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六全大會開會之初,蔣介石曾召集陳果夫、陳誠、吳鐵城、陳慶雲、張治中等五人舉行會商,研討六屆中委選舉辦法,初步決定中央執監委員名額共為二百五十人,候選人由國民黨總裁、中央常會及出席代表分別介紹。此項選舉辦法提請大會通過後,五人小組先將五屆中委(不足二百人)及各方麵排介的人選列成一張共有二百七十四人的名單,超出了預定名額二十四人。而且有CC中委二十人未曾列入,因此陳果夫簽呈蔣介石,說這些中委追隨“領袖”多年,忠貞不渝,雖無殊力,卻多勞績。若在此抗戰勝利即將來臨之時,予以淘汰,則他們情何以堪,陳果夫要求蔣準將這二十位中委一並列入六屆中委候選人名單,以示體恤之意。蔣介石批可。張群、吳鐵城聞訊,也急起直追,向蔣提出了一些政學係骨幹分子為候選人。陳果夫得知其事,又追加了一批,這樣六屆中委名單在三數日間就超出三百人以上,而且漲勢未已,與日俱增。
後來CC又玩弄一套手法,他們聯合五屆中委和代表三百人上書蔣介石,自稱他們一向服從“領袖”,關於六屆中委的選舉,願意將他們的選舉權奉獻給蔣。“三青團”的代表們知道了這一情況,也聯名上書給蔣,表示異議,認為選舉權不能私自授受。不料蔣更進一步,決定變更選舉辦法,這就是隻能在他所提出的候選人名單中圈選,不得另選名單以外的人。這樣一來,六屆中委即無異由蔣一手指派,所謂選舉,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手法罷了。
五月十九日下午大會,蔣介石親自主持,並提出選舉辦法如下:
一、中委名額增為四百八十人。
二、總裁介紹候選人五百名。
三、代表選舉時,在候選人名單中叉去二十人。計算選票時,被叉最多之二十人作落選論;其餘四百八十人均為當選。
這一以叉去代替選舉的奇怪辦法一經宣讀,許多代表相顧失色。蔣介石說,已有三百名代表把選舉權給他支配,所以這個辦法不容反對。語畢,徑付表決,他喊道:“讚成本案者請起立!”坐在前排的都應聲起立,坐在後排的則零零落落地繼之,蔣不令人清點人數,即宣布:“大多數讚成通過。”
接著便分發選票(是一張印有五百人的名單),有的代表將候選人名單的前二十名叉去(第一名就是蔣介石);有的叉去最後的二十人;有的打一個大“×”表示要把全體候選人都一律叉去。開票以後,究竟被叉最多的二十個是什麼人,誰也不知道。因為五月二十日發表的六屆中委名單經過蔣親自審定調整,已非廬山真麵目了。
新增中委人數,實際上是CC和陳誠平分。白崇禧對我說,“六人小組”提高了陳誠向CC討價還價的地位。自經此次大會,他對陳誠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至於“三青團”中央團部各處處長,包括我在內,都沾了蔣經國的光,通通當了中委。
蔣介石在“六全”大會的表現,失盡人心,黨內不滿的情緒與日俱增,有人在背後批評他:“中正不正,總裁獨裁。”一時傳遍了整個會場。五月二十一日,蔣宴請出席大會的六百名代表,到場均不到三分之一,氣得蔣跳起來說:“要查清不到者名單,予以相當處罰。”
五月二十八日,舉行六屆一中全會,準蔣介石、孔祥熙辭去行政院正副院長,另選宋子文、翁文灝(1889—1971,浙江鄞縣人。清末留學比利時,獲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代理校長。1936年後,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秘書長、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副院長。1948年4月,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1949年兼任總統府秘書長。後赴歐洲遊學考察,1951年8月從法國回國。曾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為行政院正副院長,即閉幕。
七、李濟深的動態
五月三十一日晚,我與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在參加蔣介石宴請全體中委的宴會後相偕到嘉陵新村李子壩八號白崇禧公館,談了李濟深的問題。原因是蔣介石在宴會舉行前,曾向黃旭初問及李濟深的情況,並要黃設法把他接出來。所以李、白要黃旭初把年來李濟深的動態作一次總的彙報。
李濟深是廣西軍人的領袖人物,自北伐軍興到打下北京,他一直是蔣介石的總參謀長。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蔣決定討伐桂係,李濟深被囚湯山;一九三三年冬,李濟深參加福建人民政府,從而蔣、李敵對達八年之久。抗日戰爭爆發後,團結對外的呼聲響徹雲霄,李濟深也翩然入都,共赴國難,但卻被冷藏起來。直到一九三九年戰地黨政委員會成立,始受任為副主任委員。在桂南會戰中,他被派來協助白崇禧指揮作戰。一九四〇年五月三十一日,桂林行營撤銷,六月一日起改設軍委會桂林辦公廳,以李濟深為主任,這是一個沒有指揮權的辦事機構,但他無疑是桂林最高的軍事長官。因此,桂林的一些慶典、紀念大會,以及每月每次的黨政談話會,都要請他出來主持。
黃旭初曾在陸軍大學第四期肄業,當時李濟深是陸大的教官,所以他與黃有師生之誼。在辦公廳成立後的三年間,李、黃關係一直很好。一九四〇年十月九日,廣西建設研究會舉行四周年紀念大會,由於黃旭初的動議,李濟深被推為該會名譽會長,這就給他與桂林進步文化界人士有一個經常接觸的機會。在皖南事變以後,桂林城文人薈萃,仍保持著文化城的盛譽,是與李濟深的政治態度緊密相連的。
一九四三年底,蔣介石決定撤銷軍委會桂林辦公廳,調李濟深為軍事參議院院長,但他不願就,仍留居桂林。一九四四年二月,曾出席南嶽軍事會議,之後去柳州和中渡參觀水利、農場和礦業。六月,桂林疏散,他才回到蒼梧原籍。十一月,梧州淪陷後,戎墟也駐有日軍,距離李濟深的家鄉廖純村隻有四十裏,梧州區行政督察專員歐仰羲考慮到李可能遭到敵人的脅迫,勸他前往百色,與廣西省府在一起,但未為他所接納。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中央設計局秘書長熊式輝得到蔣介石的同意,派彭澤湘去蒼梧接李濟深去重慶,但李卻在彭的策劃下帶著彭澤湘、李民欣、尹時中、舒宗鎏、黎民任(李的外甥)、李少軒(李的哥哥)、李沛金(李的公子)、李維源(梅縣詩人)、李偉群(李的族侄)等十二人,作一次桂南、粵南的遠遊。沿途接待,事前都作了部署:到岑溪住黃炳桐家,容縣住黃紹琦家,北流住孔繁琨家,玉林住謝信洲家……李濟深所到之處,都在歡迎會上發表了演說,對國民黨軍政措施,予以嚴厲批評。
一九四五年一月,李濟深從玉林電李宗仁、白崇禧和在四川養病的黃旭初,首對廣西政治設施有所評論,次提出兩項建議:一、尊重民權,促進人民自治;二、建立人民武裝,提倡人民自衛。主張都是非常正大的,這就證明廣西多年來鼓吹所謂“三自”、“三寓”,實際上並未貫徹實施。
李濟深又主張組織粵桂邊區人民政府,原定在玉林召集桂南各縣人士共商進行,後因廣西省政府第一行署主任梁朝璣不同意而作罷論。後來改由岑溪、容縣、博白、北流、陸川、興業等七縣士紳陳樹勳、封祝初、呂一夔等十七人聯名電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轉蔣介石:“在粵桂南部區域,請仍照戰地黨政委員會先例,設一機構,以李濟深主持。”蔣終不批準。
二月,李濟深由玉林、茂名到羅定。那時稅警團吳營在羅定叛變,抗不歸隊。蔡廷鍇、李揚敬正苦無法使吳營離開羅定為慮,因將吳營介紹給李濟深,李帶該營回蒼梧的廣平墟駐紮,強令縣府發糧給養。李在廣平墟的歡迎會上致辭時,突然轟然一聲,一枚手榴彈爆炸,登時秩序大亂,幸李鎮靜如常,不致釀成傷亡事件。後來查悉,此一爆炸案實非針對李濟深,不過是因為李氏族人借勢淩人,侵奪地方權益,有人心懷不服,借此提出警告而已。
李濟深上述的一係列行動,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二月中,黃旭初在病愈離渝返桂前去見蔣介石,蔣對黃說:“回廣西後設法把任潮接出來,以免人們製造他的謠言。”黃回到百色後,即將蔣意轉達。四月二十三日,彭澤湘由蒼梧來百色,準備從那裏返重慶,他帶來李濟深給黃旭初的一封信,說是“現交通不便,未能即行赴渝”雲雲。
這一次招待中委的宴會上,蔣介石舊事重提,對黃旭初說:“任潮不會加入共產黨,但他容易被人利用,你回去勸他,不要受人包圍,隨意批評政府。”李宗仁、白崇禧知道了這些情況,了解到蔣對任潮很不放心,要黃旭初在將來交通情況許可時去看他,告以廣西不打算標榜什麼政治主張,隻想實行六全大會有關的決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日寇從梧州退走。黃旭初隨於九月十九日由梧州專員歐仰羲陪同從梧州乘電船到戎墟,從那裏改坐竹轎到廖純村。那時李濟深在家裏養病,他患了惡性虐疾,治愈後尚未複原。黃後來從梧州電白崇禧稱:“任公表示,國民大會開時,當即入京。”不久,李到梧小住,即從那裏前往香港,都是由歐仰羲負責照料的。
在此時期,蔣介石對廣西人很敏感,除李濟深外,還有王季文。王原名乃昌,桂林人。李宗仁說:“王季文和蔣也很熟稔,前中山先生定桂時(一九二二年),季文曾受中山委任為桂林清鄉督辦,和蔣頗有往還。”(《李宗仁回憶錄》第四十一章三八四頁,香港南粵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第一版。)
桂林淪陷後王季文被人向日軍推薦,由他來組織偽廣西省府,王逼得自桂林走避百壽。後來他輾轉於一九四五年五月間到重慶,即往嘉陵新村李子壩八號訪李宗仁。他說:“桂林淪陷後,不僅地方糜爛,即政風也很壞。例如:陽朔自衛隊長吳良弼與桂林區民團副指揮官蔣鐵民勾結,合夥趕走桂林區民團指揮官黃瑞華。之後葉振文又聯合吳良弼去攻擊蔣鐵民和臨桂縣長唐坤。結果葉得臨桂縣印,吳得桂林區民團指揮官印,時人稱這兩幕鬧劇為‘雙搶印’。”
王季文在見李以後,不久就在重慶失蹤了。李宗仁懷疑係被蔣介石扣留,托白崇禧去問。果然蔣對白說:“王季文是從台灣回來的,我怕他在外麵亂說話,關照戴雨農把他關起來了。”不久,王患病,得不到適當的治療,瘐死獄中。
八、收複廣西
抗戰時期,就國民黨戰區來說,廣西是淪陷最遲,收複最早的一省。自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二日全縣黃沙河陷敵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敵軍從梧州撤退,日寇第二次進占廣西達十一個月。在全省九十九縣中,被敵蹂躪的達七十五縣。下麵是我在戰後回桂視察團務所了解的廣西收複情況。
何應欽的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原來計劃到一九四五年秋才開始對敵反攻,但後來了解到:在廣西左江方麵的綏祿、扶南、思樂、上金各縣日軍已於二月中旬撤往越南,似有逐步收縮的跡象。於是變更計劃,令第二方麵軍和第三方麵軍由五月初起即開始對在廣西的敵軍進攻。
張發奎的第二方麵軍奉命後,在五月初派出兩個突擊營,布置在邕龍路的兩側,其任務是切斷南寧與越南敵軍的交通。五月中旬,令張馳第六十四軍一部潛渡左江到南寧側後活動;主力推進至南寧近郊,伺機進攻南寧;與此同時,又令韓練成的第四十六軍推進至都安、上林、賓陽附近,對邕賓路的敵軍據點進行遊擊式的攻擊,到五月二十五日,南寧敵軍不堪我軍壓迫,逐漸放棄城郊據點,顯示動搖跡象。五月二十六日,我四十六軍主力遂於拂曉向南寧市區突擊,經過一天的戰鬥,敵第五十八師團的五十二旅團向邕柳路退走,一部逃向龍州方向,我軍即克複南寧。二十七日又收複賓陽,邕龍路方麵的第六十四軍於七月三日克複龍州、憑祥,五日進占鎮南關,西線遂無戰事。
我第四十六軍奉命向柳州追擊前進。甘成城的第一七五師到都安後,即令盧玉衡的五二五團向那馬、夏越的五二四團向隆山出擊。敵到隆山擊潰夏團後即急走,盧團向舊思恩截擊已不及。至是,第一七五師以盧玉衡任前鋒,追擊退柳之敵。及追到遷江,與敵軍隔岸對峙多日。後盧團在遷江上遊渡河,於六月十四日秘密繞出裏高的百子坳設伏,以截擊由宜山撤退的敵軍,由於地形特殊和得到當地人民的協助,在三日間殲敵千餘,敵遺屍滿穀,盧團僅有士兵一名受傷。時第一七五師五二三團由遷江經來賓沿鐵路向柳州進發,敵據百朋頑抗。甘成城師長令盧玉衡團由裏高往助,敵潰向三門江渡河逃往桂林。盧團和五二三團遂進向柳州,此時湯恩伯的第三方麵軍已經先期到達。
第三方麵軍是沿黔桂路東下的,當時盤踞黔桂路之敵為第十三師團的一部,湯恩伯以陳金城第二十九軍當先,以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1928年後,任國民黨軍師長、軍長、東北第五綏靖區司令、第七兵團司令、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與程潛在長沙率部起義。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十五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被授予上將軍銜。)的第七十一軍在後。五月二十日,第二十九軍克河池,二十三日,克德勝,向宜山攻擊。宜山敵軍得柳州增援,反複爭奪。六月十四日,我始擊潰敵軍,克複宜山。二十九日,第七十一軍第一六九師進占柳州。
柳州既複,第三方麵軍主力仍照原定計劃向桂林追擊。中路第二十九軍的曹玉珩第一六九師七月九日克雒容,九日克中渡,十七日克黃冕,敵退永福憑險固守。我以第二十九軍的趙琳預十一師攻永福正麵,而以第一六九師迂回敵左側背,戰至二十五日才克服永福。右路第七十一軍第九十一師與地方團隊協力克荔浦後,七月十九日,攻馬嶺墟,敵頑抗,我以主力迂回白沙,二十四日,我攻占白沙,並克陽朔,遂直迫桂林近郊。左路第七十一軍第一三三師七月九日攻占百壽,反複爭奪,直至二十三日始攻占百壽,敵退桂林,這時中左右三路軍都直迫桂林城下。
與此同時,第三方麵軍以葉庭芳的第九十四軍在右由龍勝向義寧,丁治磐的第二十六軍在左向興安、全縣間攻擊前進。七月二十六日,右翼克複義寧,七月十九日,左翼攻占湘桂鐵路的界首及其北側的王旗嶺,截斷了桂林敵人的退路,敵由全縣、興安向我反撲,但終不得逞。七月二十七日,桂林近郊的我軍排除敵人最後的抵抗進入桂林,殘敵第五十八師團主力和第十三師團一部由桂林東北逃經灌陽進入湖南。我軍八月二日克複靈川,五日克恭城,六日克灌陽,十日克全縣,至此桂北之敵完全肅清。
當南寧之敵敗退時,貴縣、桂平、平南一帶敵人即撤回梧州。桂林克複後,湯恩伯派石覺的十三軍由桂向梧進攻,到達大漓江口時,日本已宣布投降,但守梧敵軍仍然不動。八月十五日,石部由梧州警察局長盧英龍為向導,攻擊梧州。敵由白雲山向我軍炮擊,我陣亡官兵九人,相持到次晨,敵才下船向粵撤退,梧州收複。八月十六日,廣西全省遂無敵蹤。
張發奎在敵軍撤退後即由百色到南寧,借住小樂園,第二方麵軍司令部也於六月二十一日遷邕。這時第二方麵軍新加三個軍,即孫立人的新一軍,廖耀湘(1909—1968,湖南邵陽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1930年赴法國留學。1941年任副師長時,赴緬甸作戰,後升任第六軍軍長。1948年10月,任遼西兵團司令,在黑山地區被解放軍俘虜。1961年被特赦釋放,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4年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新六軍,闕漢騫的第五十四軍。張發奎派鄧龍光副司令官率第六十四、四十六各軍經玉林赴高雷瓊崖,新一軍、第五十四軍也經玉林去梧州,準備東下廣州,辦理受降事宜。
廣西邕梧柳桂四大城市,受毀最慘的是桂林,原來五萬七千多家房屋隻剩下完整的四百七十餘家,廣西省政府的建築物全毀,桂林樂群社大廈已成廢墟,真是河山依舊,景物全非。黃旭初回到桂林,隻好借用文昌門外開元寺西側中山紀念學校高中部作為廣西省政府臨時辦公處所。其次為柳州,敵臨走時放火焚燒兩日,全市隻存下可住的房屋約三百家左右。黃旭初對我說,他於七月二十四日偕張任民、孫仁林、黃嶸芬、謝落生乘美國軍機飛抵柳州上空時,俯瞰全城,隻見一片瓦礫,令人觸目傷心,南寧的機關和學校悉被焚毀,住宅和商店的門窗全部失去了。梧州由西門口到蒼梧郵局一帶的房屋,在日軍將到前,被盟軍飛機轟炸,完全焚毀。桂北各縣受戰禍也很慘重。陳良佐去全州一帶視察回來對我說:“從桂林到全州一百五十公裏的長途上,隻見到十多頭牛。”
廣西在淪陷期間,桂東北的賀縣八步,是唯一的世外桃源。日寇入桂後,恭城、富川、鍾山、平樂、荔浦、修仁、蒙山、昭平、信都、懷集各縣無不受到敵蹄踐踏,獨賀縣安然無事。
八步為賀縣的一個市鎮,是廣西錫、鎢的產地,又是廣西當時名流避難的地方,著名的國民黨元老何香凝先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由香港經桂林來到這裏,因八步的廣東同鄉很多,有人照顧。梁漱溟住芳林臨江中學,正為發展“民盟”而努力,但人們認為他不是政治活動家,如果他專心學術研究則其成就會更大。廣西建設研究會常務理事陳劭先生也住在這裏,因此他們也招呼一部分進步文化人士在八步定居下來。
在桂林疏散時,文化界人士多數遷往昭平,後因日寇於一九四五年五月自蒙山攻昭平,有的人就轉去八步。敵退走後,昭平又恢複舊貌,《廣西日報》繼續在那裏出版。後黃旭初電陳邵先將《廣西日報》昭平版遷往桂林。