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漢驃騎將軍——霍去病(1 / 3)

第四卷 大漢驃騎將軍——霍去病

一座連綿起伏的祁連山,一片一眼望盡滄桑的漠北荒原,一個多少人生命中溫暖的信

仰……

盡管他是冷漠而寡言的。

兩千年的時光,早已模糊了昔日古老的戰場,當年熾熱的忠心,以及那些在曆史的長

河中漸漸氤氳揮散的俠骨柔腸。

而他,早已在那片無邊無際的大漠孤煙中沉寂了數不清的歲月。

大風起兮雲飛揚。

一把劍冰封了千裏崎嶇西出陽關,一杯酒埋葬了紅塵熱淚滄海桑田,一場夢夢盡了盛

世煙花星移鬥轉,一陣風吹散了一抹寒煙隔世容顏。

默然佇立在茂陵,仿佛看到了祁連之巔,那桀驁的戰馬,淩厲的長劍,以及那些屬於

當年的烽火狼煙。

往日劍戟,誰人複戎裝?



未央宮外,劍舞水雲間,

長樂殿前,望斷南歸雁。



多少個日升月沉,春夏交替,衛家的人以他們自己頑強的鬥誌和卓越的才幹與命運鬥

爭著,榮耀與聲望的背後,是數不盡的繁華。

而霍去病,盡管姓霍,卻不知不覺中,亦成了衛家人。

一杯酒,一把劍,一句豪言壯語。衛家顯赫門第的背後,沒有人會記起他,那時,他

,其實隻是個孩子。

錦衣榮華,位高顯赫,亦沒有人想起,在那些繁華喧囂的背後,他,隻是一個奴隸出

身的私生子,甚至,連親生的父親都不知道是誰。

是玩世不恭嗎?是目中無人嗎?是桀驁不馴嗎?沒有人知道,那冷峻與傲然的目光的

背後,藏著的究竟是什麼。他隻是默默地做事,默默地當他的衛家人,默默地看著這一片獨

屬於長安的盛世繁華。

成長的夢境中,總是會有一個男人,一身戎裝,一匹駿馬,身後是數以萬計的兵馬和

向天空中舞動的戰旗,旗上,大大地寫著一個“衛”字。

早已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多少次,那個男人身披鎧甲,緩緩地走來,溫潤而安靜地

淡淡笑著,然後撫著麵前少年的頭,憐惜而慈愛。

那是父親般安然溫暖的目光。

少年望向麵前的男人,如果是父親,該多好。

然而開口,卻隻能有兩個字:

“舅舅……”

男人輕拍著少年的肩,點頭微笑。

“去病長大了,舅舅願意帶去病一同出征嗎?”天真的孩子仰望麵前男人溫暖的臉龐。

“好孩子,舅舅當然願意將去病帶在身邊。”男人蹲下身來,看著孩子的臉龐,認真

地說道。

男人依然清雅地笑著,笑容裏,淡淡的溫暖。

這個生命中代替了自己父親的男人,將成為自己一生的信仰。

那一年,陌上飛絮,翠柳如煙,

那一年,天涯芳草,此間少年。



劃破長空的一劍,穿越飛沙漫天的大漠,踏平塞北的駿馬,飛掠萬水千山的祁連……

而繁華喧囂的長安,未央長樂的盡頭,那個少年靜靜地佇立著,澄澈如水的目光中帶

著一絲冷漠的安靜與恬然。

單純的笑容,如同長安城上空絢爛的煙花。

莊嚴而空靈得透著神聖的大殿,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男人斜倚著金鑾,眼中,風

雲萬千,便是這樣閑閑地坐著,目光中也帶著那一份雄霸天下的淩厲與泰然。此時,他正饒

有興趣地看著大殿之中,這個舉手抬足間都透著靈動與霸氣的少年。

眼前的少年,隻是靜靜地站著,淡淡地注視著對麵這個擁有全部大漢江山的君主—

—漢武帝劉徹,或者,更應該叫姨夫。

此刻,在他麵前的,不僅僅隻有帝王,還有,書,一卷卷厚重的竹簡,清風透過窗欞吹落層

層浮塵,模糊不清的字跡漸漸顯露於陳舊的書卷。

兵法,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天子門生,未來的將軍,怎能不熟讀兵法,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麵對著眼前如曆史般厚重的書簡,少年平靜地看了一眼,然後揚眉一笑。

“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他堅信,實戰相結合才是最好的策略,絕不紙上談兵。

詫異,更多的是驚奇,金鑾殿上的男人望了望站在大殿之中的少年——自己的外甥。

身為天子門生,敢如此無視禮法,藐視先賢絕學,大漢僅此一人!

“很好,桀驁不馴,有朕的風範。”漢武帝不怒反笑,眼前的少年,是一塊可雕琢的

玉。

河西的大漠如絢爛的夕陽遺留下的塵煙飛沙,凜冽而決絕。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大將軍衛青由定襄出擊匈奴。

那時,他18歲。

熾烈的彤霞染紅了大漠天邊的每一縷青雲,那片連飛鳥都不曾駐足的土地,散落著,

那點點熱血,燃燒著的那顆單純而赤誠的心,如同鯤鵬展翅般飛揚,飛揚在那片無人問津的

蠻夷荒漠。

他,隻屬於那裏。

800精騎,一柄青鋒,遠離漢軍主力,奔襲數百裏,深入匈奴腹地,殺匈奴相國、當戶、單

於祖父籍若侯產,活捉單於叔父羅姑比,斬首2028人。

“去病,你太不知道輕重,孤軍奮戰,何等的危險!”大帳中,是大將軍嚴肅的麵容

。

“下回不準這麼幹!”大將軍染上慍色的雙眸更多的是擔憂。

“知道了,舅舅。”揚眉一笑,少年飛揚的嘴角如同大漠之上的藍天白雲般澄澈。

“三軍帳內,隻有兵將,沒有舅舅!”

“是,舅舅。”

“……”

那一戰歸來,他成為了冠軍侯,勇冠三軍,多麼傑出而耀眼的封號,與這個少年單薄

的身影是那麼不相稱。然而,長安內外,卻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首戰便大獲全勝的少年將軍

。

暗夜,星空,長安城吹滿朔風的寂靜夜幕之下,他霍去病,清楚了自己的使命,就如

同找到了一份歸宿。

路怎樣走,早已注定,

即使是一條不歸路。

焉支淚,祁連殤

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

古老而悲愴的民謠,響徹焉支山北。

河西,那是一片滿是戈壁沙礫的大漠,沒有長安的繁華,沒有中原的盛世,有的隻是

漫天飛舞的黃沙以及幕天席地的煙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1萬出征匈奴

。史稱河西大戰。

血染的夕陽,慘烈的戰場,大漠長途奔襲,千裏大迂回作戰,六天轉戰匈奴五部落,於皋蘭

山斬殺匈奴盧侯王、折蘭王,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斬敵8960人,獲戰利品匈奴休屠祭

天金人。

血與火的對戰,1萬精兵隻餘3000人。

慘勝,悲愴而決然,日暮蒼山下,僅存的隻是被那層層鮮血浸染過的黃沙以及殘破旗

幟掩蓋下的兵甲。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退居焉支山北的匈奴人悲傷地唱著如泣如訴的民謠:“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凡事擁有的時候並不見得感覺到幸福,而一旦失去了,才能體會到徹頭徹尾的悲哀。

很多時候,真正的強大並不在於武力,而取決於智慧、胸襟與氣魄。在戰爭中逐漸

成長沉澱的少年將軍亦明白了這個道理。

河西受降

以從容的氣魄,睿智的頭腦,英勇的士氣,舉手抬足間,敵軍灰飛煙滅。

河西大戰,匈奴單於欲處置戰敗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與休屠王投降大漢。

漢武帝不知其投降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

茫然如同亙古不變的大漠飛沙,列陣的是一隊隊不問生死的車馬兵甲。是和,是打,

是降,是殺……沒有人知道,對麵的,是一支怎樣的軍隊。

唯有目光,獵鷹一樣的目光,對峙著,試探著,是投降,抑或詐降?

漠北的烽煙中,唯有那個少年,靜靜地端坐於馬上,沒有表情,沒有言語,有的隻是

從容的氣魄與雙目之中不怒而威的凝重。

嘩變,受降過程中最危險的一幕,不計其數的匈奴兵叫喊著,叛逃著,廝殺著,寧死

不降大漢。

死,是一種最簡單純粹的解決方式,很多時候,生死一線間的抉擇,卻比死,要難。

絕殺,凜然,冷酷,身率數名親兵,孤身衝入匈奴營中,險境,揮劍,寒鋒,鮮血。

“叛逃者,殺無赦!”

局勢迷離,危機四伏,沒有人想得到,麵前的將軍,是一個僅僅19歲的少年,冷然

的目光,冰封的劍影,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便足以震懾千軍萬馬。匈奴二王妥協,4萬匈

奴兵馬投降。

自此,河西走廊正式歸入大漢王朝。

琴歌猶在,酒泉話淒涼

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

國家安寧,樂未央兮。

載戢幹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霍去病《琴歌》



一曲《琴歌》,一片荒漠,一把青鋒,一盞離愁。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誰不企盼和平,誰忍見殺戮?寒冷的沒有一絲溫度的兵甲劍鋒中,凝聚了誰的哀愁。

長安燈火,幾曾盛世煙花,

大漠狼煙,負了誰的繁華。

亭台水榭,何憶燕子來去,紅線千匝,

風卷塵沙,唯見碧空落盡,幾番冬夏。



“去病,這次出征,朕派禦廚給你。”

年輕的將軍抬首望向聖上微笑的臉龐,不知不覺中,這個作為自己的統領、師長,有

著九五之尊的男人眼中閃現的,是霸氣中卻帶著父親般慈愛的目光。

很像,像極了舅舅那溫暖而有力的臂膀。

曾幾何時,這個臂膀支撐起一片天,曾幾何時,這份剛毅築起了一座城,曾幾何時,

衛家不再是僅僅籠罩在歌舞升平之下的貴戚。他霍去病,亦用自己的堅韌與勇氣豐滿了自己

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