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第四章

把握機遇——讓成功與機會真情相約

獲取機遇青睞

每個人都有機遇,但如果不加以利用,機會就會轉瞬即逝。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瞬間的機遇,便可決定你的一生。”能否充分把握曇花一現的時機,往往決定你能否有所發現和發明。因此,把握機遇,是發明創造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成功的人就是能利用機遇。命運全是由你自己創造的,也全由你去轉變。成功的秘密在於你去主動地把握住機遇。誰能抓住機遇,誰就能點亮人生。

在機遇麵前好好表現自己

機遇不會平白無故降臨到自己頭上,要想獲得機遇,就要善於表現自己,這樣機遇才會注意到你,從而來到你身邊。

不懂得表現自己的人,別人也不會注意他,因此,也就不會得到機遇的青睞。

學會表現自己,適當的表現自己和以不正當的手段吸引別人的注意,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自我推銷必須是有創意的,需要良好的技巧。表現自己必須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打擊或貶低別人的價值。

在機遇來臨時,是最需要表現自我的時候。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正是抓住了成功的機遇,成為了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名字是連同《正大綜藝》、春節聯歡晚會一同深深地烙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中。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她的成功頗具典範意義,是很值得剖析的。她的轉折點來自應聘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

在此之前,她隻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舉。如果沒有這次機遇的話,楊瀾也可能會表現得很優秀,但卻絕不可能這麼早、這麼快,又是這麼轟轟烈烈地成名。

正如楊瀾在她的書中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一個意外的機遇,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麼大飯店的什麼經理,帶著職業的微笑,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麵了。”而這個意外機遇的掌握,是靠著她善於表現自己。

這個機遇便是泰國正大集團結束了與幾個地方台的合作,轉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製作《正大綜藝》。雙方決定要挑選一位女大學生做主持人,楊瀾也被推薦參加試鏡。

說實話,楊瀾並不被人看中,隻是因為她的氣質較佳,所以才能一路過關斬將殺入總決賽。據一位導演透露,雖然楊瀾被視為最佳人選,但是被有的人認為還不夠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確定。

最後確定人選的時候到了,電視台主管節目的領導也到場了,他們要在楊瀾與另外一位連楊瀾也不得不承認“的確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間選擇一人,這將是最後的選擇。楊瀾的好勝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們今天不選我,我也要證明我的素質。”

這次考試兩人的題目是:一、你將如何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二、介紹一下你自己。

楊瀾是這麼開始的:“我認為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強烈的與觀眾溝通的願望。我希望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因為我喜歡旅遊,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我要把自己的這些感受講給觀眾聽。”

在介紹自己時,楊瀾是這樣說的:“父母給我取瀾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樣的胸襟,自強、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楊瀾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沒有一點文字參考,她的語言流暢,思維嚴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贏得了諸位領導的賞識。人們不再關注她是否長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現深深吸引住了。據楊瀾後來回憶說:“說完後,我感到屋子裏非常安靜。今天看來,用氣功的說法,是我的氣場把他們罩住了。”

當楊瀾再次回到那個房間,中央電視台已經決定正式錄用她了,這次麵試改變了她的一生。

在機遇來臨時,就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不行,就多表現幾次,在一個地方表現無效,就在多個地方進行表現。表現多了,被發現、被賞識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請記住:把自己的美展示給人,從而贏得機遇的青睞,並不是件羞恥的事。

用悟性抓住機遇

成功者不僅僅眼光敏銳,而且能夠通過悟性發揮優勢,進退自如,運籌帷幄,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摩托羅拉公司的締造者高爾文小時候就有著超乎常人的生意意識。

還是在小學的時候,高爾文就學會了做生意。當時,他所在的小鎮是個鐵路交叉口,過往的火車都要在這個地方停留片刻,以便給火車加煤加水。於是他想到一個好注意:“旅客到車站總要下車歇歇腳,何不去車站向旅客兜售爆米花呢?”

於是他每天放學後都去車站向旅客兜售爆米花,而且生意十分火爆。許多孩子紛紛效仿。為了爭奪更多的顧客,孩子們還常常發生摩擦甚至“戰事”。生意沒有原來那麼好了。

但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這個生意,於是,聰明的高爾文又想出一個更勝一籌的方法。他搞了一個爆米花攤床,用車推到車站去叫賣,最重要的是他還學會了往爆米花裏麵放一些奶油和糖,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夏天到來了,高爾文又創意性地搞了一種新產品,他設計了一個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帶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間裏放上半加侖的冰激淩,箱邊上刻有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後拿到火車上去賣,這種新鮮的蛋卷冰激淩很受歡迎。

賣爆米花的經曆,培養了高爾文對市場動態敏銳的把握能力,也成為他日後經營生涯中賴以製勝的法寶。在以後的歲月中,每當某些產品或銷售進行不下去的時候,高爾文就會向他的同事們講述這個“賣爆米花的故事”。

努力獲得你夢寐以求的東西。你希望獲得你所想要的東西,就要做到一旦看準了目標就立即行動,用悟性和反應抓住機會,以便你能夠登上機會的快車。一個沒有經驗的人隻要弄懂並應用某些成功的原則,就很容易得到他所想所要的東西。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總會隱含一些決定未來的玄機,對於創業者來說,如果能夠把握住這種玄機,那麼就意味著創業者就可以把握住未來;把握住了未來,也就把握住了成功。

創業者如何才能把握住事物發展中的玄機呢?這就需要創業者要對所有事物、特別是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事物保持一種靈敏的觸覺,這種觸覺也就是一個人的悟性,如果有了這種觸覺和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事物發展的玄機。

對於創業者來說,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靈敏的觸覺,一定要把自己的悟性培養出來,這樣在機會來到的時候,你就能夠順利地登上機會的快車。

所謂機會也就是那種可遇不可求的好時機,它的來到就如同一列快速奔馳的列車一樣,而每一個想要登上這列快車的人,根本不可能在它到來時再手忙腳亂地去抓它,到那時你想抓住它就很困難了。你想登上它,就得提前做好準備。比如說你的精神首先要高度集中,以便能隨時隨地在它來臨的時候有迅速登上它的思想準備;其次,你還得事先活動活動筋骨,以保證在它來到時你能夠四肢敏捷地一躍而起,登上它。

如果你有值得追求的目標,你隻須找出為什麼你能達到這個目標的一個理由就行了,而不要去找出為什麼你不能達到你的目標的幾百個理由。

不放棄就有機遇

當困難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而降臨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把困難當成磨煉我們意誌、勇氣和才智的戰場。走過陰雨和泥汙,成功的彩虹就在前方!

沉著冷靜,永不氣餒,這是每一個人所應養成的品格。任何人都應永遠保持一副親切和藹的笑容、一種希望無窮的氣魄、一個必能戰勝任何突然襲來的逆浪的自信力和決心。他應該不急躁、不懊惱,不輕易發怒,更不應該遇事遲疑不決。這些良好的品性,往往比他焦心憂慮更易解決許多困難。

不要輕言放棄,成功的道路上永遠都充滿著荊棘與坎坷!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你走向成功的鋪路石,應正視一切!劉鏞曾經說過:“失敗的時候你可以坐在地上,檢討自己為什麼失敗!也可以傷心落淚,但一邊擦眼淚,一邊站起身,準備再一次向前衝!”

拿破侖也曾說過一句話:“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遠的!”因此失敗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驗,而後又輕言放棄!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將一條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箱的兩端,中間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然而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第二次更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並且受了傷。它又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後它再也不進攻了。這時心理學家將隔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隻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閑地遊來遊去。它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

當然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當中得到一點啟發,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何種困難或者遭受何種挫折,都不要輕言放棄。

1989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在不到四分鍾的時間內,已經波及到了30萬人。在這一場混亂當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衝向他7歲的兒子所在的學校。然而,正當他心急如焚地趕到那所學校的時候,隻見那昔日充滿歡聲笑語的教學樓也已成為一片廢墟。他傷心至極,跪在地上高聲哭喊著兒子的名字。哭了一陣後,他便開始清理瓦礫,他要找到兒子,他想兒子也許還活著呢!這時,不斷有其他孩子的父母匆匆地趕來,麵對廢墟,撕心裂肺地痛哭著,之後就絕望地離開了。隻有那個年輕的父親還在那裏不停地挖著。他挖了4個小時、8個小時、16個小時、32個小時……疲勞、饑餓、恐懼一齊向他襲來,然而最終他沒有停止。他心裏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堅持下去,兒子可能還活著。當他挖到第38個小時的時候,突然聽到從廢墟中隱隱約約傳出了孩子呼喚的聲音。父親興奮極了:“孩子還活著,快來人哪!”許多過路人趕緊上前幫忙,很快,裏麵的孩子被救了出來。

結果年輕的父親不但救出了自己的孩子,還救出了另外13個孩子,他們都活著,原來孩子們都躲在牆角裏,房頂塌下來時,架了個大三角,他們沒被砸著。

正是由於這個做父親的堅定執著,不輕言放棄才找回自己的孩子。當然在人生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堅定自己的目標,勇敢地走下去,必定達到成功。

世上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沒有比頭更高的山峰。再長的道路隻要你勇敢地走下去,一定能到達盡頭。許多人都擁有自己崇高的理想,許多人也曾在這艱難的追夢旅程中跋涉過,然而,大多數人卻因路途坎坷而最終選擇了放棄,以至行百裏者半九十。

日本鬆下電器馳名全球,但公司的總裁鬆下幸之助的一段經曆卻鮮為人知。據說,鬆下幸之助年輕時,家庭很困難,靠他一人養家糊口。一次他到一家電器工廠去求職,廠方的一位負責人見他又瘦又小,衣著肮髒,不願意接受他,就推托說:“我們暫時不缺人,一個月以後你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托辭,沒想到一個月之後,鬆下幸之助又來了。那位負責人又借口說:“現在有事,過幾天再說吧。”過了幾天,鬆下幸之助真的來了。如此反複了好幾次,那位負責人不得已說出了真心話:“你這樣髒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於是鬆下幸之助回去後,借錢買了一套新衣服,又返回來。可是,這人又說:“你對電器知識了解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兩個月後,鬆下幸之助再次來到這家工廠,說:“我已經學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麵的知識,你看我哪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一項地來補。”這位負責人盯著他看了半天才說:“我主管人事工作已經幾十年了,還是頭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勁。”結果鬆下幸之助成了那家工廠的一位員工,在以後的日子裏,又以其不懈的努力慢慢地成為一位非凡的人物。

許許多多的事都在告訴我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與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當考試屢遭失敗的時候,當不幸突然降臨的時候,當求職處處碰壁的時候,當因某種原因而下崗的時候,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否則你就什麼也得不到。

當你努力讀書卻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時,你會放棄讀書嗎?當你和別人下棋,會因為一步走錯就認為全盤皆輸嗎?當你所想要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的時候,你會氣餒嗎?當你遇到挫折時,會輕言放棄嗎?朋友,在你想要放棄的時候,請記住:人有恒,萬事成;人無恒,萬事空。得到勝利的人並非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最持久的。

無論在何時都不要輕言放棄,要無時無刻地提醒自己“我是最好的”。因為世界上的桂冠都是由荊棘編織而成的。

在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真正一帆風順,我們的尋夢之路也不可能一直暢通無阻,世上沒有永不下雨的天空。我們的命運就是如此。世界上之所以有強者與弱者之分,無非是因為前者在接受命運挑戰時說:“我永遠不會放棄!”而這句話就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

縱觀曆史,一個音樂創作者貝多芬,卻失去了聽覺能力,現實的殘酷總是讓人無奈的。但在旁人看來,此時打退堂鼓,另擇一番事業才是明智的選擇,但在這種情況下,他絲毫沒放棄自己深深熱愛的事業,而是用非凡的勇氣抗禦了生命的打擊,拒世俗的看法於門外,和著人們的嘲笑發誓要“扼住命運的喉嚨”。結果他成功了,譜寫出了創世佳作——《命運交響曲》。他的名字響遍了全世界,最終成了德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如果貝多芬無堅定的信念,無對事業的熱烈追求,又何來今日的成果?當時他若輕言放棄,這不經意的一句話肯定會扼殺了世界音樂史上的一位奇才了。當然,不輕言放棄也需要擁有一份人人敬畏的勇氣。

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上帝隻把機會留給最後的堅持者!不要輕言放棄,請找回從前的自信,努力拚搏,不懈地前進!不要萎縮!不要彷徨!因為最強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機遇來於再堅持一下

在前進的困境中,能否堅持堅持再堅持,是一個無論從事何種事業的人能否成功的一個分界線。下邊這個故事就是隻差最後一步沒邁而喪失了巨大財富的事兒。

美國馬裏蘭州的一個青年農夫戴比,曾經被卷入橫掃美國的淘金狂的旋風。他賣掉全部家產,到科羅拉多州的礦山去尋覓黃金夢。結果,他真的發現了優秀的金礦。他保守秘密,馬上返鄉說服朋友,籌措資金購買開鑿器具,再度趕赴現場。

眼看自己開采的金礦石一車車地運到精煉所煉出金子,戴比高興極了。他估計再繼續運二三次就可撈回全部資本了。這時候,金礦竟忽然涸竭。戴比拚命地鑿掘,但再也掘不出金礦石。

他終於跌入失望的深淵,把開鑿器具當做廢鐵賣給舊貨商,頹然返回故鄉。後來,為了清償債務,他付出了莫大的辛勞。

而收買開鑿器具的舊貨商人,竟是一個腦筋靈活的人,他雇用一個礦山技師,到現場作專門性的勘察,結果發現戴比所發現的是斷層礦脈。他馬上雇用礦工從戴比放棄的地方再掘下去,果然掘不到幾公尺就出現蘊藏量豐富的金礦脈。這個舊貨商因此變成了百萬富翁。這不是傳說,而是個事實,是根據勘查找到“寶山”的史實。戴比雖然進入寶山,但因缺乏專門知識,竟未能“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而放棄掌中的寶珠。他從報紙上獲悉真相後,頓足捶胸,垂頭喪氣,但已經追悔莫及了。

但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了不起在於他跌倒後的爬起。

他後來進入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當勸誘員,充分活用了他那慘痛的教訓。每次他勸誘失敗時,他就在心裏叫喊:“我就是因為疏忽了最後一步,所以不能抓到近在咫尺的黃金!這次,即使被拒絕兩次、三次,乃至十次也不會灰心了!”他抱著這種意誌和耐心,深深體會到推銷的要訣,結果竟打破一個月勸保百萬美元的紀錄,終於挽回在礦山丟失的財富。

當成功離我們隻有一步之遙時,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是成功。因此自立者決不能放棄最後的努力。

每一次成功都來之不易,每一項成就都要付出艱辛。對於誌在成功的人而言,不論麵對怎樣的困境,多大的打擊,他都不會放棄最後的努力,因為,“勝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實業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亞的土地。利比亞國王伊德裏斯一世在王宮的宴會上對哈默說:“真主派您來到利比亞。”這話表示了這位胡子全白的國王對哈默這位世界出名人物的尊重與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亞才發覺,除了美國為維持其轟炸機基地而支付的費用外,利比亞幾乎無其他外來財政資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領期間,墨索裏尼為尋找石油花費了千萬美元而一無所獲。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費了數百萬美元,打了好幾口井仍不出一點油,隻好打道回府。另外還有殼牌公司,耗資數千萬美元打出的全是廢井,法國石油公司在這裏也無收獲。

隻是當埃索公司準備撤離時卻打出了一口油井,於是許多人又重新對利比亞這塊土地產生了興趣,認為說不定這裏是一塊聚寶盆。

哈默到達利比亞時,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棄的地域。根據利比亞法律,各國的石油公司應盡快開發其租得的地域,如開不出油,就須將部分租借地歸還利比亞政府。

談判開始後,來自九個國家的四十多個公司參加了投標。這些公司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財大氣粗的國際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殼牌等公司;第二類是像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這樣的二梯隊,它們的規模較小,但具有行業經驗,利比亞也希望其參與競爭;第三類是一些投機性的轉包公司,希望得標後再轉手賣出,以從中漁利。

盡管哈默同伊德裏斯國王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但公司的規模還是很有限的。哈默與匆匆趕來的董事們分析了第二輪談判的形勢,在四塊租借地上投了標。等到開標時,哈默得到了其中的兩塊。一塊是被殼牌等幾家組成的“沙漠綠洲”財團認為無望出油而放棄的地塊;另一塊是莫爾比石油公司耗資百萬美元探出盡是幹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塊。

哈默對得標的兩塊地並不很滿意,但他還是下了大本錢,立即開始打井。剛開始,公司在第一塊租借地打的頭三口井滴油不見。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東裏德堅持要撤出利比亞,說:“這裏不是我們這樣的小公司應該落腳的地方,已扔了500萬美元,還能扔得起多少?”

這是一番經驗之談。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錢開采這種沒有幾分把握的地塊,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覺卻促使他堅持在這裏紮下去,他認為不應該放棄最後的努力。

幾周後,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台鑽機在幾家大石油公司所放棄的地塊下麵鑽出了油,接著又打出了八口油井。而且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高級原油,含硫量極低,每天可產10萬桶原油。更重要的是,這個奧吉拉油田在蘇伊士運河以西,產出的石油通過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不到10天就可以運抵石油奇缺的歐洲國家。而當蘇伊士運河不通時,大量的阿拉伯石油隻有被迫繞道好望角,曆時兩個月才能運抵歐洲。

與此同時,哈默的好運氣又在第二塊租借地上出現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術,僅耗資100萬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井,不用油泵,石油也會無休止地噴湧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個日產7.3萬桶原油的珊瑚礁油井。

至此為止,哈默這個規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亞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爾公司的支持,著手進行一項耗資達1.5億美元的油田開發計劃。他要鋪設一條耗資巨大的輸油管道,全長130英裏,日輸送原油100萬桶,是利比亞境內最大的輸油管。

哈默這種“追求目標,不放棄最後的努力”的執著精神,是我們每個創業者必須學習的。淺嚐輒止、遇難就退,是創業的大忌,也是人生失敗的致命原因。

自己拯救自己,需要不停地追求,需要不斷地努力,更需要無論多麼艱難也絕不放棄。

找準目標,獲取機遇

一流的目標,造就一流的人生;追求人生卓越的大目標,會讓生命之火燃燒得更旺。實現人生的大目標,需要鍥而不舍地努力,需要永不言敗的執著,需要矢誌不渝的毅力。擁有人生的大目標,就會擁有無窮的成功機遇。你可以有很多目標,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目標。一旦你確立這個核心目標後,就要全力以赴朝這個目標去做。

設定目標,付諸行動

一個人沒有目標,就像一艘輪船沒有舵一樣,隻能隨波逐流,無法掌握方向,最終擱淺在絕望、失敗、消沉的海灘上。隻有確實地、精細地、明確地樹立起目標,你才會認識到你體內所潛藏的巨大能力。有了清楚的目標,你就能夠在一兩年之內完成一般人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可能達到的成就。

人們失敗的原因之一經常是人的行動茫然無所適從,相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逐步實現了一個有意義的既定目標。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34歲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遊過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弗羅倫絲?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時間一個鍾頭—個鍾頭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她仍然在遊。在以往這類渡海遊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15個鍾頭之後,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