠領導商量,打折買了下來。然後,他拿到市場上,以比正常呢布更貴的價格叫賣,並取了一個十分動聽的名字——“雪花呢”。結果,這種新款的呢布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幾分鍾之內即被搶購一空。
後來的故事不說大家也知道,那個工廠從此專門生產這種“錯誤”呢布,結果足足賺了一大筆。
機遇就在失敗的拐角處
一扇門關上了,會有另一扇門打開。而我們常常那麼長時間又那麼惆悵地盯著那扇關著的門,而沒有看到那扇為我們打開的門。其實,機遇就在關閉的門旁邊,機遇就在失敗的拐角處。
另辟蹊徑,雲開霧散
“撞了南牆要回頭”。一件事情未成功,不要因此輕視自己的能力,許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多半因為小看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發展領域。固守一處,沒有信心,會使你失去發展的機會,失掉可能有的成功。
蒲鬆齡,清初山東人,由於當時科舉製度不嚴謹,科場中賄賂盛行,舞弊成風,他四次科舉都落第了。蒲鬆齡誌存高遠,並未因落第而悲觀失望,他立誌要寫一部“孤憤之書”。他在壓紙的銅尺上鐫刻一副對聯,聯雲: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鬆齡以此聯自勉。後來,他終於寫成了一部文學巨著——《聊齋誌異》,自己也成了萬古流芳的文學家。
蒲鬆齡雖然落第,與仕途無緣,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條道路,在這條新開辟的方向上,他取得了成功,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像他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還有很多。由此可見,人生並非隻一處輝煌,輝煌需不懈的努力和創造,站在現在這個時點,審時度勢,作出你的選擇,找到你的生活目標。若要尋找它,你須從新的角度看待自己,重新找回自信心,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唯有充滿信心,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方能注意到生命中許多微妙的層麵,發展成功的機遇,拓寬視野,走向生命的開闊處。
錯誤的背後是機遇
如果能夠把錯誤都變成一種“機會”,你無疑就是創造機會的天才了,不要以為這種天才離你太遠,事實上,這些天才的素質就在你身上。
在美國,還有這麼一件有趣的事:
一位年輕的女顧客在美國的一家商店裏閑逛。逛著逛著,她的眼睛突然迸出興奮的火花,於是本來不想買東西的她,立即喊來售貨小姐,要買一架德國製造的正宗名牌三角鋼琴。
售貨小姐看了看售價牌,竟然不敢賣。她請來了股長。股長了解緣由和真相後也婉謝不賣。顧客毫不讓步,連部門經理出麵調解都不為所動。最後,總經理出場了,當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當場定奪:賣!按標價賣!而且送貨上門,免費調音,直到滿意為止!
原來那架價值數千美元的鋼琴,標價牌上偏偏少了一個零!這顯然是製作標價牌的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所致。
那位顧客當然是聰明的,但是那位經理無疑更顯聰明!
那些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的企業,不惜一擲千金地大做特做廣告,而那位總經理,卻能將錯就錯,極其巧妙地達到了這一目的,其效果也許更好。果然,這家商場因為這件事而樹立起“信譽好”的形象,生意越來越紅火,利潤逐年上翻,那個錯誤的“零”也因此造就了一個好的結局。
看來,在真正聰明人的眼裏,錯誤也是機會,錯誤也能變廢為寶。
一個人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探索未知領域和發明創造、乃至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關鍵在於要變壞事為好事。犯錯誤後能反省,能改正錯誤,這不僅是一個人的品質表現,也是一個人發掘創造才能的保證,因為抓住機會正是這種綜合效應的利用。
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那些怕犯錯誤的謹小慎微者,很少能有前所未有的創見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