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卑不亢 能屈能伸(1 / 3)

第十章 不卑不亢 能屈能伸

低調做人並非是做低級人

低調不是低聲下氣

低調不是河水低流,不是唯唯諾諾,更不是低聲下氣。它是人生的“過門兒”,是生活的“瓊漿液”。它像曲子的過門是低調的,它像釘子的一邊是削小的,它像黃牛的頭是低著的,是憋足了勁的。但是,低調做人必須擺脫“低人一等”的感覺。

低調與低人一等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是否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低調的人雖目前處於“低人一等”的劣勢,但卻能強化自信,厚積薄發,積累經驗,成就大事。俗話講得好,“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後受罪。”縱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是經過艱苦磨煉和低調曆練,經過“低人一等”的磨難,而最後一飛衝天、一鳴驚人的。

現在的社會中,有許多人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許多人在談論某企業家、某世界冠軍、某電影明星時,總讚不絕口,可一談到自己,便一聲歎息:“我不是成才的料!”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出息,沒有本事,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理由是:“生來就比別人笨”,“沒有高級文憑”,“沒有好的運氣”,“缺乏社會關係”,“沒有一技之長”,“沒有資金”等等。這樣會使自己妄自菲薄,缺乏直麵社會和人生的勇氣,難免會產生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的感覺。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低調做人,就是在為人處世時擺正自己的位置,低調點,謙虛點,該說則說,該做則做,友善和氣,甘於讓人。

假如,你為了謀求一份工作而去拜訪該公司的董事長,你要先明白一個原則,你謁見的是一個身處高位的人物,在他麵前似乎是矮人一頭,雖你有求於他,但求不求在你。李白有一句詩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麵對高層人物你就心生畏懼而自卑,那麼你就不可能做成事,也不會謀到職位。所以,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擺脫“低人一等”的心理,展示自己的所長,以平常之心對待,顯出足夠的自信,就會在處事過程中從容自如,遊刃有餘。低調但不悲觀

低調人雖然行事低調,但他們從來不悲觀失望,因為他們永遠知道如何避免失敗。低調的人不會用種種負麵的假設去證明自己的正確,也從不抱怨“社會太不公正”,“我總是吃虧”,“我處處碰壁”,“你為什麼就比我強”,他們很樂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這些錯誤,常常都是在他們的預計之中。

人生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遇到困難、挫折,總是會麻煩不斷,況且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總是會出現差錯與失誤,但低調的人能預見到事情發展的曲折性,預計到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會出差錯。所以,在事情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根本就不會失望,不會悲觀。

大凡樂觀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滿麵的人,又總是那些不夠寬容的人。他們看不慣社會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間的一切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這才感到順心。

這種人常給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幹涉。怨恨、挑剔、幹涉是心理軟弱、心理“老化”的表現。

遇到情緒扭不過來的時候,不妨暫時回避一下,打破靜態體驗,用動態活動轉換情緒。也許一曲音樂,會將你帶到夢想的世界。如果你能隨歡樂的歌曲哼起來,手腳拍打起來,無疑,你的心靈會與音樂融化在純淨之中。同樣,看場電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你帶到另一個情緒世界。

如果你出了工傷,隻能靠輪椅行動,這對你無疑是個重大的打擊。而有殘疾的身體,往往使人變得浮躁、悲觀。但是,浮躁、悲觀是無濟於事的,你不如冷靜地承認發生的一切,放棄生活中已成為你負擔的東西,終止不能取得的活動冀望,並重新設計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隻要不是原則問題,不必過分固執。別人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或者輕視、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結果你又多了一個人際屏障,多了一個生活的對頭,那當然也使你整日誠惶誠恐,不知他人在背後又要搞什麼。

正確的方法是:淨化自己的誠意,不回避對方,拿出豁達的氣量,主動表示友好。這樣做,會使你在針鋒相對、逃避退縮、一如既往的三種態度上找到最利於個人情緒健康的方式。

排除悲觀情緒,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相信自己和別人都有不斷改善人際關係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一條自我可以接受的幸福道路。相信你的人生一定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遠離怯懦

懦弱,有句俗話講得好,就是“前怕狼,後怕虎”。懦弱的人總怕受挫折,自己的精神被打垮,他們沒有頑強的毅力。

懦弱的人,膽小怕事,進取精神差,意誌薄弱,關鍵時刻好退縮,不敢麵對困難和壓力,害怕挫折和失敗,害怕別人譏笑和傷害。這類人比較保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喜歡安穩,害怕創新、冒風險;遇事顧慮重重,患得患失。

低調的人,顯得老實厚道,柔弱退讓,常常給人一種懦弱的感覺。其實,低調絕不是懦弱,卻是頑強毅力的象征。正因為低調,才會保全自己,才會戰勝他人,才會成就大事。

我們都知道大象從不倒下,即使在它們生病的時候,也保持著站立的姿態。因為大象體形龐大,一旦倒下,內髒就會相互擠壓,再加上本身的重量,就會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除非到了生命的終結,否則大象是不會倒下的。

與大象比起來,人類就顯得脆弱多了。人的一生總有倒下的時候,或是疾病,或是打擊,或是災難。但是倒下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之後一蹶不振,從此站不起來了。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父親請一位拳擊師培訓自己的兒子。一年後,父親接兒子回家,拳擊師安排了一場拳擊比賽,讓這個父親檢驗一下兒子的學習成果。結果在比賽中,兒子被打倒了許多次,但每次他都站了起來。父親對此很不滿意,他質問拳擊師:“為什麼我的兒子總被打倒?”拳擊師說:“你沒看見你的兒子一被打倒,馬上就站起來了嗎?倒下並不意味著失敗,這種頑強的毅力是他在人生道路上最需要的,有這種毅力、這種頑強精神的人,就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

目前,多數人的生活環境比較順利,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碰到困難,極易導致怯懦。尤其性格內向、感情脆弱的人若得不到適當引導,更容易形成怯懦的傾向。

要遠離怯懦首先要增強自信和勇氣。越是困難的工作,越勇於承擔,硬著頭皮,咬緊牙關,強迫自己深入進去。隨著時間推移,會由開始的生疏到後來的熟練,由開始的緊張到後來的輕鬆,慢慢體會到自己的力量,增強自信心和勇氣。

儉樸是低調做人的根本

儉樸是一種傳統美德

儉樸是一種傳統美德。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教育兒子司馬康說,古今以儉樸立業聞名,以奢侈而自遭敗落的事例多得很,你不但自身要儉樸,而且還要以此訓教你的子子孫孫,使他們也懂得我家先輩傳統的儉樸家風。

康熙十六年,於成龍被擢任福建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去福建上任前,他囑人買了數百斤蘿卜放在船上。有人不解地問他:“蘿卜又不值錢,買這麼多幹什麼?”他回答道:“沿途供饌,得賴此青黃不接的時候,以用糠雜米野菜為粥。”即使有客人來了,也和他一同吃薄粥。他對客人說:“我這樣做,可留些餘米賑濟災民,如若上下都和我一樣行事,更多的災民會渡過難關,存活下來。”江南、江西的百姓因為於成龍自奉簡陋,每天隻吃青菜佐食,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於青菜”,以示親切景仰。於成龍喜歡飲茶,考慮到茶價很貴,他不願意多破費,便以槐葉代茶。他讓仆人每天從衙門後麵的槐樹上采幾片葉子回來,一年下來,把那棵樹都快采禿了。

於成龍身體力行,使愛好奢侈的江南民俗大為改變,人們摒棄綢緞,以穿布衣為榮。一些平日魚肉百姓的地方官,因知道於成龍好微服私訪,每遇見白發偉軀者便膽戰心驚,以為是於成龍,不得不有所收斂。

康熙二十三年,於成龍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僚吏來到他的居室,見這位總督大臣的遺物少得可憐,而且都不值錢。床頭上放著個舊箱子,裏麵隻有一襲官袍和一雙靴子,大家忍不住唏噓流涕。

於成龍去世的消息傳出後,江寧城中罷市聚哭,家家繪像祭奠。出殯那一天,江寧數萬名百姓,步行二十裏,哭聲震天,竟淹沒了江濤的聲音。

當年,康熙帝巡視江南,沿途所延訪的官吏,無不對於成龍嘖嘖稱讚。

康熙帝不無感慨地對隨行的人員說:“朕博采輿論,敢稱於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真百姓之父母,朕肱股之臣啊!”

奢侈對於一個人來說危害很大,會讓人沉浸於物質生活享受之中,消融鬥誌,不思上進,如此久而久之,既有的物質生活尚且難以為繼,而未來的美好生活就隻能成為泡影。在這種情況下,奢侈者如果仍然一味巴望“美好生活”,那麼,或貪或盜也就在所難免了。而且縱觀曆史,凡是“揮金如土、奢侈無度”的人的下場沒有幾個是好的。

人生是複雜的,有時又很簡單,甚至簡單到隻有取得和放棄。應該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不該取得的則當毅然放棄。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棄則需要巨大的勇氣。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永恒的課題:學會放棄!

和珅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大貪官。據記載,和珅聰明能幹,相貌俊秀,好察言觀色,善見機行事,又會逢迎討好。因此他平步青雲,甚得乾隆皇帝的寵愛,從一個小小的文生一路飛升到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等,可謂位極人臣。

和珅位居高位後,廣羅黨羽,排斥異己,不擇手段聚斂財物。

乾隆晚年陶醉於文治武功,自處安逸,喜京劇聲色,又連年用兵,大興土木,四處巡遊,耗資巨大。和珅遂乘機大飽私囊,此可能是其家財的主要來源。加之全國貪汙風盛,各地官員爭相行賄和珅,以求保護;各級將領甚至克扣軍餉,用來行賄;士大夫欲往上鑽營者,亦投其所好。和珅貪得無厭,自由出入皇宮,見所喜好之物,直取之而去;四方貢物,上者送和珅,次者方入宮中。其黨羽、家人甚至差役,亦到處招搖,貪汙受賄。

和珅的貪得無厭引起了很多人的嫉恨,嘉慶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辦和珅,並列舉了和珅的幾大罪狀,和珅也在乾隆逝世半個月後,在獄中懸梁自盡。

和珅為官二十餘年,擅權納賄,貪贓枉法,生活奢侈,但最終是禍國害民又害己。

當然了,儉樸隨時代的不同,內涵也不同。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完全可以比過去過得更好,但是每個人應學會“量體裁衣,看菜下飯”,依據自身的實力,審慎地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切不可奢侈浪費,為物質生活所累,喪失做人的美德。

儉樸是低調做人的智慧

儉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儉樸本身,它更代表了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原則。

古往今來,大凡成功的人,凡事均能做到自我約束。他們雖然富有萬金卻仍然注意節儉,可說是智慧經營,“糊塗”生活。

在中國古代,帝王們雖然富甲天下,但他們也懂得節儉的道理,不少聖德的君王甚至也能做到以身作則。趙匡胤登基後,十分關注國計民生,特別是在贖買收取兵權、財權之後,再加上不斷對南方用兵耗資巨大,使得趙匡胤更加注重節儉。平日的開銷降到最低,所用的車馬都很樸素。寢宮中的帷簾都是用青布包邊,宮中帷幕也與普通百姓家的無兩樣。趙匡胤經常把布衣等物賜給左右近侍,說:“朕過去當兵時就穿這些。”

趙匡胤不僅以身作則,厲行節儉,而且還嚴格要求家人,教導子女不能貪求奢華。一次趙匡胤的女兒魏國長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鳥羽毛作裝飾的短上衣入宮見父皇,趙匡胤見到後,十分不高興。他對公主說:“回去把它放起來,別再穿了,從今以後,不要用翠鳥羽毛作裝飾了。”公主笑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一件衣服能用去幾根翠鳥羽毛?”

趙匡胤正色說道:“此話差矣,你穿這樣的衣服,宮中其他人必會爭相效仿,這樣一來京城翠鳥羽毛價格便會上漲了。百姓見有利可圖,就會從各個地方販運來,那要危害多少翠鳥呀。你難道不覺得自己有錯嗎?”

在一旁的宋皇後對趙匡胤說:“您當了這麼長時間的天子,就不能用黃金把乘坐的車馬裝飾一下,出來進去也顯得氣派一點嗎?”

趙匡胤說:“我大宋富甲天下,即使宮殿全用金銀來裝飾,也不難辦到。但朕為一國之君,就要為天下百姓著想,國家的錢財怎可以亂用呢?古人說,以一人治天下,怎可以天下奉一人呢?如果全為自己考慮,奢侈無度,那麼天下人又該怎麼做呢?他們又怎麼想我這個皇帝呢?以後你們不要再提這類事了。”

曆史上凡是“做大事、成大業”的偉人、名人無一不是“艱苦樸素,厲行節儉”的身體力行者。

1936年斯諾在延安時,看到毛澤東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周恩來睡土炕,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做的背心,林伯渠戴著用繩子係著斷了腿的眼鏡,他稱之為“東方魔力”,並斷定這是“興國之光”。淮海大戰中,國民黨大將黃維被俘後死不認輸,當他親眼目睹了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這些布衣將軍後,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敗在戰場上,更敗在作風和精神上。”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低調做人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節儉當作一種習慣來培養。

放下奢華的享受

在生活上簡樸些、低調些,不僅有助於自身的品德修煉,而且也能贏得別人的交口稱譽。

在科學領域,愛因斯坦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大腕,也有資格擺架子,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著裝和修飾非常簡樸,日常生活不修邊幅,以至有一次去參加演講時,負責接待工作的人把他的司機當成了他本人,而把他當成了司機。這雖說是個笑話,可也反映了愛因斯坦不擺架子、低調做人的姿態。

愛因斯坦從不擺世界名人的架子。他吃東西非常隨便,外出時常坐二三等車,推導和演算公式常利用來信信紙的背麵。並且,他還經常穿著涼鞋和運動衣登上大學講壇,或出入上流社會的交際場合。有一次,總統接見他,他居然忘記了穿襪子,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總統和人民心目中的偉大形象。

愛因斯坦初到紐約時,身穿一件破舊的大衣。一位熟人勸他換件新的,他卻十分坦然地說:“這又何必呢?在紐約,反正沒有一個人認識我。”

過了幾年之後,愛因斯坦已成了無人不曉的大名人,這位熟人又遇到了愛因斯坦,發現他身上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便又勸他換件好的。誰知愛因斯坦卻說:“這又何必呢?在紐約,反正大家都認識我。”

卡文迪許出身貴族,擁有“爵士”封號,還擁有大批存款,是英格蘭銀行的最大客戶。但他終生不娶,不理衣著,全心致力於科學研究,無暇顧及生活瑣事。他的衣服大多是舊式的,滿是皺褶,扣子掉了也不管。

一天,他到皇家學會去,順便穿了一件在實驗室工作時被硫酸燒壞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認為是個流浪漢,人們說什麼也不肯讓他進去,待他通報了姓名,學會的職員才連連道歉,請他進去。

平時,他吃得也很簡單,就是偶爾請科學家吃飯,一般也隻是一條羊腿。仆人笑著提醒他,一隻羊腿不夠五個人吃,他才改口說:“那就準備兩隻吧!”

人們問他:“你那樣有錢,為什麼又那麼‘寒酸’呢?”

他自信而無愧地說:“我認為科學家的時間應當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應當最多地用在科學上。”

著名物理學家彼埃爾?居裏說過:“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遊戲、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於這些事情。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仍須保持我們一心從事的心境,使它們仍然居優越地位,使它們在我們的可憐頭腦中繼續冷靜地進行。”

放棄生活中的奢華,追求更高的目標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也才能自我超越。

勤儉節約,簡化生活

儉樸是一種美德,也是致富的手段。真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大富翁們,可能在投資、捐贈等方麵出手闊綽,但在己身的支出上卻又異常儉省。

第一家沃爾瑪百貨公司開業前3年,沃爾頓夫婦在本頓維爾郊區買下一塊20畝的土地,請著名建築師興建一座跨越小溪的住宅。房屋造價10萬美元。這是沃爾頓夫婦購買的最後一棟房子。

也許,折扣商店的老板有必要做一個極節省的人。坐擁巨額財富的葵斯吉曾把紙板塞進鞋子,以遮掩破洞;他也因第一次打高爾夫球就在草地上搞丟一粒球而放棄該項運動。

沃爾頓雖然沒有如此小氣,但以一個富翁而言,他也是出了名的節儉。他一生隻搭過一次頭等艙(南美到非洲的漫長飛行);與員工一起出差時,也遵守公司二人一房的住宿規定;公司用車甚至還稱不上是豪華轎車。有一次,家庭倉庫公司的董事長馬克斯到本頓維爾開會,會後與沃爾頓一起外出用餐。馬克斯回憶當時情況說:“我跳進沃爾頓的紅色小貨車,車上沒有冷氣,坐椅上還留有咖啡漬跡。抵達餐廳時,我的襯衫早就濕透了。這就是沃爾頓,沒架子,沒排場。”

“我穿的鞋子,比沃爾頓今天身上穿的任何東西都貴。”一位朋友在商業活動中遇見沃爾頓後說。沃爾頓對這一類開玩笑的話處之泰然。在小岩城的一次會議中,他站起來展示縫在外衣內裏的商標給眾人看,然後宣布:“沃爾瑪百貨公司有賣,55美元。長褲呢?沃爾瑪百貨公司也有賣,16美元。”

沃爾頓卻以個人或公司名義捐數額眾多的錢給醫學研究、獎學金基金、基督教及保護藝術品的慈善團體。在家裏,沃爾頓全家人靠沃爾頓擔任總裁的薪水過活。沃爾頓夫婦分別在不同的時候說過,沒有多花錢的唯一原因是,他們實在想不出來還需要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