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來抓住機會
我們既然有成功的欲望,就要敢於承擔風險,隻有這樣才能夠最終實現偉大的目標。
“幸運喜歡光臨勇敢的人,冒險是表現在人身上的一種勇氣和魄力。”一位成功者如是說。
冒險與收獲常常是結伴而行的。險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結果,就得敢冒風險。
在曆史上有過這樣一件發人深思的事:1498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凱旋時,西班牙女王為他舉行了慶祝大會。
在宴會上,有人滿不在乎地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大陸本來就在那裏,不過正好被他碰上了。
哥倫布聽後,沒有直接回答別人的挑釁,而是拿起一個雞蛋,對在座的人說:“先生們,你們當中有誰可以使這個雞蛋豎立起來嗎?”在場的人麵麵相覷,表示無能為力。隻見哥倫布拿起雞蛋,將它往桌子上輕輕一磕,雞蛋矗然而立。
人們為之愕然,但仍有人不以為然地說:“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熟雞蛋本來就可以立起來的。”
這時哥倫布以極其平靜的語調說:“是的,許多事物本來都在那裏,可是有人將它發現,有人卻沒有發現,差別就這麼一點。”
正是這麼一點差別,使哥倫布冒著生命危險,曆經千辛萬苦,橫渡大西洋,遇上機會“碰上了”新大陸。
1847年,英國的辛普遜和他的同事,為了尋找最佳麻醉藥物,解決手術中病人的疼痛問題,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對數量眾多的化學藥品一樣一樣親自進行試驗的。
當辛普遜的助手關門的時候,偶然發現在門後有一瓶藥品。他拿起來一看,是法國化學家杜馬寄來的。辛普遜決定拿來試試。晚飯後,他們各自喝了少許,很快幾個人都睡過去了。當他們醒來時,幾個人像孩子似的大喊大叫地互相擁抱、歡呼,試驗成功了。憑著他們的無畏精神,終於發現了理想的麻醉藥。
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在哪裏?我們雖然有成功的欲望,卻不敢冒險,那怎麼能夠實現偉大的目標?
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動態的時代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要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濤洶湧的人生之旅中自由遨遊,非得有冒險的勇氣不可。
在不確定性的環境裏,人的冒險精神是最稀有的資源。
曾有管理學理論認為:克服不確定、不完善性的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組織內擁有一位具有冒險性的戰略家。
在成功者的眼中,人生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想戰勝別人贏得勝利的挑戰。
希望成功又怕擔風險,往往就會在關鍵時刻失去良機,因為風險總是與機遇聯係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有多大,成功的機遇就有多大。
具有過於求穩心理的人常常會失掉一次次發財的機會,那是過度的謹慎束縛住了他們的大腦和手腳,令機遇滑過。不嚐試而失敗、不戰而敗如同運動員競賽時的棄權,是一種令人極端憤慨的行為。
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具備堅強的毅力,以及“拚著失敗也要試試看”的勇氣和膽略。
當然,冒風險也並非鋌而走險,敢冒風險的勇氣和膽略必須建立在對客觀現實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順應客觀規律,加上主觀努力,力爭從風險中獲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膽有識。
冒險與成功常常是孿生姊妹。險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成功,就得去冒極大的風險。
果斷抓住機遇
要想捕捉成功的機遇,就必須擦亮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雙眼不要蒙上一絲灰塵,隨時隨地做好迎接機遇的準備。隻有這樣,你才能夠在機遇到來的時候伸出自己的雙手,從而捕捉到成功的機遇。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每每抓住成功的機遇,完全是由於他們在生活中處處都很留心,他們具有一雙捕捉機遇的慧眼。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他們就能迅速地做出反應,從而把機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裏。
抓住機遇改變自己
機遇的發現,既依賴於機遇是否出現,也依賴於人們對機遇的認識和體會。對於同一現象的“意外出現”,是否把它視作機遇,怎樣估價機遇價值的大小,看法往往會因人而異。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適時地抓住機遇呢?
第一,要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擺在桌上。隻有如此,思考解決問題時,才會有產生捕捉機遇的需要。所謂抓住機遇,就是借助機遇來更好地解決現有問題,創造更好的成績,若沒有問題需要解決,那再好的機遇也毫無作用。
第二,深信不疑地相信,每個人都會碰上機遇,這樣有助於我們主動地積極地去關心和注意機遇的來臨,從心裏麵對它有一種渴求感。
第三,要有捕捉機遇的強烈欲望,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它會激發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眾多現象中隨時隨地地留意機遇的出現,並保持高度的警覺和敏感。
第四,要做好抓住機遇的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準備。不同的工作與活動,所需的準備是不同的。對於那些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的機遇,隻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不與它失之交臂、徒喚奈何。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機遇隻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抓住機遇,除了需要“有準備的頭腦”外,目光敏銳,善於觀察和勤於思考也非常重要。
機遇常常是在人們意料之外的時間和場合突然出現,同時混雜和隱藏於眾多的尋常現象之間,不具有一定的“火眼金睛”,就很難發現它,更談不到抓住它了。
在對事物的觀察上,眾多的科學家都遵循這樣一個規則:把熟悉的事物看成是陌生的,用新的觀點去解釋它;另一方麵把陌生的事物看成是熟悉的,要有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它。
機遇有的明顯,有的隱蔽;有的長久,有的曇花一現;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如果不認真細致地逐一審視、檢查和篩選,是很難及時發現和抓住的。
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的是、腦海中經常閃現的是:機遇是獲得某種成功的重要線索,是事業騰飛的重要契機,千萬不要與機遇失之交臂!
該出手時就出手
漢斯與邦德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幾年前,兩人看到本地的人們開始擺脫過去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穿鞋戴帽都趨向了商品化。於是,兩人決定每人辦一家服裝廠。漢斯說幹就幹,立即行動起來。沒用多長時間,就將產品推向了市場。
而邦德卻多了個心眼,他想先看看漢斯的服裝廠效益怎麼樣,因此沒有行動。漢斯的服裝廠開辦不久,確實遇到了很大困難:市場打不開,產品滯銷,資金周轉不靈,工資不能按時發放,工人的積極性下降……見此情況,邦德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盲目行動,否則也會陷入困境。但是頑強的漢斯沒有在困難麵前倒下,他針對困難一一想出解決辦法。一年後,他的服裝廠終於渡過難關,利潤滾滾而來。
看到漢斯的腰包一天天鼓起來,邦德後悔莫及。於是,他也開辦了一家服裝廠,但已為時過晚。由於早辦了一年,漢斯贏得了眾多客戶和廣闊市場,而邦德的客戶寥寥無幾。幾年之後,漢斯的營銷網絡遍及美國各地,擁有數億元資產。邦德的服裝廠卻隻能為朋友的鞋廠進行加工,資產更是少得可憐。
這兩位朋友同時看到了機會,但漢斯馬上行動,占盡先機;邦德卻猶豫觀望,坐失良機,最後走上兩條不同的人生軌道。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話,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
拿破侖說過:“行動和速度是製勝的關鍵。”每一個成功富有的人士都是在最短的時間采取最有效率而且大量的行動。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要使世界動,一定要自己先動。”一個成熟的人,就是一個不需別人提醒,也能夠自覺、主動行動的人;而那些驢子拉磨似的人,那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人,那些拖拖拉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注定隻能原地踏步,甚至被時代解雇,被職場拒簽。
立即行動,永遠不要等待。在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抓住萬分之一的機會
機遇總會倏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不再複返了。
人生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未來的人生。所以,要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哪怕那種機遇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
爽朗的秋天,溪流上有很多隨波逐流的落葉。有的悠悠而過,很快就看不見了,而靠近河岸的落葉,卻慢慢地漂蕩著,有的被卷入漩渦裏,有的漂到靜水處,動也不動。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人在一個地方打轉轉,有的人乘著急流往下遊奔馳。你乘著這道流水,也許就在岸邊優哉遊哉,好幾年才移動那麼一點點,甚至完全靜止不動。隨波逐流的落葉,隻有聽天由命,是無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風向與水流決定。然而,你卻可以自己決定前途,不必老呆在靜止不動的靜水處。你可以向水流中央遊去,乘著急流,去尋找新機遇,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著急流遊去。
這個到不到激流中去的問題,是每一個人在一生中總會碰到的問題。這時候,如果有自信心的人,必將挺身接受考驗,毅然跳進未知的世界中,向中心處遊去。他們知道,隻要肯冒險,必定可學到新的經驗。懦弱的人、怕變化的人,隻好躲在原來的安全地方,眼巴巴望著別人乘著急流往前直奔。
美國但維爾地方的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就是一個敢於冒險、善於冒險,最終乘著急流歡快地往下遊駛去的人。
約翰?甘布士的經驗極其簡單:“不放棄任何一個哪怕隻有萬分之一可能的機遇。”
有不少“聰明人”對此是不屑一顧的,他們的理由是:
第一,希望微小的機遇,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如果去追求隻有萬分之一的機遇,倒不如買一張獎券碰碰運氣;
第三,根據以上兩點,隻有傻瓜才會相信萬分之一的機遇。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車去紐約,但事先沒有訂妥車票,這時恰值聖誕前夕,到紐約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車票很難購到。
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去火車站詢問:是否還可以買到這一天的車票?車站的答複是:全部車票都已售光。不過,假如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帶著行李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車站反複強調了一句:這種機會或許隻有萬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趕到車站去,就如同已經買到了車票一樣。
夫人問道:“約翰,要是你到了車站買不到車票怎麼辦呢?”他不以為然地答道:“那沒有關係,我就好比拿著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車站,等了許久,車快開了,退票的人仍然沒有出現,乘客們都向站台湧去了。
但甘布士沒有急於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著。
大約距開車時間還有五分鍾的時候,一位夫人匆忙地趕來退票,因為她的女兒病得很嚴重,她隻好取消這次旅行。甘布士買下那張車票,搭上了去紐約的火車。
到了紐約,他在酒店裏洗過澡,躺在床上給他太太打了一個長途電話。
在電話裏,他輕鬆地說:“親愛的,我抓住那隻有萬分之一的機遇了,因為我相信一個不怕吃虧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一年,但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金可以買到100雙襪子了。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他這樣做,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才!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倉來貯貨。他的妻子勸說他,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都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安慰她道:“三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甘布士的話似乎兌現不了。
過了十多天後,那些工廠賤價拋售存貨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他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但維爾地方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這時,但維爾地方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約翰?甘布士馬上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不僅賺了一大筆錢,還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妻子又勸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
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五家百貨商店,業務也十分興旺。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他在一封給青年人的公開信中誠懇地說道:“親愛的朋友,我認為你們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遇,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徑,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獎券開獎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是你的主觀努力所能達到的;但這種萬分之一的機遇,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觀努力而完成的。”
機遇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
機遇不會像天上的餡餅,當你餓時,正好掉在你的嘴邊,它像風一樣隨時在你的身邊飛舞,就看你有沒有抓住它的能力,並保證不讓它從指縫溜掉。
每當談到機遇,常常會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歎:“我何嚐不想抓住機遇大展鴻圖呢,可就是遇不到機遇啊!”機遇難得嗎?不是的。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可以令人大展宏圖的機遇到處都有,每個人麵臨的機遇都很多。每一個客戶,每一次演說,每一項工作,全都是機遇。這些機遇給你帶來經驗,鍛煉你的勇氣,培養品德,結識朋友。對你的能力和榮譽的每一次考驗都是寶貴的機遇,而且,一個人的時間觀念愈強,就愈會常常遇到能“轉變命運”的機會,因為每一瞬間都是從過去向現在、從現在向未來的過渡,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機遇,問題是你肯不肯尋找,肯不肯為改變自己的現狀和命運而努力。即使像海倫?凱勒那樣又聾又啞又盲的人,也能通過掙紮鬥爭使自己最終走出人生的低潮,走向成功。對此,我們還好意思說沒有機遇嗎!
每一個人尋找機遇的能力不一樣,對此,可以通過形象的比喻分為四類人。
第一類人像火車司機,這類人隻能在既定的軌道上定時、定點、定方向地行駛,這類人對機遇沒有強烈的反應。
第二類人像醫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解決已發生的問題和排除當前的困難,即所謂頭痛醫頭,腳疼醫腳。此類人對尋求機遇也不積極。
第三類人像農場主,總是希望在他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最大的收益。這類人善於鑽營,不過活動區域隻限於在一定的範圍內,缺乏冒險精神。
第四類人像漁夫,這類人最善於冒險,作業範圍廣,但又不能保證有收獲。這類人是最積極地去發掘機遇和最敢於冒風險的人。
一般說來,風險和機遇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如果風險小,許多人都會努力去追求;如果風險大,許多人就會望而卻步,甚至連想都不敢想,少數敢冒風險者往往能得到最大最多的回報。因此也可以說,機遇就是對人們所承擔的風險的相應補償。要想贏得,就必須對機遇進行綜合分析,從實際出發,迎著困難上,敢於擔風險。隻有“著重於機遇,而不著重於困難”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機遇,取得最大的成功。如果一個人在幹一項事業前,隻著眼於易於成功,而不是著眼於接受挑戰,那麼,即使他能夠成功,其成功也相當有限。當然,幹有風險的工作,有艱辛,又有不確定性,但隻有具備冒險精神的人,才能把機遇化為成果。
人們在尋找機遇、利用機遇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恐怕不行吧,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這樣的心理障礙,好像自己的能力極為有限。這往往是一種“幻覺”——錯誤的“自我限製”。這種“幻覺”常常是取得最終成績的巨大障礙。
尋找機遇,既要敢於冒險,也要有自知之明,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所處的環境。認識自己是認識機遇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在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活動和實踐隻能是一種逃避和消遣。應認真考察自身價值到底在哪一領域中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實現,從而確定自己的最佳發展方向。許多人由於不了解自己的才能而導致終生平庸,或像盲人騎瞎馬那樣栽下“懸崖”。唯其如此,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才大聲疾呼:“人啊,認識你自己!”
人的一生,總是會有幾個大的機遇的。大的機遇,必有大的變化,沒有大變化,也就沒有大的發展。而要有大發展,就要善於抓住機遇。哲學家培根說過:“造成一個人幸運的,恰是他自己。”每個人隻有抓住一個一個“不顯眼”的機遇才能獲得輝煌的成功。要想成功而不善於抓住機遇,就難成大事。增強能力,實質上也就是增強善於抓住機遇的能力。
一位修士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裏,但他並不著急,因為他相信上帝一定會救他。當有人從岸邊經過時,修士沒喊,想上帝會救他。當河水把修士衝到河中心時,他發現前麵有一根浮木,但他想上帝會救他,於是照樣在水中撲騰,一會兒浮起,一會兒沉下,最後他被淹死了。
修士死後,他的靈魂憤憤不平地質問上帝:“我是一位如此虔誠的傳教士,你為什麼不救我呢?”上帝反問他:“我還奇怪呢,我給了你兩次機會,為什麼你都沒有抓住?”
不要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會尋找並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於他的奴仆。實際上,機會常常會出現在你麵前,你完全可以把握住機會,將它變為有利的條件,而你需要做的事情隻有一件:抓住機會。
其實,人生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著上帝賦予了你奮鬥進取的特權,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去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機會所能給予你的東西要遠遠大於它本身。
懶惰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抱怨自己沒有時間;有頭腦的人能夠從瑣碎的小事中尋找出機會,而粗心大意的人卻輕易地讓機會從眼前飛走了。
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這句話一點沒錯。當你有了合適的職業後,你自然想在這個位置上做一番事業,想不斷抓住機會升遷,用成績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但是,升遷與否,除了你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外,你還要善於捕捉機會。所以有人說機遇是人生運程的催化劑,實幹加能幹,還要加上機遇才能成全大事業。這就越發體現了抓住機會的重要性了。
如果你既埋頭拉車,又能抬頭看路,再順便伸出手來牽住機會的鼻子,那你想不成功都難。
下麵的測試題是測你能否抓住機會的,測一測吧!
測試1:
請在下麵的圖形中,找出你認為最美的圖形。
A. 正三角形
B. 六角形
C. 橢圓形
D. 長方形
測試報告:
選A:正三角形是線最少,而形狀最美的圖形。你之所以選擇這種圖形,是因為你已有了目標,隻剩如何行動了。目前,你所需要的是一個有能力幫助你的人。
選B:這是吸收了各種形狀組合的圖形。也就是在新觀念中,摻雜著舊思想,你還需要多學習,以便從中獲得新的生活方式。
選C:你目前的生活是被獨裁者所控製,沒有自己做主的機會。現在最要緊的是突破現狀,製造一個新的生活環境。
選D:現在的你隻顧實行構想,集合自己全部的力量朝新世界邁進。從事新事業,交新朋友,辦自己能力所能辦到的事,目前你正擁有這個機會。
測試2:
有位年輕俊朗(美麗)的異性向你問路,而恰好方向相同,你會如何呢?
A.告訴他(她)方向相同,可以一起走。
B.很詳細地告訴他(她),再從後麵跟去。
C.你會默默地帶他(她)到目的地。
D.告訴他(她)走法,自己走另一條路。
測試報告:
選A:“人生何處不相逢”,這是一種緣分,你能借此同行,可說是個善於利用機會的人。你做事負責,也能有涵養地為對方著想,懂得尊重人。
選B:你把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分得很清楚,但不會隻告訴人家方法,而自己擺脫。你喜歡跟在人家的後麵求安全,也許是這種原因,使你得到許多成功的機會。
選C:是個隻顧自己,自求滿足的人。你無視於對方的困難,而一味強求,因此會製造敵人;但因為你的態度強硬,也有不少人會跟著你走,是屬於政治家型的人。
選D:意誌軟弱,討厭人家誤解,或低估你。一旦被人請求,又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感到厭煩。你沒有意氣相投的朋友,也沒有敵人,是個作風相當獨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