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程思遠四赴京華
一、李宗仁主張恢複國共和談
一九五五年八月,李宗仁在美國提出了一項解決台灣問題的建議;他以為中國內戰不宜再起,台灣問題隻能經由政治途徑解決。他主張恢複國共和談,在談判中找出一項統一祖國的安排。他堅決反對台灣托管和台灣獨立的任何主張。
李宗仁在建議中對蔣寄予期望,他說:“蔣先生比我年長四歲,今年七十七歲了。他在漫長的一生中飽經憂患,如果他能毫無個人成見地回顧百年來我國所發生的一切,能像我一樣客觀地展望一下我們可愛祖國的前程,我可以完全肯定地說,他會同意我的意見的。”
李宗仁的建議在海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如香港《自由陣線》集團過去一貫支持李宗仁,現在不僅同他劃分界線,並且在《中聲報》上公開聲討,說他放棄反共立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至於在美國同李氏合作的民憲黨李大明和吳尚鷹等,則仍一如既往,相與保持友好關係。
李宗仁之所以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的建議,是鑒於一九五三年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以後,美蔣關係仍然緊張,美仍暗中支持吳國楨、孫立人以代替蔣氏父子。吳國楨為此險遭暗殺,吳體念到自身處境危險,故於一九五三年四月十日辭去台灣省主席職,隨以開展國民外交為名,偕夫人黃卓群到美國。吳一貫得到《時代》周刊老板亨利?盧斯的支持。他不見容於蔣氏父子,共和黨自由派深感憤慨,曾一度策動李宗仁在台灣內部搞顛覆活動,李表示拒絕,從此李深知台灣問題複雜,認為隻有通過和談才可以解決。
李宗仁的建議在海外雖得不到大力的支持,但他有此主張,卻引起了海外左派報紙的注意。從此我在九龍的海邊住所開始有左派報館記者上門訪問。例如一九五五年孫立人事件發生後,我就在一家報紙上發表談話說:“這是美蔣矛盾深化的體現。”
二、群賢雲集紫光閣
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午後,一位過去當過我的部下現在左派報館工作的廣西同鄉陪著一位總編來看我,手上還帶來一份刊著周恩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的報紙,客人希望我對這一篇重要文獻提出意見。
由於多年離開政治生活,思想麻痹,嗅覺不靈,我草草地看了這篇報告一遍,根本提不出什麼意見。客人們閑談了一會兒,便帶著失望的心情告別了。
兩個月後,那是四月二十三日,前麵所提到那兩位客人再次登門,坐定以後,那位總編就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接到北京的電話:李任潮先生希望你到北京去談談,如果程先生同意,來去保證秘密,也不辦手續……”
這個問題提得太突然了,我說:“請允許我考慮一天如何?”
次日,我們依約在九龍太子道一間咖啡館會麵。我答應到北京,相約不帶行李,由那位總編派一個人陪我於當晚乘船往澳門,從那裏去廣州,拱北關將有專車迎候。
四月二十九日,我從廣州乘火車至北京。是日,黃紹竑在全國政協開會。散會時,周恩來總理對他說:“程思遠今天到北京。”但李濟深先生根本不知道。這就可了解,根本不是出自他的邀請。
參加“五一”勞動節慶祝活動後,連續幾天受到李濟深、蔡廷鍇、黃紹竑的宴請。五月六日晚,我在張治中先生家裏吃飯,他是我在三民主義青年團當處長時的中央團部書記長,彼此共事多年。此外,他又是李宗仁代總統時的和談代表團團長,所以對我特別照顧。臨行時,他說:“明天下午三時,政協禮堂三樓有一個酒會。通常周總理是不參加的,但是明天他要去那裏同你會麵。”
五月七日下午三時,劉仲容陪我到政協禮堂,他對我說:“周總理曾問過我:‘程思遠怎樣?你三言兩語答複我。’我說:‘當年在白崇禧那裏,我們有明確分工,他做右派工作,我做左派工作,但他並不妨礙我。’”
在酒會上,張治中要我同他在一起,移時周恩來進來了,全場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周先生一麵揚起左手打招呼,一麵徑直地走向我們麵前。張文白正準備介紹,周公已同我握手,說:“程先生,歡迎你回來,我們三八年在武漢見過麵。”
是的,我與周公在武漢見過麵。那是一九三八年初,我在副參謀總長辦公室當秘書。一天,白崇禧要我去請周公對駐在蛇山玉冰堂的廣西學生軍講話,這是僅有的一次。而今事隔十八年,他還清楚地記得,這表明他有驚人的記憶力。
他問我:“到不到東北去看看?那裏隻辦了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和化學工業。”
“下次再去吧,這一回我不準備待得太久。”我記起此次沒有帶來替換衣服,所以這樣說。
“如果你看一些東西,到海外後就有更多的講話資料。”他注視著我,但立刻改口說,“至少你要看看北京吧!”
周恩來對站在周圍的劉斐、餘心清、屈武、劉仲容、劉仲華等人用銳利的眼光一掃,說:“你們陪思遠瀏覽北京景色,並稍盡地主之誼。”又同我握手告別說:“我們改天還要談談。”
五月十一日晨,我接到通知,說周恩來在中南海紫光閣請我吃飯。上午十一時,我依照預先的安排,由中南海西北門入去,到右麵一間平房拜望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兼副參謀總長李克農,他在抗戰時任八路軍桂林辦事處主任,而我當時是廣西綏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兼三民主義廣西支團書記。在我主持的工作部門中,沒有引起任何國共之間的摩擦,所以他很知道我的為人。深信我此次來京,他是起了影響作用的。
中午在李克農陪同下走進紫光閣,周恩來首先迎上前來同我握手。在那裏,一些過去的國民黨軍政大員都赫然在座,其中有:李濟深、蔡廷鍇、蔣光鼐、陳銘樞、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劉斐、屈武、餘心清、劉仲容、劉仲華,還有國務院總理辦公室主任童小鵬、副主任羅青長。群賢畢集,真一時之盛。
周恩來首先講話。他說:“這一次程思遠先生到北京,是建國以來我們同國民黨人第三次會晤。第一次是葉帥(葉劍英)在廣州與張公權接談,我們保留他在中國銀行的董事職位,希望他回到祖國來,結果他到澳洲後,一去不返了。第二次是我接見龍繩武,希望他到海外做些有益於祖國統一的工作,後來他去香港,卻溜到台灣去了。這一次程先生到北京,我們很想借此機會深入地談談。現在首先吃飯再說。”
周恩來在宴會上,高度評價了李宗仁先生的對台建議,但有一點,他不讚成李先生主張台灣非軍事化。周公說:“台灣重新歸還祖國以後,還需要國民黨的軍隊保衛嘛。”他對白崇禧批評說:“白健生頗自負,其實政治上急功近利,沒有遠見,他竟相信蔣介石的信。因此被騙到台灣去了。”
飯後,周恩來開始有係統地介紹國內外形勢,對台政策方針以及對海外國民黨軍政人員的期待。他已經當了七年的國務院(最早是政務院)總理並兼外交部長,對當前國際關係,了若指掌,所以說來頭頭是道,娓娓動聽。特別是他態度誠懇,和易近人。從我個人看來,他是一個非常熟練的、傑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