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本誕生於密山老墾荒根據地的小小期刊已堂而皇之地走進了都市,成了萬花叢中耀眼的一束。我希望她的根永遠在我的心中!
漁村感悟
因工作的緣由,常陪同一些作家、畫家和記者到額圖漁村遊覽、采風。這裏,雖在全國大掛圖上不見一星標誌,但她依山傍水,景致宜人,招惹得遠近八方的客人對她情有獨鍾。
桀驁不馴的黑龍江緊貼她的身邊滾滾東去,南倚的疊嶂青山,是她連綿百裏的天然護屏。每到盛夏,遊人們三五成群,慕名紛至遝來,山路、水路自有妙處不同的風景。若走水路,自勤得利碼頭乘船,逆流而上,兩岸山清,一江水秀,偶有俄方船隻相遇,彼此招手致意,一番界江風情,令人心曠神怡;若行山道而往,則自場部西行三五裏,繼而轉奔西北,穿行於青翠可掬的額圖山中。草木濃茂,山徑依稀。偶爾,蒼翠中茅屋欲出,柳煙裏漁歌嫋嫋,正可謂冬有冬韻,夏有夏景,春有春意,秋有秋色。於是,我常在迎來送往中,與師長談笑於山水間,與友人徜徉在飄絮的柳林。高談闊論,吟詩作畫,自有一番迷人的愜意。
忽有一日,一位遠方的朋友來信,聊及久別後的那次重逢,字裏行間流露出那次未能成行於小村的些許遺憾。我便想起,那短短的時日,每日在歡喜異常裏小醉,隻顧佳肴美酒相陪,竟不想起引她一覽小村風情,暖了腸胃而冷落了心情,以至於今再想補償已不知何日。
讀罷來信,心中自是欷歔不止。不意間,一絲惆悵悄然襲上心懷。細想,遙遙萬裏相隔,彼此工作繁忙,家事瑣碎,相見一次已屬不易,如今空留這番落寞,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雖然有約,但畢竟已是未來之事。
於是,我鋪開信紙:人們啊,真該好好把握和珍惜,方不致錯過那人生路上的每一道風景,而不是在走過之後去徒然感傷……
我把這份遲到的邀請連同我的愧疚與期待一並投進郵筒,靜候著來自遠方的佳音。
多多的詩和《非誠勿擾》
那個時侯,我正糾結在與她的情感旋渦之中。
從1990年相識,到五年以後的依戀和狂熱,再到十年後的變數,我經曆了人生裏最美最真也是最殘酷的曆練。也許,從那時起,於我而言,字典裏就沒有了“永遠”兩個字。
不是有人說所謂的“七年之癢”嗎?
是的,但那是對於婚姻而言的。對於我們,已經很遺憾地錯過了婚姻中的角色。
記得,那個時候,電視上正在熱播《致命邂逅》,劇中有一個長得和她極像的主角,巧了,名字也和她一樣。當時,每看一次,我就流一次眼淚。
我十分自責,我以為我就是一個拿得起放不下的沒出息的男人!
可也偏偏有人說,這才叫男人,是個有心有肺的男人,是個不遊戲感情有責任心的男人。
最終,連我自己也雲山霧罩了。
重新想起這事兒,還是因為一部電影和一首詩。
電影:《非誠勿擾2》。
詩:《見與不見》 。
說實話,電影確實不錯,詩,就更美了。之所以去看《非誠勿擾2》,也是因為在這部電影的臨近尾聲,一個小姑娘給她垂死的父親動情地朗誦著這首詩。這個情節和那淒美的畫麵,太震撼了。
後來,我就到處找這首詩的出處。
《見與不見》,原名《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
網絡上和現實中的很多人都以為這首詩來自倉央嘉措。
其實這首詩是一個女孩子寫的,她的名字叫紮西拉姆?多多。
這首詩來自她的作品集《疑似風月》:“很多東西,無關風月,卻疑似風月;而所謂的愛情本身,與之相比往往遠沒有那種力量和情深。”
我有些憤憤不平了。這樣美的一首詩,竟然會被張冠李戴,據說,是《讀者》在轉載時弄錯的,後來就以訛傳訛了。
我以為,很有必要為詩作者正名。可是,一首詩可以為作者正名,感情上的傷有誰會來正名呢?
我與兩個人有同感。一個人說:“好詩,讀著讓人感動,讓人境界升華,似乎看到了生命的開始,也看到了生命的結束。詩言誌,那不是編出來的,是心的感悟。也隻有在那夢幻的地方,才能寫出這樣的詩篇。”還有一個人說:“隻有有了情感和生活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的詩句來,能看懂的又有幾人呢?那麼多說《非2》沒意思的人,想來都是沒看懂吧,亦或是太年輕,沒經過曆練和挫折。他們,不僅僅是詩被我欣賞,簡直就是被我頂禮膜拜。”
這些感觸,是我在讀博友“飛也非也”和“蘇三”博客時偶發的,真誠地感謝和問候她們!
海邊的背影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她尤其戀水親水。
她居住的小城有百多年的曆史了,一江秋水東流,愛情的漂流瓶隨之飄飄悠悠奔向大海……
那一年,她22歲。
在詩人的筆下,她被寫成江邊遠眺夕陽晚霞滿天的紅衣女孩。
30歲的時候,從遼東回來,她對他說:“我終於找到我的心靈歸處了,那就是那片湛藍湛藍的大海……”說這話的時候,她激動得眼裏有海樣的浪花。
有一天,略顯憂鬱和沉思的她,輕輕歎了口氣:“給我一小間與大海毗鄰的蝸居,每天看海上日出看晚霞羞浪臨水迎風聽海觀潮,此生足矣。我該嫁給誰呢?”她的美麗的大眼睛撲閃撲閃著。
聽懂了隱語。他如她一樣激動,心裏充滿了憧憬與期待。
三年過去了,她依然在一個更大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她的夢很失落。
於是,她給了他一個遠去的背影。當然,有很多的理由。
他,無語,但很難過。
42歲的時候,孩子高考,填報誌願的時候,她替兒子選擇了大連。
他知道,其實,她依然是在選擇自己。
於是,水邊的背影成了他目不轉睛注視的地方。
深夜,悄悄對話
認識她的時候,就感覺氤氳的一種憂傷的氣質時而彌漫,於是就猜測這小女孩兒一定是《紅樓夢》讀多了,黛玉姑娘的多愁善感和醋溜溜的小性子在她的身上有了翻版。
人很美,個性也美,時常手托著下巴嘟著小嘴瞪著圓溜溜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長久地盯著某一處,迷蒙的眼神呆呆的模樣也很可愛,讓人頓生愛憐,平生出憐花惜玉的心瓣兒。
很久沒有見過了。知道她曾經一度笑靨如花,乍一不見她懨懨病態的柔美反倒吃驚於她盲目崇拜癡迷的瘋狂,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那一年,小溪流緩緩,遲滯了流動。
涓涓靜水,失卻了奔放的活力,即使不幹涸,上下斷流的死水一潭,終歸也要蛻變黴化失去她原本的潔質和本色。
我一直在關切的惶恐之中。有時,也很無奈。
溪水,偶從高山的岩層迭湧,居高俯瞰應是滿眼春光無限,即使未能奔騰到海,也有瀑布九天一落的飛玉濺翠,哪兒還有忐忑著重拾憂傷孤獨和落寞為伴?
細想,還是心性收斂些好,無欲無求,給自己一些慵懶,自是身心舒坦,何必患得患失讓心靈得不到休息呢?
如是,便又是山穀、林幽、水清、鳥鳴和陽光暖暖白雲悠悠了……
蓮 子
第一次見到了她。
如我想象的那樣,是個文靜、淡雅、睿智的女孩。
很久,沒有見麵的以前,曾經夢裏夢外多次想念著她。最先打動我的,是她的俠義,雖屬巾幗女流,卻絲毫不遜色於男人的大氣、豪邁和雄勇。讀她的文,感覺痛快淋漓般的舒爽,思辨清晰,有棱有角,張弛有度。
隱隱,有一些崇拜的意味。
細品其文,更多一些韻味與美。時而輕緩如溪,潺潺流水;時而激流湧動,奔如瀑布;時而千回百轉,九曲環遊……
人雅致,文也靜美。
已經很喜愛了。
很容易的就墮入了蛛網。我對自己很意外的很是原諒。
於是,便是思念與牽掛。從所有的信息之中捕撈所有的痕跡和氣息,所有關於她的。
後來,聽她講王者鯤徒步走遍中國的故事,還有對於“67”這個數字表意的曲解令我倆忍俊不禁……
再後來,收到了她的照片……
心裏便開始惶惶的。
對鏡,自我審視兩鬢白霜,一臉滄桑道盡萬般坎坷酸辛……
一聲歎息。這不是馮小剛的電影名字嗎?
忐忑中,多了一縷淡淡的哀愁。
竟然有些許落寞,就連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蓮子,今夜你會不會將我遺忘?
在曼娘花圃偷得的智慧
到曼娘的花圃偷香,拾得一文,讀罷,再讀,又讀,感悟其中事理。
曼娘說: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被稱為人生三境界。然而,我一直不能明白其意。昨夜,正讀南懷謹老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時,突然靈光一閃,對這話有了感悟。
人之初,性本善。兒童的眼光總是清澈的,心靈總是明亮的。這是一個不會說謊,不會打妄語,不會說異語的年齡。純潔的年齡造就了純潔的語言,於是,必然會指山是山,指水說水。純淨的本性不會因為別人的臉色而變化,更不會因討好別人而妄自菲薄。中國偉大的古聖先賢在一本又一本的書籍中告訴我們,這種純淨心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佛在菩提樹下悟道後,說了這樣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遺憾的是,我們長大了。身子長了,腦子長了,我們自己以為自己聰明了。世俗的氛圍開始一層層地掩蓋兒時的清淨,一層貪,一層瞋,一層癡,一層傲慢,一層疑惑……我們學會了看家長、老師、同事、愛人、領導們的臉色;我們學會了占小便宜;學會了用謊言掩蓋事實真相。我們以為自己聰明了,其實,我們丟失了自己的本性。我們丟失了善良、寬容、微笑和溫暖的心,更為糟糕的是,我們丟失了本屬於我們的“如來智慧和如來德相”。我們不僅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別人。我們的心散亂了,眼睛也散亂了,於是,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們指鹿為馬,借桑罵槐。
是的,我們發現自己錯了,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我們開始決定修行。淨空老法師說:“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修行的路無疑是苦的。
天上的行雲呀
一生都沒有家
行路匆匆追趕著晚霞
修行的人們呀
都把那苦來磨
得到真的同時意味著要舍下
舍下吧
舍下吧
有舍方有得。舍下迷戀,舍下執著,舍下分別,舍下一切難舍的萬事萬物……得到清淨,得到平等,得到慈悲,得到正覺,得到真誠,得到自在……
於是,那雙兒時的慧眼重新回來。於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任紅塵滾滾,我心清淨;任迷霧重重,我眼清淨。
萬物清淨,真好!
曼娘是智慧的,她知道日集璀璨月采精華,滋養自己;曼娘是坦誠的,她懂得一日三省反思蟬蛻,修養其身。令我很是仰視。
由此,我感慨:
美文中漫浸禪宗,由此看來曼娘是真心悟道修煉自己哦。
然,依我看,此三境界不能不說並非是人之混沌人之蒙昧,而是周邊環境使然,自身欲念使然。正如你所說:“舍下迷戀,舍下執著,舍下分別,舍下一切難舍的萬事萬物……得到清淨,得到平等,得到慈悲,得到正覺,得到真誠,得到自在…… 於是,那雙兒時的慧眼重新回來。於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可是,現實人生,紅塵滾滾,誰又能果真落得個六根清淨?凡夫俗子的我們,真的會舍下一切難舍的萬事萬物嗎?我們的親愛,我們的感情,我們所以為值得付出的一切……
正因為如此,我們很難成佛!
隻求良心未泯,善德紮根。
麵朝大海 春暖花開
做了一個夢:與好友野外垂釣。似江,似河,似湖,似海,水波蕩漾,浩渺無邊。
蚯蚓做餌,長似大蟲。
收獲:是一隻長相清秀的青蛙,形似碩龜,又不是龜。大,而身形光滑細膩。
放生。蛙戀戀不舍,數次洄遊。
忽覺後背爬滿細細的糾纏狀繩索或樹枝樣的蟲餌,整個後背形成餌蟲的瀑布……
醒來,再睡不著。不曉得春夢所寓。
網遊,偶見有博友海邊拍照,忽然想起海子的那句詩——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午夜歌聲
如果那兩個字沒有顫抖
我不會發現我難受
怎麼說出口也不過是分手
如果對於明天沒有要求
牽牽手就像旅遊
成千上萬個門口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懷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離開的時候
一邊享受一邊淚流
十年之前
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
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
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
十年之後
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
隻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情人最後難免淪為朋友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淚
不是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
午夜時分,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估計,還是臨睡前閱讀省作代會文友博客時,看到的那些照片使然。盡管作家們來自全省各地,幾百人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陌生的麵孔,更多的感觸還是來自那些熟悉的音容笑貌以及難以忘懷的往事。
酒桌上,我曾專門近前敬她一杯酒。似乎,她接受得很勉強,而且,用很輕的聲音說:“你還是少喝一點酒吧。再說,剛才不是已經喝過了嗎?”
我知道她說的是剛才圓桌上大家一起舉杯的時候。可是,我分明看見她端起的是同樣透明的水杯。
……
一轉眼,莊重的作代會已成為了過去,作代會上的邂逅也已成了故事。
睡不著時靜夜的回首,一首曾經的歌的旋律彌漫心中。或許,在別人寫就的歌詞裏,有一些曖昧在氤氳升騰成為新的感傷。
我不知!
驀然回首,仍在燈火闌珊處
還是應了自己的感覺,經曆了一番苦苦的搜尋之後,我終於在另一個時空裏找到了她!
彼此離開已經很久了,諸多的記憶已經模糊成朦朦朧朧的黑白底片,成為曆史的久遠。但是,細想,似乎又一刻也未曾與自己遠離,若不然,何以十年的光景竟如石刻一般鑲嵌在我的心中?
忽然想起一則佛經故事,說的是:
從前有個書生,與一心愛的姑娘約定好了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了那一天,姑娘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有一過路的遊方僧人,來到書生的麵前,從懷裏掏出一麵鏡子叫書生看。
隻見:茫茫大海邊,一名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儼然已經死了。這時,路過一人,他看了一眼,搖了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 看到一絲不掛的女屍,將自己的衣服脫下,給她蓋上,也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了個坑,小心翼翼把她的屍體掩埋了。
僧人此時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心愛的姑娘的前生。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隻為還你一份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她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就是她現在嫁的那個人。”
書生大悟!
於是,我想到,金嶽霖找到了林徽音,他用一生的孤單來回報林徽因這位前世埋了他的人。
徐誌摩找到了誰?他輕輕地從陸小曼的身邊走了——正如他輕輕的來,輕輕的揮一揮手,沒有帶走身邊的一朵雲彩。為了愛情和愛情的滿足,徐誌摩頻繁地往來於南北,奔波,授課,終於在碧藍的天空中,把他34歲的生命回報給了前世埋他的陸小曼。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的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這是他在追求陸小曼時說的話。
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幅圖:人們從奈何橋上匆匆走過,孟婆說:“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湯,解解渴吧。”口渴的人心急地喝了,於是那個前世埋他(她)的人,在他(她)們頭腦中漸漸模糊了。於是,他們開始驚惶地四處張望,企圖在茫茫人海中再尋找到今生的愛人。
於是,假想,百年後的我也將從奈何橋上走過,孟婆也會對我說:“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湯解解渴……”我想,我會說:“不,我不喝,我寧願在忘川河邊忍受水淹火炙的,我也一定要記得——前世,是誰埋的我。”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緣分是沒有結局的。
行筆至此,忽然地,覺得心裏還是有些酸酸的……
誰是男人掌心裏的寶
談戀愛的時候,男人滿嘴都是蜜,甜得令人發膩。那些海誓山盟,泡泡糖一樣,在咀嚼中膨脹,膨脹,最後,被吹成泡泡,甚或是五彩的……
女人也是一樣。
一個巴掌拍不響嘛。否則,單單地這樣糟踐男人,於我自心不忍。哪一個男人沒有女人長發飄飄小鳥依人般依附於肩頭的那種心悸和感動?沒有聽過朱唇輕啟所告白的恒久與永遠?
世人皆罵陳世美,獨擔此詬非一人。
世俗紛擾,價值多元,各種功名利祿色誘的網捕之中,貪食的鳥兒和離水的魚兒,誰能說得清這“被害”和“遇難”是被動還是主動?
前幾天的一次晚餐會上,有人悄聲問我:“你還記得她嗎?”
我誠懇地點點頭:“無論男人女人,但凡經曆過的感情和事兒,隻要是真正用心的,又有誰能夠輕易就忘得掉呢?”
家書如酒
春天的腳步一天天近了,大街小巷到處是逛街采購的人流,比肩摩踵,熙熙攘攘。市麵上的年貨應有盡有,琳琅滿目,大小商家全都使出渾身解數抓住這最大的節日商機努力賺得缽滿盆平。物質上,舊曆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濃。
單位裏依然如舊,雖然大多數人心思已不在辦公桌前亦少見公務,但是依然按時上班下班,應付和打發著節前緊張而又寂寞的時光。
連續有多封發自山西、遼寧、廣州、山東、北京的賀年卡陸續鴻雁傳來,看著那製作精致唯美的賀卡和熱情洋溢的祝詞,心裏暖暖的。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數以億計的手機轉發祝福和禮拜新年大為盛行的時代,這些帶有親友筆跡的溫馨已成了鮮有和貴重的新年禮物。
不由得想起從前,遠隔千山萬水,一封家書串聯起深深的牽掛和想念……話語不多,字跡百異,確是連心連肝連肺,又痛又癢又愛又憐,一個漣漪浪湧一個漣漪。那時,盼信、寫信、讀信的滋味甜而又醇。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戰亂離難和放逐戍邊遠離的相思之苦,一個短信,一個伊妹兒就可以“秒訊”和“問安”,我依然希望還會有很多很多的人如我一樣,窖藏珍品,對那份久遠的記憶心存感激和期待……
懷念清純
老謀子就是有本事,且不說當年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也不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風生水起與大型山水實景漓江印象,單就其獨具慧眼造就了鞏俐、章子怡等“謀女郎”就可見其才情非凡。
新近網上熱炒的《山楂樹之戀》至今尚未看到全本,僅僅有幸一睹片花,心下就不禁暗喜。故事編排是否抓人眼球暫且不說,單那演員清純的魅力就使整部片子有了張力和看點。
其實想想,還是當下世風浮躁物欲橫流,讓人們覺得所有的清純都太稀有太珍貴了。很懷念二十多年前那種清雅單純的愛情格調,愛了就是愛了,不摻雜任何其他。一次平常的自行車遠足就可以把戀人們的愛情演繹得如火如荼,全不似如今房子車子老子這般沉重而又勢利而又無奈。
說白了,都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鬧騰的。當今的日子,沒個有資曆有背景的老子做靠山,除非出賣自己出賣良心,否則階層固化,生活在底層的大多數人雖然滿懷期待和希望,還不是蝸居、失業和流浪,所以也甭怪“二奶”盛行“富二代”張狂,如果河大車禍慘案肇事者的父親不是公安局副局長如果公安局副局長的嶽父不是副省長,他何以造句“我爸是李剛”?
很多的時候,人們並不是仇富,而是仇恨製度特權黑暗和暴力所造就的社會不公和富而失道。真的很懷念那個曾經有過愛情有過理想有過信仰有過無數個希望的傻傻的年代……
也說“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
少女在那裏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父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徒弟繼續前進。徒弟跟在師父後麵,一路上心裏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
寺院裏後, 他忍不住了,對師父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
心上?”這是她曾經講給我的故事,後來還寫在她的文章裏印在書上。一直就覺得她很聰明,不僅僅是人長得標致,而且頗多文采。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